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计算机网路工程(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年版图书)

计算机网路工程(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年版图书)

计算机网路工程(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年版图书)

《计算机网路工程》是2009年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陈明。

基本介绍

  • 书名:计算机网路工程
  • 作者:陈明
  • ISBN:9787113106706
  • 页数:391
  • 定价:39
  • 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9年11月
  • 开本:16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计算机网路工程方面的知识,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网路基础知识,计算机网路体系,通信规範,区域网路,网桥,交换机,路由器,集线器,网路需求分析,逻辑网路设计,物理网路设计,网路测试、运行和维护等。本书注重套用,内容丰富,结构合理,语言流畅,可作为高等学校计算机网路工程教材,也可作为计算机网路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

陈明,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吉林大学,1993年赴德国TUBINGEN大学计算机学院学习与研究。曾任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主任、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主任,兼任南开大学等兼职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探索》《计算机教育》编委,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中国计算机学会开放系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全国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
参加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B63计画等多项科研项目。目前主要从事分布计算及计算智慧型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与会议上发表论文130余篇。出版计算机教材、专着及译着92种,其中多本教材为“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03年获北京市教学名师奖;获部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计算机网路的定义
1.2 计算机网路的基本元素
1.2.1 计算机平台
1.2.2 套用软体
1.2.3 物理设备和拓扑结构
1.2.4 网路软体和实用软体
1.2.5 网际互连设备
1.2.6 广域网连线
1.3 计算机网路的性能
1.3.1 回响时间、延迟和等待时间
1.3.2 利用率
1.3.3 网路频宽、容量和吞吐量
1.3.4 可用性、可靠性和可恢复性
1.3.5 冗余度、适应性、可扩展性
1.3.6 效率与费用
1.4 计算机网路的组成
1.5 计算机网路的功能和套用
1.6 网际互连的概念
小结
习题1
第2章 网路体系结构
2.1 网路协定
2.1.1 协定概念
2.1.2 协定层次划分
2.2 网路体系结构
2.3 OSI参考模型
2.3.1 物理层
2.3.2 数据链路层
2.3.3 网路层
2.3.4 传输层
2.3.5 会话层
2.3.6 表示层
2.3.7 套用层
2.4 Internet网路体系结构
2.4.1 TCP/IP
2.4.2 传输控制协定TCP
2.4.3 用户数据报协定UDP
2.4.4 网际协定IP
2.4.5 TCP/IP套用
2.4.6 TCP/IP和OSI的比较
2.4.7 TCP/IP小结
2.5 网路地址
2.5.1 域名
2.5.2 IP编址
2.5.3 域名服务
2.5.4 物理地址
2.5.5 地址解析协定
小结
习题2
第3章 通信规範
3.1 通信规範分析
3.2 通信模式
3.2.1 对等通信方式
3.2.2 客户机/伺服器通信方式
3.2.3 伺服器/客户机通信方式
3.2.4 分散式计算方式
3.3 通信边界
3.3.1 冲突域和广播域
3.3.2 确定通信流量边界
3.4 通信流的分布
3.4.1 80/20规则
3.4.2 20/80规则
3.5 通信量分析的步骤
3.5.1 把网路分成易管理的网段
3.5.2 确定个人用户和网段套用的通信量
3.5.3 确定本地和远程网段上的通信信息分布
3.5.4 对每个网段重複上述步骤
3.5.5 广域网和网路骨干的通信流量分析
3.5.6 通信流量估算
3.6 编写通信规範
3.7 需求分析和通信规範分析举例
3.7.1 需求分析
3.7.2 需求分析和通信规範说明书
小结
习题3
第4章 区域网路
4.1 区域网路的标準
4.2 乙太网
4.2.1 乙太网介质访问
4.2.2 乙太网帧格式
4.2.3 乙太网的结构
4.2.4 乙太网的优缺点
4.3 令牌汇流排网
4.3.1 令牌汇流排网结构
4.3.2 令牌汇流排网帧格式
4.3.3 介质访问控制
4.3.4 令牌汇流排网优缺点
4.4 令牌环网
4.4.1 令牌环介质访问
4.4.2 令牌环帧格式
4.4.3 MAC层服务
4.4.4 令牌环结构
4.4.5 令牌环的优缺点
4.5 逻辑链路控制协定
4.5.1 逻辑链路控制帧格式
4.5.2 流量控制
小结.
习题4
第5章 网桥
5.1 网桥的功能
5.1.1 数据过滤和转发
5.1.2 自学习能力
5.1.3 连线广域网路
5.1.4 设备管理
5.2 网桥协定结构
5.3 网桥的分类
5.3.1 透明网桥
5.3.2 源路由网桥
5.3.3 转换网桥
5.3.4 封装网桥
5.3.5 网桥的广播
5.3.6 MAC网桥
5.3.7 LLC网桥
5.4 网桥的路由
5.4.1 固定路由
5.4.2 生成树路由
5.4.3 源路由
5.5 网桥的局限性
小结
习题5
第6章 交换机
6.1 网路交换技术概述
6.1.1 网路的过载
6.1.2 交换技术
6.2 交换机的功能及分类
6.2.1 交换机的功能
6.2.2 交换机的分类
6.3 乙太网交换机
6.3.1 乙太网交换机的结构
6.3.2 乙太网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6.3.3 快速选择乙太网交换机的方法
6.4 令牌环交换机
6.4.1 概述
6.4.2 令牌环交换技术的套用
6.4.3 令牌环交换技术的性能
6.4.4 令牌环交换机的选购
6.5 交换机性能的评定方法
6.5.1 交换机套用中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6.5.2 数字的内在因素
6.5.3 交换机的主要技术参数
6.6 交换机之间的连线
6.7 交换机的选择
小结
习题6
第7章 路由器
7.1 路由器的原理
7.1.1 原理与作用
7.1.2 路由器结构
7.2 路由器中的几个重要概念
7.2.1 路由表
7.2.2 连线埠地址
7.2.3 网段与连线埠
7.3 路由器的功能
7.3.1 路由选择
7.3.2 数据转发
7.3.3 分段和组装功能
7.3.4 流量控制
7.4 路由器类型
7.4.1 模组化路由器
7.4.2 单协定路由器
7.4.3 多协定路由器
7.5 路由选择
7.5.1 路由选择策略
7.5.2 外部路由选择协定
7.5.3 内部路由选择协定
7.6 访问一个TCP/IP网路的异步协定
7.7 路由表及其生成方法
7.7.1 路由表(以IP为例)
7.7.2 静态路由表及其生成方法
7.7.3 动态路由表及其生成方法
7.8 路由算法
7.8.1 设计目标
7.8.2 算法类型
7.8.3 路由的度量
7.9 路由器的配置与调试
7.9.1 配置
7.9.2 综合调试
小结
习题7
第8章 集线器
8.1 集线器功能
8.2 集线器工作原理
8.2.1 乙太网简介
8.2.2 集线器的工作原理
8.3 集线器的分类
8.3.1 基于类型的划分
8.3.2 基于发展过程的划分
8.4 集线器的结构
8.4.1 外部结构
8.4.2 内部结构
8.5 集线器在组网中的套用
8.5.1 集线器套用概述
8.5.2 集线器在乙太网中的套用
8.6 集线器的选择
8.6.1 传输频宽
8.6.2 外形尺寸
8.6.3 网路管理功能
8.6.4 结构
8.6.5 接口类型
小结
习题8
第9章 网路需求分析
9.1 需求分析的必要性
9.2 收集需求分析的过程
9.2.1 业务需求
9.2.2 用户需求
9.2.3 套用需求
9.2.4 计算机平台需求
9.2.5 网路需求
9.3 编制需求说明书
小结
习题9
第10章 逻辑网路设计
10.1 逻辑设计过程概述
10.1.1 确定逻辑设计目标
10.1.2 网路服务评价
10.1.3 技术评价
10.1.4 技术决策
10.2 物理层的考虑
10.2.1 以需求分析和通信规範作指导
10.2.2 物理介质和拓扑结构的考虑
10.3 网际互连的考虑
10.3.1 交换机和路由器的选择
10.3.2 使用交换机最佳化区域网路性能
10.4 逻辑网路图
10.5 VLAN策略
10.5.1 VLAN概述
10.5.2 VLAN划分方法
10.5.3 VLAN标準及专有属性
10.5.4 VLAN的优点
10.6 广域网技术
10.6.1 广域网及相关概念
10.6.2 广域网的基本实现模式
10.6.3 广域网性能最佳化
10.7 网路管理
10.7.1 网路管理基本概念
10.7.2 网路管理功能
10.7.3 简单网路管理协定(SNMP)
10.7.4 远程监控(RMON)
10.7.5 使用RMON/ROMN2监控区域网路通信流量
10.7.6 使用RMON/ROMN2监控广域网
10.8 TCP/IP位址设计
10.8.1 IP位址分配
10.8.2 子网掩码和IP位址复用
10.8.3 无分类域间路由(cIDR)
10.9 网路安全
10.9.1 网路安全基本概念
10.9.2 网路安全所面临的威胁
10.9.3 总体安全解决方案的分层方法
10.9.4 OSI安全服务
10.9.5 OSI安全机制
10.9.6 网路信息安全系统的设计原则
10.9.7 网路信息安全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步骤
10.9.8 制定严格的安全管理措施
10.9.9 加密技术
10.9.10 防火墙
10.9.11 防火墙系统组成及实例
10.10 编写逻辑设计文档
10.11 逻辑网路设计举例
10.11.1 逻辑设计说明书
10.11.2 逻辑设计的批准
小结
习题10
第11章 物理网路设计
11.1 结构化布线系统
11.1.1 结构化布线系统概述
11.1.2 结构化布线系统组成
11.1.3 结构化布线子系统
11.1.4 布线距离
11.2 线缆
11.2.1 同轴电缆
11.2.2 绞线
11.2.3 光缆
11.2.4 IBM公司的线缆类型
11.3 布线技术
11.3.1 线缆安装準则
11.3.2 线槽布线技术
11.3.3 线缆牵引技术
11.3.4 综合布线系统标準
11.4 综合布线系统等级
11.5 物理网路图
11.6 物理网路设计文档的编写
11.7 物理网路设计举例
小结
习题11
第12章 网路测试与维护
12.1 网路测试
12.1.1 原型网路系统测试概述
12.1.2 建立和测试原型网路系统
12.1.3 网路测试工具
12.2 故障定位
12.2.1 故障定位的步骤
12.2.2 故障恢复
12.3 性能最佳化
12.3.1 服务质量(QoS)
12.3.2 资源预留协定
12.3.3 服务模型
12.3.4 信令
12.3.5 报文分类
12.3.6 拥塞管理
12.3.7 流量监管与流量整形
12.3.8 物理接口总速率限制
12.3.9 多协定标记交换
12.3.10 IP组播
12.4 网路监控
12.5 文档
小结
习题12
参考文献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