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算机网路简明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年出版图书)
全书分为10章,即概述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包括区域网路)、网路层、运输层、套用层、网路安全、网际网路上的音频/视频服务、无线区域网路及下一代网际网路的网际协定等内容。各章均附有习题。此外,附录A给出了部分习题答案,附录B是英文缩写词。在电子工业出版社的华信教育资源网上可注册下载全书的电子教案。
本书的特点是概念準确、论述严谨、图文并茂,以较少的篇幅,简明地阐述了计算机网路最基本的原理和概念。本书可供所有专业的大学本科生使用,对从事计算机网路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也有学习参考价值。
基本介绍
- 书名:计算机网路简明教程
- 作者:谢希仁
- ISBN:9787121051319
- 页数:238
-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7-11-1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内容简介
本书的特点是概念準确、论述严谨、图文并茂,以较少的篇幅,简明地阐述了计算机网路最基本的原理和概念。本书可供所有专业的大学本科生使用,对从事计算机网路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也有学习参考价值。
书籍目录
第1章 概述
1.1 计算机网路在资讯时代中的作用
1.2 网际网路概述
网际网路(Internet)是一组全球信息资源的总汇。有一种粗略的说法,认为INTERNET是由于许多小的网路(子网)互联而成的一个逻辑网,每个子网中连线着若干台计算机(主机)。Internet以相互交流信息资源为目的,基于一些共同的协定,并通过许多路由器和公共网际网路而成,它是一个信息资源和资源共享的集合。
1.3 网际网路的组成
1.4 计算机网路在我国的发展
1.5 计算机网路的类别
1.6 计算机网路的性能指标
1.7 计算机网路体系结构
习题
第2章 物理层
2.1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物理层位于OSI参考模型的最底层,它直接面向实际承担数据传输的物理媒体(即通信通道),物理层的传输单位为比特(bit),即一个二进制位(“0”或“1”)。实际的比特传输必须依赖于传输设备和物理媒体,但是,物理层不是指具体的物理设备,也不是指信号传输的物理媒体,而是指在物理媒体之上为上一层(数据链路层)提供一个传输原始比特流的物理连线。
2.2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2.3 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体
2.4 信道复用技术
“复用”是一种将若干个彼此独立的信号,合併为一个可在同一信道上同时传输的複合信号的方法。比如,传输的语音信号的频谱一般在300~3400Hz内,为了使若干个这种信号能在同一信道上传输,可以把它们的频谱调製到不同的频段,合併在一起而不致相互影响,并能在接收端彼此分离开来。
2.5 数字传输系统
2.6 宽频接入技术
(一)宽频接入的含义
所谓宽频接入是相对于窄带接入而言的,一般把速率超过1Mbps的接入成为宽频接入,目前国际上主流并且比较成熟的接入技术主要有Cable接入、乙太网接入、DSL接入,另外光纤接入和无线宽频接入等技术也因为其独特的有点儿引人注目。
(二)成熟的光接入技术
1、同轴电缆(cable)接入
cable接入是基于有线电视光纤同轴混合网(HFC)中同轴射频电缆的新型宽频接入技术。它通过频率分割的办法将高达1GHz的有线电视传输频谱分为上行和下行通道,从而实现高速接入。要实现这一技术,单向的有线电视网路需要进行双向改造。
2、乙太网(LAN)接入
LAN接入是介于五类线的告诉乙太网接入技术。一般是以太光纤到楼栋,五类双绞线入户的方式实现高速接入。这本是区域网路技术,但是由于其技术成熟,在人口比较密集的小区套用成本也不算太高,因为这些年来发展较快,但是这种接入方法不能利用原有的资源,需要重新布线。
3、数字用户环路(DSL)接入
DSL(Digtal subscribe line)接入是基于普通电话双绞线的宽频接入技术,它在同一铜线上分别传输数据信号和语音信号。由于传统的电话用户铜缆投资占电信网传输线总投资的70%-80%,DSL接入技术是为了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而开发的。可以细分为ADSL、VDSL、RDSL、HDSL等,目前比较成熟的是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ADSL接入,这是一种不对称的宽频接入技术。
4、光纤接入
光纤接入具有传输距离远,频宽高、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秀特点,是一种非常理想的宽频接入方式。但是由于成本原因,光纤直接到用户目前尚不现实,一般是和其他接入方式结合使用。
5、无线宽频接入技术
有别于前面几种接入方式,无线宽频结束是利用无线通讯作为传输媒介的宽频接入技术。包括本地多点分配业务LMDS(Local multipoint distribution service)\多频道多点分配系统MMDS(Multichannel Multipoint Distribution system )、无线区域网路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移动通讯宽频接入技术、蓝牙以及其他(如红外等),另外,进来卫星宽频技术迅速发展,和前面的几种技术相比,无线宽频接入技术具有覆盖面广阔的特点
习题
第3章 数据链路层
3.1 使用点对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
3.2 点对点协定PPP
3.3 使用广播信道的数据链路层
3.4 使用广播信道的乙太网
3.5 扩展的乙太网
3.6 高速乙太网
习题
第4章 网路层
4.1 网路层的重要概念
网路层是OSI参考模型中的第三层,介于运输层和数据链路层之间,它在数据链路层提供的两个相邻端点之间的数据帧的传送功能上,进一步管理网路中的数据通信,将数据设法从源端经过若直干个中间节点传送到目的端,从而向运输层提供最基本的端到端的数据传送服务。主要内容有:虚电路分组交换和数据报分组交换、路由选择算法、阻塞控制方法、X.25协定、综合业务数据网(ISDN)、异步传输模式(ATM)及网际互连原理与实现。
4.2 网际协定IP
4.3 地址解析协定ARP
4.4 IP层转发分组的流程
4.5 无分类的IP位址
4.6 网际网路的路由选择协定
4.7 网际控制报文协定
4.8 IP多播
IP多播(也称多址广播或组播)技术,是一种允许一台或多台主机(多播源)传送单一数据包到多台主机(一次的,同时的)的TCP/IP网路技术。多播作为一点对多点的通信,是节省网路频宽的有效方法之一。在网路音频/视频广播的套用中,当需要将一个节点的信号传送到多个节点时,无论是採用重複点对点通信方式,还是採用广播方式,都会严重浪费网路频宽,只有多播才是最好的选择。多播能使一个或多个多播源只把数据包传送给特定的多播组,而只有加入该多播组的主机才能接收到数据包。目前,IP多播技术被广泛套用在网路音频/视频广播、AOD/VOD、网路视频会议、多媒体远程教育、“push”技术(如股票行情等)和虚拟现实游戏等方面。
有些套用会有这样的要求:一些分布在各处的进程需要以组的方式协同工作,组中的进程通常要给其他所有的成员传送讯息。即有这样的一种方法能够给一些明确定义的组传送讯息,这些组的成员数量虽然很多,但是与整个网路规模相比却很小。给这样一个组传送讯息称为多点点播送,简称多播。
4.9 虚拟专用网VPN
习题
第5章 运输层
5.1 运输层协定概述
5.2 用户数据报协定UDP
5.3 传输控制协定TCP概述
5.4 可靠传输的工作原理
5.5 TCP报文段的首部格式
5.6 滑动视窗机制
5.7 TCP的拥塞控制
5.8 TCP的运输连线管理
习题
第6章 套用层
6.1 域名系统
域名系统(Domain Name System缩写DNS,Domain Name被译为域名)是网际网路的一项核心服务,它作为可以将域名和IP位址相互映射的一个分散式资料库,能够使人更方便的访问网际网路,而不用去记住能够被机器直接读取的IP数串。
6.2 档案传送协定
6.3 全球资讯网
6.4 电子邮件
电子邮件(electronic mail,简称E-mail,标誌:@,也被大家暱称为“伊妹儿”),又称电子信箱、电子邮政,它是—种用电子手段提供信息交换的通信方式,是Internet套用最广的服务,通过网路的电子邮件系统,用户可以用非常低廉的价格(不管传送到哪里,都只需负担电话费和网费即可),以非常快速的方式(几秒钟之内可以传送到世界上任何你指定的目的地),与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的网路用户联繫,这些电子邮件可以是文字、图像、声音等各种方式。同时,用户可以得到大量免费的新闻、专题邮件,并实现轻鬆的信息搜寻。
6.5 动态主机配置协定DHCP
习题
第7章 网路安全
7.1 网路安全问题概述
7.2 两类密码体制
7.3 数字签名
7.4 鉴别
7.5 密钥分配
7.6 运输层使用的安全协定SSL
7.7 链路加密与端到端加密
7.8 防火墙
所谓防火墙指的是一个由软体和硬体设备组合而成、在内部网和外部网之间、专用网与公共网之间的界面上构造的保护屏障.是一种获取安全性方法的形象说法,它是一种计算机硬体和软体的结合,使Internet与Intranet之间建立起一个安全网关(Security Gateway),从而保护内部网免受非法用户的侵入,防火墙主要由服务访问规则、验证工具、包过滤和套用网关4个部分组成,防火墙就是一个位于计算机和它所连线的网路之间的软体或硬体。该计算机流入流出的所有网路通信和数据包均要经过此防火墙。
在网路中,所谓“防火墙”,是指一种将内部网和公众访问网(如Internet)分开的方法,它实际上是一种隔离技术。防火墙是在两个网路通讯时执行的一种访问控制尺度,它能允许你“同意”的人和数据进入你的网路,同时将你“不同意”的人和数据拒之门外,最大限度地阻止网路中的黑客来访问你的网路。换句话说,如果不通过防火墙,公司内部的人就无法访问Internet,Internet上的人也无法和公司内部的人进行通信。
习题第8章 网际网路上的音频/视频服务第9章 无线区域网路 第10章 下一代网际网路的网际协定 附录A 部分习题的解答 附录B 英文缩写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