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清热解毒茶

清热解毒茶

清热解毒茶

凡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叫做清热药;以清热药为主组成的方剂,叫做清热剂。以这些药物沏成的茶为清热解毒茶。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清热解毒茶饮主要有白云山星群夏桑菊。它源自于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的经典名方“桑菊饮”,主要成分为夏枯草,桑叶,野菊花。味道甘甜,气味芳香,可以清热解毒,还可清肝明目,疏风散热,除湿痹,解疮毒,用于风热感冒,目赤头痛,高血压,头晕耳鸣,咽喉肿痛,疔疮肿毒等症,并可作为清热解毒的饮料。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清热解毒茶
  • 茶材::绿豆60克、车前草30克、
  • 作用:闷热的夏天,总是让人担心中暑,
  • 作法::洗净滤乾、和水放入锅中熬煮

解毒茶做法

就让我们用此道茶饮来消暑解渴吧!
水600ml。
1、将材料。
2、待茶汤熬煮至剩 300ml后即可熄火,去渣取汁,一日分2次饮用即可。

相关介绍

清热 中医名词。指清除邪热或虚热的各种治法,也是清热泻火的生活小窍门。由外感温邪引起的一般称为实热。邪在气分的宜用辛凉清热;热毒炽盛或夹湿的宜用苦寒清热;热盛伤津的宜用甘寒清热;热在营血的宜用凉血清热法等。由阴虚而生的内热,称为虚热,宜用养阴以清热。养阴有滋养肺阴.肝阴.肾阴和养血.滋液等多种方法,须根据具体情况配合套用。在热病伤阴阶段,也可参合养阴清热法。另有气虚而致的发热,宜用甘温补气药治疗,不属清热範围。
凡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叫做清热药;以清热药为主组成的方剂,叫做清热剂。
清热药和方,性属寒凉,具有清热泻火,解毒凉血等功效,主要用于热病高烧,热痢,痈肿疮毒等所呈现的各种里热证候。
热证中有热在气分、营分、血分、以及虚热、实热等证的不同,故清法中可分为清热泻火、清热凉血、清热解毒、清热燥湿药四种;别附;清虚热、清脏腑热法。
本类方药性多寒凉,易伤脾胃,对脾胃虚弱的患者,宜适当辅以健胃的药物;热病易伤津液,清热燥湿药,又性多燥,也易伤津液,对阴虚的患者,要注意辅以养阴药,祛邪不忘扶正。

清热解毒茶

1.金银花茶
原料:金银花5g、绿茶3g。
用法:将金银花和绿茶置于茶杯中,用150ml开水沖泡5~10分钟即可饮用,至茶味变淡为止。
功能:清热,解毒;抗菌,增强免疫系统。
用途:外感发热;慢性肠炎;肺炎;扁桃体炎;肾炎;夏季热盛时饮用。
2.银花清利茶
原料:金银花15g、白糖10g。
用法:饮用时加入200ml开水沖泡10分钟即可,沖饮至茶味变淡。
功能:清热止痢。
用途:赤白痢、大便中挟脓血。
来源:《惠直堂经验方》。
3.金芪花茶
原料:黄芪5g、金银花3g、茉莉花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沖泡5~10分钟即可,沖饮至茶味变淡为止。
功能:益气托毒解毒。
用途:疮疡肿毒的疮口久不癒合;慢性肾炎;慢性肝炎。
4.金银菊茶
原料:金银花5g、菊花3g、绿茶3g、白糖10g。
用法:用200ml开水沖泡,分二、三次饮用。
功能:清肝解毒。
用途:慢性肝炎;眼部炎症。
5.金天茶
原料:金银花5g、天花粉3g、绿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沖泡5~10分钟即可,沖饮至茶味变淡为止。
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用途:肝经热盛口苦咽乾、黄疸。
6.金银甘茶
原料:金银花5g、甘草3g、绿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沖泡5~10分钟即可。
功能:清热凉血,调和胃气。
用途:疮疡;热病;咽喉肿痛;肺癌。
7.金翘茶
原料:金银花5g、连翘3g、绿茶5g。
用法:用200ml开水沖泡10分钟即可。
功能:清热透邪。
用途:外感发热;炎症;疮疡。
8.银归茶
原料:金银花5g、当归3g、绿茶5g。
用法:将金银花、当归置于锅内,用250ml水煎煮沸后,沖泡绿茶10分钟即可,沖饮至味淡。也可直接沖泡饮用。
功能:清热解毒,活血祛瘀。
用途:痈疽肿毒。
来源:《洞天奥旨》。
9.金花茶
原料:金银花10g、茉莉花茶5g。
用法:用200ml开水沖泡10分钟即可,可加适量白糖,沖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解毒。
用途:外感发热;肠炎;痢疾;麻疹;腮腺炎;外伤感染。可预防中暑、风热感冒。
来源:《滇南本草》。
10.连翘玉茶
原料:连翘10g、玉竹3g、绿茶5g。
用法:用200ml开水沖泡10分钟即可,沖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散节;抗菌。
用途:外感热病;斑疹;疮疡;炎症。
来源:传统药茶方
11.翘风茶
原料:连翘5g、防风3g、栀子3g、甘草3g、绿茶5g。
用法:用200ml开水沖泡10分钟即可,可沖泡二、三次饮用。
功能:清热疏风。
用途:一切外感热病。
来源:《类证活人书》。
12.连翘茶
原料:连翘20g、绿茶3g。
用法:用250ml水煎煮沸后5分钟泡茶即可,频频饮至味淡为止。也可直接用200ml开水沖泡饮用。
功能:解毒散结。
用途:赤游癍毒;急性肾炎;紫癜。
来源:《玉樵医令》。
13.翘英茶
原料:连翘5g、蒲公英3g、川贝母3g、茉莉花茶3g。
用法:用250ml水煎煮前三味药至沸后5分钟即可泡茶饮用。
功能:清热解毒,散瘀消肿。
用途:乳痈乳核等乳房疾病。
来源:《玉樵医令》。
14.翘瞿茶
原料:连翘5g、瞿麦3g、甘草3g、绿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沖泡5~10分钟即可,沖饮至味淡。
功能:解毒消瘀。
用途:瘰疬结核不散。
来源:《杨氏家藏方》。
15.翘柏茶
原料:连翘5g、黄柏1g、甘草3g、绿茶3g。
用法:将连翘、黄柏用250ml水煎沸后,沖泡甘草、绿茶5分钟后即可饮用。也可直接沖泡饮用。
功能:清热消火。
用途:口舌生疮、口腔溃烂肿痛。
来源:《玉樵医令》。
16.黄芩茶
原料:黄芩6g、绿茶3g。
用法:将黄芩用200ml水煎沸后,沖泡绿茶5~10分钟即可,沖饮至味淡。也可直接沖泡饮用。
功能:清热燥湿,解毒;抗炎抗变态反应,降压、利尿,利胆解痉,镇静。
用途:热病烦躁;湿热泻痢、黄疸;热淋;目赤肿痛;痈肿疔疮;肺炎;肝炎;肾炎。
17.芩竹茶
原料:黄芩5g、竹叶5片、人参3g。
用法:加适量白糖,用开水沖泡5~10分钟即可,沖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除烦。
用途:小儿心热夜啼惊啼。
来源:《圣济总录》。
18.芩葶茶
原料:黄芩5g、葶苈子3g、绿茶3g。
用法:将黄芩、葶苈子用250ml水煎开后,沖泡绿茶5~10分钟即可,沖饮至味淡。也可直接沖泡饮用。
功能:清热祛痰。
用途:支气管炎;肺热咳嗽、痰黄稠。
19.芩芍茶
原料:黄芩5g、芍药3g、甘草3g、大枣2枚、茉莉花茶3g。
用法:将黄芩、芍药、大枣用250ml水煎沸后,沖泡甘草、茉莉花茶5~10分钟即可,沖饮至味淡。也可直接沖泡饮用。
功能:清热止痢。
用途:腹痛、下痢。
来源:《伤寒论》。
20.黄芩清畅茶
原料:黄芩20g、绿茶5g。
用法:黄芩水煎沸后,沖泡绿茶,日服三次,也可用200ml开水直接沖泡饮用。
功能:清热止淋。
用途:热淋、小便赤热灼痛;妇女血崩。
来源:《千金翼方》。
21.芩芷茶
原料:黄芩5g、白芷5g、茉莉花茶3g。
用法:用开水沖泡10分钟即可,沖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疏风。
用途:风热所致眉眶痛;头痛。
来源:《丹溪心法》。
22.芩冬茶
原料:黄芩5g、麦门冬茶3g、绿茶3g。
用法:加适量蜂蜜,用200ml开水沖泡10分钟后即可,沖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生津。
用途:产后伤阴津口渴不止。
来源:《杨氏家藏方》。
23.黄连茶
原料:黄连0.5g、绿茶5g、白糖15g。
用法:用200ml开水沖泡5~10分钟即可,沖饮至味淡。
功能:泻火解毒,燥湿,杀虫;抗菌。
用途:热病心烦、发烧;菌痢;咽喉肿痛;目赤;口腔溃烂。
24.连甘茶
原料:黄连0.5g、甘草5g、硃砂2g、绿茶3g。
用法:将黄连、硃砂用250ml水煎沸后,沖泡甘草和绿茶5~10分钟即可,沖饮至味淡。
功能:清心除烦。
用途:心烦、心热;热病呕吐。
来源:《仁斋直指方》。
25.连心茶
原料:黄连0.5g、肉桂心3g、茉莉花茶3g。
用法:加适量白糖或蜂蜜,用200g开水沖泡,沖饮至味淡。
功能:交通心肾。
用途:心肾不交怔忡无眠。
来源:《四科简效方》。
26.连夏茶
原料:黄连0.3g、半夏3g、白糖10g。
用法:用200ml开水沖泡10分钟后饮用,沖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止呕。
用途:热病呕吐、小儿胃热吐乳。
27.连梅茶
原料:黄连0.5g、乌梅2枚、绿茶3g。
用法:黄连、乌梅二药共煎汤,以汤泡茶5~10分钟即可,可加适量白糖。也可直接沖泡。
功能:清热除烦止痢。
用途:心火热盛、心烦不寐、口舌生疮;痔疮;湿热泻痢;急慢性炎症。
28.连知茶
原料:黄连0.5g、知母3g、绿茶3g。
用法:将黄连、知母用200ml水煎开后,沖泡绿茶即可。可加适量冰糖。
功能:清热除湿,养阴降火。
用途:阴虚火旺所致低热、盗汗、咳血、遗精;甲亢;肾炎;糖尿病;尿血等。
29.黄柏茶
原料:黄柏0.5g、绿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沖泡5~10分钟即可,沖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解毒,燥湿解毒;抗菌,降压。
用途:热痢、泄泻;黄疸;淋浊;痔疮;便血;赤白带下;口舌生疮;目赤肿痛。
30.赤柏茶
原料:赤芍3g、黄柏0.5g、绿茶3g。
用法:将赤芍、黄柏用250ml水煎沸后,沖泡绿茶5~10分钟即可。也可直接沖泡,沖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止痢。
用途:小儿热痢下血。
来源:《阎氏小儿方论》。
31.苍柏茶
原料:苍朮3g、黄柏0.5g、绿茶3g。
用法:将苍朮、黄柏用250ml水煎煮沸后泡茶。也可直接沖泡,沖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除湿。
用途:湿热所致关节疼痛;菌痢;肝炎。
来源:《丹溪心法》。
32.知柏茶
原料:知母3g、黄柏0.5g、茉莉花茶3g。
用法:将知母、黄柏用250ml水煎沸后,沖泡茉莉花茶5~10分钟即可。可分数次饮。
功能:清热除湿、养阴降火。
用途:痢疾;遗精;赤白带下。
33.柏砂茶
原料:黄柏0.5g、砂仁3g、甘草3g、红茶3g、白糖适量。
用法:将黄柏、砂仁用250ml水煎沸后,沖泡甘草、白糖、红茶5分钟即可。沖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除湿,和中养胃。
用途:心烦、盗汗;脾胃不适、泛酸、呕吐;慢性肠炎;胃炎。
来源:《奇效良方》。
34.大黄茶
原料:大黄1g、红茶5g、白糖10g。
用法:用200ml开水沖泡10分钟后即可,沖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泻火;抗菌,抗肿瘤。
用途:实热便秘;痢疾初起;痈疡肿毒;阳黄;水肿;淋浊;上消化道出血;急性胰腺炎;胆囊炎。
35.大芍茶
原料:大黄1g、白芍3g、绿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沖泡5~10分钟即可,沖饮至味淡。
功能:泻火缓急止痛。
用途:里热盛腹痛、泄痢;大小便不通。
来源:《千金方》。
36.大黄牡丹茶
原料:大黄1g、牡丹皮3g、桃仁3g、茉莉花茶3g、白糖适量。
用法:将大黄、牡丹皮、桃仁用300ml水煎沸5分钟后,沖泡茶、糖即可。沖饮至味淡。
功能:泻热解毒,消痈排脓。
用途:肠痈;少腹肿痞。
来源:《金匮要略》。
37.大黄生地茶
原料:大黄1g、生地3g、绿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沖泡5~10分钟即可,沖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泻火生津。
用途:虚劳呕吐;热病津伤口烦渴。
来源:《千金方》。
38.大黄枳芍茶
原料:大黄1g、枳壳1g、白芍1g、栀子1g、黄芩1g、绿茶6g。
用法:用350ml水煎煮大黄、枳壳、白芍、栀子、黄芩至水沸后,沖泡绿茶5~10分钟即可。也可直接沖泡饮用。
功能:泻火理气止痛。
用途:目赤热肿痛;口腔溃疡、咽喉肿痛;腹痛便秘。
来源:《圣济总录》。
39.黄石茶
原料:大黄1g、石膏3g、绿茶3g。
用法:用150ml开水沖泡5~10分钟即可,沖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泻火,透邪除烦。
用途:外感热病;流感;小儿痄腮肿痛;咽喉肿痛。
40.大甘茶
原料:大黄1g、甘草5g、绿茶5g。
用法:用200ml开水沖泡5~10分钟即可,沖饮至味淡。
功能:清泄胃热,和中健胃。
用途:胃热呕吐;急性肾功衰。
41.大芷茶
原料:大黄1g、白芷3g,绿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沖泡10分钟即可,沖饮至味淡。
功能:清胃除积,消肿止痛。
用途:头面、背部疮疡肿毒;便秘;头热昏痛;眉棱骨痛;鼻渊。
42.大青叶茶
原料:大青叶5g、茉莉花茶3g。
用法:用开水沖泡5~10分钟即可,沖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抗菌。
用途:热病烦渴;流感;急性传染性肝炎;菌痢;黄疸;口疮;痈疸肿毒;肺炎;急性肠炎。
43.大青甘茶
原料:大青叶5g、甘草3g、淡豆豉3g、茉莉花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沖泡5~10分钟即可,沖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解毒,透邪除烦。
用途:热病发斑疹;心烦口渴。
来源:《补缺肘后方》。
44.大青菌茶
原料:大青叶5g、茵陈3g、秦艽3g、天花粉3g、绿茶6g。
用法:将大青叶、茵陈、秦艽、天花粉用350ml水煎煮沸后,沖泡绿茶5~10分钟即可。可加适量白糖。也可直接沖泡饮用。
功能:清热解毒,除湿。
用途:黄疸、急性传染性肝炎。
来源:《方脉正宗》。
45.大青地茶
原料:大青叶5g、生地3g、绿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沖泡10分钟即可,沖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生津。
用途:热病口渴、发烧;小便尿血。
来源:《泉州本草》。
46.大青升茶
原料:大青叶5g、生地3g、升麻3g、大黄0.5g、绿茶6g。
用法:将绿茶置于杯中,可添加适量白糖,用大青叶、生地、升麻、大黄的煎汤300沖泡5~10分钟即可。也可直接沖泡饮用。
功能:清热泻火,生津润燥。
用途:咽喉肿痛;唇肿舌烂、口腔黏膜溃疡;口乾面热。
来源:《圣济总录》。
47.大青芙蓉茶
原料:大青叶5g、木芙蓉叶5g、蒲公英5g、绿茶5g。
用法:用200ml开水沖泡10分钟即可,每日饮二、三次。
功能:清热解毒,消炎。
用途:淋巴腺炎;术后感染调理。
48.板蓝根茶
原料:板蓝根5g、绿茶5g。
用法:用200ml开水沖泡10分钟即可,沖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抗菌抗病毒。
用途:流行性感冒;流脑;乙脑;咽喉肿痛;目赤;疮疹;肺炎;肝炎。
49.板蓝青叶茶
原料:板蓝根5g、大青叶5g、羌活3g、绿茶5g。
用法:将板蓝根、大青叶、羌活用300ml水煎沸后,沖泡绿茶5~10分钟即可。也可直接沖泡饮用。
功能:清热,抗病毒。
用途:病毒性感冒。
50.蓝菇茶
原料:板蓝根5g、山慈菇1g、连翘3g、甘草3g、青黛1g、绿茶5g。
用法:用300ml水煎煮板蓝根、山慈菇、连翘至水沸后,沖泡甘草、青黛、绿茶5~10分钟即可饮用。也可直接沖泡饮用。
功能:清热解毒。
用途:防治流行性腮腺炎。
51.板茵茶
原方:板蓝根5g、茵陈3g、郁金3g、苡米3g、绿茶5g。
用法:用250ml开水沖泡5~10分钟即可,沖饮至味淡。
功能:清肝解毒。
用途:肝炎;肝硬化。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