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大学
湖南大学(Hunan University),简称“湖大”,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湖南省长沙市,直属于中国教育部,是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湖南省人民政府、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四方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入选2011计画、111计画、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画、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画、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通用中国PACE教育推进伙伴计画,建有中国书院博物馆、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是一所历史悠久、蜚声中外的综合类研究型大学,国际艺术、设计与媒体院校联盟和金砖国家网路大学等国际组织重要成员,AMBA国际认证成员。
学校办学起源于宋太祖开宝九年(976年) 创建的岳麓书院以及清朝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创办的新式高等学校时务学堂。1926年2月1日,省立湖南大学在湖南工专、法专、商专三校基础上合併成立。1937年7月07日,省立湖南大学由中华民国国民政府行政院第1497号指令册立为国立湖南大学。1949年9月,国立湖南大学被中国共产党接管,并更名为湖南大学。2000年4月,湖南大学与湖南财经学院合併组建成新的湖南大学。千余年来,这里学脉绵延,弦歌不绝,以“千年学府”之美名而饮誉世界。
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南大学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一大批高级专门人才,许多毕业生成长为着名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和优秀的党政管理人才,先后有34位校友当选为学部委员和两院院士,1位全职教授当选为开发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位全职教授当选为加拿大工程院院士。
基本介绍
- 硕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0个
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0个 - 博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7个
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个 -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学校官网:http://www.hnu.edu.cn
- 中文名:湖南大学
- 外文名:Hunan University
- 简称:湖大·HNU
- 创办时间:1903年
- 类别:公立大学
- 类型:综合类研究型大学
- 属性:985工程
211工程
2011计画
111计画
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研究生院
自主招生
卓越计画
国防生
中国最美高校之最诗情画意大学
中国土木工程学科“三驾马车”
财经黄埔 - 现任领导:党委书记:邓卫
校长:段献忠 - 专职院士:11人
- 本科专业:60个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2个
二级学科14个 - 院系设定:岳麓书院、土木工程院、经贸院、建筑院、化学化工学院、金统院、生物学院等
- 校训:实事求是 敢为人先
- 校歌:《湖南大学校歌》
- 院庆日:10月02日
-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南路麓山门
- 院校代码:10532
- 主要奖项:中国最古老的高等学府
中国最美高校之最诗情画意大学
中国土木工程学科“三驾马车”
财经黄埔
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 知名校友:钟志华、谭蔚泓、何人可、熊晓鸽、蒋超良、邓飞、谭耕等
历史沿革
北宋至晚清
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正式建立岳麓书院。

1008年,岳麓书院进入了北宋的鼎盛时期。
1015年,宋真宗召见岳麓书院山长周式,御赐“岳麓书院”匾额。在周式执掌下,岳麓书院有很大发展,遂成为天下四大书院之一。
1165年,湖南安抚使知潭州刘珙重建岳麓书院,延聘着名理学家张栻主教岳麓,加强了岳麓书院在南宋教育和学术上的地位。
1167年,着名理学家朱熹访院,与张栻讨论《中庸》之义,史称“朱张会讲”。开书院不同学派会讲的先河,极大推动了宋代理学和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成为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一件盛事。朱张会讲之后,岳麓书院名声更加远播。
1194年,朱熹任湖南安抚使,重整岳麓书院,颁行《朱子书院教条》。岳麓书院再次进入到繁盛时期。
1246年,宋理宗御赐“岳麓书院”额。1275年,蒙古军队攻潭州,岳麓书院被烧毁。那时岳麓书院几百学生参与战斗, 城破后大多自杀殉国。元统治者统一全国后,极力推动书院的恢复和发展,公元1286年,学政刘必大重建书院。潭州学正刘必大主持重建岳麓书院,仅废10 余年的岳麓书院又开始恢复生机。 1314 年(延元年)郡别驾刘安仁再次主持大修。
元末战乱再起,岳麓书院又于1368年(至正十八年)毁于战火。
明代初,朱元璋奉行"治国以教化为先"的政策。重视地方 官学的复兴,而不倡导书院教育。全国书院颓废,岳麓书院也因此沉寂了百余多年。

成化(1465-1487)年间,书院开始逐渐恢复。1432 年(宣德七年),由民间 集资促成岳麓书院最早的一次修复。1469 年(成化五年),长沙知府钱澎再次兴 复书院,但不久又废。1494 年(弘治七年)长沙府通判陈钢终于使岳麓书院基本 恢复旧貌。
1507年,阳明心学一代宗师王守仁(又称王阳明)来岳麓讲学。是继南宋湖湘学派之后,岳麓书院又一次重要学派活动,昭示岳麓书院又一个学术繁荣期的到来。
1643年,明末农民起义军张献忠部队进攻长沙,书院在混战中被毁。
1652年,清代初朝廷对书院採取抑制政策。清顺治帝曾调令:“不许别创书院,群聚徒党,及号召地方游食无行之徒,实谈废业”。湖南巡抚彭禹峰聘请长沙府攸县县学生刘自主持岳麓教事,顺治末年对书院的抑制政策开始鬆弛,康熙、雍正 年间进而实行支持和鼓励政策。
1668年,湖南巡抚周召南重建岳麓书院,基本恢复了原有规模。
湖南大学历史沿革图

1674年,吴三桂发动三藩叛乱,攻克长沙,岳麓书院即兴即毁。
1684年,湖南巡抚丁思孔又重建岳麓书院。
1687年,清康熙帝赐御书“学达性天”匾额。
1733年,清雍正帝诏令岳麓为省城书院,进一步推动书院的发展。
1743年,清乾隆帝赐御书“道南正脉”,岳麓书院在全国的重要地位再次获得肯定。
1831年,湖南巡抚吴荣光仿学海堂制,在此创设湘水校经堂,首开书院教学改革之风。
1852年,太平天国军进攻长沙,岳麓书院受到战火毁坏,史称“书院毁半”,随后院长丁善庆又逐次修复。
1868年,湖南巡抚刘昆主持进行了一次大规模修建。
清末,岳麓书院顺应历史潮流,设译学、算学等科,增置时务和西学图书,进行教学改革。同时,参与创办时务学堂。
1897年,时务学堂创办。该学校是清末维新运动期间,全国最着名的新式高等学校之一。
1899年2月,时务学堂改为求实书院。
1902年3月,求实书院改制为省城大学堂。
1903年2月,省城大学堂正名为湖南高等学堂。
1903年11月,岳麓书院改制为高等学堂,原湖南高等学堂併入其中,组建成新的湖南高等学堂。
中华民国时期
1912年,民国改元。教育部颁布《壬子学制》,湖南高等学堂奉令停办,工科学生按志愿送到湖南高等工业学校(后更名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和湖南高等师範学校继续学习。同年,湖南高等师範学校奉命迁入。
1913年,杨昌济在《湖南教育杂誌》发表《余归国后对于教育之所感》一文,建议:“湖南尚无可与东西洋比较之大学,……高等学校不发达,则中学校均绝其来源,此非教育前途之福也。……欲合湖南之高等师範学校、高等工业学校、明德高等商业学校、法政学校、医学校等,组成一湖南大学。一切组织均参考东西各国成法而定之,造端宏大,事非易举,然为开发国力、集中思想之计,此等计画不可少也。”
1915年,北洋政府规划将全国分为六个学区,规定只能在北京、南京、武昌、成都、广州、瀋阳等六地设立高等师範学校。不仅使创办湖南大学的希望渺茫,而且就连湖南高师也难免裁撤的厄运。杨昌济致函时任教育总长、时务学堂毕业生范源濂,呼吁续办湖南高等师範学校,以为湖南大学“异日扩充之基础”。
1915年,民国四年十二月《湖南高等师範学校志·建制第二》载:“湖南高等师範学校即故岳麓书院。”湖南高等师範学校编撰的《形势第一》对校址岳麓山的地势,《建制第二》对校产岳麓书院的所有建筑以及作为前身的岳麓书院的历史沿革,《揭示第四》对岳麓书院全部重要揭示,包括讲堂揭示,斋舍揭示,膳堂揭示,均详细述载和书录,作为校史和学校教育思想的基本组成部分,并称:“一切仍之”。
1917年5月,高师停办。杨昌济与朱剑凡、易培基、杨树达、胡元倓、刘宗向等人联名呈文湖南省政府,倡议将岳麓高等师範校址改办省立湖南大学,先设预科,并将高师及所承继时务学堂、求实书院、高等学堂、优级师範各校之图书、仪器、校舍等校产妥善保存,留作办大学之用。
1917年9月,湖南省政府正式在岳麓书院半学斋设立湖南大学筹备处,聘任杨昌济、孔昭绶、胡元倓、易培基等四位先生为筹备员,划定岳麓书院高师校址及文庙一带,如半学斋、尊经阁等处房屋为校具保管处,委派高师毕业生甘融、刘之定等保管校具。
1918年6月,杨昌济应蔡元培先生之约,任北京大学伦理学教授。离开长沙前,他还是念念不忘要办湖南大学,于是他将当年向省政府的呈文改写成一篇题为《论湖南创设省立大学之必要》的文章,从振兴教育、培养人才、现实需要、传承历史、繁荣学术等方面更加系统、全面、充分地论述了筹办湖南大学的主张,并对未来湖大的发展规模、科目设定及经费投入提出了初步构想。
1926年2月1日,湖南工业、商业、法政三个专门学校合併,正式成立省立湖南大学。
1926年3月9日,在湖南大学首次开学典礼上,耶鲁大学1897届毕业生、湖南湘雅医院、湘雅医学院创始人,时任雅礼大学(CollegeofYale-in-China)校长胡美(EdwardHume)博士代表教育界对湖南大学献上祝词。
1927年,省立湖南大学更名为湖南工科大学。
1927年,省立湖南大学农科、高中部参与合併组建湖南省立农业学校(今常德职业技术学院)。
1928年,湖南工科大学更名为省立湖南大学。
1937年7月7日,国民政府行政院发布第1497号指令,正式批准省立湖南大学改为国立湖南大学,成为当时第十五所国立大学。
1938年,侵华日军逼近湖南,国立湖南大学开始筹划西迁事宜。湖南省教育厅曾建议湖南大学西迁漵浦。但考虑到辰溪有火电厂,能源充足,水陆交通方便,学校决定迁往辰溪。
1938年4月10日14时,日军飞机轰炸长沙湖南大学,当时华中、华南地区最大的湖南大学图书馆被炸毁,中外名籍蕩然无存。所幸中央博物院南迁于此的珍贵文物于一周前迁运。科学馆亦被炸,该馆的仪器药品设备全部被震毁。第一、第五学生宿舍等中弹倒塌,第一院、第二院、工厂及学生二舍、四舍等处被震毁。暂居于岳麓书院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后西迁更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亦损失严重。国立湖南大学以英、德、法、日四种文字向中外文化界发表宣言,表达抗战到底的决心,取得国际间广泛的同情与支援。9月,湖南大学选址在湘西辰谿县城对河的龙头脑,开始建造校舍。10月中旬起,湖南大学师生分批到达辰溪,在龙头垴正式开课。
1939年4月11日至1941年10月29日,日军22次轰炸辰溪龙头脑等地,湖南大学辰溪分校损失严重,艰难办学。长沙会战,大学停办。
1941年4月18日至5月7日,日机再次轰炸长沙岳麓山湖南大学本部,岳麓书院御书楼、半学斋、静一斋等处均中弹倒塌,文庙大成殿及孔子像被彻底炸毁。
1942年,国立湖南大学奉教育部令设立工科研究所,该所矿业部招收了学校首届研究生。
校园风光

1945年9月,抗日战争以日本无条件投降告终。9月15日,第四受降区受降仪式在长沙湖南大学操场上举行。10时正,在湖南大学科学馆(现为校行政楼)举行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第四方面军总司令暨长衡地区受降长官王耀武将军和美军代表金武德接受日军第20军团司令官坂西一郎中将投降的受降仪式。
1945年10月,湖南大学迁回长沙岳麓山。
1946年,国立商学院併入。
1949年9月,国立湖南大学被中国共产党接管,并更名为湖南大学。
新中国成立后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任命李达为湖南大学校长。同年,省立克强学院、省立音乐专科学校、国立师範学院、私立民国大学等校併入,雅礼大学的某些专业资源转入,组成文艺、社会科学、教育、财经、自然科学、工程、农业等7个学院、25个系,成为华中地区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大学,也是湖南省最高学府。
1950年4月,教育学院音乐系和音乐专修科师生调往武汉中原大学(原国立河南大学,院系调整后即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师範大学),工程学院水利系师生调往武汉大学。
1950年8月20日,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校名。
湖南省请示国务院恢复湖南大学档案

1951年3月,农业学院调出与省立修业农林专科学校组成湖南农学院(今湖南农业大学)。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湖南大学奉命撤销,改为工科专门学校,中南土木建筑学院在原址成立。前一些调整工作已经开始进行了。
1952年10月,工程学院矿冶系和矿冶研究所师生调往长沙併入中南矿冶学院(今中南大学)。同年11月,工程学院化工系师生调往广州併入华南工学院(今华南理工大学)。
1953年10月前,从湖南大学调出去的各院系师生陆续离校的是:自然科学院的数学(部分)、物理(部分)、化学(部分)、生物,文学院的中文(部分),社会科学院的历史(部分)等6系325名学生和13位教师,于10月2日出发,前往武汉大学。
1953年10月3日,财经学院的会计、统计、企业管理、财政金融、合作等系师生527名以及社会科学院经济系师生部分去中南财经学院(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部分去武汉大学。文教学院的中文系、外文系(小部分)、教育系及社会科学院的历史(部分),自然科学院的数学(部分)、物理(部分)、化学(部分)等系,师範专修科的中文、历史、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科师生调出併入湖南师範学院(今湖南师範大学)。文教学院外文系大部分师生、历史系一部分师生去中山大学。社会科学院的经济地理系大部分师生去中山大学,一部分师生去河南大学。 社会科学院的政治、法律两系师生调往武昌併入中南政法学院(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程学院的电机、机械两系师生及有关实验设备全部调往武昌併入华中工学院(今华中科技大学)。工程学院的土木结构组、电机系的电机组共7位教师和135名学生调往併入华南工学院(今华南理工大学)。自然科学院矿化专修科师生调中南矿冶学院。师範专修科的地理师生调往併入华南师範学院(今华南师範大学)。广西大学铁道系与土木系、华南工学院铁道系与土木系、南昌大学铁道系与土木系、四川大学铁道系与土木系、武汉大学铁道系与土木系、河南大学数理和土木系、云南大学铁道系与土木系併入。这次调整中,虽然学科门类比较齐全的湖南大学被拆分,但是土木建筑学科得到加强,一举奠定该学科日后在全国的顶尖地位,与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并称为中国土木学科中的“三驾马车”。

1958年,中南土木建筑学院增设机械、电机、化工三系,更名为湖南工学院。
1959年,湖南工学院恢复为湖南大学,增设文、理科,设十二个系,重新确定文、理、工综合性大学发展模式。1960年,湖南大学铁道建筑、桥樑与隧道、铁道运输三个系和部分公共课教研室分离出去,另闢校址成立长沙铁道学院(今中南大学铁道学院)。
1962年,湖南大学中文系、生物系併入湖南师範学院(今湖南师範大学)。
1963年,湘潭电机学院电机等5专业、南京汽车製造学校汽车专业併入。
1964年,湖南大学再度被调整为工科大学,但保留了大量理科的教学、科研师资力量,为后来重建理科院系打下了良好基础。
1965年8月,上海机械学院汽车专业併入。
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湖南大学进入全国重点大学行列。
1978年以后,学校在保持工科绝对优势的前提下,加强了理科建设,同时大力发展文科,加快向综合性大学恢复。
2000年4月20日,隶属中国人民银行的湖南财经学院併入湖南大学。
2000年6月,学校获研究生院试办资格。10月28日,湖南大学研究生院成立,成为经教育部批准建立的56所研究生院之一。
2001年,首批获準试办示範性软体学院。
2002年,湖南计算机高等专科学校併入湖南大学。
2007年,首批入选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画立项学校。
2010年6月,被教育部列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画”首批实施高校。
2012年5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4年9月19日,湖南大学MBA/EMBA教育项目正式通过AMBA(英国工商管理硕士协会)国际认证。该项目是湖南省首家通过AMBA国际认证的MBA/EMBA教育项目。
学校与湖南省肿瘤医院正式签订合作框架协定

2015年5月14日,深圳市人民政府、湖南大学、美国罗切斯特理工大学三方共同签署合作办学协定,决定在深圳联合创办湖南大学罗切斯特设计学院(深圳)。
2016年4月,成立湖南大学机器人学院。
2016年6月,湖南大学入选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教育部“十三五”期间共建高校名单。
2016年8月10日,由长沙市城投集团岳麓山旅游文化公司建设的“两山一湖”双创基地举行签约仪式。湖南大学将利用“两山一湖”南区、中区及北区C、D组团约30000平方米打造成为“创新创业中心”。
2016年12月11日,IDG资本创始合伙人熊晓鸽校友与湖南大学签订协定,捐资1亿元,邀请国家一级导演张艺谋,共同组建湖南大学张艺谋艺术学院。
2017年3月23日,湖南大学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签署了《湖南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关于联合创办“严济慈物理学英才班”的协定》和《湖南大学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人才培养合作协定书》,联合创办“严济慈物理学英才班”,探索高层次物理学科人才培养创新模式。
2017年8月,湖南大学首次以第一单位、通讯作者单位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Science》上发表科研论文,取得历史性突破。该科研论文题为《二维异质结、多异质结、超晶格的通用製备》,通讯作者为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段镶锋教授和段曦东教授,第一作者为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博士研究生张正伟和博士后陈鹏。
2017年9月,入围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
2018年1月,入选教育部“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2018年9月,学校与湖南省肿瘤医院正式签订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定。
2019年1月8日,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湖南大学3项科研成果获奖,其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奖2两项,作为参与单位获奖1项。
2019年2月,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办学条件
学院专业
学院 | 专业名称 | ||
---|---|---|---|
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含中外合作办学) | 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 | 工程管理 |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 | 建筑学 | 景观学 | 艺术设计(环境艺术) |
城市规划 | |||
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环境工程 | 环境科学 | |
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 | 机械设计製造及其自动化 | 工程力学 | 工程结构分析 |
热能与动力工程 | 车辆工程 | 工业工程 | |
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 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 | 工业设计(艺术学位) | 工业设计 |
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 工商管理(含中外合作办学) | 电子商务 | 市场行销 |
会计学(含中外合作办学) | 财务管理(金融工程) | 财务管理 |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金融工程) | |||
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 电子信息工程(含中外合作办学) | 自动化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
湖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数字媒体技术 | 软体工程 |
通信工程 | 信息安全 | 物联网工程 | |
智慧型科学与技术 | |||
湖南大学国家保密学院 | 信息安全(保密管理) | ||
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 化学(含理科基地)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套用化学 |
湖南大学数学与计量经济学院 | 数学与套用数学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
湖南大学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 | 套用物理学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
湖南大学外国语与国际教育学院 | 英语 | 日语 | |
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
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 | 金融学 | 保险学 | 统计学 |
金融学(金融工程) | |||
湖南大学法学院 | 政治学与行政学 | 行政管理 | 法学 |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经济学 | 财政学 |
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 | 广播电视编导(媒体创意) | 新闻学 | 广告学 |
广播电视编导(编导) | 播音与主持艺术 | 表演 | |
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 汉语言文学 | ||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 历史学 | ||
湖南大学生物学院 | 生物技术 | 生物医学工程 | |
湖南大学机器人学院 | 机器人工程 | ||
湖南大学张艺谋艺术学院 | |||
湖南大学中车学院 |
学科设定
截至2017年1月,该校拥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医学、艺术学等11大学科门类,66个本科招生专业,2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有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 2 个、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14个(含一级学科覆盖),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4个(通信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湖南省重点学科22个(凝聚态物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等)。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化学、机械工程
国家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 |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覆盖10个) | |
机械工程 | 机械製造及其自动化 | 机械设计及理论 |
机械电子工程 | 车辆工程 | |
土木工程 | 岩土工程 | 结构工程 |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 市政工程 | |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 桥樑与隧道工程 | |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不含覆盖4个) | ||
国际贸易学 | 分析化学 |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
环境工程 | ||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 | ||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
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
2017年12月28日,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公布。结果显示,湖南大学上榜31个学科,其中获评A-学科5个,分别是化学、机械工程、土木工程、工商管理、设计学,A类学科数量居全国并列第35位。
学科大类 | 学科名称 | 评估结果 | 学科名称 | 学科大类 |
---|---|---|---|---|
人文社科类 | 套用经济学 | B+ | 新闻传播学 | B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B+ | 理论经济学学 | B- | |
外国语言文学 | B+ | 中国史 | B- | |
法学 | B | 中国语言文学 | C |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 | A- | 公共管理 | B-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B | / | / | |
理学 | 化学 | A- | 统计学 | B |
数学 | B+ | 生物学 | C+ | |
物理学 | B | / | / | |
工学 | 机械工程 | A- | 建筑学 | B |
土木工程 | A-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B | |
电气工程 | B+ | 城乡规划学 | B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B+ | 力学 | B- |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B+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B- |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B | 信息与通讯工程 | C+ |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B | 交通运输工程 | C | |
艺术学 | 设计学 | A- | / |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教职工近40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800余人,教授、副教授1100余人,中国科学院院士3名,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双聘两院院士2名,加拿大工程院院士1名,开发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名,“千人计画”53人,“万人计画”学者13人、“长江学者”1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6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3人、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画中青年创新领军人才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画入选者134人,湖南省“百人计画”学者64人,湖南省“芙蓉学者奖励计画”特聘教授、讲座教授17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1人,国家教学名师4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3个,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画”创新团队8个,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11个。(数据截止日期:2017年01月)
全职院士(6人) | ||
俞汝勤 | 姚守拙 | 谭蔚泓 |
陈政清 | 罗安 | 丁荣军 |
双聘院士(2人) | ||
马克俭 | 张泽 | |
开发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人) | ||
谭蔚泓 | ||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1人) | ||
童柏栋 |
团队 | 负责人(带头人) |
---|---|
土木工程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团队 | 沈蒲生教授 |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团队 | 赖明勇 |
通识平台大学数学课程教学团队 | 黄立宏 |
大学文化与成人之道课程教学团队 | 章兢 |
金融学专业教学团队 | 段进 |
特聘学术顾问
马克俭,1958年毕业于湖南大学,获学士学位。结构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钢协预应力结构分会理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空间结构委员会资深委员、《空间结构》季刊副主编。
周福霖,1963年毕业于湖南大学,获学士学位。工程结构与抗震减震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国际隔震减震与控制学会(ASSISI)主席。
聂建国,1982年1月毕业于湖南大学土木工程系。结构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土木工程安全与耐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学术兼职包括南昌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钢结构协会副会长、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结构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施工分会副理事长等。
郑健龙,1986年6月毕业于湖南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道路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沙理工大学教授。现任国际路联理事,公路养护技术国家工程实验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交通运输与工程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公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公路学会副理事长。
成会明,1984年毕业于湖南大学化学化工系炭素专业。金属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为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
(更多详细情况可阅读参考资料:杰出学者名单,博士生导师)
教学建设
截至2015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湖南大学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在长沙高新区麓谷建立了产学研基地,建立了56个高水平校地企产学研平台,与32 个省(市,自治区)和上千家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係。有国家工科(化学)基础课教学基地和国家理科(化学)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6门双语教学示範课程、6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
6门双语教学示範课程:国际金融学、web套用软体工程、数字图像处理、国际公法原理与案例研究、生态学、金融学
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湖南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範中心、湖南大学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2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
具体课程如下:
年份 | 级别 | 课程名称 | 所在学院 | 负责人 |
---|---|---|---|---|
2003 | 国家级 | 工业设计史 | 设计艺术学院 | 何人可 |
2004 | 国家级 |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 土木工程学院 | 沈蒲生 |
分析化学 | 化学化工学院 | 王玉枝 | ||
高等数学 | 数学与计量经济学院 | 黄立宏 | ||
毛泽东思想概论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柳礼泉 | ||
国际金融学 | 金融与统计学院 | 杨胜刚 | ||
2005 | 国家级 | 中国传统文化 | 岳麓书院 | 章启辉 |
2006 | 国家级 | 货币金融学 | 金融与统计学院 | 张强 |
国际贸易学 | 经济与贸易学院 | 赖明勇 | ||
2007 | 国家级 | 有机化学及实验 | 化学化工学院 | 郭灿城 |
大学信息技术基础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李仁发 | ||
商业银行管理学 | 金融与统计学院 | 彭建刚 | ||
大学文化与成人之道 |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 章兢 | ||
理论力学 |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 | 刘又文 | ||
2008 | 国家级 | 发动机排放污染及控制 |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 | 龚金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学院 | 陈收 | ||
基础化学实验 | 化学化工学院 | 蔡炳新 | ||
基础工程 | 土木工程学院 | 赵明华 | ||
西方经济学 | 经济与贸易学院 | 刘辉煌 | ||
2009 | 国家级 |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赵欢 |
学校排名
莱顿大学CTWS
2013年,根据荷兰莱顿大学CTWS发布全球500家大学排行,湖南大学位列第 55 位,居中国高校第2名。
泰晤士报
2014年,据《泰晤士报高等教育》最新公布,湖南大学位列亚洲大学排行榜第81名(位居国内第16名),同时湖南大学进入泰晤士报世界大学排名前500位(国内共20所大学)。
2016年06月,泰晤士高等教育发布2016年亚洲大学排行榜。中国有70所学府进入亚洲前200,其中大陆39所,台湾24所,香港6所,澳门1所。湖南大学位列第151-160名这一区间,大陆第28名。
自然指数
2014年11月,《自然》杂誌首次以全新的“加权分值计数法”(WFC,weightedfractionalcount)指数方式发布了2014全球“自然指数”(NatureIndex),12月推出了有关中国的自然指数“NatureIndex:2014China”。湖南大学在全国科研机构中列第22名,在内地高校中列第21位。
2015年12月,自然出版集团发布了全球科研机构2015年自然指数排名。在加权文章总值(WFC)方面,湖南大学总分值为99.44,在全球高校中排名第92位,中国高校第14位;在文章数(AC)方面,湖南大学共有187篇论文,中国高校排名第22位;在文章分值(FC)方面,湖南大学分值为99.44,中国高校排名第15位。
2016年04月21日,自然出版集团发布了2016自然指数排行榜。湖南大学位列全球大学第94名,中国大陆第12名;在化学学科榜单中位列全球第33名,中国大陆第9名;在物理学科榜单中位列中国大陆第47名。
2016年07月28日,《自然》增刊“自然指数2016新星榜”(Nature Index 2016 Rising Stars)出版,湖南大学荣登“自然指数新星榜”全球第14位。
2017年02月,自然出版集团更新了自然指数(统计时间节点为2015.12.01至 2016.11.30)。湖南大学位列全球大学第133名,中国大陆第18名。
广州日报
2016年06月16日,广州日报数据和数位化研究院(GDDI)发布“2016广报大学一流学科排行榜”中,湖南大学有13个学科进入全国前25名,国内一流学科总数位列全国第25名。
ARWU
2016年08月15日,上海软科教育信息谘询有限公司发布2016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简称ARWU),湖南大学居中国内地高校第34位,世界高校第416位,相比去年上升了102位,首次跻身世界500强之列。
2016年09月08日,上海软科教育信息谘询有限公司发布“2016软科世界大学学科领域排名”,湖南大学在理科和工科领域双双首次进入世界前200位,其中理科位列世界第186位、内地高校第17位,工科位列世界高校第195位、内地高校第41位。
ESI
据《基本科学指标资料库》(简称ESI)2016年5月26日更新数据,湖南大学共有数学、化学、工程学、物理学、材料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计算机科学7个学科进入ESI前1%。其中,计算机科学首次进入ESI全球前1%。数据显示,湖南大学近10年(2006.01.01~2016.02.29)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共发表ESI论文590篇,共被引用2717次,在进入前1%的377个研究机构的排名第349位。从学校整体情况来看,在进入ESI世界前1%的全球5002个机构中,学校ESI总被引次数排名由2016年3月份的749位上升至第717位。
根据汤森路透2016年9月23日发布的最新ESI数据显示,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首次进入全球ESI前1%,成为该校第八个进入ESI全球前1%的学科。本次数据统计时间为2006年1月1日-2016年6月30日。数据显示,湖南大学近10年在环境科学与生态学领域共发表ESI论文3030篇,被引用3354次,在进入前1%的792个研究机构中排名第777位。
截至目前,湖南大学共有8个学科进入ESI前1%,分别是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物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生物与生物化学及环境科学与生态学。
QS:2016年06月14日,国际高等教育资讯机构Quacquarelli Symonds(QS)公布“2016年亚洲大学排名”。湖南大学位列第151名。
学术研究
科研机构
学校设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国际合作基地、1个科工局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5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4个湖南省重点实验室、1个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工程实验室、4个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机械工业重点实验室、15个湖南省省级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学校目前参与组建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3个;牵头建设省级协同创新中心3个。(数据截止日期:2016年12月)
国家级 | |
---|---|
化学生物感测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汽车车身先进设计製造国家重点实验室 |
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 电力驱动与伺服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
国家高效磨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国家电能变换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智慧型型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中心(国家级2011计画) | 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国家级2011计画) |
高性能计算协同创新中心(国家级2011计画) | 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 |
化学生物学创新引智基地(111计画) | 汽车轻量化创新引智基地(111计画) |
智慧型电网最佳化与控制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计画) | 生物医学与生命分析化学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建筑安全与环境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智慧型电网最佳化与控制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国家理科基础科学(化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 国家工科(化学)基础课教学基地 |
国家级司法鉴定中心 | 国家智慧财产权培训基地 |
中德环境研究中心 | 中加能源环境生态中心 |
国家级示範教学中心 | 中意工业设计中心 |
国家保密学院长沙分基地 |
教育部 | |
---|---|
先进催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环境生物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输变电新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微纳光电器件及套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建筑安全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特种装备先进设计技术与仿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电力推进与伺服传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视觉控制技术及套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汽车电子与控制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教育部输变电研究生创新基地 |
湖南省 | |
---|---|
湖湘文化研究基地 | 湖南省分子模拟中心 |
湖南省WTO研究基地 | 湖南省计算技术研究所 |
系统科学管理工程研究所 | 湖南省统战理论研究基 |
湖南省智慧财产权教育培训基地 | 湖南省汽车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站 |
湖南省汽车模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湖南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基地 |
湖南省低碳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所 | 环境生物与控制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
湖南省检察理论研究基地 | 桥樑抗风及新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
湖南省先进材料製备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 湖南省物流与仿真技术重点实验室 |
法治湖南与区域治理研究院暨依法治省领导办基地 | 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 |
湖南省廉政研究基地 | 湖南律师教育学院基地 |
湖南省结构损伤与诊断重点实验室 | 湖南省机动车排气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与检测中心 |
生物纳米与分子工程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 湖南省喷射沉积技术及套用重点实验室 |
湖南省风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湖南省先进电力电子与电机技术重点实验室 |
智慧型信息处理与套用数学湖南省重点建设实验室 | 湖南省电气科学及其套用重点实验室 |
化学与分子医学协同创新中心(省级2011计画) | 绿色汽车协同创新中心(省级2011计画) |
中国产业金融协同创新中心(省级2011计画) |
[研究机构详细资讯查阅]
科研成果
截至2013年,该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近10000余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8项、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6项。
截至2013年,该校获得教育部创新团队7个、国家“973”、“863”、国家科技支撑计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国防预研等纵向科研项目2000余项,横向科研项目1300余项,科技活动经费总计超过25亿元。该校拥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在长沙高新区麓谷建立了产学研基地,建立了53个高水平校地企产学研平台,与32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上千家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係。
截至2014年12月,该校“十二五”以来获得国家科技奖6项,在高校获奖排名中并列第10位(即前21名之内)。其中谭蔚泓教授领衔的团队完成的“功能核酸分子识别及生物感测方法学研究”获得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罗安教授领衔的团队完成的“冶金特种大功率电源系统关键技术与装备及其套用”获得201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期刊杂誌
《湖南大学学报(自科版)》:综合性自然科学学术类核心期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EI Compendex 资料库源刊,湖南省 “十佳科技期刊”,“湖南省一级期刊”,教育部“中国科技论文线上优秀期刊”自然科学类二等奖。
《湖南大学学报(社科版)》: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类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教育部首批16家“名栏”建设刊物之一,第三届“全国三十佳社科学报”,教育部“中国科技论文线上优秀期刊”人文社科类二等奖。
《财经理论与实践》:以研究财经理论与实务问题为主旨的经济类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湖南省“十佳社科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教育部“中国科技论文线上优秀期刊”。
《计算技术与自动化》: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湖南省 “一级科技期刊”。该刊重点刊登以计算方法论、工业控制及自动化、计算机理论与套用的研究成果和科技成果为主要内容的科技论文。
《经济数学》 创刊于1984年,《中国科学引文资料库》(CSCD)扩展版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资料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数学文摘》和《中国数学文献资料库》核心期刊,美国《数学评论》(Mathematics Reviews)摘评期刊。该刊为季刊,每季度末出刊。主要刊登数量经济学、数理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经济对策论、经济控制论、经济预测与决策及经济套用数学领域中具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文化软实力》:2016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湖南大学主办、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承办、张国祚教授担任主编的学术刊物《文化软实力》,在中央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正式批准创刊。2016年03月28日正式出刊。该刊物是我国第一种关于文化软实力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
《湖南大学报》:是学校党委和行政的机关报,由中共湖南大学委员会主办。1930年创刊,随着学校的建制调整而几度停刊、复刊,数易其名。
《湖大青年》:是共青团湖南大学委员会的机关刊物,创刊于1985年。湖大青年出版的校园宣传品发行範围遍及整个湖南大学,与校内多家媒体联繫密切,并与全国主要高校建立了联络机制。2009年6月《湖大青年》作为湖南省唯一入选者当选为中国高校传媒联盟执行主席单位。
《创业邦》(月刊)创刊于2007年6月,是由教育部主管、湖南大学主办,长沙高科技创业者杂誌有限公司、爱奇清科(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的中国创业类杂誌。以推动中国人创业和中国企业成长为使命和宗旨,关注和报导新兴创业家,同时为他们介绍最新的国际化趋势和商业机会,帮助他们解决成长中遇到的管理、资金、法律、市场和领导力等多重问题。
(更多详细情况可阅读参考资料:湖南大学期刊社)
校园文化
校徽
校徽以岳麓书院正门为中心,以岳麓山为背景,象徵着湖南大学这所“千年学府、百年名校”千余年来始终兴学不辍,弦歌相续。中心圆的上方是毛泽东同志1950年8月20日亲笔题写的“湖南大学”校名,下方为湖南大学校名的英译“Hunan University”。正下方的飘带上两组数字“976”、“1926”,分别为岳麓书院创建和湖南大学定名的时间。两侧共有十四瓣枫叶,代表当时(1986年)全校设立的14个系。 | ![]() |
校训
“实事求是”指立足现实,夯实基础,追求真理,脚踏实地。 “敢为人先”指着眼于未来和长远,敢于竞争、敢于创新,走特色发展的道路,努力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实事求是,敢为人先”作为一个整体,二者的关係是:“实事求是”是“敢为人先”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建设和发展湖南大学的基础。“敢为人先”是“实事求是”的目标指向,也是建设和发展湖南大学的途径和手段。 | ![]() |
校风
博学,即“博于问学”,要求师生在治学上要广博、深远,善于在知识的瀚海中丰富自己。 睿思,即“明于睿思”,要求师生在博学的同时,积极思考、善于思考、深入思考,达到思维的深刻性、独立性、创造性和开放性。 勤勉,即要求学生“学而不厌”,提倡的是一种勤奋刻苦、努力向上的奋发精神。同时,也要求教师要 “诲人不倦”,爱岗敬业,潜心学术、乐于奉献。 致知,即要求师生“格物致知”学以致用,知行统一,达到“明德”、“明理”的目的。 | ![]() |
校歌
词:胡庶华 曲:萧友梅 “麓山巍巍,湘水泱泱。宏开学府,济济沧沧。承朱张之绪,取欧美之长,华与实兮并茂,兰与芷兮齐芳。楚材蔚起,奋志安攘。振我民族,扬我国光。” | ![]() |
校庆纪念日
10月2日,是湖南大学校庆纪念日,也是我党主要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着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教育家李达同志诞辰纪念日。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名誉校长 | 周光召 | ||||
校长 | 段献忠 | ||||
副 校 长 | 刘金水 | 曹一家 | 谢赤 | 谭蔚泓 | 徐国正 |
校长助理 | 于德介 | ||||
党委书记 | 邓卫 | ||||
党委副书记 | 陈伟 | 于祥成 | |||
校长高级顾问 | 理察·N·杰尔 | 周绪红 | 李泽湘 | ||
纪委书记 | 曹升元 |
历任校长
姓名 | 任期 | 姓名 | 任期 |
---|---|---|---|
宾步程 | 1913-1923 | 余志宏 | 1949.09-1949.12 |
符定一 | 1914-1915 | 李达 | 1949.12-1953.01 |
李待琛 | 1926.02-1926.07 | 柳士英 | 1953.05-1958.06 |
雷铸寰 | 1926.08-1927.06 | 朱凡 | 1953.01-1953.05 1959.07-1968.09 1981.03-1982.06 |
任凯南 | 1928.04-1929.07 | 张健 | 1978.07-1981.03 |
胡元 | 1929.07-1930.08 | 成文山 | 1982.06-1987.12 |
杨卓新 | 1930.08-1931.03 | 翁祖泽 | 1987.12-1993.07 |
曹典球 | 1931.03-1932.10 | 俞汝勤 | 1993.07-1999.05 |
胡庶华 | 1932.10-1935.12 1940.03-1943.08 1945.02-1949.06 | 王柯敏 | 1999.05-2003.04 |
黄士衡 | 1936.01-1937.07 | 谷士文 | 2003.04-2005.07 |
皮宗石 | 1937.07-1940.09 | 钟志华 | 2005.07-2011.09 |
易鼎新 | 1949.07-1949.12 | 赵跃宇 | 2011.09-2016.01 |
段献忠 | 2016.01至今 |
(更多详细情况可阅读参考资料:历任校长)
校园环境
建筑文化
湖南大学校园依山而建,经历了一个由岳麓山向东慢慢扩展到湘江边的过程。1903年岳麓书院改制后,在其原址上成立的各个学校大多仍以原来的书院建筑为校舍。岳麓书院的建筑大部分为明清遗构,以黑白色调为主,为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书院建筑群。1926年湖南大学正式创立,开始在书院周围兴建新的教学设施。
明清建筑群
岳麓书院历史上经历多次战火,曾七毁七建,现存主要建筑是明清遗构。上世纪以来,经过几次大修,一些毁于战火的建筑得到了重修。岳麓书院古建筑在布局上採用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主体建筑如头门、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集中于中轴线上,讲堂布置在中轴线的中央。斋舍、祭祀专祠等排列于两旁。中轴对称、层层递进的院落,除了营造一种庄严、神妙、幽远的纵深感和视觉效应之外,还体现了儒家文化尊卑有序、等级有别、主次鲜明的社会伦理关係。
岳麓书院占地面积21000平方米,主体建筑有头门、二门、讲堂、半学斋、教学斋、百泉轩、御书楼、湘水校经堂、文庙等,并先后恢复重建设了延宾馆、文昌阁、崇圣祠、明伦堂及包括供祀孔子、周濂溪、二程、朱熹、张轼、王船山、罗典等的六大专祠建筑原貌,清代书院中的园林和书院八景也全部得到恢复。岳麓书院为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书院建筑群。
近代建筑群
湖南大学建立之初,以岳麓书院为一院,同时开始在书院周围兴建新的教学建筑,包括二院、科学馆、图书馆、工程馆、大礼堂、办公楼、静一斋、学生一、二、三、四舍等,均为中国近代建筑大师蔡泽奉、柳士英、刘敦桢等设计,其中尤以柳士英的作品为最多。这些建筑外形古朴典雅,有明显的文人建筑气质,强调时代性、民族性和地方特色,尤其是圆形、曲线在这些建筑中的运用,体现了“刚柔并济、动静结合”的设计思想,以致人们称之为“柳氏圆圈”。在长沙市公布的第一批35处近现代保护建筑中,湖南大学就有5处,包括老图书馆、科学馆、大礼堂、工程馆、二院(现物理实验楼);在第二批21处近现代保护建筑中,有七舍、原一舍(现九舍)、胜利斋三处。

湖南大学早期建筑群于2013年获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知名校友
学术界
杨树达 | 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央研究院院士,着名语言文字学家 |
吕振羽 |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现代史学家 |
刘敦桢 | 中国科学院院士,着名建筑学家 |
陈耀祖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陈希孺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慈云桂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陈荣悌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陈星旦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李薰 | 中国科学院院士,原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
姚守拙 | 中国科学院院士,湖南省政协副主席 |
俞汝勤 | 中国科学院院士,原湖南大学校长 |
成会明 |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副所长 |
谭蔚泓 | 中国科学院院士,湖南大学教授 |
马克俭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周福霖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聂建国 |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教育部工程结构工程与振动实验室主任 |
姚绍福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刘筠 | 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着名鱼类发育生物学家 |
钟志华 | 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同济大学校长。曾任湖南大学校长,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重庆市科协主席,中国工程院党组成员、秘书长。 |
周绪红 | 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校长,原兰州大学校长 |
李元元 | 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大学校长 |
罗安 | 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大学教授 |
陈政清 | 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大学教授 |
郑健龙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丁荣军 |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车集团株洲所总经理、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院长 |
戴宏杰 | 美国科学院院士,湖南大学客座教授 |
童柏栋 |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千人计画”特聘教授,湖南大学二氧化碳捕获与封存国际合作中心(iCCS)主任 |
Chris Sinha | 湖南大学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原国际认知语言学协会会长 |
李淳寅 | 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外籍教授,韩国设计构想委员会董事长,首尔设计中心主席,国际工业设计协会前主席 |
柳士英 | 中国近现代建筑教育先驱,原湖南大学校长 |
赵师梅 | 湖南大学电机系缔造者,先后主持创办湖南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工学院(今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工学院(今武汉理工大学)等四校电机系,是我国着名的电机工程教育家 |
周凤九 | 着名公路工程专家,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首任理事长,交通部公路局副局长 |
赵跃宇 | 广西大学校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力学学科评审组专家,中国力学学会常务理事兼一般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原湖南大学校长 |
周小舟 | 中国科学院原中南分院副院长 |
陈立东 |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副所长 |
胡文平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化学所博士生导师 |
胡安荣 | 美国阿波罗探月飞船设计师 |
陈同祥 | 神舟系列飞船主任设计师 |
杨小凯 | 着名经济学家,华人距离诺贝尔经济学奖最近的人 |
王柯敏 | 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湖南省教育厅厅长,原湖南大学校长 |
吴建宏 | 数学理论家,加拿大约克大学教授,西安交通大学教授 |
赵争鸣 | 清华大学教授,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
何人可 |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院长,湖南省设计艺术家协会主席 |
伍海华 | 青岛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湖南大学博士生导师,青岛啤酒独立董事 |
王巍 | 乔治亚理工学院设计学院助理教授,人机互动领域国际顶级学术会议ACM SIGCHI会员 |
高敏 | 郑州大学历史研究所所长,国家级专家、教育系统全国劳动模範、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
张逢铿 | 登上南极的第一个中国人。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将南纬77°44′、西经126°38′处定名为“张氏峰”,获得美国国务院颁发的金质奖章和奖状 |
黄学东 | 微软首位华人“全球技术院士”、微软首席语音科学家,2016年度ACM院士 |
李子青 | 微软亚洲研究院形象计算组项目负责人 |
张一沂 | 原湖南大学法语系副主任。荣获法国国家一级荣誉勋章 |
王麓荪 | 着名中文教育家,曾在湖南大学中文系任教(思想家王船山嫡孙) |
陈春阳 | 中南大学副校长 |
周良柱 | 国防科技大学副校长 |
孙逢春 | 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 |
王守法 | 北京工业大学党委书记 |
樊行健 | 西南财经大学副校长 |
栾永玉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书记 |
李达 | 原湖南大学校长、武汉大学校长 |
章兢 | 湘潭大学原党委书记 |
罗和安 | 湘潭大学原校长 |
王善平 | 湖南师範大学副校长 |
袁浚 | 原湖南大学体育系主任、成都体育学院(原四川省立体育专科学校)首任校长 |
庾建设 | 广州大学党委书记,原校长 |
张湘伟 | 广东工业大学校长 |
罗胜联 | 南昌航空大学校长 |
王耀中 | 长沙理工大学原党委书记 |
赖明勇 |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首任院长、名誉院长、特聘教授。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民建中央常委、湖南省主委,长沙理工大学校长 |
张建仁 | 长沙理工大学副校长 |
王汉青 | 湖南工业大学校长 |
张昌凡 | 湖南工业大学副校长 |
谷正气 | 湖南工业大学副校长 |
唐亚阳 | 湖南商学院党委书记 |
孙培雷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副校长 |
杨金强 |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证券期货系主任、研究生院副院长 |
陈燚 | 湖南大学兼职教授,雷射行业套用专家,中国光纤雷射切割机创始人 |
张泉 | 湖南大学教授,中国数据中心产业联盟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
杨金凤 | 湖南大学博士后,湖南省肿瘤医院主任医师、麻醉科主任,湖南省疼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健康管理学会肿瘤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委,湖南省121人才第二培养层次人才,湖南省225工程麻醉学学科带头人 |
李泽湘 | 湖南大学校长顾问、兼职教授,香港科技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学系教授、自动化技术中心主任,固高科技(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长 |
梁逸曾 | 师承俞汝勤院士,1988年于湖南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中南大学教授,曾在第十六届国际化学计量学大会上荣获“化学计量学终身成就奖”。 |
军政界
毛泽东 |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伟大领袖。曾就读于湖南商业专门学校(湖南大学前身之一)。 |
蔡锷 | 近代军事家,组织护国军,任第一军总司令,四川督军兼省长 |
黄兴 | 大元帅,中华民国陆军部部长、行政院院长 |
方鼎英 | 黄埔军校代校长兼教育长 |
熊希龄 | 北京政府国务总理兼财政总长 |
范源濂 | 北洋政府教育总长,北京师範大学首任校长 |
程潜 | 国民政府陆军上将,原北伐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军长、军委会参谋总长、第一战区司令长官、湖南省主席 |
谢觉哉 |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法学家。法学界的先导、人民司法制度的奠基者,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秘书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原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
曹典球 | 曾任湖南省政府主席、湖南大学校长,湘雅医院董事长 |
甘泗淇 | 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
周良柱 |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国防科技大学副校长 |
慈云桂 |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中国计算机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银河”巨型计算机总设计师 |
熊清泉 | 原湖南省委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
周小舟 | 原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原中国科学院中南分院副院长 |
肖钢 | 曾任职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中国银行董事长、中国证监会党委书记兼主席 |
蒋超良 | 湖北省委委员、常委、书记 |
彭清华 | 十八届中央委员,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区人大主任 |
张群山 | 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 |
傅自应 | 中央纪委驻中央宣传部纪检组组长 |
许罗德 | 海关总署党组成员、中央纪委驻海关总署纪检组组长(副部长级) |
高锦屏 | 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
吴向东 | 原中共湖南省委副书记,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
李慎明 |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
田进 | 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副局长、党组成员 |
李光强 | 武警水电指挥部主任 |
蒋作斌 | 湖南省人大委员会副主任 |
李薇薇 | 湖南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省政协党组书记、第十一届湖南省政协主席 |
高峰 | 云南省副省长 |
彭祥松 | 辽宁省副省长,辽宁省政协副主席 |
洪毅 | 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正部级),原中共甘肃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 |
张骥 | 商务部部长助理、党组成员 |
李友志 | 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
王柯敏 | 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
童旭东 | 湖南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 |
彭国甫 | 怀化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
谭耕 | 加拿大国会议员(大陆背景国会议员第一人)、加拿大国会自然资源常设委员会委员、国会加中议会协会共同主席、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兼职教授 |
商贸界
范旭东 | 中国“民族化学工业之父” |
官庆 |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 |
许罗德 | 现任海关总署党组成员、中央纪委驻海关总署纪检组组长(副部长级),曾任中国银行总行副行长、中国银联总裁等职 |
易都佑 | 中国金币总公司总经理 |
熊晓鸽 | IDG亚洲区总裁,全球副总裁,创始合作伙伴。IDG资本副董事长。“赢在中国”栏目策划人、北京网尚文化传播公司董事长 |
任晓常 |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副董事长兼总经理 |
李开国 |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副院长) |
倪正东 | 清科集团的创始人、CEO兼总裁 |
胡罡 | 现任中信银行副行长,曾任湖南长沙湘财城市信用社董事长、中信银行长沙分行筹备组副组长 |
向文波 | 三一重工总裁 |
赵想章 | 三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 |
王伟 | 宇通集团·郑州宇通重工有限公司总经理 |
廖朝华 | 中国工程设计大师,中交第二公路勘测设计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 |
欧阳洁 | 东风公司副总经理,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副总裁 |
荣秀丽 | 天宇朗通通信设备有限公司总裁 |
黄智勇 | 阿科普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 |
田劲 | 美国晨星公司亚太区总裁,晨星资讯亚太区总裁 |
薛向东 | 东华集团总裁 |
傅军 | 新华联集团总裁 |
马正武 | 中国诚通控股公司董事长 |
李凡聪 | 裕鲁食品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
胡野碧 | 博大国际有限公司(投资银行)董事会主席 |
潘向东 |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
王恆 | 中国银河证券有限责任公司CIO(首席信息官) |
邓树兴 | 深圳市艾贝特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
曾献兵 | 常德捲菸厂厂长兼党委书记 |
高凤有 | 现代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原金杯汽车贸易公司总经理 |
王振江 | 富春东方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
石乐明 | 深圳微芯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 |
张文魁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 |
赵小刚 | 中国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 |
韩德宏 | 深圳市水务集团总经理 |
陈学荣 | 华欧国际董事长,湘财证券董事长、总裁 |
肖伟 | 北京国际信託投资公司董事、副总裁 |
周跃宏 | 长沙九芝堂(集团)有限公司公司董事 |
袁定江 | 隆平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副总经理 |
龚云华 |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能源行业首席分析师 |
吴敏文 | 原世纪证券总裁、党委书记,中国最年轻的券商CEO。北京盛世景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 |
黄国宣 | 广东交通实业投资公司董事长 |
郭伟华 | 中国联合工程公司总经理 |
李光辉 | 大连口岸物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大连思博特管理谘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大连海大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大连海事大学客座教授 |
汤世生 | 华多九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原中国信达信託投资公司副总裁兼宏源信託(现宏源证券)董事长,中国国际金融公司筹备组负责人、副总裁,中国银河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 |
黄勇 | 重庆机电控股集团总裁 |
陈和生 | 原中国磨料磨具进出口总公司总经理兼党委书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
王新友 | 上海东江集团总裁,原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兼任中国建筑学会建材分会理事、上海市湖南商会常务副会长 |
唐红 | 江苏连云港港口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湖南大学会计学院硕士生导师 |
陈保民 | 湖南武陵源茶籽油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
张钧 | 业之峰装饰集团董事长、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副会长 |
韦光 | 深圳市深绿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创始人 |
陈燚 | 大族集团副总裁、大族雷射钣金装备事业部总经理、深圳市大族超能雷射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深圳大族彼岸数字控制软体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瀋阳大族赛特维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
蒋晓飞 | 毕业于湖南大学建筑学院,NEXT建筑事务所北京公司合伙人,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联手John Van de Water设计了被美国CNN评选为世界十大最性感建筑之一的长沙梅溪湖中国结步行桥。 |
张文泉 | 义大利乔治亚罗设计公司(IDG-Italdesign)首位中国籍造型设计师终身员工(Full-time Perman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