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五律·戊子暮春武夷感怀

五律·戊子暮春武夷感怀

五律·戊子暮春武夷感怀

作品名称:五律·戊子暮春武夷感怀

创作时间:2008年5月1日

作者:江泽民

作品体裁:五言律诗

基本介绍

  • 作品名称:戊子暮春武夷感怀
  • 创作年代:2008年
  • 文学体裁:五律
  • 作者:江泽民

作品原文

五律·戊子暮春武夷感怀(1)
江泽民《五律·戊子暮春武夷感怀》手迹江泽民《五律·戊子暮春武夷感怀》手迹
九曲落瑶池,(2)天游着武夷。(3)
流光凝玉女,(4)翠色染笙诗。(5)
万崮云追动,(6)群舟风逐移。
渔歌听唱远,坐爱晚山枝。(7)

注释译文

作品注释

(1)戊(wù)子:农曆乾支纪年中60年为一个循环,其中的第25年称为“戊子年”。这里的戊子年即指2008年。
武夷山九曲溪武夷山九曲溪
(2)九曲:指福建武夷山的九曲溪,为当地的风景名胜。因武夷山有三十六峰,九十九岩。峰岩交错,溪流纵横,九曲溪贯穿其中,蜿蜒十五华里。又因它有三弯九曲之胜,故名为九曲溪。
瑶池:古代传说中崑仑山上的仙池,西王母所居之地。这里是比喻风景秀美的九曲溪犹如是从天上的瑶池流下来的一样。
(3)天游:指武夷山的天游峰,为武夷山第一胜地,位于武夷山景区中部的五曲隐屏峰后,海拔408.8米,它独出群峰,云雾瀰漫,山巅四周有诸名峰拱卫,三面有九曲溪环绕,武夷全景尽收眼底。
着:以……着称。
(4)流光:流动、闪烁的光彩。
凝:聚集,凝集玉女:指武夷山的玉女峰,位于九曲溪二曲溪南,因其酷似亭亭玉立少女而得名。玉女峰突兀挺拔数十丈。峰顶花卉参簇,恰似山花插鬓;岩壁秀润光洁,宛如玉石雕就,乘坐竹筏从水上望去,俨然是一位秀美绝伦的少女。
武夷山玉女峰武夷山玉女峰
(5)笙诗:朱熹称《诗经·小雅》中《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6篇为“笙诗”。因为这6篇只有篇名,而无内容,朱熹认为是“盖一时之诗,而皆为燕飨宾客上下通用之乐。”(即认为这几首诗是古人宴请宾客的时候,先配上其他的诗作,然后再用笙来吹奏的作品。)这里借指朱熹。朱熹(1130-1200)是继孔子之后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他在武夷山从学、着述、授徒、生活50余年,创立了代表儒学思想文化的“朱子理学”,使武夷山成为理学名山。
(6)崮(gù):四周陡峭,顶端较平坦的山。这里指武夷山的群峰。
(7)坐:因为。唐代杜牧《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作品译文

九曲溪像是从天上的瑶池落下来的一样,武夷山的景色以天游峰着称。空中飘动的云辉映出流动的光彩,这些光彩因云的移动而不断聚集到玉女峰上;满山树木也仿佛情通人性,将朱熹曾经生活过的名山染得翠色慾滴。
云追着群山而动,风吹着成群的船前移。劳作的渔人晚归,他们带着丰收与喜悦,渔歌互答,其乐融融。而我也情不自禁为美景所陶醉,置身于自然,入情于自然,体验着天人合一的情致,流连忘返,只因为锺爱着这里的山水、草木和人情。

创作背景

2008年4月24日至5月7日,江泽民同志在福建省考察。期间,他登上武夷山天游峰,欣然赋诗一首《五律·戊子暮春武夷感怀》。同时,为厦门五缘大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武夷山题词。

作品赏析

这首诗视角开阔,描写生动,充满诗情画意。

首联

首联“九曲落瑶池,天游着武夷”,从大景作笔,以特色景色展示出武夷山恢弘之势与美丽之景。“九曲”即九曲溪,九曲溪景区是武夷山水风光中最集中最奇特的地方。“曲曲山迴转,峰峰水抱流”,是九曲溪传神的写照。“瑶池”是传说中西王母所居住的地方,本位于崑仑山上。诗句以仙母居住地“瑶池”来比喻武夷山之美丽神奇,让读者想像那里秀丽的景色:古木参天,芳草没膝,山花烂漫,鸟雀啾啾,溪水潺潺,祥和而神秘,乃人间仙境。“天游”即天游峰,天游峰乃武夷第一峰,是武夷第一胜地,故云“天游着武夷”。

颔联

颔联“流光凝玉女,翠色染笙诗”,动静结合,借用典籍来做传神的描摹,给读者以视觉享受。在夕阳的映照下,天空中的云因为被风吹动而在玉女峰上辉映出斑斓的色彩,眼前的玉女峰,也仿佛如亭亭玉立的少女一般美丽动人;而满山树木则仿佛情通人性,将朱熹曾经生活过的名山染得翠色慾滴,煞是可爱。一个“染”字,拟人而传神,赋予树木以人的灵性。
宋代的朱熹将《诗经》中6篇只有篇名而无文辞的诗歌称为“笙诗”,这里是借用“笙诗”来指朱熹。朱熹是继孔子之后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他在武夷山从学、着述、授徒、生活50余年,创立了代表儒学思想文化的“朱子理学”, 使武夷山成为理学名山,也为武夷山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颈联

颈联“万崮云追动,群舟风逐移”,对仗工整,视野开阔,览群山海河于眼底,动感十足,以远景描绘透露出一派祥和繁忙的景象。

尾联

尾联“渔歌听唱远,坐爱晚山枝”,笔墨由视觉而转入听觉,天色渐暮,劳作的渔人晚归,他们带着丰收与喜悦,渔歌互答,其乐融融。作者也情不自禁为美景所陶醉,置身于自然,入情于自然,体验着天人合一的情致,流连忘返,只因为锺爱着这里的山水、草木和人情。
情为美丽的自然山水所系,诗言志。从上面的粗浅分析里可以看出,江泽民同志心繫自然、锺情自然,为秀色山水而歌,也是为祖国祥和而歌。

作者简介

江泽民,生于1926年8月17日,江苏省扬州市人。1943年起参加地下党领导的学生运动,194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1989年6月在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自幼喜爱篆刻艺术,读书。有《江泽民文选》出版发行
江泽民江泽民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