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尔达凭弔
半世纪前的1945年是世界历史上一座不可磨灭的里程碑。这一年,世界人民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胜利前夕,美、苏、英三巨头聚会于克里米亚半岛上的雅尔达,讨论战后处置德国、波兰边界与临时政府组成、联合国组织以及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等重要问题。这次会议的决定实际上形成了战后持续40多年的世界基本格局,被政治评论家称为“雅尔达格局”。雅尔达从此不仅以旅游胜地着称于世,而且以这次会议的政治意义而名传史册。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雅尔达凭弔
- 雅尔达:位于克里米亚半岛的南端
- 属于:克里米亚的明珠”
- 事件:三巨头会议
“克里米亚的明珠”
雅尔达位于克里米亚半岛的南端,一面临视黑海,周围山陵环抱。这里没有机场,乘飞机须先到辛菲罗波尔,然后换乘汽车,经过约100公里的山路才能到达。这里虽处在北纬45度左右的地球北国(约相当于我国哈尔滨),但是气候温和,四季如春,全年平均温度13摄氏度左右,严冬不超过10天,日照全年有2200—2300小时,因此花草常盛。黑海海滨岩岸峻峭,沙滩则如金镶玉砌,人们可遨游在如画的风光海天之间。
历史上,许多着名的文学家、艺术家曾来这被称为“克里米亚明珠”的胜地盘桓。诗人普希金、作家高尔基、戏剧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画家斯维坦曾是雅尔达的贵宾,马雅可夫斯基写有长诗讚颂过它。托尔斯泰当年住过的旅馆仍直立在海滨市镇上。契柯夫的住所现在已建为纪念馆,花园一角,树荫之下,当年托、契二翁曾并膝而坐倾心交谈的木椅还在,今后人怀念不已。依山而筑的利瓦吉亚宫,不仅由于它是俄罗斯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夏宫,更因为它是雅尔达会议的会场而成为历史纪念地。
利瓦吉亚宫是一座二层的白色建筑。它的一侧有希腊式的柱廊,另外一侧则是伊斯兰清真寺式的穹门与屋顶尖塔。它既有皇宫式的富丽堂皇,又有别墅式的轻盈安适。在二次世界大战德军侵占克里米亚期间,这座夏宫遭受严重破坏。当盟国选定在雅尔达举行三巨头会议后,苏联在短短三星期内把利瓦吉亚宫修缮一新,又从莫斯科运来各种家具和设备,调来全部服务人员,把它作为会址。

三巨头会议
1945年2月4日至11日,罗斯福总统、史达林元帅、邱吉尔首相聚会雅尔达。这次会议是邱吉尔发起的。会议的代号“河古诺特”,也是根据颇有古典文学修养的邱吉尔的创议,其典故出于古希腊的传说,意思是指搭乘“河古号”船前往高加索附近寻找金羊毛的一批勇士们,雅尔达就在高加索附近,这一代号由此联想而来。会议之前,美、英两国先在地中海上的马尔他岛举行了参谋长联席会议。罗斯福、邱吉尔且先在该岛会晤,然后飞往雅尔达。
会议面临的军事形势是,在欧洲战场,盟军在法国诺曼第登入、开闢第二战场后直趋德国边境,但1944年底德军在比利时——卢森堡边境阿登高地的突破曾使西线形势出现紧张,邱吉尔向史达林求援,于是苏军从1945年1月12日开始发动大规模的进攻。据苏军副参谋总长安雅诺夫大将向会议报告,苏军在18天中推进了500公里,歼灭德军45个师,切断了在东普鲁士的敌军军团与德军中央军团联繫的道路。会议开幕前,苏军已挺进到奥得河,占领了西里西亚工业区。在西线,盟军顶住了德军的反攻,开始向莱茵河推进。德国境外,德军仅在匈牙利和义大利北部还有一些脆弱的据点。法西斯德国已经日暮途穷,覆亡在即。政治局势方面,东欧已经大体上由苏军解放,波兰的边界与政府组成已成为苏联与西方争执的一个焦点问题。还有,如邱吉尔所说,“战后欧洲的整个模样和结构急需重新加以讨论。一旦纳粹被击败,应该怎样对待德国?在最后击败日本的战争中,我们估计能从苏联方面得到什幺帮助?军事目的一旦达到以后,为了世界将来的和平和有效的管理,三大同盟国能提供什幺样的措施和组织?”这一系列问题自然成为三巨头会议所集中讨论争辩、讨价还价、存异求同、折冲妥协的中心问题。

影响远大的决定
三巨头会议在利瓦吉亚宫中原来的舞厅举行。大厅内一张极大的园桌周围,三巨头分踞3张红色绒面的椅子,他们旁边的15张木椅则由他们的主要助手——外交部长、总参谋长等占坐。首次会议在史达林与罗斯福私下会晤后,于2月4日下午4时15分开始。根据史达林的建议,会议由罗斯福主持。这时,罗斯福刚刚第4次当选为美国总统,声誉如日中天,但他的健康状况却在恶化,以至会后两个月即因脑溢血而逝世。
以后一星期内,会议作出的决定对战后的世界局势产生的重大影响曾持续半个世纪。在欧美引起的反应与争议甚多,尤其是其中有些决定当时没有公布,后来逐步透露出来并付诸实施,就遭到更多批评。
这些决定包括哪些内容呢?
首先当然是如何处置德国问题。3大国均同意肢解德国。罗斯福总统在此前的德黑兰会议上曾建议把德国分为5个部分。邱吉尔则主张分出普鲁士和奥地利——巴伐利亚两部分,而把鲁尔和威斯特伐利亚置于国际共管之下。由于问题比较複杂,决定由3国外长在一个月之内提出具体计画。争论的一个焦点是在对德国的军事占领中是否应给法国一个占领区。英国主张这样做主要是因为想藉助法国的力量先是占领而后抑制德国,在德法之间玩弄均势策略,原是英国对欧洲政策的传统。苏联最初反对,后来美英答应在其占领区划出一部分作为法国占领区,苏联表示不提异议,争论乃止。日后,在苏占区建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在西方三国占领区建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以至最后两德统一,均为战后半个世纪形势变化发展的结果,却是当初谁也未能预料到的。
争论的另一焦点是战争赔偿问题。苏联提出德国应向盟国赔偿200亿美元,其中苏联应得一半即100亿美元。这遭到英国的反对。最后会议根据罗斯福总统的建议决定,赔偿数额由赔偿委员会讨论,可以苏方提出的数额为讨论基础。其他制裁德国的措施包括消灭纳粹制度、解除德国武装力量、惩办战犯等则并没有太大的分歧。
波兰问题是会议争论最多的一个问题。在苏军解放波兰后,波兰的边界线要重新确定。苏方要求波兰东部边界(即苏波边界)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设定的寇松线为準,波兰失去的土地则自德国取得补偿,因此其西部边界应为奥得——西尼斯河线。美、英同意以寇松线为波兰东部边界(在某些地区调整5--8公里给波兰),但坚持反对其西部边界线伸展到西尼斯河。会议对此没有取得协定,只表示同意波兰必须在北方与西方获得广大领土让予。波兰西部边界,即奥得——尼斯河线,是以后确定的。欧洲地图的这一修改至关重要,如果产生问题,必将影响欧洲与世界的稳定与和平。
波兰临时政府的组成问题争议更为尖锐。苏联同意以波兰民族解放委员会为基础的临时政府可以扩大,而英国则拒绝摒弃在伦敦的原波兰流亡政府,最后几经周折,授命苏联外长莫洛托夫与美、英驻苏大使以委员会的资格协助会商波临时政府的改组与扩大,以容纳波国内外的民主领袖,并儘早举行普选。这一问题争议的实质是波兰国家以后的政治方向。
雅尔达会议的一个重要决定是确定建立联合国组织及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在重大问题上投票一致的原则(即大国否决权)。这是根据美国的提议而通过的。当时3国都强调为了保证世界持久和平彼此团结一致的重要性。以后形成两大阵营的对立及东西方的长期冷战,则是人们当时远没有能清楚地预见的,而联合国成为冷战中唇枪舌剑的战场更是人们所始料未及的。
雅尔达会议期间,美、苏两国就苏联参加对日作战及有关条件,达成了一项秘密协定。当时,美国估计在德国投降之后还要18个月才能打败日本。美军在雅尔达会议第2天才打进马尼拉,美国在5个月后才实现第一颗核子弹的试验性爆炸。美国希望苏联投入对日作战以减轻美军的伤亡。据邱吉尔的回忆录透露,美、苏秘密谈判的结果是,苏联答应在德国投降后2至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的条件是:维持外蒙古的现状;恢复俄国在1904年日俄战争中所失去的权益,包括收回库页岛南部及千岛群岛全部,苏联长期租用旅顺港,大连商港国际化并保证苏联的优越权,苏联——中国共同经营中国东北的中东铁路及南满铁路等。苏联则答应支持中国的国民党政府。罗斯福与史达林之间的这一秘密协定,徵得了邱吉尔的同意与签署,却是背着中国缔结的,这些协定有损于中国的主权和利益,自然遭到了人们的诟病。
雅尔达会议的公报与各项协定档案是在2月11日三巨头午餐时最后签署的。那个房间曾是沙皇行宫中的檯球室,雅尔达会议时成为罗斯福总统的餐室(美国代表团当时就居住在宫中)。当天下午,罗斯福和邱吉尔就分头乘车离开雅尔达去塞瓦斯托波尔乘船在海空军严密护卫下由海道经中东返国。历史性的雅尔达会议至此结束。
今日雅尔达
50年过去,弹指一挥间。雅尔达会议所形成的世界格局而今已被打破。德国重新统一,而且成为世界经济最强中心之一,他已经俨然是欧盟主,且已準备入座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雅尔达会议的东道国苏联已经解体,而俄罗斯也已无复当年雄风。克里米亚在赫鲁雪夫当政的年代里划归了乌克兰,现在要求从乌克兰独立出来但迄未成功。雅尔达风景仍旧明媚迷人,但许多现象折射出了历史与社会的大变化。
雅尔达作为休假旅游胜地,原有苏联工会、企业、少先队、民众组织的许多休养所,现在那些地方都已显得破旧零落。在旅馆里、街道上遇见的外国旅游者,许多是讲德语的,原来克里米亚过去曾有许多德裔居民,二战中被迫迁移或离散,现在这些人以及他们的后代、亲属带着怀旧与好奇的情绪又来寻访故地了。他们带着马克或者其他外币来旅游,显得十分阔绰和得意洋洋。
利瓦吉亚宫仍然是人们参观的热点。在这里,可以看到三巨头会议的会场以及他们签署会议公报的餐室,还可以看到末代沙皇的办公室,在他的富丽堂皇的雕花办公桌后面垂挂着长幅的白兰红三色布幔,代表沙俄国旗,现在这旧日的三色旗又代替锤子与镰刀红旗成为俄罗斯的国旗。在利瓦吉亚宫周围,有不少小摊位,出售从军队中流出的物品。其中标明黑海舰队的水兵帽最为显眼,还有军用皮带、军兵种领章,甚至勋章也成为向外国旅游者兜售的商品。很难构想,一支纪律严明的军队会出现这种现象。
海滨有树木茂密的林荫道,来往游客很多,服装多陈旧单调。商店甚少,食品店里,人们排着队买牛奶、肉肠等物。在国际旅行社经营的高级旅馆里,妓女们活跃在底层大厅,她们向外国人讨香菸抽,作为招揽顾客的手段。一到晚上,妓女们更是浓妆艳抹,出没于电梯、酒吧与各层客房之间。
在雅尔达短短的访问,实在是对这个历史名城与战后半世纪历史的凭弔,能不令人产生无限的感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