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中学数学课本

中学数学课本

中学数学课本是学科教学用书。近代中国早期由传教士与中国学者合作编译。使用较多的有《形学备旨》(1885)、《代数备旨》(1891)、《笔算数学》(即算术,1892)、《代形合参》(1893)和《八线备旨》(1894)等。癸卯学制颁布后,中国开始自编,如商务印书馆 1904 年出版《数学教科书》。辛亥革命后,依《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準》,算术、代数、几何(平面和立体) 和三角等开始分科编写,成套出版。至 1937 年抗日战争前夕,多达 110 种以上,多为国内学者自编。影响较大的有商务版“复兴初(高)级中学教科书”, 中华版“修正课程标準适用”数学教科书,国中《开明算学教本》,以及翻译课本《新三 S 平面几何学》、《范氏大代数》和《葛氏三角》等。

特点是: 依据数学知识体系,採取分章节的单元编制,并配有例题和习题。有的还有複习题;一般国中按学期分册,高中按科目分册。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教育厅和其他革命根据地也按当时当地的学制,编辑这类教科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 1951年起,人民教育出版社根据历次颁布的中学数学教学大纲,编辑出版供全国採用的数学课本。1958年以前,主要参考苏联同类课本改编。以后全部结合中国实际自编。国中取消算术,高中增设平面解析几何。1960年和 1977—1979年,两次编五年制中学课本。1963年和 1981 年,两次编六年制中学课本。1987年改编后,计有国中《代数》第一至第四册,国中《几何》上、下册,高中《代数》上、下册,高中《立体几何》、《平面解析几何》各一册。此外,一些地区和单位还编写试验教材。1992年全国中国小教材审定委员会开始组织审查各地编写的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课本。从此,出现了多种国中数学教材的局面。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