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嘎丽娜·瓦西里耶夫娜·杜别耶娃
抗日英烈;嘎丽娜·瓦西里耶夫娜·杜别耶娃(1928—1945 女) 苏联远东红军第88步兵独立旅特别军使;为永远铭记抗日英烈的不朽功勋,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抗战精神,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民政部24日公布第二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600名着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苏联远东红军第88步兵独立旅特别军使嘎丽娜·瓦西里耶夫娜·杜别耶娃是其中之一。
基本介绍
- 本名:嘎丽娜•杜别耶夫娃•瓦西里耶夫娜
- 别称:嘎拉,俄语写作“гала ”
- 民族族群:中俄混血
- 出生地:黑龙江 绥芬河
- 出生时间:1928-2-18
- 去世时间:1945-8-12
- 籍贯:山东 掖县
- 父亲:张焕新
- 母亲:杜别耶娃•费卡娜•涅奥琪耶夫娜
- 母亲国籍:乌克兰
- 兄长:张国烈、张义国
- 弟弟:张树烈
- 毕业学校:绥芬河露西亚(俄罗斯)学校
- 荣誉:抗日英烈
人物生平
1928年2月18日,中国龙年,出生于绥芬河市。取俄姓名嘎丽娅·瓦西里耶夫娜·杜别耶娃,爱称嘎丽娅。
1941年6月,和同学丽达共同获得俄罗斯侨民音乐会金百合歌手奖,所唱歌曲《白色的刺梅花》获一等奖。12月俄侨学校毕业。
1942年1月10日,留校代理音乐课、日语课,两个学期后回家帮助父亲打理生意。7月创作歌曲《丁香雨》。
1944年5月,替父“勤劳奉士”三个月,被派往红河市日本陆军病院服务。
1945年8月,作为军使劝降天长山要塞的日军,被日军杀害。
主要事迹
1945年8月9日零时10分,158万苏联红军向盘踞在东北伪满洲国的日本关东军发起总攻,绥芬河很快被苏联红军占领。8月10日,苏军对天长山发起三次强攻未果。苏军原计画用重炮轰击,但出于人道主义考虑,选择了劝降。
此时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找到一名通晓俄日双语的翻译深入敌营,传达苏军的和平诚意。曾接受过日文教育的17岁嘎丽娅临危受命。
当时,15名士兵与嘎丽娅一路举着白旗,向天长山日军阵地进发。“我们是来谈判的!不要开枪!”嘎丽娅手中握着一张纸,写着苏军提出的劝降条件——只要日军放下武器撤出阵地,军官、士兵、家眷都能得到公正人道的对待。
短暂的对峙后,日方突然提出要求,只允许嘎丽娅一人前往谈判。
敌营内,一名花季少女只身周旋;营外,人们焦灼期待。
一小时,两小时,三小时……军营内突然传出激烈的争吵,随即便是一声枪响。日军冲出军营,向苏军发起了疯狂扫射。无奈之下,苏军的炮火淹没了天长山。
嘎丽娅自此不知所蹤。她的家人、朋友、邻居,找遍了天长山的一草一木。最终,菲涅在天长山一棵不起眼的树上,发现女儿的红头巾瑟缩在清冷的秋风里。
嘎丽娅牺牲96小时后的8月15日,日军宣布投降。
此时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找到一名通晓俄日双语的翻译深入敌营,传达苏军的和平诚意。曾接受过日文教育的17岁嘎丽娅临危受命。
当时,15名士兵与嘎丽娅一路举着白旗,向天长山日军阵地进发。“我们是来谈判的!不要开枪!”嘎丽娅手中握着一张纸,写着苏军提出的劝降条件——只要日军放下武器撤出阵地,军官、士兵、家眷都能得到公正人道的对待。
短暂的对峙后,日方突然提出要求,只允许嘎丽娅一人前往谈判。
敌营内,一名花季少女只身周旋;营外,人们焦灼期待。
一小时,两小时,三小时……军营内突然传出激烈的争吵,随即便是一声枪响。日军冲出军营,向苏军发起了疯狂扫射。无奈之下,苏军的炮火淹没了天长山。
嘎丽娅自此不知所蹤。她的家人、朋友、邻居,找遍了天长山的一草一木。最终,菲涅在天长山一棵不起眼的树上,发现女儿的红头巾瑟缩在清冷的秋风里。
嘎丽娅牺牲96小时后的8月15日,日军宣布投降。
个人作品
丁香雨
“为什幺/太阳有光没有颜色/为什幺/晴空有云没有欢乐/南北东西的街道啊/为何不是一条条河/丁香雨/放声地哭/自由地落……”这是嘎丽娅16岁时创作的一支名为《丁香雨》的歌。
艺术形象
雕塑
2007年5月1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致信绥芬河市民,为纪念碑写下了这样一段题词:“我们的友谊就是互相理解、信任、共同的价值观和利益。我们将铭记过去,展望未来。”
2009年10月8日,名为“友谊和平天使”的纪念碑落成。这是中国境内唯一由俄罗斯总统题词的纪念碑,也是象徵中俄两国友谊、祈望世界和平的不朽杰作。
嘎丽娅站在象徵要塞的花岗岩基座上,挥舞着头巾,在火焰化成的翅膀中向人们招手告别。这场景让人想起她凤凰涅槃般走向敌营的坚毅,更让人想到那场艰苦卓绝的反法西斯战争里,全世界人民以鲜血浇注而成的和平之花。
2009年10月8日,名为“友谊和平天使”的纪念碑落成。这是中国境内唯一由俄罗斯总统题词的纪念碑,也是象徵中俄两国友谊、祈望世界和平的不朽杰作。
嘎丽娅站在象徵要塞的花岗岩基座上,挥舞着头巾,在火焰化成的翅膀中向人们招手告别。这场景让人想起她凤凰涅槃般走向敌营的坚毅,更让人想到那场艰苦卓绝的反法西斯战争里,全世界人民以鲜血浇注而成的和平之花。
影视剧
电影《天使嘎丽娅》根据作家、编剧周艾民的同名长篇纪实文学改编,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中俄合作摄製的影片,由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东北亚(肇东)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俄罗斯莫斯科电影製片厂、华语星光(北京)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摄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