
郎云
郎云,中国内地编剧、导演。
1979年,担任爱情电影《难忘的一天》的编剧,从而开启了他的编剧生涯。1994年,担任剧情电影《二嫫》的编剧。2001年,担任编剧的剧情电影《红月亮照常升起》上映。2005年,与多位编剧共同担任人物传记电影《任长霞》的编剧。2007年,担任传记电影《大爱如天》的编剧。2012年,凭藉战争系列电视电影《成成烽火》获得第12届中国电视电影百合奖优秀编剧奖。2014年,担任革命电影《东方欲晓》的编剧。2017年,担任编剧的古装电影《冯梦龙传奇》上映。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郎云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族
- 职业:编剧、导演
- 主要成就:第12届中国电视电影百合奖优秀编剧奖
- 代表作品:红月亮照常升起、成成烽火
演艺经历
1979年,担任爱情电影《难忘的一天》的编剧,从而开启了他的编剧生涯。1994年,担任剧情电影《二嫫》的编剧。2001年,担任编剧的剧情电影《红月亮照常升起》上映,该片根据关仁山的同名小说改编。2002年,与高洁共同担任剧情电影《中国桥》的编剧。
2005年,与多位编剧共同担任人物传记电影《任长霞》的编剧;同年,担任编剧的剧情电影《随风而去》上映;12月5日,由其担任编剧的爱情战争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播出,该剧根据鲍里斯·瓦西里耶夫的同名小说改编。
2006年,担任剧情电影《四平保卫战中的白衣将军孙仪之》的编剧,该片由安澜执导;同年,担任剧情电视电影《天籁》的编剧。2007年,担任传记电影《大爱如天》的编剧,影片讲述了林巧稚的生平事迹,反映了林巧稚献身医学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2008年,担任剧情电影《文化战车》的编剧;同年,担任剧情电影《前方一百米调头》的编剧,该片由王丹、马书良等联合主演。2010年,开始担任战争系列电视电影《成成烽火》的编剧,他凭藉该片获得第12届中国电视电影百合奖优秀编剧奖。2011年,担任安全生产题材剧《光芒》的编剧,该剧由金韬执导。
2013年,担任剧情电影《国徽》的编剧,该片由孙维民、刘鑒、宫筱轩等联袂主演。2014年,担任革命电影《东方欲晓》的编剧,该片由唐国强主演。2017年,担任编剧的古装电影《冯梦龙传奇》上映,该片由高峰执导。
主要作品
编剧作品
时间 | 名称 | 类型 |
---|---|---|
2017年 | 《冯梦龙传奇》 | 电影 |
2014年 | 《东方欲晓》 | 电影 |
2013年 | 《国徽》 | 电影 |
2013年 | 《成成烽火之生存考验》 | 电视电影 |
2013年 | 《成成烽火之骑兵第一师》 | 电视电影 |
2012年 | 《成成烽火之较量》 | 电视电影 |
2012年 | 《成成烽火之绝杀》 | 电视电影 |
2012年 | 《成成烽火之浴血奋战》 | 电视电影 |
2011年 | 《成成烽火之金戈铁马》 | 电视电影 |
2011年 | 《成成烽火之青山铁骑》 | 电视电影 |
2011年 | 《成成烽火之沙沟事件》 | 电视电影 |
2011年 | 《成成烽火之投笔从戎》 | 电视电影 |
2011年 | 《光芒》 | 电视剧 |
2010年 | 《成成烽火之青春行动》 | 电视电影 |
2008年 | 《前方一百米调头》 | 电视电影 |
2008年 | 《文化战车》 | 电影 |
2007年 | 《大爱如天》 | 电影 |
2006年 | 《天籁》 | 电视电影 |
2006年 | 《四平保卫战中的白衣将军孙仪之》 | 电影 |
2005年 |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 电视剧 |
2005年 | 《随风而去》 | 电影 |
2005年 | 《任长霞》 | 电影 |
2002年 | 《中国桥》 | 电影 |
2001年 | 《红月亮照常升起》 | 电影 |
1994年 | 《二嫫》 | 电影 |
1979年 | 《难忘的一天》 | 电影 |
导演作品
时间 | 名称 | 类型 |
---|---|---|
2013年 | 《成成烽火之生存考验》 | 电视电影 |
2012年 | 《成成烽火之绝杀》 | 电视电影 |
获奖记录
获奖时间 | 届次 | 奖项名称 | 获奖作品 | 备注 |
---|---|---|---|---|
2012 | 第12届 | 中国电视电影百合奖优秀编剧奖 | 《成成烽火》 | 获奖 |
人物评价
作为电视电影编剧,郎云把独立製片的经验充分运用到剧本创作中,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创作理念:抒发自己的价值观、道德观和美学观的同时兼顾电视电影产业製作的要求。郎云的电视电影作品题材多样,多以叙事见长,且善于使用隐喻和象徵的手法通过人物设定和戏剧冲突表现深刻的主题。无论是诠释对电影艺术追求和嚮往的《随风而去》、表现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国桥》、描写少数民族儿童成长生活的《天籁》,还是讲述妇科大夫林巧稚生平的《大爱如天》,这些现实主义题材作品都是通过人物的经历反映编剧对社会发展、人性本质以及精神追求等问题的哲学思考(《当代电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