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indows Server 2003计算机网路教程
《Windows Server 2003计算机网路教程》是2003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武文义、徐正光、张广沛。
基本介绍
- 书名:Windows Server 2003计算机网路教程
- 作者:武文义 徐正光 张广沛
- ISBN:7301067658
- 类别:计算机
- 页数:367
-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3年12月
- 开本:16开
内容简介
本书以Windows2000 Server、Windows Server 2003、Windows XP为主线,结合实际,深入浅出、全面系统地讲述了企业网路建设的方案设计、系统管理、系统运行及维护。全书共分15章,分别讲述了网路基础知识、网路系统结构、网路系统标準、网路通信协定、网路规划和设计、Windows Server 2003新功能及系统安装、Windows 2000 Server、Windows Server 2003的基本管理、DNS伺服器的配置与管理、先进的活动目录管理、管理计算机和用户账号、分散式档案系统和网路印表机管理、让网路与世界同步、构筑安全的企业网路、系统的诊断与修复;Windows XP与网路配置。并着重讲述了网路最新成果IPv6、IIS6.0、万兆位乙太网。
本书内容丰富,结构清晰,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相结合,系统硬体结构和软体相结合,是从事网路建设、网路管理人员和网路用户必备专业书籍,是各类网路培训机构培训的理想教材,也是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计算机网路课程的参考书。
本书内容丰富,结构清晰,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相结合,系统硬体结构和软体相结合,是从事网路建设、网路管理人员和网路用户必备专业书籍,是各类网路培训机构培训的理想教材,也是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计算机网路课程的参考书。
目录
第1章 网路基础知识
1.1 计算机网路的产生和发展
1.1.1 计算机网路的发展
1.1.2 网路的功能
1.1.3 计算机网路的定义
1.2 计算机网路类型
1.2.1 区域网路(local area networks,lan)
1.2.2 城域网
1.2.3 广域网
1.2.4 internet
1.3 网路拓扑结构
1.3.1 星型拓扑结构
1.3.2 环型拓扑结构
1.3.3 汇流排型拓扑结构
1.3.4 分散式拓扑结构
1.3.5 树型拓扑结构
1.3.6 网状拓扑结构
1.3.7 蜂窝拓扑结构
1.4 基带传输和宽频传输
1.4.1 基带传输
.1.4.2 宽频传输
1.5 区域网路的组成
1.5.1 区域网路硬体设备
1.5.2 网路作业系统
1.6 对等网路和客户机/伺服器的网路
1.6.1 对等网路(peer to peer lan)
1.6.2 客户机/伺服器网路
1.6.3 混合型网路
1.7 本章小结
第2章 网路系统结构
2.1 计算机访问方法
2.1.1 网路电缆上的流量控制
2.1.2 主要访问方法
2.2 网路如何传送数据
2.3 乙太网族
2.3.1 乙太网的起源
2.3.2 乙太网规範
2.3.3 乙太网特性
2.3.4 乙太网标準
2.3.5 100mbps ieee标準
2.3.6 千兆位乙太网
2.3.7 万兆位乙太网
2.4 令牌环网
2.4.1 令牌环网概述
2.4.2 令牌环的特性
2.4.3 帧格式
2.4.4 令牌环的工作原理
2.4.5 监视系统
2.4.6 识别计算机
2.4.7 硬体部件
2.4.8 令牌环网路的未来
2.5 appletalk和arcnet
2.5.1 appletalk环境
2.5.2 arcnet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网路系统标準
3.1 标準化组织
3.1.1 国家级标準化组织
3.1.2 国际标準化组织
3.2 iso参考模型
3.2.1 osi参考模型分层结构
3.2.2 数据包和iso模型
3.2.3 windowsnt和osi参考模型
3.2.4 网路接口卡(nic)驱动程式
3.2.5 windowsnt接口
3.2.6 windows2000、windowsserver2003和osi参考模型的联繫
3.2.7 应用程式编程接口(api)
3.2.8 传输驱动程式接口(tdi)
3.2.9 网路驱动程式接口规範(ndis)
3.3 ieee 802.x标準
3.3.1 80232程模型
3.3.2 ieee 802分类
3.3.3 osi模型的增强标準
3.4 设备驱动程式和osi
3.4.1 驱动程式的作用
3.4.2 网路环境
3.4.3 驱动程式和osi模型
3.4.4 网路驱动程式接口规範(ndis)
3.4.5 开放式数据链路接口(odl)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网路通信协定
4.1 协定介绍
4.1.1 协定的功能
4.1.2 协定是如何工作的
4.1.3 分层体系结构中的协定
4.1.4 实现和删除协定
4.2 tcp/ip协定族
4.2.1 tcp/ip的背景
4.2.2 tcp/ip模型
4.2.3 地址解析协定(arp)
4.2.4 反向地址解析协定(rarp)
4.2.5 网际协定(ipv6)
4.2.6 网际讯息协定(icmp)
4.2.7 网际分组管理协定(igmp)
4.2.8 用户数据报协定(udp)
4.2.9 传输控制协定(tcp)
4.2.10 hdlc(高级数据链路控制规程)
4.2.11 fddi(光纤分散式数据接口)
4.2.12 snmp(简单网路管理协定)
4.2.13 点到点协定ppp(poin to point protocol)
4.2.14 slip(串列线路互联协定)
4.3 netware协定
4.3.1 netware协定介绍
4.3.2 介质访问协定
4.3.3 网际数据包交换和顺序数据包交换(ipx/spx)
4.3.4 服务广告协定
4.3.5 路由选择信息协定rip
4.3.6 netware核心协定(ncp)
4.4 atm模型
4.4.1 atm协定参考模型的平面
4.4.2 物理层
4.4.3 atm层
4.4.4 atm适配层
4.4.5 上层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网路规划和设计
5.1 网路互联类型及网路连线规划分析
5.1.1 网路规划概述
5. 1.2 网路需求分析
5.1.3 场地规划
5.1.4 网路拓扑选取
5.1.5 其他要求
5.2 网路设备的选择
5.2.1 伺服器
5.2.2 工作站
5.2.3 中继器
5.2.4 网桥(bridge)
5.2.5 集线器(hub)
5.2.6 网路适配器(nic)
5.2.7 路由器(router)
5.2.8 交换机(switch)
5.2.9 数据机(modem)
5.2. 10 传输介质
5.2.11 lips电源
5.2.12 无线网路
5.2.13 协定转换器
5.3 连线和实现技术
5.3.1 网路互联的要求
5.3.2 网路互联的实现技术
5.3.3 网路连线器的选择
5.4 网路的管理
5. 5 一个公司的网路实施方案
5.5.1 计算机管理现状
5.5.2 用户提出自己的构想
5.5.3 网路实际规划
5.6 双绞线製作工艺及其连线规则
5.6.1 绞线製作工具
5.6.2 rj-45接头
5.6.3 网线的製作
5.6.4 使用双绞线进行交换机之间的级联
5.6.5 双绞线与其他网路设备的连线
5.7本章小结
第6章 windows server 2003的新功能及系统安装
6.1 microsoft windows server2003产品家族
6.1.1 大中型企业网路的最佳选择--windowsserver2003企业版
6.1.2 部门任务和标準任务的利器--windowsserver2003标準版
6.1.3 大型企业网的支柱--windowsserver2003datacenter版
6.1.4 web服务和託管服务--windowsserver2003web版
6.2 windowsserver2003的新功能概览
6.2.1 改进和新增功能的activedirectory
6.2.2 新的组策略管理控制台
6.2.3 策略结果集
6.2.4 卷影像複製恢复
6.2.5 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ices 6.0(iis 6.0)
6.2.6 集成的.net框架
6.2.7 命令行管理
6.2.8 改进的群集支持(8节点支持)
6.2.9 安全的无线lan(802.1x)
6.3 系统和硬体设备要求
6.3.1 最小安装配置
6.3.2 硬体设备兼容性
6.4 windowsserver2003安装前注意事项
6.4.1 升级或安装的确定
6.4.2 升级已有的作业系统
6.4.3 安装作业系统
6.4.4 档案系统的选择
6.4.5 硬碟分区的规划
6.4.6 tcphp、ip地址、域名解析的规划
6.4.7 工作组和域的选择
6.5 安装windowsserver2003中文版
6.5.1 升级安装
6.5.2 全新安装
6.5.3 安装及配置伺服器
6.5.4 windowssewer2003家族产品的产品激活
6.6 windowsserver 2003安装的疑难排除
6.6.1 安装时的疑难排除
6.6.2 开机启动时的疑难排除
6.7 其他设定
6.7.1 自定义启动信息
6.7.2 自动登录
6.7.3 激活或取消按ctrl+alt+del键后输入登录信息
6.7.4 用户n分钟无操作,如何使其自动注销
6.8 本章小结
第7章 windows server 2003的基本管理
7.1 控制台
7.1.1 添加/删除硬体
7.1.2 添加/删除程式
7.1.3 日期/时间
7.1.4 显示
7.1.5 印表机和传真
7.1.6 资料夹选项
7.1.7 字型
7.1.8 声音和声频设备
7.1.9 网路连线
7.1.10 电话和数据机选项
7.1.11 电源选项
7.1.12 区域选项
7.1.13 扫瞄器和照相机
7.1.14 任务计画程式
7.1.15 系统
7.1.16 其他组件
7.2 microsoft管理控制台
7.2.1 作者模式的管理控制台
7.2.2 管理控制台的操作
7.2.3 管理控制台的组策略
7.3 远程管理伺服器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dns伺服器的配置与管理
8.1 dns伺服器的概念和原理
8.1.1 dns域名空间
8.1.2 dns查询的工作方式
8.1.3 区域的複製与传输
8.1.4 在windowsserver2003中的dns服务的新特性
8.2 安装dns伺服器
8.3 dns伺服器的设定与管理
8.3.1 dns的启动设定
8.3.2 添加dnszone
8.2.3 dns资料库
8.3.4 添加dnsdomain
8.3.5 设定dns伺服器的动态更新
8.3.6 伺服器的转发程式的设定
8.5 客户机的dns设定
8.5.1 lanmanager的dns设定
8.5.2 windows 98的dns设定
8.5.3 windowsnt4.0的dns设定
8.5.4 windows2000professional的dns设定
8.6 本章小结
第9章 先进的活动目录管理
9.1 activedirectory的功能及改进
9.1.1 activedirectory简介
9.1.2 activedirectory的新功能
9.2 新的域和林範围的activedirectory功能
9.3 activedirectory的安全信息
9.4 activedirectory中的访问控制
9.4.1 安全描述符
9.4.2 对象继承
9.4.3 用户身份验证
9.5 目录数据存储配额
9.5.1 目录数据存储
9.5.2 配额和目录分区
9.6 activedirectory伺服器角色
9.6.1 成员伺服器
9.6.2 域控制器
9.7 域控制器
9.7.1 确定所需的域控制器数
9.7.2 物理安全
9.7.3 备份域控制器
9.7.4 升级域控制器
9.8 域和林功能
9.8.1 域功能
9.8.2 林功能
9.9 从mmc管理activedirectory
9. 10 本章小结
第10章 管理计算机和用户账号
10.1 基本概念
10.1.1 用户账号
10.1.2 计算机账号
10.1.3 组
10.1.4 何时使用具有全局作用域的组
10.1.5 组织单位
10.1.6 委派管理
10.2 用户账户的管理
10.2.1 添加用户账号
10.2.2 管理用户账户
10.3 组的管理
10.3.1 添加组
10.3.2 指定用户隶属的组
10.3.3 管理组
10.4 组织单位的管理
10.4.1 创建组织单位
10.4.2 组织单位的委派控制
10.5 域和域控制器的管理
10.5.1 更改域模式
10.5.2 创建明确域信任
10.5.3 验证信任关係
10.5.4 撤消信任关係
10.6 本章小结
第11章 分散式档案系统和网路印表机管理
11.1 分散式档案系统
11.1.1 分散式档案系统的基本概念
11. 1.2 分散式档案系统的特性
11.1.3 分散式档案系统拓扑结构
11.1.4 分散式档案系统和安全
11. 1. 5 创建dfs根目录
11.1. 6 配置分散式档案系统
11. 1.7 添加dfs连结
11.1.8 配置複製策略
11.2 网路印表机管理
11.2.1 列印概述
11.2.2 windowsserver2003中列印新功能
11.2.3 列印过程
11.2.4 在伺服器上安装印表机
t1.2.5 添加直接连线到网路的印表机
11.2.6 为其他客户端添加印表机驱动程式
11.2.7 与网路用户共享印表机
11.2.8 设定印表机
11.3 索引服务
11.4 本章小结
第12章 让网路与世界同步
12.1 区域网路接入internet的方式
12.1.1 电话拨号
12.1.2 isdn
12.1.3 direcpc
12.1.4 ddn
12.1.5 adsl
12.1.6 cablemodem
12.1.7 光纤宽频接入
12.2 iis6.0的新特性
12.2.1 可靠性特点
12.2.2 安全功能
12.2.3 性能特点
12.2.4 web应用程式技术
12.2.5 管理工具和功能
12.2.6 internet标準
12.3 internet信息服务iis6.0配置与管理
12.3.1 安装internet信息服务iis6.0
12.3.2 internet信息服务iis6.0管理器
12.3.3 如何创建网站或ftp站点
12.3.4 站点设定
12.3.5 使用虚拟目录
12.3.6 域名解析
12.3.7 使站点可从internet上访问
12.3.8 ftp站点设定
12.3.9 smtp伺服器设定
12. 4 性能调整
12.4.1 关于性能调整
12.4.2 性能和安全性
12.4.3 性能设定
12. 5 启动和停止站点
12.6 本章小结
第13章 构筑安全的企业网路
13.1 安全的基本概念
13.2 身份验证
13.2.1 互动式登录
13.2.2 网路身份验证
13.3 访问控制
13.3.1 访问控制概述
13.3.2 设定、查看、更改或删除档案和资料夹许可权
13.3.3 设定、查看、更改或删除特殊许可权
13.3.4 设定共享资源的许可权
13.3.5 保护档案或资料夹的安全
13.3.6 为使用组策略的对象套用或修改许可权项
13.3.7 取得档案或资料夹的所有权
13.3.8 查看档案和资料夹的有效许可权
13.4 安全配置管理器
13.4.1 安全配置和分析概述
13.4.2 安全模板概述
13.4.3 新的和预定义的模板
13.4.4 本地安全策略概述
13.4.5 如何将策略套用于已连线到某个域的计算机
13.4.6 安全设定概述
13.4.7 使用安全模板设定
13.4.8 分析系统安全性
13.4.9 配置本地计算机安全
13.4.10 导入安全模板
13.5 internet协定安全性(ipsec)
13.5.1 ipsec新增功能
13.5.2 ipsec安全信息
13.5.3 internet协定安全性定义
13.5.4 从命令行管理ipsec
13.5.5 建立ipsec安全计画
13.5.6 创建、修改和分配ipsec策略
13.6 本章小结
第14章 系统的诊断与修复
14.1 系统环境的保护概述
14.2 事件查看器
14.2.1 事件日誌概述
14.2.2 事件查看器显示的事件的5种类型
14.3 事故恢复
14.3.1 安全模式
14.3.2 安全模式选项
14.3.3 目录服务恢复模式
14.3.4 故障恢复控制台
14.3.5 "自动系统故障恢复"
14.4 性能监视器
14.5 网路故障的排除
14.5.1 故障排除过程
14.5.2 故障主要原因
14.6 故障诊断工具
14.6.1 ping程式
14.6.2 ipconfig程式
14.6.3 使用netstat显示连线统计
14.6.4 使用tracert跟蹤网路连线
14.6.5 使用pathping测试路由器
14.7 本章小结
第15章 windows xp与网路配置
15.1 windowsxp套用
15.1.1 windowsxp套用基础
15.1.2 开启数字媒体世界
15.1.3 完善实用的网路功能
15.1.4 商务软体的最佳作业系统
15.2 共享计算机空间
15.2.1 所有人的空间
15.2.2 用户账户
15.2.3 来宾访问
15.2.4 创建用户账户
15.2.5 使用密码保护
15.2.6 切换用户
15.3 windowsxp区域网路连线
15.3.1 windowsxp区域网路连线概述
15.3.2 查看区域网路连线状态
15.3.3 配置连线
15.3.4 将本地计算机资源设定为网路共享
15.4 windowsxp接入internet
15.4.1 internet连线概述
15.4.2 建立internet连线
15.4.3 internet连线共享概述
15.4.4 在网路连线上启用internet连线共享
15.4.5 internet连线共享设定
15.5 internet连线防火墙
15.5.1 internet连线防火墙概述
15.5.2 internet连线防火墙(icf)如何工作
15.5.3 internet连线防火墙考虑事项
15.6 本章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