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中国科学院数据与通信保护研究教育中心

中国科学院数据与通信保护研究教育中心

中国科学院数据与通信保护研究教育中心

中国科学院数据与通信保护研究教育中心(别称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第三研究室)成立于1980年,隶属于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位于北京市海淀区。

中国科学院数据与通信保护研究教育中心以信息安全理论和技术为主要研究方向,进行前瞻性和创新性科学研究,研究具有自主智慧财产权的关键安全技术和系统;为国家信息安全部门提供决策谘询和技术支持;为国家培养高水平的信息安全专业人才。

截至2017年9月,中国科学院数据与通信保护研究教育中心下设7个研究单位;有固定科研人员80人;为国家培养了博士研究生156人、硕士研究生216人,出站博士后44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中国科学院数据与通信保护研究教育中心
  • 外文名:Data Assurance&Communications Security Center
  • 简称:DCS中心·DACAS
  • 创办时间:1980年
  • 类型:科研事业单位
  • 主管部门: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 现任领导:荆继武
  • 硕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8个
  • 博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6个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闵庄路甲89号4号楼

历史沿革

1980年,以曾肯成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电子密钥研究小组成立,隶属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1989年,中国科学院数据与通信保护研究教育中心独立创建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1991年,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国家验收,成为中国国内第一个信息安全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2001年,中国科学院软体研究所参与共建实验室。
2012年,中国科学院数据与通信保护研究教育中心作为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体划归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科研条件

人员编制

截至2017年9月,中国科学院数据与通信保护研究教育中心有固定科研人员80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1人(含百千万人才计画、中科院百人计画、国家863计画专家等)副高级职称20人,多数研究人员具有博士学位。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名单不全):翟起滨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名单不全):荆继武
人社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名单不全):荆继武
中科院“百人计画”专家(名单不全):胡磊、叶顶锋

科研部门

截至2017年9月,中国科学院数据与通信保护研究教育中心有7个下属研究单位。
下属研究单位(7个):密码测评研究组、密码工程研究组、密码算法研究组、网路服务安全研究组、安全协定研究组、理论密码学研究组、数据分析与隐私保护研究组

设施资源

  • 硬体设施
根据2019年3月中心官网显示,中国科学院数据与通信保护研究教育中心拥有2743平方米的科研办公用房,装备有网路数据存储分析系统、高性能伺服器群、网路处理器开发平台、网路分析测试仪等科研设备近2600余台/套,具备千兆级高速网路吞吐、高性能计算和大规模存储能力。

学术交流

  • 第五届ACM信息、计算机和通信安全会议
2010年4月13日至15日,第五届ACM信息、计算机和通信安全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数据与通信保护研究教育中心承办,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以及新加坡管理大学的支持。在会议中,除了录用文章作者的报告之外,会议还邀请了Andrei Sabelfeld以及Pierangela Samarati的两位国际信息安全领域的知名教授做了主题报告,他们与参加该次会议的一百多位中国国内外专家学者就信息安全领域的多个主题展开了学术交流。
  • 第一届ZUC算法国际研讨会
2010年12月2—3日,第一届ZUC算法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研讨会由中科院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数据与通信保护研究教育中心主办,中国密码学会和中国通信标準化协会协办。3GPP SA WG3主席Bengt Sahlin和工信部电信研究院袁琦介绍了3GPP和ZUC算法的标準化过程,Bart Preneel、Frederik Armknecht、Guang Gong和Subhamoy Maitra等国际密码专家做了特邀报告,与会的中国国内外专家针对ZUC算法的安全性、实现和设计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提出了一些可以继续研究的问题。
  • 国际信息安全发展战略研讨会
2013年12月25日,中国科学院数据与通信保护研究教育中心、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于在北京成功主持召开了“国际信息安全发展战略”研讨会。报告内容包括:针对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欧盟等世界主要已开发国家和地区的信息安全发展战略进行详细介绍与分析;针对美国的信息安全研究路线、战略计画、研究项目、发展方向及具体实例等多方面的内容进行汇报与分析,深入探讨其对信息安全发展的作用及态度。
  • 全国信息安全标準化技术委员会鉴别与授权工作组2017年第三次全体会议
2017年10月16日—17日,全国信息安全标準化技术委员会鉴别与授权工作组(WG4)2017年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厦门召开。会议由中央网信办网路安全协调局指导,由全国信息安全标準化技术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数据与通信保护教育中心作为WG4工作组的组长单位及多项标準的制定单位参加了会议。会议围绕WG4的《电子认证2.0白皮书》进行了讨论,还讨论和审议了《基于SM2密码算法的证书撤销列表格式》等10项在研标準。

科研成就

根据2019年3月中心官网显示,中国科学院数据与通信保护研究教育中心承担国家密码管理局、中科院、科技部、安全部、发改委、外交部、工信部、航天、电信等国家部委和企事业单位的重要项目24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国家级奖励10项,省部级奖励22项,发表文章1700余篇,专着译着50余部,获得国际、国内发明专利55项,主持或参与制定国家及行业标準近33项。
2018年8月,国家密码管理局公布了“十三五”国家密码发展基金所支持资助的密码理论研究课题,中国科学院数据与通信保护研究教育中心有7项课题得到该基金资助。
2018年9月17日,中国科学院数据与通信保护研究教育中心牵头研製的3项国家标準《信息技术 安全技术 实体鉴别 第6部分:採用人工数据传递的机制》(GB/T 15843.6-2018)、《信息技术 安全技术 可鉴别的加密机制》(GB/T 36624-2018)和《信息安全技术 数字签名套用安全证明获取方法》(GB/T 36644-2018)获批发布,并将于2019年4月1日起实施。

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

截至2018年3月,中国科学院数据与通信保护研究教育中心为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研究生招生承担单位,有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截至2018年12月)及8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截至2017年10月)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博士点(6个):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计算机系统机构、计算机软体与理论、计算机套用技术、网路空间安全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硕士点(8个):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计算机系统机构、计算机软体与理论、计算机套用技术、网路空间安全、计算机技术、软体工程

教学建设

  • 师资数据&学生培养
截至2018年6月,中国科学院数据与通信保护研究教育中心有博士生导师15人,有硕士生导师20人。
根据2019年3月中心官网显示,中国科学院数据与通信保护研究教育中心为国家培养了博士研究生156人、硕士研究生216人,出站博士后44人。
  • 奖学金
2012年11月,中心有1位学生获得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
2017年11月,中心有1位学生获得2017年度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1位学生获得2017年度朱李月华优秀博士生奖。另外,还有1位教师获2017年度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

资质证书

2012年1月6日,中国科学院数据与通信保护研究教育中心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获得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文化传统

  • 形象标识
中国科学院数据与通信保护研究教育中心标识由图示与字母构成,左方图案为三个圆形所叠加而成,最上方圆形有钥匙状镂空设计,象徵中心承担的研究方向为密码安全;右侧为中心英文缩写与全称。
中国科学院数据与通信保护研究教育中心

现任领导

主任:荆继武
其他领导:胡磊、王鲲鹏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