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软体工程:方法与实践(2019年清华大学出版书籍)
《软体工程:方法与实践》是由清华大学出版社于2019年5月1日出版,作者范晓平、张京、曹黎明和刘明忠。
基本介绍
- 书名:软体工程:方法与实践
- 作者:范晓平、张京、曹黎明和刘明忠
-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年5月1日
内容简介
全书共分3部分,第1部分是软体工程概述,讲解软体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与方法。第2部分是结构化方法介绍,第3部分是面向对象方法介绍,都用同一案例讲解了一个软体项目开发的全过程。
图书目录
第1部分软体工程概述
第1章认识软体工程3
1.1软体3
1.1.1软体的定义3
1.1.2软体的特点3
1.1.3软体的分类5
1.2软体危机催生软体工程7
1.2.1什幺是软体危机7
1.2.2软体危机的主要表现7
1.2.3产生软体危机的原因8
1.3理解软体工程的定义及概念9
1.3.1软体工程的定义9
1.3.2理解软体工程的概念10
1.4软体工程方法学11
1.4.1传统方法学11
1.4.2面向对象方法学12
1.5软体工程层次13
习题113
第2章软体过程15
2.1软体过程概念15
2.1.1什幺是软体过程15
2.1.2过程框架15
2.1.3软体生命周期17
2.1.4通用过程框架19
2.1.5过程模型19
2.2瀑布模型20
2.3增量模型21
2.4演化过程模型22
2.4.1快速原型模型22
2.4.2螺旋模型24
2.5统一过程25软体工程:方法与实践目录2.6敏捷过程28
2.6.1XP30
2.6.2Scrum32
2.6.3XP与Scrum比较37
2.6.4敏捷过程与瀑布模型比较37
2.7能力成熟度模型38
习题239
第3章软体工程原则41
3.1抽象41
3.2逐步求精41
3.3模组化42
3.4信息隐藏43
3.5模组独立43
3.6重构46
3.7模式46
3.8模式与框架49
3.9案例描述49
3.9.1收文办理系统的描述49
3.9.2怎样编写系统描述51
习题351
第2部分结构化方法
第4章可行性分析55
4.1可行性分析的目的和任务55
4.2可行性分析的过程55
4.3可行性分析的方法或工具58
4.3.1系统流程图58
4.3.2数据流图59
4.3.3成本/效益分析68
4.3.4系统流程图与数据流图比较71
4.3.5数据字典72
4.4可行性分析报告74
习题482
第5章需求分析85
5.1定义需求85
5.2需求分析的过程87
5.3获取需求87
5.4分析与建模89
5.4.1建立功能模型89
5.4.2建立数据模型90
5.4.3建立行为模型95
5.5将需求文档化97
5.6需求验证97
5.7需求规格说明102
习题5110
第6章总体设计112
6.1任务112
6.2方法和原则112
6.3设计软体结构的工具113
6.4软体结构设计114
6.4.1变换分析117
6.4.2事务分析118
6.5资料库逻辑结构设计119
6.5.1关係模型的几个术语119
6.5.2概念模型转换为关係模型120
6.6总体设计说明122
习题6133
第7章详细设计135
7.1任务135
7.2方法136
7.3工具137
7.3.1程式流程图137
7.3.2NS图138
7.3.3PAD图140
7.3.4PDL141
7.4程式複杂性度量141
7.4.1代码行度量法142
7.4.2McCabe度量法142
7.5详细设计说明144
习题7154
第8章软体实现156
8.1编码规範156
8.2程式语言158
8.3效率159
8.4资料库实现160
8.5案例实现161
8.5.1选择资料库接口161
8.5.2ODBC应用程式基本步骤162
8.5.3建立ODBC数据源170
8.5.4创建资料库代码174
8.5.5选择程式语言和开发环境175
8.5.6软体测试计画177
8.5.7软体用户手册182
习题8190
第9章软体测试192
9.1软体测试概述192
9.2测试序表194
9.3测试信息流195
9.4黑盒测试196
9.5白盒测试197
9.6单元测试200
9.7集成测试202
9.8确认测试205
9.9调试206
9.10软体测试报告208
习题9212
第10章软体维护214
10.1软体维护分类214
10.2软体维护过程215
10.3修改程式217
10.4影响维护工作量的因素219
10.5软体的可维护性220
10.6软体再工程221
习题10222
第3部分面向对象方法
第11章面向对象基础227
11.1面向对象的基本观点227
11.2面向对象的主要概念227
11.2.1对象227
11.2.2类228
11.2.3封装228
11.2.4继承228
11.2.5多态性229
11.2.6讯息229
11.2.7结构与连线230
11.3典型的面向对象开发方法231
11.3.1OOA/OOD231
11.3.2Booch方法233
11.3.3对象建模技术234
11.3.4面向对象软体工程234
11.3.5方法比较236
习题11236
第12章UML238
12.1UML概况238
12.1.1UML的组成238
12.1.2UML的功能239
12.2模型元素239
12.2.1活动者240
12.2.2用例240
12.2.3类240
12.2.4对象242
12.2.5讯息242
12.2.6接口242
12.2.7包243
12.2.8组件243
12.2.9状态244
12.2.10活动244
12.2.11节点245
12.2.12关联245
12.2.13泛化248
12.2.14依赖249
12.3扩展机制249
12.3.1构造型250
12.3.2标记值250
12.3.3约束250
12.4图251
12.4.1用例图251
12.4.2类图251
12.4.3对象图252
12.4.4序列图253
12.4.5协作图253
12.4.6状态图254
12.4.7活动图255
12.4.8组件图257
12.4.9配置图258
12.5视图259
习题12260
第13章面向对象建模262
13.1功能模型262
13.1.1识别活动者262
13.1.2识别用例263
13.1.3画出用例图264
13.1.4用例描述264
13.2对象模型266
13.2.1识别类266
13.2.2识别类之间的关联269
13.2.3画出类图269
13.2.4识别类的属性269
13.2.5识别类的操作271
13.3动态模型271
13.3.1选择方法271
13.3.2补充新类272
13.3.3设计序列图272
13.43种模型之间的关係276
习题13276
第14章案例开发278
14.1定义软体过程278
14.2关于文档279
14.3版本管理280
14.4创建产品Backlog281
14.5叠代1284
14.5.1Sprint计画会议284
14.5.2策划285
14.5.3软体需求规格说明286
14.5.4设计290
14.5.5软体设计说明292
14.5.6编码295
14.5.7测试300
14.5.8测试用例集300
14.6叠代2302
14.6.1开发过程302
14.6.2文档305
14.7叠代3311
14.7.1开发过程311
14.7.2文档313
习题14319
习题参考答案320
附录动态模型333
参考文献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