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以高等职业教育为特色的常州科教城内,毗邻武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一所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创办于1963年,为100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之一,江苏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单位。

据学校官网2014年9月信息显示,学院占地面积942亩,建筑面积26万多平方米,有全日制在校生10000多人,教职工6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400多人,固定资产总值5亿多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8000多万元。

学院以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为主,成人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存。围绕装备製造业设定专业,有机电设备技术、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汽车服务技术、电气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製造业服务类等11个专业群,共开设61个专业(含专业方向),形成了以装备製造业为特色,机电类专业为主体的专业格局。

办学近五十多年来,学院为装备製造业培养了数万名专门人才,有力支撑了江苏及长三角地区装备製造业的发展。

基本介绍

  • 所属地区:江苏常州
  • 主管部门:江苏省教育厅
  • 学校官网:http://www.czmec.cn/
  • 中文名: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英文名:CHANGZHOU INSTITUTE OF MECHATRONIC TECHNOLOGY
  • 简称:常州机电职院
  • 创办时间:1963年
  • 类别:公办全日制高等学校
  • 学校类型:理工类
  • 属性:省属高等专科学校
    江苏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18年)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2010年)
  • 现任校长:曹根基
  • 校训:知行并进
  • 主要院系:模具技术系,汽车工程系,经济管理系等7个系部
  • 学校地址:江苏省常州武进区鸣新东路6号
  • 学校代码:13114
  • 主要奖项: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2014年)

历史沿革

常州市机械职业学校(1963.7~1965.6,隶属常州市机械工业局)
1963年7月,常州市机械职业学校创建。
建校之初的1964年8月,教职工仅10人。学校即借用位于虹桥北200米、怀德北路西占地仅约20亩、建筑面积仅约1000平米(15间)的常州重工业业余大学校舍(现金色新城东侧),在常州地区各工厂招收车工、钳工全日制在校生2个专业四个班100人,学制三年,实行一周上课、一周实习的半工半读的教学方式,培养目标为工厂技术员。
常州市机械中级技术学校(1965.6~1966.9,隶属常州市机械工业局)
经江苏省机械厅批准,更改校名,迁校于勤业桥堍米市河北的南河沿208号常州矿山机械厂旧址,教职工40人。占地70亩,建筑面积约5000平米(66间)。
学校改学制为四年,将原4个班合併为机器製造1个专业2个班,。1965年8月,招收机器製造专业4个班,电机电器专业2个班共188人。
常州市红大机械学校(1966.9~1968.8,隶属常州市革命委员会第三办公室)
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在1966年9月更名为常州市红大机械学校。
常州市机械学校(1968.8~1969.12,隶属常州市革命委员会第三办公室)1969年12月,市机械工业局撤走设备,教师解散,学生下放,学校停办。
常州市第九中学随之迁入办学。
常州机械技术学校(1973.6~1978.12,隶属常州市机械工业局)
1973年6月,经上级批准,学校更名为常州机械技术学校,在常州北门外塘桥依託常州第二工具机厂异地复办。
常州机械学校(1978.12~2000.6,隶属江苏省机械工业厅;2000.6~2002.6,隶属江苏省教育厅)
1978年12月,学校更名为常州机械学校,并开始筹建新闸校区。
1981年5月,学校整体迁入新闸校区。
20世纪90年代,乘改革开放的春风,学校迎来了跨越式发展的历程,在校生由迁址时的200人发展到3000人,占地面积由塘桥的19.89亩发展到新闸的154亩。学校先后成为省重点中专校、国家级重点中专校、江苏省文明单位等。
2000年6月,因省机械厅被撤消,学校划归省教育厅统一领导。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002.6至今,入驻常州科教城,隶属江苏省教育厅)
2002年6月28日,学校由原常州机械学校独立组建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升格为普通高等学校。10月,常州大学城新校区开工建设。
2003年10月,一期工程竣工并交付使用,学院主体入驻大学城。
2010年,学校成为国家示範(骨干)高职院校。
2014年7月,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8年,学校成为江苏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单位。

办学条件

院系设定

据学校官网2014年9月信息显示,学院设六系两部,即机械工程系、模具技术系、汽车工程系、电气工程系、信息工程系、人文科学系、基础部和成教部;共开设40多个专业(方向)。
  • 专业设定
系名
专业
机械工程系
医疗器械製造与维护、数控技术、机械製造与自动化、精密机械技术、机械製造与自动化(数位化设计与製造)
模具技术系
理化测试及质检技术、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模具设计与製造
电气工程系
电气自动化技术(3+2高职本科分段培养)、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数控设备套用与维护、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机电一体化技术(海外本科直通车)、机电一体化技术、供用电技术、电机与电器、电机与电器(电机设计与製造)、电气自动化技术
车辆工程系
汽车技术服务与行销、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农业机械套用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中外合作)、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
信息工程系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移动互联套用技术、套用电子技术、套用电子技术(电子产品设计与製造)、套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技术方向)、楼宇智慧型化工程技术、楼宇智慧型化工程技术(安装工程造价与管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软体技术、物联网套用技术、计算机网路技术、软体技术(3+2高职本科衔接)
经济管理系
金融与证券、国际商务、商务日语、物流管理、商务英语、会计、市场行销(机电产品电子商务)、市场行销、市场行销(连锁经营)、会计(涉外会计)、国际商务(金融)
艺术设计系
多媒体设计与製作、室内设计、会展设计、广告设计、动画设计、产品造型设计

师资队伍

据学校官网2014年9月信息显示,学院有教师360余人,拥有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3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3人,副高以上职称115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的128人,“双师型”教师127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学院深入实施师资队伍专业带头人培养、骨干教师培养、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三大工程”,专业教师双师素质比例达90.41%,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达50.35%。
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模具製造技术课程教学团队(曹根基)
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数控技术套用与维修专业教学团队(龚仲华)、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团队(陶国正)、模具专业教学团队(曹根基)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据学校官网2014年9月信息显示,学院有江苏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2个、江苏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3个、江苏省示範性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3个、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5个、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群4个,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2个、全国机械行业特色专业4个。
专业建设
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群
1
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
2
机械製造技术
3
智慧型装备技术
4
物联网与製造业信息化
江苏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
1
数控设备套用与维护
2
数控技术
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
1
物流管理
2
产品造型设计
江苏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
1
模具设计与製造
2
电气自动化技术
3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试点专业
1
数控技术
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1
机电设备套用与维护
2
模具设计与製造
3
电气自动化技术
江苏省五年制高职示範专业
1
模具设计与製造
江苏省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试点专业
1
模具设计与製造
江苏省苹果动漫专业课程改革试点专业
1
艺术设计
江苏省示範性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
1
数控设备套用与维护
2
模具设计与製造
3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全国机械行业特色专业
1
机械製造与自动化
2
电机与电器
3
数控设备套用与维护
4
软体技术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
1
数控设备套用与维护
2
模具设计与製造
3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农业机械套用技术)
4
电气自动化技术(工业机器人套用)
5
计算机网路技术(物联网技术套用)
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
数量
名称
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
1个
国家数控技术套用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
1个
“四合作三递进四建设”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
国家级实训基地
4个
(其中共享3个)
汽车维修技术实训基地
数控技术实训基地(共享)
新型材料与建筑技术(共享)
计算机套用与软体技术实训基地(共享)
省级高职实训基地
13个
(其中共享9个)
机械加工技术实训基地
模具技术实训基地
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训基地
动漫实训基地(共享)
艺术设计实训基地(共享)
焊接与检测技术实训基地(共享)
数位化设计与製造技术实训基地(共享)
现代物流技术实训基地(共享)
电子信息技术实训基地(共享)
家用电器测试与维修技术实习基地(共享)
常州现代设计与製造共享平台
工业设计与逆向工程技术实训基地
常州高职教育园区先进制造技术实训基地
省高校基础课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範中心
1个
江苏省级高校电工电子基础实验示範中心
省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示範中心
1个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谘询中心
  • 精品课程
    国家级
国家级精品课程
序号
课程名称
1
模具製造技术
2
数控编程与加工技术
3
数控工具机故障诊断与维修
4
单片机与接口技术套用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序号
课程名称
1
单片机与接口技术套用
2
模具製造技术
3
数控编程与加工技术
4
数控工具机故障诊断与维修
省级
序号
课程名称
备注
1
作业系统原理及套用
2
计算机硬体技术基础
3
数控编程与加工技术
4
数控工具机故障诊断与维修
5
单片机与接口技术套用
6
IT项目开发与管理
7
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
省级成教类
8
数控工具机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
省级成教类
9
计算项网路技术
省级成教类
10
冷冲压工艺与模具
省级成教类
11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
省级成教类
12
机械产品CAD/CAM
教育部高职高专机械设计製造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精品课程
精品教材
获奖项目
序号
教材名称
国家级精品教材
1
机械製图
2
电工技术实训(第2版)
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
1
数控技术专业英语
2
计算机硬体技术基础
3
CAD/CAM套用
4
数控工具机故障诊断与维修
5
机械製图
6
多工位级进模与冲压自动化
7
电工技术实训(第二版)
8
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
  • 学校荣誉
据学校官网2014年9月信息显示,学院先后获得全国机械行业文明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高校和谐校园、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教学工作先进高校、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高校、江苏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先进单位、江苏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党风廉政建设示範高校、江苏省创业教育示範校、江苏省文明宿舍先进单位、江苏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示範中心、江苏省“五四”红旗团委、常州市文明单位标兵、常州市“五一”劳动奖章、常州市“团结廉洁开拓”好班子等国家、省、市级荣誉。

合作交流

  • 国际合作
学院对外交流与合作频繁,走出去,引进来,开拓了视野,促进了学院各项事业的发展。
2004年,与香港职业训练局签订了汽车工程专业合作办学意向书,与香港理工大学达成了合作办学意向。
2005年,与德国法耳茨(Pfalz)州工商协会、手工协会签订了机电及汽车类技师培训项目协定。
  • 校企合作
据学校官网2014年9月信息显示,学院与机电类行业协会以及国内外知名企业联繫紧密,以行业协会为桥樑,走产学研结合的办学道路。江苏省模具工业协会及江苏省模具技术培训中心设在学院,学院还是江苏省电器工业协会等的常务理事单位。学院与企业合作,建立了江苏常发集团等几十个产学研合作基地,并在院内建立了Adobe数字艺术设计中心、机器人创新与实践工作室、清华大学艾克斯特ProE培训中心、德国SIEMENS数控技术套用江苏培训中心、美国EDS公司UG软体培训站和罗克韦尔自动化实训中心等技术培训中心(站)。学院还与多个国内外知名高校建立了合作办学关係。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据学校官网2014年9月信息显示,学院建有1个国家级技术平台、4个省级技术服务平台、5个市级技术服务平台。
国家级
常州机器人及智慧型装备套用技术研究中心
省级
江苏省中小企业智慧型装备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江苏省数控工具机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江苏省物联网与製造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江苏省农业装备再製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市级
常州市数控工具机精度检测与维修公共服务平台、常州市模具设计与製造科技服务中心、常州市自动生产线及智慧型装备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常州智慧型装备智慧财产权研究与服务中心、常州智慧型装备技术创业服务中心

科研成果

据学校官网2014年9月信息显示,学院开展江苏省科技厅工业支撑项目《双臂机器人本体结构与关键功能部件研製》等技术研究,获专利137件,其中,发明专利11项。学院成为2013年度国家创新基金项目主持单位中唯一一所高职院校。
校企合作开发的“五轴立式加工中心”荣获江苏省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学院成功孵化10家高新技术企业,其中2家产值过亿;并吸引安川电机等外资企业在常投资,助推了“常州机器人及智慧型装备产业园”建设。

学术资源

据学校官网2014年9月信息显示,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50多万册,拥有中国知网(CNKI)、维普、万方、超星数字图书馆、书生之家、读秀等多箇中文资料库,EBSCO、Springer Link等多个外文资料库,自建有光碟磁带资料库等。

文化传统

  • 校训
知行并进
校训释义
“知行并进”一词出自明代哲学家王守仁的《传习录》,他说:“所喻知行并进,不宜分别前后”。毛泽东在《实践论,论认识和实践的关係——知和行的关係》中指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 知行并进”的原意是做人既要有美德又要有善行,逐渐引申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进步。因此,校训要求我们通过学习、训练,与时俱进,获得一定的理论知识(包括高尚的品德)和较强的实践技能,立足社会,报效祖国,也要求我们要有做人的美德,诚信做人、言行一致。学院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级技术套用性人才”即“银领”人才。“知行并进”的要求与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
“ 知行并进”这一思想是学院多年办学的优良传统,体现了学院的精神追求和实践探索,是学院精神和学院风貌的集中概括,是学院全体师生做人、做事所应遵循的行为準则。充分体现了学院既有理论、又有实践、融入社会的办学追求和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高职教育理念。
  • 校标
校标校标

学院领导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曹根基
院长、党委副书记: 沈琳
党委副书记:朱平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王志平
党委委员、副院长:许朝山
党委委员、副院长:马宇
党委委员、副院长:黄宝玲
信息来源:学校官网2017年11月信息

历任领导

常州市机械职业学校(1963.7~1965.6,常州市机械工业局)
滕天儒 校 长 1963.07~1965.06
常州市机械中级技术学校(1965.6~1966.9,常州市机械工业局)
滕天儒 支部书记 1965.06~1966.09
滕天儒 校 长 1965.06~1966.09
常州市红大机械学校(1966.9~1968.8,常州市革命委员会第三办公室)
刘美焕 文革联络员 1966.09~1968.08
常州市机械学校(1968.8~1969.12,常州市革命委员会第三办公室)
杨春芳 革委会主任 1968.08~1969.12
常州机械技术学校(1973.9~1978.12,常州市机械工业局)
周美海 支部书记 1973.09~1977.07
周美海 革委会主任 1974.03~1977.07
杨松生 革委会副主任(主持工作)1977.07~1978.07
常州机械学校(1978.12~2002.6;1978.12~2000.6,省机械厅;2000.6~2002.6,省教育厅)
张殿强 支部书记 1978.07~1981.05
张殿强 校 长 1978.07~1981.05
周美海 支部书记 1981.05~1983.05
任香亭 校 长 1982.04~1983.05
陆伟 校 长 1983.05~1984.10
任香亭 支部书记 1983.05~1985.05
戴勇 副校长(主持工作) 1984.10~1988.02
洪克仁 支部副书记(主持工作)1985.05~1987.07
洪克仁 校 长 1988.02~1991.11
洪克仁 支部书记 1987.07~1988.02
洪克仁 支部书记 1988.02~1992.03
洪克仁 总支书记 1992.03~1995.05
戴 勇 校 长 1991.11~1997.07
洪克仁 校 长 1997.07~1999.01
洪克仁 党委书记 1995.05~1999.01
曹根基 校 长 1999.01~2003.02
刘明新 党委书记 1999.01~2003.02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002.06~2007.12,省教育厅)
刘明新 党委书记 2003.02~2007.12
曹根基 院长,党委副书记 2003.02~2007.12

优秀校友

恽为民——上海广茂达电子信息有限公司,执行长,83
2机班学生
张雨柏——江苏洋河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801电班学生
陈忠发——深圳安的(ANDE)音响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791电班学生
邓文明——常州工具机总厂,“双革四新”特等奖获得者,892电班学生
陈中华——常林股份有限公司,工作标兵,872机班学生
陈志斌——江苏东升集团公司董事长,841电班学生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