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华大学学生天文协会
清华大学学生天文协会成立于1997年10月15日。挂靠于清华大学物理系,辅导老师为张有宏。协会以普及天文知识为宗旨,为清华大学的每一位普通同学提供一个天象观测与天文知识学习的平台,让校内的天文爱好者充分交流。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清华大学学生天文协会
- 外文名:Tsinghua Astronomy Society
- 中文简称:清华天协;清天会
- 英文简称:TAS
- 成立时间:1997年10月15日
- 挂靠单位:清华大学物理系
- 别称:晴天会
早期历史
清华大学学生天文协会成立于1997年10月15日。自协会成立以来,我们一直紧密围绕学校培养跨世纪人才的中心任务,在校内普及天文知识、倡导科学思想、参与科技开发,致力于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同学热爱自然、热爱宇宙、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为此,我们组织了各种形式的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同学加入协会,在全校範围内大力普及天文知识、完善全员知识结构,为我国的天文学发展做贡献;同时我们积极开展校际交流,争取北京天文台等具有专业水平单位及同好会、巡天会等水平较高的天文爱好者组织的支持和协助,以谋求自身发展。
天文公众讲座

97年,协会成立伊始,就取得了一项傲人的成绩。当时协会的科技部长邱洪云主创,张焱、牛小骥、李东旭、张振宇等人协作,完成了"新概念"天文望远镜,并且在一年一度的清华大学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最高赛事-- "挑战杯"科展,获得了各位评审老师的高度评价,最终夺取了特等奖。这是清华挑战杯历史上第一次以协会名义参加竞赛。王大中校长和贺美英书记还专门参观了此项目,对我们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和指示,希望学会在今后为清华的校园文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该望远镜的某些创新点已引起了北京天文台专家的重视,并为国家投资6亿圆的863项目LAMOST天文望远镜的关键性技术难点的解决提供了参考方案,此间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媒体也专访过此项目。来自不同专业的同学在共同爱好的驱动下,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齐心协力,克服重重困难,写下了天文协会辉煌的一笔。协会创建以来,一直很注重实际观测经验的培养,多次组织同学到校外观测。二十一世纪初,每年都对"狮王"进行观测,积累了不少经验。99年,我们又对12月14日的双子座流星雨进行了观测。并且,有两份观测报告被国际流星组织採用,而全国也只有15人的观测报告被採用。2000年5月,又成功进行了梅西耶天体马拉松的观测。
外出观测

在校内,我们也非常重视普及工作。每年,协会几乎都会举办一次较有规模的"天文科普周"。协会还多次举办天文知识讲座,并且经常组织一些校内观测活动。针对校内光污染的情况,我们组织同学观测了一些较亮较容易观测的天体,如月面、太阳黑子等。
组织架构
清华天协现有会员近千人,骨干50人。
组织架构:
1、清华大学学生天文协会实行基于理事会监督之下的社长责任制;
外出公众科普

2、理事会:天文协会最高决策机构1,每学期不定期召开理事会会议,设理事长一名,由全体理事不记名投票产生。出席人数超过三分之二的会议有效,赞成人数满足简单多数的决议为最终决议,出现平票的决议由理事长决定是否通过(若为选举理事长的决议由会长决定是否通过)。理事会会议由理事长组织召开,遇重大会务各理事有权提出召开临时理事会会议的请求。在任会长与退任会长、部长但仍为清华大学在校生的自然成为协会理事其余人员进入理事会须以决议形式决定。理事长保管、传承社团资料(包括通讯录、活动资料、海报、会务档案等);
3、会长:由理事会提名,候选人在理事会上发表演说后进行投票,投票人数过半结果有效,票数最多者成为会长。会长一般任期一年,如有特殊情况须以理事会决议形式延长任期。会长负责一切社务的执行工作,并直接对理事会负责。各部门负责人由社长提名,经理事会会议通过后,正式上任。会长负责与社团部和指导老师进行联络,参加会长会议,传达学校、团委的要求,同时负责组织召开全体部长参加的会务会议,协调各部门工作。外出 观测活动第一责任人一般为会长。如有必要社长可以任命不超过两名的副社长协助工作。社长须指定人员进行理事会及会务会议的记录;
4、财务装备部:负责天文协会经费的管理与使用 ,以电子或纸质形式记录账目(包括收入、支出日期、数额、经办人、用途 ),并保管好发票、收据或凭条。按照学校要求参加财务培训和财务汇报。每学期向理事会进行财务汇报并对账,资金若少于账目记录则差额由部长补齐 。管理协会购买、租赁的器材 ,统计协会内部人员拥有的器材,保管会旗,负责校内路边天文活动。因器材管理不当造成的损失由部长承担;
5、宣传部:负责天文协会活动宣传资料的设计与製作,以及协会网路站点 的製作、维护与更新。活动过程中以文字、多媒体等形式进行记录。负责会徽、会服设计;
清华大学天文台内景

6、外联部:主要负责邀请校外人员进行天文讲座,争取各种渠道的赞助,联络其他学校的天文社团及社团联盟等;
7、学术部:联络学校内相关专业老师;定期发布原创天文科普文章,进行每月天象和人造天体过境的预报;提供观测活动的气象信息,参与校内、校外观测的组织和讲解工作;
8、内联部:向会员通知协会开展的活动,管理协会通讯录;组织校内人员进行的讲座。
新时期下历任会长名单
任期 | 姓名 | 专业 |
2013年春-2014年春 | 方励尘 | 钱学森班 |
2014年春-2015年秋 | 李召麒 | 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 |
2015年秋-2016年秋 | 董炳佑 | 物理系 |
2016年秋-2017年秋 | 杨泽生 | 材料学院 |
2017年秋- | 王允沖 | 物理系 |
理事会名单
2012年-2016年:王卓骁,方励尘,李召麒,胡益铭,顾辰,罗恆,杨伟楠,李文雄,杜光瑜。
2016年-今 :王卓骁,胡益铭,杨伟楠,李文雄,杜光瑜,董炳佑,赛罕娜,杨泽生,王允沖,李志彤,成昕伦。
协会活动
简介
校内观测:路边天文,参观天文台,认识四季星座。
清华大学天文台

校外观测:定期外出,进行天文摄影。
天文科普讲座:邀请校内外专家老师,举办天文讲座普及天文知识。
清华天文夜:天文嘉年华。
社会实践:赴各地进行天文科普、天文台访学等。
详细介绍
A. 天文台例行开放:圆顶配有米德16寸施卡,定期会开放天文台。
天文台开放
路边天文


B. 路边天文:平均每周一次。地点:紫操,观测目标:梅西耶天体,月亮、土星等。
C. 常用观星地
延庆柳沟观测

每个学期组织去郊区2~3次二日观星游
常用观测地有:1.延庆柳沟村,2. 密云石塘路

D. 新世界·新视野 天文公众讲座
平均一个月一次世界顶级天文学家来做公众讲座,并且可以作为学校文化素质讲座。
E. 清华天文夜
天文嘉年华,在校内举办大型科普狂欢夜。
F.团购望远镜等器材
骨干活动

1、 组织活动
郊区观星
组织路边天文
组织天文台开放
天文公众讲座的安排
2、望远镜使用
练习使用协会望远镜设备。
清华天文台与女生节条幅

3、 聊天文
交流天文知识,解答会员天文问题的疑惑。
4、外出观测
骨干外出观测活动,租车去星空质量更好的暗夜地区,观测流星雨、梅西耶马拉松等。
5、男女生节活动
组织男女生节等内联活动。
6、社会实践
协会成立以来,曾多次社会实践活动。
例如:西藏进行支教天文科普活动,兴隆天文台暑期实践,云南高美古天文台暑期实践等。
7、外联活动
与其他社团、企业、政府合作进行天文科普活动。
例如:曾与北京市科协联合进行天文科普、北京其他高校天文社团联合外出、受邀参与北京市高中天文讲课、进行北京周边暗夜区考察等
“晴天会”由来:
协会创立初期简称清天会,后多次发现,协会在预报有云的天气下举办活动,仍然会意外的遇到云洞,成功举行天文观测活动,所以又称“晴天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