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智联联盟标準委员会

智联联盟标準委员会

智联联盟标準委员会

智联联盟标準委员会为中关村智联软体服务业质量创新联盟的下属机构。主要负责联盟标準研製与推广工作。目前下设九个标準工作组,包括:软体成本度量国标工作组、软体研发成本度量工作组、智慧城市软体预算管理工作组等。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智联联盟标準委员会

成立背景

随着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产品和技术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为了儘快制定新技术的规範以迅速服务于企业,国家大力倡导各联盟成立联盟标準委员会,制定与推广套用联盟标準。智联联盟积极回响国家号召,于2015年7月14日正式成立智联联盟标準委员会。
智联联盟标準委员会

领导层

智联联盟标準委员会主任由北京大学陈钟教授担任主任,赛仕软体研究开发(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体工程研究所所长刘超等担任副主任,执行副主任由智联联盟秘书长王钧担任。来自行业用户、软体企业、谘询机构、高校等单位的共20名技术专家担任标委会委员。
智联联盟标準委员会

各项标準介绍

1)行业标準《软体研发成本度量规範》
一、标準研製背景
长期以来,如何度量和评估软体研发项目的成本一直是产业界的难题。目前我国尚无科学统一的软体研发项目成本度量标準体系以指导、规範、管理软体项目的研发成本,较大程度导致做预算时无据可依,造成极大浪费;在软体项目招评标过程中,由于无法界定软体工程项目的合理成本範围,常常出现恶意低价或超高价格竞标现象;软体开发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缺乏成本控制的科学依据,也经常出现时间滞后、费用远远超出最初估算水平的情况。
二、标準研製过程
在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体服务业司领导下,从2010年开始启动我国软体成本度量标準体系的研製工作。中国软体行业协会系统与软体过程改进分会(以下简称 “过程改进分会”)和中国电子技术标準化研究院(以下简称“电子四所”)围绕软体研发成本度量标準体系建设开展了基础性研究工作,梳理了标準体系。核心标準《软体研发成本度量规範》于2010年12月正式立项,计画号为2010-3194T-SJ,由过程改进分会和电子四所共同牵头起草,组织产、学、研、 用约40家单位共同参与,历时3年,为软体项目预算、立项审批、招投标、项目计画、变更管理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三、标準的价值
1、倡导使用统一的国际功能点方法度量软体规模,使度量结果可比对;
2、倡导使用基準数据估算软体工期和成本,使估算结果更科学;
3、倡导使用一致的估算过程和公式,使估算过程透明化、估算结果可追溯。
目前,该标準已在一批单位中得以落地套用。2014年,经推荐,正式申请升级为国家标準(计画号20151553-T-469)。
2)北京市地方标準《信息化项目软体开发费用测算规範》
一、规範研製背景
北京作为全国软体与信息服务业之都,产业规模一直位居全国前列,并且保持着较快的增长水平,软体和信息服务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也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随着十二五规划的逐步实施,北京市各行各业信息化建设投资也不断加大,仅全市每年属于市级财政拨款範畴的信息化项目就可达700至800个,金额总量可达三十多亿元,涉及上千家企事业单位。然而本市一直没有科学统一的标準以支撑、规範、管理信息化项目软体开发费用的测算,这大大制约了北京软体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由于相关标準的缺失,如何测算信息化项目软体开发的合理费用一直都是北京软体产业发展中的难点,因而常常导致软体项目预算审批无依据、恶意竞标等问题的发生。
二、规範的价值
由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归口指导,北京软体和信息服务交易所、北京软体行业协会过程改进分会联合制订的北京市首个软体成本度量地方标準《信息化项目软体开发费用测算规範》于今年11月起正式实施,这标誌着我市信息化项目软体开发工作拥有了科学、标準的费用评估方法,有助于规範行业市场、推动软体企业提升生产效率,提升产业增长质量。
3)在编国家标準《智慧城市软体服务预算管理规範》
智慧城市成为我国各城市信息化建设的热潮,而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各类软体服务的价值与质量对于智慧城市的“智商”将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确定软体服务的合理预算并据此开展招投标工作对于智慧城市的建设成败至关重要。
《智慧城市软体服务预算管理规範》规定了智慧城市的软体服务成本的构成及评估的基本方法,以及採用该方法确定软体服务预算的基本过程与原则,适用于城市管理者和建设者对建设智慧城市所需的软体服务预算进行评估;同时为各城市扩展和建立各自智慧城市预算评估体系提供了统一的框架和指导。
4)在编行业标準《软体项目测量元》
软体项目测量元是一个软体组织对它的项目进行量化管理时,该组织需要关注的信息对象基本属性的描述。软体项目测量元标準涉及软体项目特徵和软体开发的生存周期,用于规範和统一软体组织中使用的各类测量元的概念以及测量方法,是开展一致、科学的软体度量活动的基础。通过对软体项目和开发过程测量元的採集,软体组织可以量化项目的开发过程,实施有效的成本控制并持续过程改进,提高管理能力。
虽然国际上相关的标準(如ISO15939)中阐述了软体度量过程,但是缺乏对度量过程所涉及的各类项目测量元的定义说明。由于缺乏一套可供不同软体组织参考的软体项目测量元体系,使得各个软体组织在制定和採集测量元时出现分歧和差异化,不同组织之间无法就量化管理的各个方面数据展开有效地对比和交流。同时,由于缺乏标準的、具有指导意义的测量元体系,许多组织在建设其度量体系时也面临诸多困惑。因此,制定一套标準、科学、适合中国实际国情的软体测量元标準,是当前我国软体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
本标準借鉴国外成熟经验并结合国内产业实际情况,从项目基本信息、规模、进度、资源和工作量、质量、效率等六个方面较为全面地阐述了软体度量涉及的常用测量元,并对这些测量元进行了规範性的描述,可有效指导软体组织对其软体项目和开发过程进行测量、控制及预测。
5)联盟标準《行标套用指南(预算场景)》
一、编制背景
长期以来,如何度量软体研发成本一直是产业界的难题,尤其是在预算、招投标、项目计画等活动中因为缺失科学统一的软体研发成本度量标準,较大程度导致项目做预算时无据可依,进而造成预算浪费或预算不足;在软体项目招投标过程中,因为缺乏软体研发成本度量依据,恶意竞标、低价中标现象频频发生;开发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缺乏成本控制的科学依据,也经常出现时间滞后,费用远远超出最初预算的情况。科学统一的软体研发成本度量标準既是有效进行软体项目管理的重要依据,也是当前软体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为此,工业与信息化部软体服务业司委託中国软体行业协会系统与软体过程改进分会牵头组织编制了《软体研发成本度量规範》。标準中规定了软体研发成本度量的方法及过程,包括软体研发成本的构成、软体研发成本度量过程、软体研发成本度量的套用。其目的是帮助软体研发涉及各方科学、一致地进行成本度量。但标準中没有包含软体研发成本度量过程中所需要的估算模型、行业基準数据及其在不同场景进行成本估算的详细步骤和方法,因此需要制订标準的套用指南,以便相关各方针对不同的套用场景、正确使用行业数据和模型,有效开展软体研发成本度量相关工作。
二、编制目的与範围
本指南是《软体研发成本度量规範》系列套用指南之一,针对预算场景。
《软体研发成本度量规範》中的成本度量,特指对软体研发成本的预计值进行估算或对实际值进行测量、分析的过程。而《软体研发成本度量规範》中,预算是指根据项目成本估算的结果确定预计项目费用的过程。因此,本指南主要描述在预算场景下如何开展成本估算工作,而不涉及编制预算的其他方面。
在《软体研发成本度量规範》及本指南中,软体研发过程包括从项目立项开始到项目完成验收之间的需求分析、设计、编码、集成、测试、验收交付活动及相关的项目管理、支持活动。因此,本指南中软体研发成本仅包括软体研发过程中的所有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但不包括数据迁移、软体维护等成本。本指南中所涉及工作量、工期也仅为软体研发过程所用工作量、工期。
本指南编制的主要目的是指导预算活动相关各方,基于《软体研发成本度量规範》有效开展成本估算工作,并为确定软体项目预算提供科学依据。
本指南明确了基于《软体研发成本度量规範》和基準数据开展成本估算相关活动的步骤与方法,并通过示例,明确了典型情况的估算及调整方法;对于其他特殊情况,相关人员应根据本指南及《软体研发成本度量规範》中的相关原则,结合项目特点,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或对估算结果进行合理调整。
对于与预算类似的其他早期估算套用场景,相关人员也可参照本指南的相关原则与方法,开展项目估算活动。
6)联盟标準《软体服务成本度量规範》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IT服务在各行各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IT服务的价值评估尚未建立统一的方法与过程,甲乙双方也缺乏共同的语言以科学确定IT服务的成本与费用。
继行业标準《软体研发成本度量规範》(SJ/T11463—2013)发布后,IT服务成本的度量标準化工作也提上日程。经报请上级领导机构同意,中关村智联软体服务业质量创新联盟负责《IT服务成本度量规範》标準的创製工作。
到目前为止,该项标準还在筹备阶段。
7)联盟标準《IT项目经理能力模型》
随着IT行业的不断发展,IT项目经理在IT项目中发挥的价值越来越大,对于项目的成败起到越来越关键性的作用,但是哪些能力是IT项目经理必须具备的?什幺样的人才可以做好IT项目经理这一职位,却让很多公司头疼。
经过多次调研、讨论,本标準将从项目经理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项目经理论知识、项目经理实践技能、项目经理软技能、项目群管理技能、项目经理分级标準与评价方法等角度出发,构建全面、实用的IT项目经理能力模型。
8)联盟标準《元模式企业思维成熟度模型》
网际网路时代的组织思维能力提升之道,解决企业创新问题!
元模型代表组织思维成熟度的不同阶段,也是个体思维能力成长的最佳路线图。对于一个组织,可以利用这个模型对已经存在的产品进行评估,找出其对应的思维成熟度等级,并给出组织所生产的产品或者理论体系进化方向。参考整个行业的发展阶段,给出具体的创新方法。对于个体而言,这种思维能力是智商和情商的基础,对于评估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以及胜任能力也是一个很好的评估框架。
9)联盟标準《柔性软体流程设计》
柔性软体流程设计是一个全新的、关于软体研发流程的顶层设计思路——个像SOA一样“拼接流程”,一种从“项目组”的微观视角、提供可操作的、融合IPD、CMMI、Agile、ITIL……等模型/方法论的流程设计方法。
其定义某一个特定项目场景特徵时所需要关注的8个维度,从而为项目经理们提供一种方法——要想将IPD、CMMI、Agile……等方法里的一些优秀实践(需求、设计、开发、测试、估算……)运用到“我自己的项目”中时,需要判断哪些要素以确认其可用性;第一次从实践和操作的角度,践行“只有好用的流程才是好流程”、“只有业务驱动的流程才是真正的流程”的理念。
10)联盟标準《创新知识体系》
创新知识体系(InnovationBodyOfKnowledge简称:IBOK)是一套体系化的包含创新技术、技巧、方法、实践、标準的知识库。全面诠释了创新的内涵和外延及其组成要素,用于提炼和指导组织实施创新,以保障组织的能力提升和可持续发展。
创新知识体系贯穿技术到实践,分为三个层级:共性关键技术(Kernel):主要表达创新的公共核心原理、方法论等内容,是创新的基础技术;领域创新方法(ShellandTools):主要针对某个领域或者某个维度诠释创新技术,引导领域创新的方法或知识技巧;创新套用最佳实践(UserApps):主要包括在某种特定或时间环境下的创新最佳实践案例和套用创新的技巧,以及微创新。
11)联盟标準《基于複杂性科学的NSE非线性与定量软体工程体系》
NSE是新一代基于複杂性科学的非线性、整体性与定量软体工程体系,旨在帮助软体开发机构实现效率加倍、成本减半、产品质量数量级提高,并有效地处理软体的複杂性、不一致性和可变性。
理论基础:基于複杂性科学,遵从其一系列基本原则,包括非线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动态性原则、对初值和改变敏感原则、自组织原则与自适应原则等。
创立目标:帮助企业同时实现软体开发生产率加倍、成本减半、所开发的软体产品质量提高几个数量级。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