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通信原理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书籍)

通信原理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书籍)

通信原理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书籍)

《通信原理教程》是2011年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卫东、李殷、游思晴。本书阐述了通信系统的基本问题,主要包括确定信号与随机信号分析、信道特性、调製技术、信道编码,扩频通信和通信网等内容。

基本介绍

  • 书名:通信原理教程
  • 作者:李卫东、李殷、游思晴
  • ISBN:978-7-115-24824-4
  • 类别:高教“十二五”规划教材立项项目
  • 页数:264
  • 定价:34.00元
  •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1年10月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 字数:415 千字

编辑推荐

《21世纪高等院校信息与通信工程规划教材:通信原理教程》在编写过程中,着重概念和方法的阐述,避免不必要的複杂数学推导,而对于必须的推导则儘量做到详细清楚容易理解,以适应高等教育中出现的这一变化,配合非通信工程专业以及二本三本院校通信工程专业的“通信原理”课程建设。为範围更广大的读者提供学习上的帮助,为读者建立完整的概念,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学习和研究的兴趣,是这本教材的目标。
与现有的教材相比较,本教材具有以下几点特色。
(1)注重物理概念的讲述,使得读者能够对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有一个更直观的了解。
(2)避免大量的和複杂的数学推导,使得学习的门槛降低,过程容易。
(3)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介绍,使得读者明确局部的概念与整个通信系统直接的联繫。

内容简介

《21世纪高等院校信息与通信工程规划教材:通信原理教程》阐述通信系统的基本问题,主要包括确定信号与随机信号分析、信道特性、调製技术、信道编码,扩频通信和通信网等内容。《21世纪高等院校信息与通信工程规划教材:通信原理教程》可作为高等院校通信工程及相关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第1章 绪论 1
第2章 确定信号 5
2.1 确定信号 5
2.1.1 确定信号的时域表达 5
2.1.2 确定信号的功率和能量 8
2.1.3 能量信号和功率信号 10
2.2 确定信号的相关函式 10
2.2.1 相关函式的定义 10
2.2.2 相关函式的性质 11
2.3 确定信号的能量谱密度和功率谱密度 12
2.3.1 帕色瓦尔定理 12
2.3.2 能量谱密度 13
2.3.3 功率谱密度 14
2.3.4 相关函式与能量(功率)谱密度的关係 15
2.3.5 信号频宽 16
2.4 窄带信号 20
习题 22
第3章 随机信号 24
3.1 随机过程的特徵 25
3.1.1 全局特徵 25
3.1.2 统计平均 26
3.1.3 矩 26
3.1.4 常用局部特徵 27
3.2 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随机过程的联合特徵 28
3.2.1 联合特徵 29
3.2.2 独立和不相关 29
3.3 平稳随机过程 30
3.3.1 严平稳随机过程 30
3.3.2 宽平稳随机过程 31
3.3.3 平稳过程的各态历经性 32
3.3.4 平稳随机过程的性质 34
3.4 平稳过程的功率谱密度 37
3.4.1 功率谱密度 37
3.4.2 维纳-辛钦定理 38
3.4.3 平稳随机过程功率谱密度的性质 40
3.4.4 平稳随机过程的和 40
3.5 高斯过程 41
3.5.1 定义 42
3.5.2 性质 42
3.5.3 一维高斯机率密度函式 44
3.6 白噪声与高斯白噪声 47
3.6.1 白噪声 47
3.6.2 高斯白噪声 47
3.7 随机过程和线性系统 48
3.8 窄带平稳随机过程 51
3.9 循环平稳随机过程 53
习题 55
第4章 信道 56
4.1 信道的基本形式 56
4.1.1 有线信道 56
4.1.2 无线信道 57
4.1.3 光纤信道 58
4.1.4 水声信道 58
4.1.5 存储信道 59
4.2 信道的数学模型 59
4.2.1 加性噪声信道 59
4.2.2 线性信道 59
4.2.3 线性时不变信道 60
4.2.4 离散信道模型 60
4.2.5 统计信道模型 62
习题 64
第5章 模拟调製系统 66
5.1 引言 66
5.2 幅度调製的原理 67
5.2.1 双边带抑制载波调幅 67
5.2.2 具有离散大载波的双边带幅度调製 70
5.2.3 单边带调幅 73
5.2.4 残留边带调幅 76
5.3 幅度调製的抗噪声性能 77
5.3.1 双边带抑制载波调幅的抗噪声性能 79
5.3.2 单边带调幅的抗噪声性能 80
5.3.3 具有离散大载波的双边带幅度调製信号的抗噪声性能 81
5.4 角度调製 84
5.4.1 角度调製原理 84
5.4.2 窄带角度调製 86
5.4.3 调频信号的产生和解调 86
5.5 角度调製的抗噪声性能 88
5.6 各种模拟调製系统性能比较 91
5.7 频分复用 93
5.8 超外差接收机 93
习题 94
第6章 数字基带调製 98
6.1 调製原理 98
6.1.1 数字基带信号与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98
6.1.2 数字通信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98
6.1.3 数字脉冲幅度调製信号 99
6.1.4 数字基带信号的功率谱分析 101
6.1.5 常用线路码型 104
6.2 低通滤波器接收机 108
6.2.1 数字基带信号的接收 108
6.2.2 利用低通滤波器接收2PAM信号的错误机率 109
6.3 最佳接收机 112
6.3.1 匹配滤波器 112
6.3.2 利用匹配滤波器接收2PAM信号的错误机率 115
6.3.3 匹配滤波最佳接收与低通滤波接收的比较 118
6.4 限带信道与码间干扰 118
6.5 无码间干扰传输条件 120
6.5.1 无码间干扰基带传输的奈奎斯特準则 120
6.5.2 码间串扰与基带系统频宽、码元速率的关係 122
6.5.3 升余弦滤波器 124
6.6 部分回响系统 126
6.7 眼图 130
6.8 时域均衡 132
6.8.1 均衡基本原理 132
6.8.2 横向滤波器 133
6.8.3 自适应均衡器 136
习题 137
第7章 数字频带调製 140
7.1 二进制数字频带幅度调製 140
7.1.1 二进制数字频带幅度调製信号的特性 140
7.1.2 数字幅度调製信号的解调 143
7.2 二进制数字频带相位调製 151
7.2.1 二进制数字频带相位调製信号的特性 151
7.2.2 2PSK信号的解调 152
7.3 二进制差分相位调製 157
7.3.1 2DPSK信号的特性 157
7.3.2 2DPSK信号的解调 158
7.4 二进制数字频率调製 158
7.4.1 二进制数字频带幅度调製信号的特性 159
7.4.2 2FSK信号的解调 161
7.4.3 MSK 163
7.5 四进制相位调製 166
7.5.1 QPSK信号的特性 166
7.5.2 QPSK信号的解调 168
7.6 多进制频带幅度调製 173
7.6.1 二进制数字频带相位调製信号的特性 173
7.6.2 数字幅度调製信号的解调 174
7.7 正交幅度调製 175
7.7.1 二进制数字频带相位调製信号的特性 176
7.7.2 数字幅度调製信号的解调 177
习题 177
第8章 扩频传输系统 182
8.1 引言 182
8.2 随机序列与伪随机序列 183
8.2.1 m序列 183
8.2.2 Gold码 188
8.3 正交码 189
8.3.1 瑞得麦彻码 189
8.3.2 沃尔什函式 191
8.4 伪随机码的套用 193
8.4.1 扩频通信 193
8.4.2 RAKE接收机 198
8.4.3 通信加密 203
8.4.4 误码率的测量 203
8.4.5 数字信息序列的扰码与解扰 204
8.4.6 噪声产生器 205
8.4.7 时延测量 205
习题 206
第9章 模拟信号的数位化 207
9.1 模拟信号数位化的基本原理 207
9.2 抽样以及抽样定理 208
9.2.1 低通信号的採样定理 209
9.2.2 带通信号的採样定理 210
9.3 均匀量化 213
9.4 最优量化 217
9.5 对数量化 218
9.6 A率μ率折线近似、PCM、复用 219
9.6.1 A率13折线压扩 219
9.6.2 PCM的编码 221
9.6.3 时分复用原理 223
习题 224
第10章 信道编码 226
10.1 线性分组码 227
10.1.1 基本概念 227
10.1.2 线性分组码编码方程与生成矩阵G 229
10.1.3 线性分组码监督方程与监督矩阵H 232
10.1.4 校正子、错误图样与解码 233
10.1.5 汉明码 236
10.2 循环码 237
10.2.1 基本概念 237
10.2.2 码多项式 237
10.2.3 循环码的生成多项式和生成矩阵 239
10.2.4 循环码的监督多项式和监督矩阵 240
10.2.5 循环码的编码方法(系统码) 241
10.2.6 循环码的解码 242
10.3 CRC循环冗余校验码 243
10.4 卷积码 244
10.4.1 卷积码的编码 244
10.5 卷积码的解码算法 247
10.5.1 最大似然解码 247
10.5.2 Viterbi解码 248
习题 250
第11章 通信网的基本知识 252
11.1 引言 252
11.2 通信网的分类和性能要求 252
11.2.1 通信网的分类 253
11.2.2 通信网的性能指标 255
11.3 通信网中的交换 255
11.3.1 电路转接 256
11.3.2 信息转接 257
11.3.3 多址接入(MA) 259
11.4 信令和协定 260
11.4.1 电话信令 260
11.4.2 数据网协定 261
11.5 通信网的发展 264
习题 264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