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
课件大赛将在全国範围内面向各级各类院校教师和信息技术人员徵集参赛课件,邀请现代教育技术领域和各学科知名专家组成评审组进行评审。通过评审,遴选出一批好的作品,丰富教学内容,帮助各教育教学单位提高多媒体课件製作及套用水平,提升广大教师套用信息技术进行课程整合的能力,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
- 主办单位: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
- 大赛地点:北京
- 指定网站:中国教育资源网
基本信息
主办单位: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
大赛地点: 北京
指定网站:中国教育资源网
活动综述
请参赛者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参赛课件提交至大赛组委会或赛区指导委员会,经过评审组初审、複审后评选出进入决赛的作品,参加在北京举办的现场决赛及获奖作品的交流、颁奖活动。参赛者可随时关注大赛指定网站,了解本届大赛的活动进程。
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办的“中国教育资源网”通过课件大赛等活动,徵集各学科优质教育资源,并向各教学单位推广,获得广泛认可。在本次大赛中,所有进入决赛的课件将被优先选录进“中国教育资源网”,在保护作者智慧财产权和相关权益的原则下,由我中心与作者签约,向全国各级各类教学单位推广。
分组方式
根据提交课件的适用对象,将参赛课件分为高教文科组、高教理科组、高教医科组、高教工科组、高职组、中职组。
评审标準
参赛课件不限制作软体和製作工具,不限风格形式。课件教学内容50%以上为作者原创,课件引用的图文资料应注明来源,如由此引起智慧财产权争议,应由作者承担责任。每件参赛课件的製作者原则上不超过8人。凡参赛的课件应为非正式出版物。
具体评分标準如下(2012年版):
一级指标 (分值) | 二级指标 (分值) | 三级指标 (分值) | 指标说明 | 评分範围 | 入选係数 | |
二级 指标 | 一级 指标 | |||||
教学内容 (20) | 科学性规範性 (10) | 科学性(5) | 教学内容正确,具有时效性、前瞻性;无科学错误、政治性错误;无错误导向(注:出现严重科学错误取消参赛资格)(0-5) | 0-10 | 0-20 | C1 |
规範性(5) | 文字、符号、单位和公式符合国家标準,符合出版规範,无侵犯着作权行为(0-5) | |||||
知识体系 (10) | 知识覆盖(5) | 在课件标定範围内知识内容範围完整,知识体系结构合理(0-5) | 0-10 | |||
逻辑结构(5) | 逻辑结构清晰,层次性强,具有内聚性(0-5) | |||||
教学设计 (40) | 教学理念及设计(20) | 教育理念(10) | 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创新和批判能力(0-10) | 0-20 | 0-40 | C2 |
目标设计(5) | 教学目标清晰、定位準确、表述规範,适应于相应认知水平的学生(0-5) | |||||
内容设计(5) | 重点难点突出,启发引导性强,符合认知规律,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0-5) | |||||
教学策略与评价 (20) | 教学互动(5) | 较好的人机互动,有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的互动、讨论(0-5) | 0-20 | |||
活动设计(5) | 根据学习内容设计研究性或探究性实践问题,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0-5) | |||||
资源形式与引用(5) | 有和教学内容配合的各种资料、学习辅助材料或资源连结,引用的资源形式新颖(0-5) | |||||
学习评价(5) | 有对习题的评判或学生自主学习效果的评价(0-5) | |||||
技术性 (25) | 运行状况 (10) | 运行环境(5) | 运行可靠,没有“当机”现象,没有导航、连结错误,容错性好,儘可能兼容各种运行平台(0-5) | 0-10 | 0-25 | C3 |
操作情况(5) | 操作方便、灵活,互动性强,启动时间、连结转换时间短(0-5) | |||||
设计效果 (15) | 软体使用(5) | 採用了和教学内容及设计相适应的软体,或自行设计了适合于课件製作的软体(0-5) | 0-15 | |||
设计水平(5) | 设计工作量大,软体套用有较高的技术水準,用户环境友好,使用可靠、安全,素材资源符合相关技术规範(0-5) | |||||
媒体套用(5) | 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技术表现符合多媒体认知的基本原理(0-5) | |||||
艺术性 (15) | 界面设计 (7) | 界面效果(3) | 界面布局合理、新颖、活泼、有创意,整体风格统一,导航清晰简捷(0-3) | 0-7 | 0-15 | C4 |
美工效果(4) | 色彩搭配协调,视觉效果好,符合视觉心理(0-4) | |||||
媒体效果 (8) | 媒体选择(4) | 文字、图片、音、视频、动画切合教学主题,和谐协调,配合适当(0-4) | 0-8 | |||
媒体设计(4) | 各种媒体製作精细,吸引力强,激发学习兴趣(0-4) | |||||
加分 (2) | 套用效果(1) | 已经得到广泛套用,取得了良好的套用效果,有较大推广价值(0-1) | 0-1 | 0-2 | ||
现场答辩(1) | 表述清晰、语言规範、材料充实、重点突出;快速準确回答问题,熟练演示课件(0-1) | 0-1 |
奖励办法
1、作品奖
高教文科组、高教理科组、高教医科组、高教工科组分别设一等奖五名,二等奖十名,三等奖二十名。高职组、中职组共设一等奖五名,二等奖九名,三等奖十八名。
以上各奖项(奖项设定将根据各组参赛人数进行调整)获奖者须参加现场决赛方可获得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颁发的获奖证书及奖品。
各组均设最佳创意奖、最佳教学设计奖、最佳技术实现奖、最佳艺术效果奖各一名、优秀奖若干名,获奖者将获得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颁发的获奖证书。
2、组织奖
参赛作品可由各赛区指导委员会、各院校教务处或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作为大赛组织单位统一报送。组织单位应统一填写《组织单位回执表》,每个参赛课件还须另行填写《参赛回执表》。报送参赛课件数量达到10件以上的组织单位获组织奖,并可提名1人获先进工作者称号。获奖单位将同时获得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颁发的奖盃、证书及奖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