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识管理(朝乐门着图书)
本书系统讲解了大数据时代新的知识管理新理论——“大规模协同知识管理理论”。
“大规模协同知识管理”的提出是知识管理理论研究中的重要转折点,突破了现有知识管理认识中的基本原则、模式、方法论和方法,重新审视了知识管理领域的研究责任和研究本源,分析相关领域中的探索性实践与现有知识管理理论体系之间的鸿沟,实现了知识管理理论的继承与创新,对于知识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套用具有里程碑性意义。
基本介绍
- 书名:大规模协同知识管理
- 作者:朝乐门
- ISBN:9787501354368
- 页数:300
- 定价:51
- 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4
出版背景
目前,知识管理理论亟待突破性研究。
- 一方面,随着大规模协同生产方式的出现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新兴知识管理实践不断出现导致知识管理实践与理论之间的鸿沟日益扩大,使知识管理实践处于无指导状态,加大了知识管理活动的成本和风险。
- 另一方面,知识管理学科的研究责任与研究边界越来越模糊导致了知识管理学科的研究问题无限泛化和研究理论的不断空洞化,使知识管理研究走进泥潭,降低了知识管理学科的核心竞争力。
因此,专着《大规模协同知识管理》从当前知识管理及其相关领域开创性实践的分析入手,以突破知识管理理论研究困境、重新审视知识管理学科的研究责任和核心竞争力、揭示知识管理相关领域新兴实践内在规律以及为未来知识管理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为研究目的,综合运用知识工程、软体工程、文献研究、调查分析、系统研究和案例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从大规模人机协同的研究视角,依次研究大规模协同知识管理理论的研究背景、目的、基本思想、理论体系、方法论、方法、原则、流程、实现框架及案例分析,为现代组织知识生态系统的建设和知识处理软体系统的研发提供了一种新的知识管理方法——大规模协同知识管理方法,并探讨了其实现框架,对于降低组织知识管理成本与风险和解决知识库建设中的知识形式化程度和规模之间的矛盾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理论创新
- 提出了大规模协同知识管理思想及其理论体系。首次提出了大规模协同知识管理理念,并给出了其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现有知识管理理论之间的区别与联繫以及新的理论体系。比较有代表性的新观点或(和)新发现有:知识管理与数据管理的区别与联繫、知识管理理论体系的火炬模型、知识管理实践的十大转变、知识管理实践与理论之间的鸿沟、大规模协同知识管理理论体系等。
- 提出了大规模协同知识管理方法及其实现框架。为了进一步深入分析大规模协同知识管理的本质规律和套用实现问题,本书提出了大规模协同知识管理方法论、方法、原则、流程和实现框架。比较有代表性的新观点或(和)新发现有:传统知识管理方法论的困境及其原因、大规模协同知识管理方法论、大规模协同知识管理方法、大规模协同知识管理原则(开放、长尾、专业余、小任务、涌现、自组织、人机协同、工程化处理原则)、大规模协同知识管理流程(知识的表示、联网、发现、获取和集成)以及大规模协同知识管理方法的实现框架(知识处理软体系统的实现框架和组织知识生态系统的实现框架)。
- 提出了知识管理理论体系的主要特徵和概念模型——火炬模型。为了分析大规模协同知识管理理论与现有知识管理理论之间的区别与联繫,探讨了知识管理理论体系的基本特徵,并给出了知识管理理论体系的概念模型——火炬模型。比较有代表性的新观点或(和)新发现有:知识管理理论体系的5个基本特徵(研究对象的层次性、研究範围的广泛性、研究视角的多样性、研究範式的差异性、研究趋势的统一性)、知识管理理论体系的火炬模型和大规模协同知识管理与现有知识管理理论之间的联繫与区别。
- 提出知识管理实践的十大转变及现有知识管理研究的局限性。在深入分析加拿大Goldcorp公司的创新、美国DARPA XC2V的研发、亚马逊Amazon Mechanical Turk的知识处理、卡内基梅隆大学Recptcha项目等新兴知识管理相关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知识管理的十大转变和现有知识管理研究的局限性。比较有代表性的新观点或(和)新发现有:知识管理实践的十大转变(从保密到共享、从封闭到开放、从头部到长尾、从专业到专业余、从单一动机到多种动机、从有序到混沌边缘、从小作坊到大工程、从规模增值到利用增值、从安全到信任、从他组织到自组织)、现有知识管理研究的主要局限性(高风险与高成本)等。
- 比较系统地提出了语义Web与Web2.0集成的知识处理模式。从大规模人机协同知识管理视角,以充分利用语义Web技术对人机合作完成知识处理任务中的重要作用为目的,在分析基于语义Web的知识处理特徵和Web2.0知识处理方法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语义Web与Web2.0集成的知识处理模式和基于语义Web的综合集成研讨厅,并选择两个语义Web知识管理项目(KiWi项目和DBPedia项目)为案例进行了深入分析。比较有代表性的新观点或(和)新发现有:基于语义Web的知识处理特徵、Web2.0知识处理方法论、语义Web与Web2.0集成的知识处理模式、基于语义Web的综合集成研讨厅、KiWi知识处理特徵和DBPedia项目知识处理特徵。
理论意义
“大规模协同知识管理”的提出是知识管理理论研究中的重要转折点,突破了现有知识管理认识中的基本原则、模式、方法论和方法,重新审视了知识管理领域的研究责任和研究本源,分析相关领域中的探索性实践与现有知识管理理论体系之间的鸿沟,实现了知识管理理论的继承与创新,对于知识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套用具有里程碑性意义。
图书目录
前言
1 知识管理研究现状与挑战
1.1 概念界定
1.2 知识处理
1.3 基于语义Web的知识处理
1.4 其他相关研究
1.5 小结
2 大规模协同知识管理思想
2.1 知识管理理论体系的火炬模型
2.2 知识管理实践的十大转变
2.3 大规模协同知识管理研究目的
2.4 大规模协同知识管理理论体系
2.5 大规模协同知识管理的主要贡献
2.6 小结
3 大规模协同知识管理方法
3.1 传统知识管理方法论的困境
3.2 大规模协同知识管理方法论
3.3 大规模协同知识管理模式
3.4 大规模协同知识管理方法
3.5 大规模协同知识管理原则
3.6 大规模协同知识管理流程
3.7 小结
4 大规模协同知识管理的实现框架
4.1 构建目的
4.2 构建方法
4.3 框架设计
4.4 小结
5 案例分析——KiWi
5.1 KiWi设计理念
5.2 KiWi知识处理模式
5.3 Kiwi知识处理框架
5.4 Kiwi知识处理效果评价与改进方案
5.5 小结
6 案例分析——DBPedia
6.1 支持开放、长尾与自组织
6.2 支持人机协同与专业余
6.3 支持知识工程与语义Web
6.4 支持跨域共享
6.5 支持增值利用
6.6 小结
参考文献
术语索引
致谢
1 知识管理研究现状与挑战
1.1 概念界定
1.2 知识处理
1.3 基于语义Web的知识处理
1.4 其他相关研究
1.5 小结
2 大规模协同知识管理思想
2.1 知识管理理论体系的火炬模型
2.2 知识管理实践的十大转变
2.3 大规模协同知识管理研究目的
2.4 大规模协同知识管理理论体系
2.5 大规模协同知识管理的主要贡献
2.6 小结
3 大规模协同知识管理方法
3.1 传统知识管理方法论的困境
3.2 大规模协同知识管理方法论
3.3 大规模协同知识管理模式
3.4 大规模协同知识管理方法
3.5 大规模协同知识管理原则
3.6 大规模协同知识管理流程
3.7 小结
4 大规模协同知识管理的实现框架
4.1 构建目的
4.2 构建方法
4.3 框架设计
4.4 小结
5 案例分析——KiWi
5.1 KiWi设计理念
5.2 KiWi知识处理模式
5.3 Kiwi知识处理框架
5.4 Kiwi知识处理效果评价与改进方案
5.5 小结
6 案例分析——DBPedia
6.1 支持开放、长尾与自组织
6.2 支持人机协同与专业余
6.3 支持知识工程与语义Web
6.4 支持跨域共享
6.5 支持增值利用
6.6 小结
参考文献
术语索引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