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食用秋海棠

食用秋海棠

食用秋海棠

食用秋海棠(拉丁学名:Begonia edulis Levl.)中国的特有植物。秋海棠科,秋海棠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60厘米。根状茎长圆块状,表面粗糙,凹凸不平,茎粗壮,茎生叶互生,有长柄;叶片两侧略不相等,轮廓近圆形或扁圆形,呈心形至深心形,叶柄下部近无毛,托叶膜质,三角状披针形,雄花:粉红色,常4-6朵,花被片4,花葯长圆形,雌花未见。蒴果下垂,种子极多数,淡褐色,6-9月开花,8月开始结果。

分布在中国大陆的贵州、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多生长于山谷潮湿处、山坡水沟边岩石上、混交林下岩石上以及山坡沟边,由人工引种栽培。该种花形多姿,叶色柔媚。盆栽常用来点缀客厅、橱窗或装点家庭窗台、阳台、茶几等地方。

(概述图参考: 中国自然标本馆 )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食用秋海棠
  • 拼音:shí yòng qiū hǎi táng
  • 学名:Begonia edulis H. Lév. (1909)
  • :植物界
  • 亚界:绿色植物亚界
  • 总门:轮藻总门
  • :木贼门(有胚植物门)
  • 亚门:木贼亚门(维管植物亚门)
  • :木兰纲(被子植物纲)
  • 亚纲:蔷薇亚纲
  • 超目:蔷薇超目
  • :葫芦目
  • :秋海棠科
  • :秋海棠属
  • :食用秋海棠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40-60厘米。根状茎长圆块状,长2-3厘米,直径1-1.6厘米,表面粗糙,凹凸不平,有少数残存褐色的鳞片和粗壮细长纤维状之根。茎粗壮,有沟纹和疣点,无毛或近于无毛。基生叶未见,茎生叶互生,有长柄;叶片两侧略不相等,轮廓近圆形或扁圆形,长16-20厘米,宽15-21厘米,先端渐尖,基部略不相等,呈心形至深心形,边缘有浅而疏的三角形之齿,并浅裂达1/2或略短于1/3,裂片宽三角形,长4-8厘米,上面深绿色,被短小硬毛和稍长硬毛,老时减少,下面浅绿色,近无毛或沿脉有疏而短毛,常在掌状脉的基部较密,掌状6-8条脉,下面明显;叶柄长15-25厘米,下部近无毛,近顶端被短硬毛;托叶膜质,三角状披针形,长1.2-1.5厘米,宽6-8毫米,先端渐尖,无毛。
食用秋海棠
雄花:粉红色,常4-6朵,呈2-3回二歧聚伞状,花序梗长4-10厘米,一次分枝长8-10毫米,均有沟棱,无毛;花梗长1-2厘米,密被褐色绒毛,以后脱落减少;花被片4,外面2枚卵状三角形,长约1.9厘米,宽约1.2厘米,外面中部被褐色柔毛状绒毛,内面2枚长圆形,长约1.4厘米,宽6-7毫米,先端圆钝,外面微被褐色毛;雄蕊多数,花丝长约1.5毫米,花葯长圆形,长约1.2毫米;雌花未见。
蒴果下垂,果葶高16-26厘米,有纵棱,近无毛或无毛;果4-6个,呈2-3回二岐聚伞状,一次分枝长约3厘米,二次分枝长1.2-1.5厘米,梗长3-4厘米,有棱,无毛或近无毛,轮廓长圆形至倒卵长圆形,长1.5-1.8厘米,无毛,2室,每室胎座具2裂片,有不等3翅,大的长圆形至似镰刀状,长1-1.3厘米,有明显纵纹,无毛,其余2翅窄,亦无毛;种子极多数,小,长圆形,淡褐色,光滑。 花期6-9月,果期8月开始。

产地生境

产中国贵州西南部、云南东南部和南部、广西(德保、十万大山)、广东。生于山坡水沟边岩石上、山谷潮湿处,混交林下岩石上和山坡沟边,海拔500-1500米。模式标本采自贵州罗甸。

生长习性

冬暖夏凉的温度:在温暖的环境下生长迅速,茎叶茂盛,花色鲜艳。生长适温为19-24℃,冬季温度不低于10℃,否则叶片易受冻,但根茎较耐寒。
食用秋海棠
半阴半阳的光照:秋海棠对光照的反映是敏感的。一般适合在晨光和散射光下生长,在强光下易造成叶片灼伤。适宜的光照强度,根茎类为200-300lx。另外对光周期反应也十分明显。在短日照和夜间温度21℃的条件下,花期明显推迟。
疏鬆肥沃的土壤野生种排水好,腐叶土层的林下或岩石缝隙中,这对根部生长和发育极为有利。盆栽秋海棠的常用堆肥土、腐叶土和炭土。硷性或粘重,易板结的土壤作为盆栽用途,不利于新根生长、导致茎叶矮小,色彩暗淡,易引起萎黄病。适合生长在pH值6.5-7.5的中性土壤。

繁殖方法

播种

播种繁殖常用与国内外引种、品种改良和规模性商品生产。主要优点是繁殖係数高和培育新品种。播种繁殖均可在室内或温室内进行,播种常规引种以春季4-5月或秋季9-10月为宜。因种子特别细小,播种时需谨慎操作。
食用秋海棠
播种方法:通常用浅瓦盆或播种箱,以高温消毒的腐叶土、培养土和细沙均匀拌和的土壤最好。播种容器要求乾净清洁,常用新盆。先以瓦片把盆地垫好,均匀装上疏鬆、肥沃的播种土,再用园木板轻轻压平后,将种子均匀撒上,播种后不必覆土,用木板在轻压一下即可或撒上一层石英砂,用浇水会冲散种子,常从盆地浸水,湿润后取出。同时盆口盖上半透明玻璃,以保持盆内有较高湿度,并放室温18-22℃的半荫处,早晚喷雾。一般播后7-30天发芽。

扦插

扦插可採用茎插、叶插和根茎插。
茎插:茎插繁殖在室温条件下,全年皆可进行,但以4-5月效果最好,生根快,成活率高。常选取健壮的茎部顶端做插穗,长10-15厘米,带2-3个芽,如插穗上生有花芽,对生根不利,往往插后容易开花,反而延迟生根,最好不用带花芽的顶茎做插穗。插壤用疏鬆、排水号的细河沙、珍珠岩或糠灰,扦插时插穗不宜埋得太深,以插穗的一半为宜,并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和20-22℃室温。插后一般在9-27天癒合生根。
叶插:叶插繁殖以夏、秋季节效果最好。室温栽培,冬季也可进行,但生根缓慢。叶插材料应选择充分发育的成熟叶片,太嫩或老化的叶片,癒合生根慢,成苗率也低。叶片比较大的种类可採用平插法,将叶片平放在沙床上,在叶中央主脉处用刀片划1厘米切口,每片叶可划4-5个切口,然后用“n”铁丝把叶片扣紧于沙面上,也可用直径1.5-2厘米的卵石压在叶片切口周围,即能从叶脉切口长处小植物体。如扦插过程,插壤温度低于15℃,生根则要延迟,低于10℃时就难于生根。
根茎插:适用于根茎密集的秋海棠,春、秋季将低下根茎剪成3-5厘米一节,斜插或平放于沙床,保持室温20-22℃。和较高的室内湿度,使之产生不定根和不定芽,一般插后15-20天长出不定根,30-40天萌发出不定芽,待形成几片小叶时即可移入小盆养护。

栽培技术

浇水施肥

为了节约用水鼓励採用滴灌或其他地下灌溉的方式进行观叶秋海棠的浇水施肥等工作这样以减少细菌性叶斑病等病害的发生另外在浇水时若可话儘量减少採用植株顶部灌溉的方式。以泥炭为主的商业基质由于透气性和持水性都比较好很适合秋海棠的生长生产者一定要採用洁的基质进行秋海棠的生产肥料的比例以N:P:K为3:1:2或2:1:2为好再补充微量元素即可记肥料浓度不可过高否则积累在根系周围很容易烧根。

上盆换盆

观叶秋海棠的根系质地很细弱在上盆或换盆过程中若操作不小心或基质压得太紧实的话很容易机械损伤另外秋海棠成品苗在放进套盆时也需要特别谨慎因为此时植物株形较大更容易受伤株栽植过深的话将使植株根系附近透气不良致使根系腐烂植物放置过高的话可能因浇水不足而死。

病虫防治

叶斑病

细菌性病害由斑点病菌引起的叶斑病症状:秋海棠非常容易被该种菌所侵染,但是许多生产者对之没有足够的重视,并不认为这是一种病症,因为叶片边缘坏死和叶片斑点是最常见的,几乎所有类型的秋海棠都曾经出现过这种情况。
控制方法:控制该病的最佳方法是在植物开始扦插繁殖之初就尽力避免感染病菌,发现病株后就及时集中销毁;此外要儘量减少採用植株顶部灌溉的方式,这样也会抑制病情的发生和扩散;稍微降料的浓度也可以降低病害的发生。
漆斑菌引起的秋海棠叶斑病症状:病症一般出现在秋海棠叶片边缘、叶尖和破损叶片的叶脉上。坏死区域呈现黑褐色,然后是水渍状。诊断方法是下部的叶片经常会不规则形状的孢子群,中央呈黑色,但边缘为白色。
控制方法:喷洒杀真菌药剂、减少植株受伤和将肥料儘量降低到一个合理的水平都可以减少该病生。

灰霉病

真菌病害,由葡萄孢菌引起的灰霉病症状:秋海棠叶片灰霉病经常发植株的下部,尤其是根茎处与基质接触的地方更容易感染病菌,被水浸润的病斑很快会扩散到整个叶整个植株,受害区域呈现坏死斑点,逐渐由褐色转变为黑色。当夜间温度较低、白天温度较高而且湿高时,病原孢子生长加快,受害的叶片上会长出灰绿色的霉状物。
控制方法:在冬季温度较低的月份控制葡萄孢真菌的扩散成为栽培管理中的重要环节,而降低灰发生和扩散的重要方式是促进叶片加快乾燥、降低温室内的空气湿度。

根腐病

由腐霉菌引起的秋海棠根腐病症状:感染这种病菌后,扦插苗的根系弱、叶片发黄。诊断方法是茎部和根系出现黑色的糊状物,从插条的基部可以一直蔓延到茎和叶片的部。根部和茎段的腐烂经常是成片发生,而通过栽植床,很容易将病菌传染给健康的插条。
控制方法:首先从源头上控制,即从繁殖之初就使用无菌材料,对上盆基质和栽植床进行消毒处在栽种前后用杀真菌药剂进行处理可以很好地防治由腐霉菌引起的根腐病。另外儘量减少水的灌溉量以减少根腐病的发生,促进根的长势。

猝倒病

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的猝倒病症状:发病后有褐色的霉状物附着在病上。霉状物可以从盆土延伸到植株上。仔细观察可以看到这是由于植物根茎部长出的霉状物。立枯丝颜色常为红褐色,外形似蜘蛛网。
食用秋海棠
控制方法: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的猝倒病可以用喷洒不同的杀菌剂来控制,大部分用土壤灌溉的方法。

枯萎病

由白绢病病菌引起的南方枯萎病症状:白绢病病菌可以侵染植株的一部分,但是在叶片和茎部最容易观察到。最初,茎段与介质接触的地方有水渍状病斑,另一个症状叶片表面或基质上长出扇圆形的霉状物,起初是白色的,以后随着发育变成黑褐色。尤其是在温暖的若植株受了感染,则很容易导致插条的腐烂。
控制方法:所有受到感染的植株及容器均应儘快移出种植区域并将植株销毁。现在还没有对白绢别有效的药剂。

植物文化

花语:秋海棠又称相思草。中国人予以“相思”、“苦恋”因其又名“断肠花”,故又寓意“断肠”。这在陆游与唐婉、宝玉与黛玉的相恋过程中,秋海棠都成为相思、苦恋的见证。法国人则将秋海棠视为真挚的友谊。欧美花语组合认为秋海棠是亲切、诚恳的意思。
食用秋海棠
诗词:清朝着名诗人纳兰性德《临江仙》词作:“六月阑乾三夜雨,倩谁护取娇慵。可怜寂寞粉墙东。已分裙衩绿,犹裹泪绡红。曾记鬓边斜落下,半床凉月惺忪。旧欢如在梦魂中。自然肠欲断,何必更秋风。”
明清两朝是秋海棠的风光年代,人们常将之栽种在屋后或院落的背阴处。因为秋海棠易于栽种,折断的茎直接插入土中,往往能够成活。大片栽种之后不用精心打理,也可在每年秋天照常开花。清人编纂的《广群芳谱》中称:“性好阴而恶日,一见日即瘁,喜净而恶粪。”
革命志士秋瑾很是喜爱这种花,觉得自身的气质与秋海棠略同,还专门为之赋诗一首,既是咏花,又是言志:“栽值恩深雨露同,一丛浅淡一丛浓。平生不藉春光力,几度开来斗晚风。”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