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厦门软体学院
厦门软体学院(全称厦门软体职业技术学院)坐落在高校云集、文化底蕴深厚、交通便捷的环境幽雅,人文荟萃厦门集美大学城,是在福建省教育厅和厦门市政府大力支持并主导倡办下,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面向全国高考统招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
学院办学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近年来相继荣获福建省第十届、第十一届“文明学校”,福建省“诚信教育进校园先进单位”,福建省“诚实守信示範单位”,省高校维稳办授予“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先进集体”,厦门市综治办、教育局、公安局联合授予“平安校园”等称号。
为进一步办好该校,厦门市政府决定,从2011年2月起,由厦门理工学院入主厦门软体职业技术学院办学。
2013年4月,厦门软体学院由民办非企业单位转制为事业单位。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厦门软体职业技术学院
- 英文名:Xiamen Institute Of Software Technology
- 简称:厦门软体学院 厦软
- 创办时间:2002年8月
- 学校类型:工科
- 所属地区:中国厦门
- 现任校长:郑通涛
- 主管部门:福建省教育厅
- 校训:德才兼备,学做一体
- 主要院系:软体工程系、经济管理系、数字传媒系、外语外贸系等
- 学校地址:厦门市集美文教区孙坂南路1199号
- 主要奖项:福建省第十、十一届“文明学校”
福建省“诚实守信示範单位”
厦门市“平安校园” - 学校代码:14059
- 办学层次:高职高专
- 学院性质:事业单位
学院规模
厦门软体学院是在福建省教育厅和厦门市政府倡议下创办,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面向全国高考统招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院坐落在高校云集、文化底蕴深厚、交通便捷的环境幽雅,人文荟萃厦门集美大学城,占地面积800亩,现在实际用地200多亩,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总投资逾12亿元,可容纳20000名学生学习、生活。
厦门地处东南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是中国五个经济特区之一,是着名的国际性港口风景旅游城市、海峡西岸重要中心城市。这里环境优美、气候宜人、人文荟萃、信息发达、经济活跃,拥有“联合国人居奖”、“国际花园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殊荣。
集美,一个闻名遐迩的侨乡和着名的风景旅游区,历史文化丰厚,环境恬静幽雅。这里不仅积澱着着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的公益教育精神,还蕴藏着集美学村、鳌园、园博苑等标誌性文化园林名胜。这里是厦门的几何中心,还是高等学府林立的大学城。
厦门软体职业技术学院(简称厦门软体学院)就坐落于厦门集美大学城,它东倚巍巍天马神山,西邻现代集美新城,北靠厦门高铁北站,南临厦门园博苑。这里依山面海,风景优美,交通便捷。校园环境幽雅,绿意葱葱,设计独具特色,弧形连体教学楼雄伟壮观,花园式单面走廊的宿舍楼温馨明亮,是莘莘学子求学创业成就未来的理想之所。
学院校园环境幽雅,配套设施齐全,拥有先进的实验室中心和功能齐全的 “软体实验室”、“多媒体实验室”、“网路实验室”、“大学英语语音实验室”、“硬体组装实验室”、“计算机嵌入设计实验室”等,配置了国内外着名品牌的高档计算机,给学生提供高科技化、多功能性的网路实训基地。办学特色鲜明,教学设备先进,教风学风淳正,师资力量雄厚。
学院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将课程设定与岗位需求对接、授课形式同职场实景置换,因材施教,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使学生毕业就能上岗。现开设有软体技术、信息管理、动漫设计、图形图像製作、电子商务、套用英语、国际商务等30多个热门专业。
校园一偶

厦门软体学院
学院自建校以来,多次接受省教育厅、市教育局专家组的检查与评估,学院的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及产学研结合的办学道路备受行内专家的讚誉。发展中的厦门软体学院正朝着建设成为福建省最大的软体人才培养基地、软体师资培训基地和实习训练基地而努力,全体师生建设成为水平一流、特色鲜明的全国重点示範性软体学院而努力奋斗!
历史沿革
2002年8月厦门信息工程职业学院获準筹建。
2004年7月厦门软体职业技术学院获準筹建,厦门信息工程职业学院併入厦门软体职业技
术学院。
2004年7月共青团厦门软体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成立。
2004年6月中共厦门软体职业技术学院支部委员会成立。
2006年1月厦门市政府同意在集美文教区划拨土地800亩作为厦门软体职业技术学院
的建设用地。
2006年2月福建省高等学校设定评议委员会委派专家组对我院进行实地考察和评议。
2006年3月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厦门软体职业技术学院正式建校。
2006年10月召开首届教学工作研讨会。
2006年11月召开首届团代会。
2006年12月举行新校区开典礼。
2007年4月召开教职工大会,选举产生第一届工会委员。
2007年9月举行新校区落成典礼。
2007年11月与联发集团签订“联发奖/助学金”协定书。
2007年12月召开首届管理工作研讨会。
2008年4月召开首届思政工作研讨会。
2008年8月厦门软体实训中心成立。
2008年7月建成全国首个“3G无线数字宽频校园”。
2008年12月中共厦门市委批覆设立中共厦门软体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
2008年12月举行校园普务室揭牌仪式成为厦门第一个校园普务室。
2008年12月举行首届毕业生信息发布会暨校园招聘会。
2009年6月《c语言程式设计》荣获省级精品课程
2009年8月荣获厦门市“平安校园称号”。
2009年9月荣获福建省第十届“文明学校”。
2009年8月与联想集团签署教育与产业战略合作协定。
2009年9月召开教职工大会选举产生第二届工会委员。
2009年10月中共厦门软体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党校成立。
2009年12月举行省级文明学校授牌仪式暨实训楼落成典礼。
2011年3月4日厦门理工学院入主软体学院,软体学院正式“归入”理工。
2013年4月厦门软体学院由民办非企业单位转为事业单位。
校园文化
校歌
校歌歌词:林华清
校歌歌曲:李韵扬
全曲歌词
东海之滨,白鹭飞翔;
学府胜地,旖旎之乡。
软体基地,书声琅琅;
平安校园,和谐礼让。
科技殿堂,学术渊薮;
嘉木葱茏,凤藻隆昌。
民主弦歌,乐音袅袅;
文明校园,协力向上。
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求实创新,校训不忘。
春风和煦,泽被万物,
硕果纍纍,桃李无疆。
书海行舟听风雨,志存高远气如虹。
莘莘学子济一堂,行健不息振国邦。行健不息振国邦!
理念
立德树人,协动产业
厦门软体职业技术学院是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面向全国高考统招的全日制高等院校(院校代码14059),也是福建省教育厅大力支持并主导倡办的省内仅有的两所软体职业院校之一。学院规划占地面积800亩,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现已建成12000个座位的教学楼群、8000多床位的学生公寓、国际标準足球场1个、标準篮球场26个、藏书22.9万多册,电子图书10万多册以及3G无线校园网等,教学及生活设施完善。
2011年2月,学院迎来了跨越式发展的大契机。厦门市人民政府决定,由实力名校厦门理工学院入主厦门软体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聘请厦门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叶重耕担任学院理事会名誉理事长,推选厦门理工学院现任校长黄红武教授担任学院理事会理事长。
厦门理工学院入主后,两校矢志共力,可谓一校双“芯”, 学院发展如虎添翼。学院一方面积极利用两岸优势,与台湾高校开展实质性合作,移植台湾高等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和优质资源,加强学院内涵建设;另一方面抓住厦门理工学院全面支持学院发展有利时机,实现管理、师资、设备等资源共享,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把学院打造成海西最大的软体人才培送基地。
爱校如家,育生如子
软体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础。仅2010年我国软体年产值超万亿,成为拉动信息产业的引擎。厦门地处海西中心城市,又是国家级软体产业基地和服务外包示範城市,软体产业是厦门市“十二五”规划重点建设的支柱性产业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到2012年厦门软体和信息服务业产值将达到500亿元,年均增长40%。当前,随着软体产业规模继续扩大,相关企业迅速增多。与此相反,软体人才,尤其是软体高端技能型人才严重匮乏,仅厦门软体园二期缺口就达到5万多人,未来10年内厦门动漫产业人才需求更达20万人,学生就业前景十分广阔。
秉承“教育与产业互动,教育带动产业”的办学理念,立足“致知、致专、致用、致远”的要求,学院紧跟产业发展步伐,在专业设定、教学计画制定、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实训等方面主动与行业、企业衔接,校企一体合作办学。学院设有软体技术、数字媒体、网路技术、电子技术、管理信息、套用外语6个系,专业方向25个,所有专业都紧密对接海西(厦门)的支柱和新兴产业,担负起地方软体及相关人才的培送重任。
规划
“做中学”、“学中做”
学院秉承“教育与产业互动,教育带动产业”的办学理念,把“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创新”作为培养目标,採用“高等教育、师资培养、生产实习”三位一体的办学模式,投入巨资建成设施一流、全省规模最大的软体技术教学科研基地、师资训练基地和生产实训基地,立足厦门,服务海西,致力于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基础知识扎实、实践技能过硬、职业素质卓越的实用型技术人才。
努力把学院打造成福建省最大的软体人才摇篮。学院专业设定以计算机套用与软体等专业为主体,同时建设与IT产业发展有关的配套专业。学院十分重视学科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实施“模组化、项目化、职业化”的教学模式,重视课堂上的实践教学,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坚持走校企合作、产学结合之路,培养套用型技能型专业人才。
厦门软体学院鸟瞰图

学院创办初期,三位校长袁传荣教授(原南京大学副校长)、马树孚教授(原北京大学副校长)、林连堂教授(原厦门大学副校长)携手厦门软体园、厦门火炬集团、厦门联发集团等企业精英,精心策划,共同编制学院的总体发展规划,通过系列管理措施的实施,为学院发展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和管理经验。
学院以“做中学”、“学中做”技能型人才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方法,坚持突出实训教学,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中心,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学院已建成福建省最大的软体人才实训中心,一人一机,可容纳2000人同时实训;此外,学院与火炬园、联发、中国移动等多家国内百强企业建立了产学研一体化实训基地32个,有效满足了学生实训需求。在实训课程设定上,强调课程设定与岗位需求深度对接,从而实现学生实训与就业的无缝对接。
报刊
《厦门软体学院报》
优势
订单培养 因材施教
出于对学院毕业生的认可,09年仅4月份就有40多家企业与学院签订“订单培养”协定,人才订单培养需求达1000余人。学院把实训巧妙地融入教学模式中,让学生把知识学到手。
环境优越 与时俱进
学院校园环境优美,建立了以光纤为主干的千兆校园网路,智慧型化系统遍及教学、实验、办公及学生宿舍。建成全国首个3G无线数字宽频校园网路。

证书权威 一专多能
学生毕业后颁发由教育部统一电子注册的《普通高校专科毕业证书》。学生在专科学习期间还可以参加由省教育厅组织的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考试,继续参加本科学习深造。学生在校期间可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修完考试计画规定的全部课程并考试成绩合格,由福建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和主考院校联合颁发全国统一编制、教育部电子注册的本科毕业证书。
学生在取得国家承认学历证书的同时,通过参加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合格后还能获得微软、思科、IBM等具有权威认证的职业资格证书,成为“一书多证”的套用型技术人才。
特色办学 接轨国际
学院是国家科技部授牌的中国高新区人才培送基地,也是福建省规模最大的软体人才培养基地。学院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积极与国际教育接轨,现已与香港城市大学、新加坡亚洲管理学院、台湾数字媒体研究所、泰国博仁大学等数个国家、地区的高校、研究机构建立友好合作关係。
厦门软体学院

公益办学 奖助健全
省市主要领导关心学院发展,多次莅临学院指导办学,学院建设工程被列为省市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学院拥有健全的奖助体系,奖助学基金总数已达数百万元,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学院优秀奖学金”等。
图书馆
厦门软体职业技术学院是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是福建省规模最大的软体人才培养基地。为促进该校更好发展,2011年2月份在厦门市政府主导下,厦门理工学院入主该校办学。
厦门理工学院黄红武校长担任理事长兼法人代表。厦门软体学院院长潘飞南对学院今后的发展充满信心,他介绍说:“公办校入主民办校,实行一校双‘芯’新模式最大优势是比公办院校拥有更加灵活的办学体制;比其他民办院校拥有更加充裕的公办院校资源”。
随着厦门理工学院入主学院,学院转变为公办院校民办机制的一个大专学校,资源资料共享共办“民公互助”的双校园模式,图书馆与厦门理工学院共办“厦门理工学院厦软校区图书馆”,厦门理工学院图书馆厦软分部成立于2011年,面积2000平方米,藏书近10万册,期刊230多种、报纸44种。提供图书外借、报刊阅览服务。
机构设定
机构
职能部门 | 教学单位 | 群团组织 |
---|---|---|
院办 | 软体工程系 | 工会 |
党委工作部 | 数字传媒系 | 团委 |
教务处 | 设计艺术系 | 图书馆 |
学生处 | 经济管理系 | 信息管理中心 |
后勤保卫处 | 电子信息工程系 | 高职教育研究所 |
财务处 | 外语外贸系 | |
招生就业处 |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 | |
人事处 | 军事体育教研处 | |
质量管理处 | 继续教育中心 | |
科技与产学合作处 |
社团
学院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重视学生思想教育和学生事务管理,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注重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包含院学生会、院自律会、院青年自愿者协会、心理协会、街舞社、文学社、羽乒协会、篮球协会、书法协会、动漫社、爱心协会、80后剧社等学生社团。多次举办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周末大舞台、寝室文化节等活动,积极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社团文化建设,倡导“活动育人”的理念。如:每年一度的迎新晚会、十佳歌手大赛、演讲比赛、辩论赛、网页设计大赛、部落格设计大赛,精英层出不绝。还设有篮球协会、足球协会、动漫社、街舞社、魔术社、戏剧社、武术社、电子协会、校园模特队等近50多个社团组织,活动丰富多彩,文化氛围浓厚。
院系设定
软体工程系
软体产业是朝阳产业。软体技术系是学院的重点系部,该系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质量优秀、实验设备先进。该系以质量为根本,以能力为核心,以就业为嚮导,重实践、重套用,培养社会急需的软体技术人才。开设有软体技术专业,计算机网路专业,计算机套用技术专业,建筑智慧型化专业,云计算技术专业。其中软体技术专业分为程式设计方向与游戏软体设计方向。
实训中心

软体技术专业
程式设计方向
1、 培养定位
本专业方向培养实用型软体技术人才。毕业生能够熟练掌握面向对象程式设计语言及其集成开发环境,能够精通WEB和Windows套用开发、资料库套用系统的开发,完成程式编制任务,对软体项目需求分析、软体测试、软体维护、软体项目管理等有一定了解,并能进行计算机软体的销售、谘询与培训工作。
2、 适应岗位
本专业方向毕业生适合到计算机软体开发公司、信息系统开发公司、大型网站创建公司、政府机关、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从事计算机软体编程及相关技术方面的工作。
具体岗位有:
(1)软体公司的程式设计师岗位,从事软体设计、代码编写、软体测试、维护。
(2)企事业、政府、学校等部门的网页设计师岗位,从事网站建设、网页设计、网站维护。
(3)企事业、政府、学校等部门的资料库管理工程师岗位,从事资料库管理与开发。
3、 主要课程
程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网页製作、C#程式设计语言、Java程式设计、数据访问技术A D O.N E T(C# )、CSS& XML、Windows套用开发(C# ) 、SQLServer资料库开发、WEB套用开发A S P.N E T (C#)、UML面向对象分析和设计、软体测试与发布。
游戏软体设计方向
1、培养定位
结合游戏行业人才实际需求,培养实用型游戏软体技术人才。毕业生能够按照现代软体工程规範要求,运用多种计算机程式语言和游戏製作工具,熟练完成计算机游戏软体编程任务,并具有游戏软体项目需求分析、游戏软体设计、游戏软体测试、游戏软体维护和游戏软体项目管理、游戏软体产品销售等能力。
网路管理实验室

2、适应岗位
本专业方向毕业生适合到计算机游戏设计开发公司、计算机软体公司、大型网站、游戏销售运营公司、文化教育娱乐机构、多媒体製作企业、相关政府机关、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工作。
具体岗位有:
(1)游戏软体公司的程式设计师岗位,从事游戏代码编写、软体测试、维护。
(2)文化教育娱乐机构、游戏销售运营公司的经理岗位,从事游戏软体策划、游戏广告策划、游戏软体产品销售。
(3)企事业、政府、学校等部门的网页设计师岗位,从事网站建设、网页设计、网站维护。
3、主要课程
程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网页製作、Java程式设计、J2ME套用开发、JSP web套用开发、UML面向对象分析和设计、游戏架构设计与策划、游戏运营与管理、网路游戏脚本编程、Wap网站开发等。
计算机网路技术专业
本着面向市场,立足行业,注重实践,提高素质的宗旨,以市场为导向,以能力为根本,大力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办学,按照 “职业技能核心”、“动手能力优先”、“注重人文和科技素养”的要求制定和完善人才培养计画,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让学生既能以较强的实践能力为自己谋取一份较好的职业,又能为学生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该系教学硬体设施齐备,拥有配套齐全的路由交换设备组成的网路构建实验室、网路安全与防火墙技术实验室、网路管理与网路综合服务实验室。
1、 培养定位
培养网路的规划、实施、安装、管理和维护方面的人才。掌握较全面的网路系统管理的基本知识与套用技能,具有Windows、Linux伺服器的安装、配置、管理的能力,并能对整个网路的环境进行配置和管理,具备网路系统的安全知识,熟悉基本的网路结构和组网方式,掌握常用的建网方法,能维护网路的正常运转,能利用工具分析和排除常见网路故障。
教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设有专业网路管理实验室,学生可利用网路环境进行网路管理实验,安装调试各类套用伺服器,进行网路故障排除、网路安全等实验。
2、适应岗位
毕业生可在各类企事业单位的网路中心、机房从事网路管理、综合布线、设备安装、调试、配置与维护工作;从事网路运行维护与安全管理工作;从事网页设计与开发及小型网路资料库套用系统开发等工作;可在建筑智慧型化企业、计算机系统集成企业从事智慧型化、系统集成、网路设备的销售、方案设计、技术支持和服务等工作;也可在网路公司从事网站规划、设计、信息採集加工、网页製作、网站运行维护等工作。
3、主要课程
Windows网路管理、Windows网路基本架构的实现与管理、网路安全与病毒防範、网路工具软体使用及技巧、企业邮件及套用系统构建管理、无线区域网路技术与安全等。
网路构建方向
1、培养定位
电子电工实验室

网路技术又称网路构建简称网构。网路技术专业主要培养从事系统集成与建筑智慧型化、网路工程和监理、网站设计、信息安全与网路管理的网路技术实用型人才。
学生在掌握网路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具有从事计算机网路与系统集成、网路设备安装、配置、管理和维护的基本能力,以及基于Web的软体开发等方面的初步能力。通过三年的学习和实训,毕业生能在企业单位从事网路技术工作。
本专业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设有专业网路构建实验室,学生可利用交换机、路由器、伺服器等各类网路设备自己动手组建和配置网路,进行故障排除、病毒防範、网路安全等实验。
2、适应岗位
同网路系统管理专业。
3、主要课程
程式设计基础、Windows网路管理、网路综合布线和测试、构建中小企业网路、数据备份与恢复、网路集成案例分析、网站的建设、管理与维护等。
建筑智慧型化
1、培养定位
培养具有网路组建和管理能力,掌握建筑智慧型化工程设计、工程造价预算级系统集成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2、就业定位
从事网路布线、系统集成、网路工程、网路系统方案设计、网路系统的安装与维护、信息工程监理等工作,也可在建筑智慧型化企业、家居智慧型化设计公司从事方案设计、技术支持,产品销售、安装与维护工作;或在各类智慧型化小区、写字楼、智慧型化大厦等物业企业从事维护与管理工作
3、主要课程
网路基本架构的实现与管理、计算机网路技术、无线区域网路技术与安全、网路综合布线和测试、光通信原理及套用、建筑智慧型化工程管理、楼宇智慧型化工程套用。
计算机套用技术
1、培养定位
本专业培养能够从事计算机及相关领域工作,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动态,掌握计算机软体和硬体的基本知识,熟练使用常见计算机套用软体,具有解决计算机软、硬体一般性故障的能力,并具备一定的软体开发能力,符合通用素质要求的套用型专业人才。
2、适应岗位
本专业方向学生适合在企、事业单位,从事信息管理、办公自动化集成、办公室文员等工作,在软体开发企业从事网站维护等工作。
3、主要课程
计算机数据处理、常用办公设备操作、Acrobat文档製作、PowerBuilder信息管理系统开发、SQL Server 2000 资料库程式设计、面向. NET的Web应用程式设计、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
数字传媒系
数字媒体是一门新兴学科,以技术为主,艺术为辅,技术与艺术相结合,是信息学科向文化艺术领域拓展的新方向。本系具备一整套合理详尽的课程体系与成熟的教学管理经验,拥有一支实力较强的师资队伍和参与阶段课程指导的外聘资深业内专家和教授,具有较强的理论与实践的教学经验,同时具备全新的数字媒体创作观念,能够引导并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使学生将数字媒体製作的技术与艺术有效的结合起来,从而成为具有现代意识的複合型高级人才。本系建有实习实训基地,让学生参与各种涉及数字媒体设计与製作的项目,让学生充分地体悟到学以致用的真实意义。
平面设计专业
装潢艺术设计方向
1、 培养定位
本方向毕业生应能够掌握装潢艺术设计的基本理论和相关领域知识,熟悉图形图像製作环境,精通国际上流行的图形图像製作工具,能熟练运用流行的图形图像製作工具独立地实现创意者的意图,完成所需要的图形图像设计製作任务。
2、适应岗位
计算机美工师、影视编辑与製作人员、广告设计与製作人员、多媒体综合套用开发人员、动画製作人员、网路游戏製作人员、出版社印刷厂电视台美工师、商业网站美工设计师、多媒体课件设计与製作人员等。
3、主要课程
素描、美术基础、水粉、基础图案、图形创意、三大构成、Photoshop平面设计、CorelDraw图形设计、Painter电脑绘画、Flash动画製作、型录设计、包装设计、字型设计、平面广告设计、VI设计、3DSMAX三维设计等
动漫设计与製作专业
多媒体製作方向
1、培养定位
本方向毕业生应能够掌握多媒体数据製作的基本理论和相关领域知识,熟悉多媒体製作环境,精通国际上流行的多媒体製作工具,能熟练运用流行的多媒体製作工具独立地实现创意者的意图,完成所需要的多媒体製作任务。
2、适应岗位
计算机美工师、影视编辑与製作人员、广告设计与製作人员、多媒体综合套用开发人员、多媒体课件设计与製作人员。
3、主要课程
素描、美术基础、水粉、基础图案、图形创意、三大构成、Photoshop平面设计、CorelDraw图形设计、Premiere视频编辑、After Effects影视特效、Flash动画製作、3ds MAX 三维製作、音频编辑与处理等。
游戏美术方向
1、培养定位
本方向毕业生应具备一定的美工基础、了解游戏素材製作基本流程,能够利用相关工具实现游戏策划人员设定的游戏场景、人物、道具等的造型与製作,并具备基本的原画製作能力。
2、适应岗位
游戏生产企业网路游戏美术设计、动漫设计、3D设计、环境设计、皮肤/纹理设计人员;游戏运营企业管理、销售与谘询人员;平面製作人员。
3、主要课程
计算机数学基础、素描、三大构成、水粉、游戏专业概论、Photoshop平面设计、Painter 电脑绘图、Flash 动画製作、3DSMAX三维设计、游戏特效製作、游戏原画设计、游戏场景设计、游戏角色动画设计、游戏原画设计等。
电子信息工程系
信息电子系对人才的培养注重工程教育与技术教育,围绕信息获取、传递、处理、利用等方面的知识及不同套用侧面,设有微电子、计算机通信2个专业,涵盖电子、通信、智慧型仪器、计算机网路、计算机软体等电子信息领域多个方面,培养具有优良的职业素养、熟练的专业技能和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等技术套用型专门人才。
综合布线实验室

微电子专业
1、培养定位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扎实的半导体器件、工艺、积体电路原理、设计等专业理论知识和电子技术基础知识,主要从事半导体积体电路晶片製造、测试、封装、版图设计及质量管理、生产管理、设备维护等半导体製造行业急需的一线工程技术人员。本专业以培养学生半导体製造方面的动手能力为第一,根据半导体製造业设备自动化的特点加强学生电子技术、计算机、设备维护等专业基础知识,使学生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和较大的专业发展能力。
2、适应岗位
主要面向微电子产品的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从事半导体晶片製造、封装与测试、检验、质量控制、设备维护、工艺改进、採购与销售以及中小规模半导体积体电路版图设计等技术工作,也可从事电子产品企业和经营单位的产品设计、生产管理工艺以及电子产品的採购、销售及服务等工作。
3、主要课程
(1)主要理论课:
半导体器件与测量、半导体製造技术、半导体封装技术、积体电路原理、积体电路设计、模拟电子技术、数字子技术、电路CAD基础、可程式逻辑器件、VHDL语言、专业英语、电子测量、单片机原理。
(2)主要实践课:
积体电路製造实训、半导体器件测量实训、半导体器件设计实训、半导体工艺实训、积体电路设计实训、电路CAD课程设计、智慧型电子产品设计实训。
网路构建实验室

计算机通信
1、培养定位
本专业以地方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面向电子、通信行业(领域),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行业特色套用为目标,培养满足电子通讯产品(设备)设计、嵌入式产品设计以及电子产品生产管理、工艺、测试和销售等工作需要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本专业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放在首位,结合电子通讯行业的技术套用及发展特点着力培养学生电子线路与软体的结合能力,使学生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及发展前途。
2、 适应岗位
主要面向通讯电子产品及智慧型电子产品的製造及经营企业,从事智慧型电子产品及通讯电子产品的硬体设计、软体编程、生产製造、生产工艺管理、质量控制与测试等相关工作,也可从事此类电子产品的採购、销售、维修及售后服务管理等工作。
3、主要课程
(1)主要理论课:
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彙编语言、PROTEL设计与套用、通讯技术、计算机通讯原理、C语言、C#语言、C-51语言、嵌入式设计。
(2)主要实践课:
功放产品设计实训、多功能楼宇管理系统设计实训、GSM及GPRS通讯设计实训、智慧型机器人设计实训、生产工艺管理实训、手机嵌入式软体实训。
外语外贸系
套用外语系办学注重学生的套用能力,改革原有的专业课程设定,增加套用类和外贸类课程,合理设定课程模组,拓宽专业口径,最佳化学生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本系建设了数位化网路语言实验室、视听说实验室、外语调频广播电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外语学习环境。
套用英语
1、 培养定位
本专业培养适应外向型经济发展所需的複合套用型人才,要求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突出强调英语听说的语言实际套用能力。.通过在校期间的专业学习,掌握国际商务、贸易的基本理论,熟悉国际商务、贸易的规则和惯例,能用英语直接处理有关商务活动和对外贸易、对外接待交流等方面的事务;熟悉商务文秘工作,能使用多种现代化办公设备并具备在国际环境里熟练进行各类商务活动的实际工作能力;熟悉计算机软体行业对内对外进行口头和书面沟通的英语模式,能用IT职业英语在国内外软体公司,特别是软体外包领域,胜任客户服务、技术支持和技术管理的工作。
2、 适应岗位
本专业毕业生能在外事、外贸、外企、各类涉外金融机构、商务公司、旅游、高级宾馆酒店、软体行业等部门,承担对外贸易、市场销售、外贸洽谈、经贸文秘、涉外公关、涉外导游、客户服务、技术支持等工作。毕业生还可以凭藉英语专业的基础,继续攻读本专业和其他专业的本科生,或出国深造学习。
3、主要课程
英语口语、英语听力、英语高级视听说、英语文体与写作、剑桥商务英语、商务英语翻译、实用商务公关英语口语、外贸函电写作、文秘英语、国际贸易实务、外事实务、IT职业英语、涉外礼仪、档案管理等。
管理系坚持专业设定贴近市场、课程设定贴近企业、技能培养贴近岗位的办学理念,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教学的针对性和套用性,把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经济管理系
计算机信息管理
1、培养定位
软体实训中心内景

主要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综合素质,掌握信息的组织、分析和管理技术,适应企事业信息化第一线需要的套用型管理与技术人才。
2、适应岗位
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信息採集、办公自动化、电子商务等信息化套用与服务,企业供应链管理(SCM)、企业资源计画(ERP)等信息管理系统的实施、维护与技术支持,或在IT行业从事信息系统和相关产品的销售和服务等工作。
3、主要课程
程式设计基础、网页三剑客、微软办公软体、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概论、客户服务导论、市场行销学、会计学基础、现代企业经营管理、ERP原理与套用、计算机网路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关係资料库与SQL Server 2005。
电子商务
1、培养定位
本专业以商贸及管理的综合知识技能为中心,结合计算机和网路技术在商务活动中的实践套用技能,要求学生具备商贸、行销和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熟悉网路行销常用方法,具有电子商务全程运营管理的初步经验,能够完成整体网站的运营、市场推广、广告与增值产品的经营与销售,熟悉网站策划、实施、运营、宣传等业务流程,熟悉电子商务运营与操作流程,成为具有利用网路开展商务活动的能力和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改善企业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能力的电子商务实用人才。
2、适应岗位
毕业生能够在企事业单位从事电子商务系统的分析、策划、实现和维护工作,协助企业电子商务的开展和运作管理、参与管理信息系统的维护与管理,以及从事贸易、财会等相关工作。
3、 主要课程
电子商务概论、市场行销学、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ERP原理与套用、网页设计与製作、网路行销学、资料库技术及其套用、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安全认证系统等。
学院领导
创始人
袁传荣教授
2003年至2006年任厦门软体学院院长。
马树孚教授
北京大学原副校长,几十年来一直从事高校教学、管理及研究工作,有着丰富的教学和管理经验。2003年至2006年间任厦门软体学院院务委员会主任。
林连堂教授
厦门大学原副校长,长期在厦门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和学校管理工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及国家教委多项优秀科技成果奖。2003年至2006年间任厦门软体学院党委书记。
期盼
院创始人之一北京大学原副校长马树孚教授为学院题写了“学无止境,学以致用”,既表达他的教育理念,也是对院及院全体师生寄予厚望与鞭策!
题词

马树孚校长从事数十年的高校教学、管理及研究工作,有着丰富的教学和管理经验,谈到“学无止境,学以致用”,马校长甚感欣慰:“软体学院能充分认识到‘学无止境’的精神内涵,虚心借鉴其他院校的办学经验,结合自身实情,不断成长,并提倡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以永不满足的执着精神激励学生在学习和人生的里程中挑战极限,追求完美。
你光学不行,还得会用。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意思是,熟读《诗经》交给他政事,却办不通,这样的人读再多书又有什幺用呢?这就是要求学以致用!”马校长深入浅出地解释,“当初创办软体学院,定位就是为厦门、海西培养适用的软体人才,所以我们提出了的培养目标之一就是‘学会做事’,培养出来的学生要能做事,而且还要能把事做好。”
同时马校长认为大学在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专门性人才的重任的同时,也应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并激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落实到“用”上,在实践中进一步理解、领悟所学的理论并创新思路,做到用以促学,从而为国家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创新型人才,这也是“学以致用”的深层次内涵。“
每次回学校都能感受到发展变化,都能给我带来惊喜。学校在硬体、软体投入的力度非常大,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实训中心建设,真正融‘高等教育、师资培养、生产实习’三位于一体,这为‘学以致用’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为我们的学生走出校门进入社会铺设好宽敞的大道。”马校长深有感触地说,“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核心价值所在,也是厦门软体学院的核心竞争力。”
历任院长
潘飞南(2011~)
徐春航 (2007~2010)
袁传荣(2003~2006)
潘飞南,男, 1961年9月生,江西上高人。1977年8月参加工作,199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6年7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研究生毕业,先后在华中科技大学攻读高等教育学硕士学位和武汉大学软体工程硕士学位。现任厦门理工学院成人教育学院院长、外语系教授、江西师範大学外国语言
学及套用语言学硕士研究生导师,高级调查分析师,全国教育行政管理学术委员会委员,江西省成人教育协会理事,江西省成人教育协会普通高校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宜春市政协委员,中国游泳协会冬泳委员会会员,宜春市冬泳协会副理事长,厦门软体学院院长。 自从事教育工作以来,先后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 24篇,其中国家核心级8篇、有16篇在国内外获奖,出版专着、教材等25部,主持完成或参与完成省级课题5项、校级课题1项;荣获省、市、校级“先进工作者”、“先进管理工作者”、“优秀党务工作者”等20余项。
厦门软体学院现任院长

现任领导
执行院长:郑通涛
郑通涛,曾任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院长、厦门大学国际学院院长及博士生导师,具有国立大学语言学博士学位及坎培拉大学获计算机博士学位,是着名语言学、计算机科学专家。2018年3月被任命为厦门软体职业技术学院执行院长。

党委负责人、副院长:施水成
男,中共党员,毕业于福建师範大学地理系,东北师範大学政治系,获“理学”和“法学”第二学士学位。1984年8月参加工作以来,先后任福建师範大学地理学院、旅游学院党委副书记、书记,福建师大党委组织员等职,有近20年的高校党务和学生工作经验。曾参加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的申报和研究工作并获成果,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多篇,获全国高师共青团工作改革研讨会论文评比一等奖。曾被省高校工委、省教委、团省委联合授予“高校创文明先进指导教师”,被福州市委、市政府授予“高校文明竞赛优秀组织者”称号。2002年10月—2006年4月被省委组织部选派到厦门杏林区委、海沧区委挂职任区委常委,2006年9月—2008年11月任厦门粮食局组织人事处长,2008年12月起被福建省委教育工委和厦门市委教育工委选派到学院负责党委工作。
副院长:张念
张念,1973年3月出生,湖北随州人,中共党员,教授,系统分析师,计算机系统集成高级项目经理。长沙交通学院(现长沙理工大学)本科,清华大学“计算机软体”第二学士学位,华南理工大学硕士,中国地质大学在读博士。先后任职于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广东第二师範学院。06年获得广东省IT专业优质课竞赛二等奖,07年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广东省一等奖、全国二等奖,08年被广东教育厅确定为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主持或主要参与省部级项目10余项,发表中英文论文16篇,主编《软体项目管理》(21世纪高等院校规划教材)1部。
2012年2月起任厦门软体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分管教学、督导、实验实训、评建、继续教育、产学合作、科技工作,联繫软体技术系、网路技术系。
副院长:林茂溪
林茂溪,1949年12月出生,福建诏安人,中共党员。1981年到鹭江职业大学(厦门理工学院前身)工作,先后担任团委书记、办公室主任、人事处处长、工会主席、党委副书记等职,2005年3月至2010年4月任厦门理工学院副院长。2011年2月起任厦门软体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分管后勤、保卫、学生工作,联繫管理信息系、电子技术系。
1985年被福建省评为“优秀教育工作者”;2001年被福建省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 2007年被厦门市教育系统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师资力量
依託厦门丰富的教学资源,学院聘请厦门大学、集美大学既有教学经验又有很强动手能力的青年教授、副教授,聘请在厦门软体行业有较大影响的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授。
厦门软体学院软体实训中心

随着招生数量的增长,学院正面向全国招聘顶尖人才,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以通过一流的师资队伍打造一流的软体人才,设有校内外实训处。
1. 厦门软体学院聘请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知名教授,作为学术带头人。
2.既有教学经验又有很强动手能力的青年教授、副教授。
学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围绕专业需求,逐步建立学科和专业师资团队。一方面聘请既有高端技能,又懂教书育人的高学历或高职称“双师型”教师负责专业建设;另一方面还通过“引进”和“交流”等方式与台湾高校进行师资合作,与专业对口的企业建立常态交流机制,定期安排教师到企业任职,或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来院教学。
学院关心人才、尊重人才、服务人才的环境优越,专家治学、鼓励创新、兼容并包的氛围浓厚。坚持“外引”、“内培”与“柔性聘用”并举,积极推进“人才强校”战略,不断改革分配机制,提升薪酬待遇,提高服务人才水平,最佳化人才发展环境,搭建施展才能舞台,彰显人才支撑价值,更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学院力邀一大批高学历、高层次及“双师型”人才加盟,急切引进一批具有个人自主智慧财产权或原创性成果的高层次人才,更需一大批企业高端技师、行业精英担任职业导师。同时欢迎社会能工巧匠到学校来设立工作室。
(以下为学院部分专家教授)
教授
袁传荣 教授 南京大学原副校长,从事教学科研和高校管理工作近四十年来,硕果纍纍,发表论文数十篇,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和证书。2003年至2006年曾担任厦门软体学院院长。
马树孚 教授 北京大学原副校长,几十年来一直从事高校教学、管理及研究工作,有着丰富的教学和管理经验。2003年至2006年曾担任厦门软体学院院务委员会主任。
林连堂 教授 ,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及国家教委多项优秀科技成果奖。2003年至2006年曾担任厦门软体学院党委书记。
李堂秋教授 厦门大学原计算机系主任,福建省软体高职高专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厦门市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委员。主持并完成多项国家和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并获奖。2004年至2007年曾担任厦门软体学院副院长。
徐春航 教授 现兼任中国软体行业协­会常务理事、厦门软体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厦门市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先后在中山大学、厦门大学任教十余年,曾荣获全国信息产业系统劳动模範,其多项科研成果获国家优秀软体奖、厦门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邱曙熙 教授 毕业于北京大学,原厦门大学数学系教授;现兼任北京大学厦门校友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厦门系统工程学会理事、福建省数学学会高职数学研究会副理事长。曾主持过两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研课题,着有书籍多部。
张绪定 教授 计算机套用技术专业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原北京大学数学系信息教研室主任。参加国家六五科技攻关项目“YTCX遥感图象处理系统”的研製,获电子工业部计算机局“科技进步二等奖”。
陈品健教授 教务处长。原厦门大学教务处处长,厦门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全国高等理科教育研究会》理事、《高等理科教育》杂誌编委。长期从事高校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在教学和教务管理、专业建设等方面都有较深的研究。
熊锡义 教授 软体技术系主任,曾任南方航空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主任,湖南省高职高专教学督导委员会计算机学组负责人。主编过多部计算机教材,编着出版的教材有《Dreamweaver 网页製作教程》、《动态网页设计》等。
张 平 教授 曾任厦门大学计算机系软体教研室主任。曾参与筹办厦门大学计算机系。参加中国最早的 CAD(计算机辅助设计)研究项目,曾在陈力为院士指导下,专门从事PCB/CAD(计算机辅助印刷电路板布线设计)研究。
张保林 教授 电子商务专业带头人。原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曾出版多部着作和教材,发表论文数十篇。主讲课程有《市场行销》、《广告学》、《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
副教授
许乔祥 副教授 归侨。毕业于广州暨南大学数学系。先后担任江西电子仪器厂高级工程师、江西省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处长。95年-2002年兼任江西华侨专修学院法定代表人、院长、书记。98年被全国民办高教委授予“全国民办高等教育创业奖”。
陈晓凌 副教授 网路中心和实训部主任,工商管理硕士,微软认证MCSE工程师.曾参与软体汉化,计算机、终端机设计,建设大厦智慧型化系统需求设计,厦门国土房产局“城镇家庭住房信息系统”课题项目,发表过论文数篇。
李向东副教授 数字媒体系副主任,有多年高校教学经验,持有图形图像类Adobe系列教师认证证书、Corel系列教师认证证书、中国软协游戏分会颁发的游戏系列课程教师认证证书,主要从事图形图像类、动画类、游戏类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卢凡副教授 信息管理系副主任,毕业于纽西兰维多利亚大学,计算机硕士。微软认证系统工程师,IBM认证Lotus专家。曾在IT行业从事过软体开发和网路系统行销管理工作,是一名 “双师型”骨干教师。
黄岳灵 副教授 英语系副主任,曾担任中美合作长沙管理研究中心课堂翻译和外事翻译,与美籍教授合作编译了教材《行销案例分析》,参加国家863项目《机器翻译系统》课题研究,获科技部评测一等奖。
名誉教授
郭东辉 名誉教授 厦门大学技术物理所副所长及EDA研究室负责人。先后在香港城市大学电子工程系、英国Ulster大学信息学院、美国罗伦兹Berkeley国家实验室做博士后和高级研究员。
佘贻谋 名誉教授 博士,留学归国人员,厦门盘古软体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Netelusion Groups Limited集团副主席兼数码娱乐产品CEO,厦门软体协会数码动漫产业分会理事长。曾在美国西星集团任程式设计师。
张燕鹏 名誉教授 福建移动通信公司厦门分公司副总经理,曾任厦门市青年企业家协会、青年商会第十届理事会常务副会长、厦门市软体协会第三届理事会常务副理事长、厦门市信息协会第四届理事会副会长。
雷蕴奇 名誉教授 博士,厦门大学计算机系副教授。曾任香港中文大学高级讲师、中国有色金属(香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工作领域为计算机网路、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智慧型控制。
许良光 名誉教授 淡江大学资讯工程研究所硕士、政治大学科技管理研究所科技企业家班。曾任台湾经济部软体工业五年计画室主任、台湾海洋大学及淡江大学兼任教师。现任资讯工业策进会顾问,兼任台湾省电脑商业同业公会联合会暨台中市、桃园县、宜兰县、新竹市、新竹县、苗栗县、台中县、南投县、彰化县、云林县、嘉义市、高雄县、花莲县等县市电脑商业同业公会顾问及台湾区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软体委员会主任委员。
黄建设名誉教授 厦门市四美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曾被中共厦门市委统战部、中共厦门市委宣传部、厦门市民营办、厦门市工商局和厦门市工商联(总商会)联合授予“厦门市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荣誉称号。
工程师
张勇卫 高级工程师 八十年代初任职于国家计算机总局,电子工业部计算机局政策研究室,办公厅从事计算机工业巨观研究,此后出任中国长城计算机市场部、香港公司、美国公司负责人。具有二十余年行业高级管理经验。
(以上排名不分先后)
办学荣誉
荣誉
- 福建地区唯一被国家科技部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协会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委员会认定的“中国高新区人才培送基地”。
- 厦门市综治办、教育局、公安局联合授予“平安校园”
- 2009年度第十届福建省“文明学校”荣誉称号。
- 福建省“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先进集体”
- 福建省省级“诚实守信示範单位”
- 福建省省级“诚信教育进校园先进单位”
- 厦门市“绿色校园”
- 熊锡义副教授负责申报的《C语言程式设计》课程通过2009年度高校省级精品课程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 2012年毕业生就业率达100%。
- 在厦门第三届(2014年)高职软体专业技能竞赛中,获得“微信套用开发”、“基于3D的数位化虚拟展示系统”、“移动套用开发”和“计算机网路套用”等四个项目一等奖。
展望
学院相继荣获了福建省“第十届文明学校”、福建省“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先进集体”、福建省“诚信教育进校园先进单位”、福建省“诚实守信示範单位”、厦门市“平安校园”和厦门市“绿色校园”等荣誉称号。学院的办学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被誉为“海西软体人才的摇篮”。
在学院迈入新的发展阶段的时刻,理事长黄红武教授审时度势,果断提出学院发展的四大任务:一是扩大办学规模;二是提高办学层次;三是加强内涵建设;四是提升学院形象。全院上下对四大任务认真研究,精心部署,决心抢抓机遇,凝心聚力,真谋实干,充分发挥学院在政治资源、区域方位、体制机制、入主高校、对台合作和相对后发等方面的优势,以清新的面貌、特色的校风、开拓创新的精神,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跨越式发展,力争把学院建设成为厦门高职教育改革先行的一面旗帜、福建省高职教育示範学校。
合作
2010年9月份理工学院就与软体合作办学,派理工一千多名学生于软体学习、生活。
2011年3月2日,厦门软体学院理事会理事长、厦门理工学院校长黄红武一行莅校检查指导工作,潘飞南代院长、李达副院长、林茂溪副院长出席了会议。 会上,潘院长代表行政班子汇报了开学以来的工作情况及工作思路。在听取汇报后,黄理事长充分肯定了学院工作,认为学院开学以来运行状况良好,成效显着。对于下一阶段的工作,黄理事长提出了明确要求:一要注重宣传、提升形象,二要内做培训、外做取经,三要建章立制、按章办事,四要全力做好校园的安全稳定工作。
2011年3月4日,下午举行专家谘询会暨对口支持合作洽谈会。我院有关处室、系部负责人与来自厦门理工学院的11位对口部门负责人及专家相聚一堂,就学院形象宣传、招生、学科建设等工作展开热烈讨论,并就厦门理工学院支持厦门软体学院办学对口支持达成初步共识。同时,新一届理事会向学院新任领导班子提出了扩大招生规模、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办学层次、提升学院形象等四大工作任务。同时理事长、厦门理工学院校长黄红武教授表示,厦门理工将不遗余力地提供各项优质资源,为学院的办学做保障。
专家谘询会暨对口支持合作洽谈会

至此厦门理工学院正式入主厦门软体学院,现院级领导人大部分由理工委任,院长为原理工成人教育学院院长潘飞南。
软体学院的优势在办学以来就深受教育界瞻仰,现理工学院至软体学院入主也正是看重了软体的独特的教学模式与硬体资源。
校企合作
2011年6月23日,该院举行改制之后首场校企合作办学签约仪式,在当天签约现场,厦门软体学院与厦门理工学院、厦门软体园、中国移动厦门分公司、解放军73136部队、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风云影像(厦门)有限公司、中国铁通福建分公司、厦门万安实业有限公司等8家单位签订合作办学协定;涉及的合作内容非常广泛:如与厦门软体园开展学生实习实训及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合作;与中国移动共建新媒体动漫专业;与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通福建分公司进行人才订单式培养等。
厦门软体学院还抢抓闽台教育合作先行先试机遇,先后与台湾铭传大学、金门大学、明道大学、朝阳科技大学等高校开展交换生、“2+1”移地学习、联办本科教育等方面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