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丸(《永乐大典》)
大青丸,中医方剂名。出自《永乐大典》卷九七八引《聚宝方》。主治小儿急慢惊痫。
基本介绍
- 名称:大青丸
- 出处:《永乐大典》卷九七八引《聚宝方》
- 组成:天麻、水银、硃砂、天南星、铁粉、白附子、硇砂、好墨、僵蚕、金箔、银箔、轻粉、黑附子、全蝎、粉霜、半夏、脑子、麝香、雄黄、蜈蚣
- 主治:小儿急慢惊痫
组成
天麻、水银(另研)、硃砂、天南星(炮)、铁粉、白附子、硇砂、好墨、僵蚕各一钱,金箔五片,银箔七片,轻粉半钱,黑附子、全蝎(麸炒)、粉霜各二钱,半夏(姜浸)十八个,脑子、麝香、雄黄(酒煮)各三钱,蜈蚣(盐汤洗去土)一条。
用法用量
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丸,薄荷、蜜水磨下。急慢惊痫等疾,量大小用。如寻常潮热、惊热、风热温壮,或变蒸,一丸可作两服。
主治
小儿急慢惊痫。
使用注意
伤寒不得用。
附注
本方名大青丸,但方中无大青。疑脱。(《中华医方》)
附方
名称:大青丸
组成:大青(去根)、甘草(炙、锉)、枳壳(去瓤,麸炒)、苦参(锉)各0.93g,黄连(去须)、乾生地黄(焙)、升麻各30g
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4.5克,食后热水送下,1日2次
主治:心脾中热,口糜生疮,口臭,乍发乍退,久不愈
出处:《圣济总录》
名称:大青丸
组成:大青、麦门冬(去心)、香豉各四两,石膏(研)、葶苈子(熬)、栀子、栝楼根、枳实(炙)、芍药、知母、茯苓、大黄、黄耆、黄芩、甘草(炙)各二两
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以饮送下,一日二次。五日不知,则更服之,以知为度
主治:服寒食散发动,积年不解,不能食,羸瘦欲死者
出处:《千金翼方》卷十五
重要文献摘要
原方选论
《永乐大典》:“大青丸:天麻,水银只研,硃砂,天南星炮,铁粉,白附子,硇砂,好墨,僵蚕以上各一钱,金箔五片,银箔七片,轻粉半钱,黑附子,全蝎麸炒,粉霜各二钱,半夏十八个姜浸,脑子,麝香,雄黄酒煮各三钱,蜈蚣一条盐汤洗去土。右件末,酒糊丸如桐子大。一服一丸,薄荷蜜水磨下。急慢惊痫等疾,量大小用。如寻常潮热惊热,风热温壮,或变蒸,一丸可作两服,伤寒不得用,如惊风搐搦上视,以鹤顶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