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cnet协定
楼宇自动控制网路数据通讯协定(即: A Data Communication Protocol for Building Automation and Control Networks,简称《BACnet协定》)由美国暖通、空调和製冷工程师协会(ASHRAE ) 组织的 标準项目委员会135P (Standard Project Committee即SPC 135P)历经八年半时间开发的。
基本介绍
- 中文名:bacnet协定
- 外文名:A Data Communication Protocol for Building Automation and Control Networks
- 类别:协定
- 内容:数据通信
简介
由美国暖通、空调和製冷工程师协会(ASHRAE ) 组织的 标準项目委员会135P (Stand Project Committee即SPC 135P)历经八年半时间开发的。
协定是针对採暖、通风、空调、製冷控制设备所设计的,同时也为其他楼宇控制系统(例如照明、安保、消防等系统)的集成提供一个基本原则。
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及整个信息产业的发展,楼宇自动化系统(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简称BAS)正朝集成化、智慧型化和网路化方向迈进。
现场汇流排仅对楼宇自控系统的现场控制级网路进行了定义,而楼宇自控系统网路的标準化进程并不满足于现场控制级网路的公开化和标準化,而进一步追求整体通信解决方案的标準化。
长期以来,众多厂家各自不同的专有协定阻碍了BAS系统的发展。一个不具备开放性、不能实现互操作的系统给系统的运行、维护和升级改造带来不便。因此,用户期望不同厂家的产品能使用同一种标準通信语言,实现互操作和开放性。
受上世纪70年代能源危机的影响,在楼宇自控系统中,空调与冷热源系统( HVAC&R)最先意识到开放性标準的重要性。
1987年,在美国纽约召开了由楼宇自控领域专家组成的关于“标準化能量管理系统协定”的圆桌会议,会议决定由ASHRAE资助制定一个标準楼宇自控网路数据通信协定。
基本目标
通过定义工作站级通讯网路的标準通信协定,以取消不同厂商工作站之间的专有网关,将不同厂商、不同功能的产品集成在一个系统中,并实现各厂商设备的互操作,从而实现整个楼宇控制系统的标準化和开放化。
BACnet 协定是为计算机控制採暖、製冷、空调HVAC系统和其他建筑物设备系统定义服务和协定,从而使BACnet协定的套用以及建筑物自动控制技术的使用更为简单。
发展过程
1987.1 ASHRAE发起成立SPC135p委员会-Standard Project Committee 135p
1991.8 第一个公开评审草案标準
1994.3 第二个公开评审草案标準
1995.3 第三个公开评审草案标準
1995.6 正式成为 ASHRAE 标準
1995.12 被批准为美国国家标準,并正式命名为ANSI/ASHRAE 135-1995标準
2002.1 正式发布新版本 ANSI/ASHRAE 135-2001标準
2003.1.18 成为 ISO 的正式标準 ISO16484-5
组织机构
BMA --- BACnet製造商协会
非营利性学术组织,致力于推进楼控系统的开放,通过互操作性试验、教学媒体和奖励活动,促进BACnet在楼宇自控系统中 的成功套用。
测试实验室
负责检验产品是否符合 BTL 基于 ASHRAE 标準的要求, 符合 BTL 要求的产品才能进入BTL 列表, 并向行业发布符合 BACnet 标準的产品。 BACnet的一个相关标準 -- “ASHRAE 135.1P BACnet 一致性测试方法”就是由该机构授权。
对象
对象是楼宇自控设备的模型化和抽象化的描述。
BACnet对象为不同属性(Property)组成的集合,实质上就是一个由数据项组成的数据结构。
对象的属性是楼宇自控设备互操作过程中所表现的外部特性的反映。
标準对象
标準对象是BACnet所定义的最常用的对象,是表示具体楼宇自控设备的基本元素。
实际具体的楼宇自控设备可以“映射”为不同的BACnet标準对象实例的组合。
BACnet在1995年的第一个正式版本中定义了18种标準对象。
以上资料由全国信息技术人才培训基地-六度教育根据“智慧型建筑弱电工程师”培训资料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