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华大学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
清华大学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是在学校985和211项目支持下,整合全校相关院系的计算机实验教学资源,按照服务全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基础实验教学和面向计算机系学生的专业实验教学两大功能,重新规划了相关各个实验室的定位,成立的一个校级实验教学中心。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清华大学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
- 功能定位:服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验教学
- 所属学校:清华大学
- 所属学科:计算机
- 类别:实验教学中心
发展历程:
该中心的建设发展历程是和我校计算机学科的发展紧密相关的。
我校于1956年建立计算机专业,1958年建系,是国内建立最早的计算机专业之一,学科覆盖面广、综合实力强,在国内外有很好的学术声誉。在国家组织的历次学科评估一直名列前茅,2006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评估,又获得全国第一的好成绩。坚实的学科背景,为我校计算机教育,特别是实验教学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在面向计算机系学生的专业实验教学方面,计算机系多年来坚持抓教材,抓实验装置设计,抓学生的软硬体两个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得到锻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学资源。
清华大学计算机实验教学发展历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从清华大学建立计算机繫到上世纪80年代前为初创阶段;80年代到2000年间为建设阶段;2000年以后为发展阶段。
初创阶段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一直重视实验教学。60、70年代以参加电子管、电晶体和积体电路计算机的研製过程做为实践教学手段,60年代的911电子管计算机和112、724电晶体计算机,70年代DJS-100系列小型机都为人才培养做出过贡献。
建设阶段
自从恢复高考以后,计算机实验教学进入了建设阶段。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水平提高的同时,实验教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数据结构》等教材和实验装置辐射到全国高校。1998年计算机系整合各个教研组的实验室成立了面向计算机专业教育的计算机系教学实验室,为实验中心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在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基础教学方面,70年代就开设面向全校的“电脑程式设计”等计算机套用课程,《Basic语言程式设计》、《C语言程式设计》等教材影响了全国几代人。80年代开始筹建的计算中心开放实验室从规模到管理方式都在全国产生示範作用。90年代初期,我校率先提出普及计算机文化素养教育、按照“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套用”三个层次开展计算机教育的方案,并在全国得到了推广。
发展阶段
随着“985”计画在高校的实施,计算机实验教学进入了发展阶段,2000年,一期985项目“计算机基础教学系列课程与实验基地建设”正式实施,在计算机系专业教学实验室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电机系和计算中心的实验教学资源,建立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为全校计算机实验教学建立了一个大平台。
此项985成果于2005年获得了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4年,将隶属于计算中心的基础教学教师合併到计算机系,成立计算机基础教学部,明确了依託学科加强基础教学的理念,重新规划了计算机基础课体系和实验教学体系。
在网路和计算机普及的时代,已经不能完全以机时数量、机房大小来判断实验环境的优劣。计算机学科本身的迅速发展和向其他学科的快速渗透,需要建立与时俱进的实验环境与实验教学体系。清华大学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将在系统化、高层次、多样性的实验环境方面,提供更加丰富的软体与硬体系统资源,更加自由开放的实验平台与手段,为培养一流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