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胡杰(纪录片製作人)

胡杰(纪录片製作人)

胡杰(纪录片製作人)

胡杰(1958年~)南京人,生于山东济南。民间职业纪录片工作者。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主修油画。曾于军中服役15年并担任新华社记者。1995年,开始拍摄纪录片。

代表作品有《平原上的山歌》、《远山》、《寻找林昭的灵魂》、《我虽死去》等。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胡杰
  • 出生地:山东济南
  • 出生日期:1958年
  • 职业:纪录片製作人
  • 毕业院校:解放军艺术学院

人物生平

15岁开始习画。军艺期间就曾到圆明园画家村生活。
天堂花园天堂花园
1975年,江苏南京市中学毕业。
1976年,当工人。
1977年~1993年,在军队服役。
1984年~1986年,就读于上海空军政治学院政治指导员专业。
1990年,担任空军上尉。
1989年~1991年,就读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油画专业 。
1993年,在军队转业。
1994年,居北京圆明园画家村从事油画创作。
1995年,辞掉公职。
1995年春,开始独立拍摄纪录片,第一部作品《圆明园画家村的艺术家们》

纪录作品

(1)《圆明园画家村的艺术家》(Yuanmingyuan Artist Village,1995年)
胡杰胡杰
(2)《远山》(Remote Mountain,40min,1996年)
(3)《媒婆》(Women matchmaker/The Female Matchmaker,48min,摄于1995年),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服务中心,2003年
《媒婆》为了寻找这样一个有视觉灵感的媒婆,导演寻访了将近10多个媒人,最后选中了片中的媒婆形象。导演于是跟着这个媒婆走窜户,目睹了一幕幕超越生活经验的悲欢离合。除了那片大地之外,没有一种艺术的形式能够担起人们沉重的生活和情感。
(4)《收废品的人》(The Trash Collector,10min,1998年),短片
(5)The Janitors(1998),短片
(6)The Construction Workers(1998),短片
(7)《农民办工厂》(The Factory Set up by the Peasants,10min,1998年),短片
(8)《平原上的山歌》(The folk song on the plain/Mountain Songs in The Plain,70min,摄于2001年),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服务中心,2003年
罗小佳罗小佳
云南彝族少女罗小佳十七岁时被拐卖到山东平原,她被迫嫁给一个年轻的农民。本片记录了她的家庭生活、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生命的看法。罗小佳来山东省后第十年,终于争取到回家的机会。经过四千公里的旅程,她回到了故乡云南,看到了日夜挂念的母亲,与及出卖她的亲人。最后她的母亲为她唱了很多山歌,带着那些山歌她又无奈地回了山东。
(9)《晒太阳》(Bask in Sunshine),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服务中心,2002年
《晒太阳》当代艺术成为中国搞艺术的青年人追逐的时尚。年青的艺术家们常常以艺术小组或小团体的形式组织活动,但这一切不但政府不能接受,而且还受到很多限制。但艺术家们也有很多展示自己的方法。片子纪录的是中国南京市的几个艺术家,召集了其他地区的200多名艺术家搞一个"晒太阳"的现代艺术活动。他们选取私人荒岛做场所,投当地招商引资之所好,竟把这个活动搞的很热闹
(10)《远山》(Remote mountain.40min),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服务中心,2003年
《远山》在中国青海省祁连山区的矿区中,有无数个小媒窑。矿工都是来自附近的农民,他们浑身黝黑,每天挑30担媒,每月挣500元,和我们一样幻想着美好的生活。该片纪录了他们劳动本身以及他们的生命,纪录他们沉重的呼吸和目光,纪录他们头顶上挂着的那一盏小媒灯,纪录在几百米深井下的劳动,纪录他们在黑暗的注视下爬向太阳般的洞口;
(11)《在海边》(On the Seaside,71min),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服务中心,2003年
《在海边》纪录了祖辈闯关东的贾庆云一家,因东北生活困难,夫妻两人带着三个孩子又回到老家山东省并在老家的海边居住下来的故事。然而面对这一片祖辈生活过的土地,他们却没有一份自己的土地,也没有户口,没有房子。他们只有面对大海,重新开始顽强的生活;
(12)《阴道独白:中文首演》(104min),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服务中心,2003年
(12)《民选村长》(The Elected Village Chief,2004年)
(13)《阴道独白:幕后故事》(The vagina monologues : stories from China,63min,导演:胡杰;录像策划:艾晓明),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服务中心,2004年
(14)《寻找林昭的灵魂》(Searching for Lin Zhao’s Soul,115min)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服务中心,2004年
基督徒林昭女士基督徒林昭女士
在1958年反右运动中被划为右派的众多知识分子中,北大学生林昭不是最“大”的右派,但很可能是影响最大的一位。当众人乖乖低头,接受“改造”之际,她不畏强权,开始反抗极权统治。她被捕入狱后,在狱中留下了数以十万计,以血书写的诗歌和文章。1969年,她在文革高潮中被处决。在《寻找林昭的灵魂》中,导演访问了她的亲人、“情人”和同学等,把她从1949年到1969年间的生命历程,以至整箇中国社会的变迁作了一个侧写。
(15)《圆明园的艺术家们;远山》(Artists of Yuanmingyuan;Rural mountain),现象工作独立发行,2005年
(16)《为革命画画:户县农民画》(Painting for the revolution peasants paintings from Hu County,56min),与艾晓明合作,中山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研室、中山大学性别教育论坛影像工作室,2005年
(16)太石村(Taishi Village,114min),与艾晓明合作,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服务中心,2005年
(17)《天堂花园》(Garden in heaven,140min),与艾晓明合作,採风电影有限公司,2005年
"湖南女教师黄静被发现裸死于宿舍,其男友因涉嫌强姦被指控,但司法当局不能秉公办理。本片揭示今天中国正在经历的重要变化:公民意识的觉醒、妇女对司法腐败的抗争以及反对性暴力的行动。从影片中看到,在2003年到2005年,当人权条例写入宪法前后,中国基层民众权力的甦醒以及公民意识的进一步觉醒."
(18)《我虽死去》("Though I am gone"or"Though I Was Dead",68分钟),採风电影有限公司,2006年
我虽死去我虽死去
imdb:tt1666814
"卞仲耘是文革开始初期第一个被打死的校长,她的丈夫冒着危险,拍摄了她的遗照,并将她的血衣保存至今。 四十年后,这位老人讲述自己和妻子投身革命的经历。导演还访问了卞的女儿、学生和同事,通过不同的方式,,追溯当年的经过。"
该片评价:
"Packs a powerful punch in just over an hour...Director Hue Jie exploys a collage-like approach, interspersing archival footage and propaganda songs with present day interviews with Wang and other survivors of this tragic period of history." —Christopher Bourne, Twitch Film
"A profoundly moving memorial to the victims of Mao's senseless political violence." —Dan Edwards, ReelTime Arts
(19)《人民代表姚立法》(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服务中心,56min,2006年)
(20)《沉默的怒江》(Silent Nu River,40min),採风电影有限公司,2006年
云南怒江上将修建十三座水电站,上游的第一个水电站是在西藏。本片开始一队马帮由松塔村沿着茶马古道走向下一个坝址,记录下怒江两岸水电站建立之前原始的生态、建坝之初开发者留下的施工痕迹、政府的承诺、不同的建坝地区居民们的建筑、生活、风俗、信仰及对于修建水电站不同的理解."
(21)《文革宣传画》《红色美术》/Red art),採风电影有限公司,2007年
"《红色美术》採访了当年画文革宣传画的画家、红卫兵以及今天中国和英国的收藏家及研究者,力图呈现文革宣传画的产生、流传及影响.在片中讲述个人故事的有:《毛主席去安源》作者刘春华、广州画家李醒韬、广州老红卫兵周继能等...北京、广州的美术馆主持人、美术评论家、当年将中国宣传画带去英国的记者、教授、研究者等,从不同角度讲述了对文革美术的理解."
(22)《东风国营农场》(The East Wind State Farm,101min),2009年

参加影展

(1)《东风国营农场》
Open City London Documentary Festival(直译:开放城市伦敦纪录片节)
(2)2006年香港第四届社会运动电影节(The 4th Hong Kong Social Movement Film Festival)
2006年10月12日及11月12日,《太石村》归入“系列一:社区自治”板块分别于香港浸会大学G9室、展映
2006年10月28日,《天堂花园》归入“系列二:十架上的自由人”板块于“八楼天台”展映
2006年11月10日,《阴道独白》归入“系列三:艺术自治区”板块于香港妇女劳工协会展映
(3)《我虽死去》
——2007香港亚洲电影节
——2007温哥华国际电影节
——2007年云之南纪录影像展(Yunfest Documentary Film Festival)竞赛单元入围影片
——2007英国牛津国际纪录片电影节(2007-03)
——2008年11月10日,第4届 REEL CHINA 当代中国纪录片双年展(Reel China Documentary Film Festival)同济大学展区展映
——华语纪录片节2008长片组冠军

其他信息

1995年《迁徙》(青海省)min、《远山》(青海省)min
(2003年《远山》入选法国独立电影节。2005年《远山》在广州中山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英国伦敦西敏大学民主研究中心放映。)
1997年《戏班子》(山东省)20min、《一个农村的女人》(拍摄中)(山东省)
1998年《圣光》(南京) 18min
1998年农民进城打工系列短片:《架子工》12min; 《清洁工》 10min;《拆房工》20min;
2004年《平原上的山歌》在"东西方艺术与个人身份" (德国波恩历史博物馆)展映。
2002年《晒太阳》(南京市)50min,《宝宝贝贝》(江苏省) 30min,《严震的婚事》(《媒婆》改编版)获香港凤凰卫视中华青年影像大展最佳编辑奖。
2002年~2003年《生存还是毁灭:中国民办教育侧记》100min
2003年《小天使》30min
2003年《白丝带》30min(与艾晓明合作)
2004年~2005年《天堂花园》190min(与艾晓明合作)2005年在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服务中心、英国西敏大学民主研究中心展出,并作为大会的主要活动之一在瑞典马尔莫大学“第二届中国-北欧妇女和性别研究大会:性别与人权在中国和北欧国家”展映。2006年6月,《天堂花园》在“性别平等教育的挑战和前景:亚太地区第二届国际研讨会”(香港)展映;)
2005年《民间文革博物馆》40min(与艾晓明合作)
2005年《太石村》2005年联合国"北京+10"特别联大期间入选纽约城市大学举办的妇女题材影展,2006年在“第六届女性主义生命伦理学国际研讨会”展映(北京)
2005年《你拿摄像机乾什幺:DV拍摄入门》30min
2005年~2006年《中原纪事》150min、(与艾晓明合作)
2006年《沉默的怒江》(入选2007香港电影短片节)
2006年《性、性别与权利:亚洲首届酷儿研究大会》35min(与艾晓明合作)
2006年《人民代表姚立法》30min(与艾晓明合作)
2007年《粮食关纪念碑》
2010年《我的母亲王佩英》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