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海棠花(中药)
秋海棠花,中药名。为秋海棠科植物秋海棠Begonia evansiana Andr.的花。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北至河北、山东。具有杀虫解毒之功效。常用于皮癣。
基本介绍
- 中文学名:秋海棠花
- 界: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双子叶植物纲
- 目:侧膜胎座目
- 科:秋海棠科
- 属:秋海棠属
- 种:秋海棠
- 分布区域:长江以南各地,北至河北、山东
- 採收时间:夏、秋季
- 用量:外用:适量
- 毒性:无毒(《药性考》)
入药部位
花。
性味
味苦、酸,性寒。
归经
归心经。
功效
杀虫解毒。
主治
用于皮癣。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捣汁调蜜搽。
採集加工
夏、秋季采,鲜用或晒乾。
形态特徵
秋海棠又名:八月春,断肠花,相思草,断肠草,大红袍。多年生草本,高60-100cm,通常80cm。地下具球形块茎。茎直立粗壮,多分枝,光滑,节部膨大。叶腋间生珠芽;叶互生,叶柄长5-12cm;托叶披针形;叶片斜宽卵形,长8-20cm,宽6-18cm,先端尖,基部偏斜,两面生细刺毛,叶下面和叶柄部带紫红色,边缘有细尖牙齿。花单性,粉红色,直径2.5-3.5cm;雌雄同株,成腋生的叉状聚伞花序;雄药被片4,外2片圆形较大,雄蕊多数,聚成头状,花丝成1总柄,花葯黄色,雌花被片5,在内的较小,雌蕊1,由3心皮分生,子房下位,花柱3歧,柱头扭曲状。蒴果长1.5-3cm,上有3翅,其中1翅通常较大。花期7-8月,果期10-11月。
生长环境
生于林下阴湿处,野生或栽培。布于长江以南各地,北至河北、山东。
相关论述
《百草镜》:“擦癣杀虫,用叶、花浸蜜,入妇人面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