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补子
此展品为清代文物。35厘米×31厘米。补子,也叫“背胸”,是明清官服前胸及后背缀有用金线和彩丝绣成的图案,是代表官位品级的标识。文官用飞禽表示,武官用猛兽区分。文官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燕、五品白鷳、六品鹭鸶、七品鸂鶒、八品鹌鹑、九品练雀。现收藏于合肥市李鸿章故居陈列馆。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清补子
- 馆藏地点: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淮河路208号
- 所属年代:清
- 尺寸:35厘米×31厘米
- 所属博物馆:合肥市李鸿章故居陈列馆
- 所属地区:安徽合肥
补子,是明清时期用于区别官阶大小,文官用飞禽表示,武官用猛兽区分。文官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燕、五品白鷳、六品鹭鸶、七品鸂鶒、八品鹌鹑、九品练雀。武官为一品麒麟,二品狮,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彪、七品彪、八品犀牛、九品海马。
绣补子的补服主要在临朝、庆典等场合穿。该补子为清朝正四品文官补服,图案为云燕。补服是清代重要的礼仪服装,是清代帝王以及文武官员的章服和公服,上至皇帝下至未入流的小官吏,补服皆以石青色的绸、缎、纱、缂丝等为面料,上面织或绣符合其身份的“补子”。补服的补纹以织、绣、缂丝多种工艺手法完成,美观华丽。清朝的补子一般採用正方形,且要比明朝补子略小,长宽在40厘米左右。而皇子、亲王、贝勒、贝子等皇亲可用圆形补子。补子的色彩和纹样一般都用彩色,底色选用深色系,有绀色、深红色及黑色等。补子全部织绣单只鸟、兽,四周装饰花边。文武官员的补子是以鸟、兽图案为主。
清朝官服补子是我国古代服饰发展的一种体现,清代不仅继承了汉族服饰的优点,而且还把自己民族特色的东西保留下来,开创了中国古代服饰新的篇章。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对汉族传统服装的某种补充和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