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人国家之暹罗王国
暹罗王国即现在的泰王国,简称泰国,是东南亚的一个国家,东临寮国和高棉,南面是暹罗湾和马来西亚,西接缅甸和安达曼海。在1949年5月11日以前,泰国正式名字是暹罗
泰王国,简称泰国,是东南亚的一个国家,东临寮国和高棉,南面是暹罗湾和马来西亚,西接缅甸和安达曼海。在1949年5月11日以前,泰国正式名字是暹罗。
泰国古称暹罗,先民原居住在中国云南一带,为逃避蒙古入侵而南下迁居中南半岛。1238年,素可泰王国建立。14世纪中叶,阿瑜陀耶王国(大城王国)取而代之。泰文化受到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的影响很大。18世纪,华裔郑信建立吞武里王朝,后来拉玛一世拿握政权,建都曼谷,史称却克里王朝(曼谷王朝)。
郑信。1734年生于泰国,祖籍为澄海上华镇华富村人,是泰国历史上华裔民族英雄。郑信年少时入佛寺读书,长大后进入宫廷当御侍,后因才华出众,升任甘烹碧府太守。1767年,缅甸军队攻陷暹罗 泰国 首都大城,全国四分五裂,郑信招募华泰子弟组织新军,进行抗缅复国的斗争。郑信仅用半年时间便把缅军驱出国境,建立吞武里王朝,并于1770年统一全国。郑信逝世后,泰国人民为缅怀其功绩,特地在披耶哒信路广场中央树立跃马挥刀的郑王像;在尖竹汶府建有郑王大帝公园,立铜像;在哒府建郑王大帝庙;在吞武里建郑王大帝宫殿。泰国政府1955年还规定每年12月28日为“郑王节”庆典。
泰国古称暹罗,先民原居住在中国云南一带,为逃避蒙古入侵而南下迁居中南半岛。1238年,素可泰王国建立。14世纪中叶,阿瑜陀耶王国(大城王国)取而代之。泰文化受到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的影响很大。18世纪,华裔郑信建立吞武里王朝,后来拉玛一世拿握政权,建都曼谷,史称却克里王朝(曼谷王朝)。
郑信。1734年生于泰国,祖籍为澄海上华镇华富村人,是泰国历史上华裔民族英雄。郑信年少时入佛寺读书,长大后进入宫廷当御侍,后因才华出众,升任甘烹碧府太守。1767年,缅甸军队攻陷暹罗 泰国 首都大城,全国四分五裂,郑信招募华泰子弟组织新军,进行抗缅复国的斗争。郑信仅用半年时间便把缅军驱出国境,建立吞武里王朝,并于1770年统一全国。郑信逝世后,泰国人民为缅怀其功绩,特地在披耶哒信路广场中央树立跃马挥刀的郑王像;在尖竹汶府建有郑王大帝公园,立铜像;在哒府建郑王大帝庙;在吞武里建郑王大帝宫殿。泰国政府1955年还规定每年12月28日为“郑王节”庆典。
泰国历史上的一位华裔国王

1767年,缅军攻入大城,城内的王宫、佛寺、民房和艺术宝藏均被摧毁。昔日的辉煌殿阁,如今只存残垣断壁,荒草遍地,谨供游人凭弔而已。大城王朝的京城在1767年陷落后,缅军仍留下士兵驻守,以镇压泰国人的反抗。但在泰国东南沿海一带,却崛起了一支抗缅部队,这支部队的主将原是大城王朝的将领郑信(在中国史书称郑昭)。郑信是华人后裔,其父郑镛原籍广东澄海,由于家贫才往泰国谋生,并与一泰族女子结婚,于1734年诞下郑信。郑信当日在大城被侵时,率领随从逃出大城,于泰国东南的罗勇府建立基地,组织力量,半年后部队分乘战船,沿湄南河而上,首先攻破了西岸吞武里,继而乘胜追击,到大城与腼军展开血战,最后终于收复渝陷的大城。郑信进城,目睹昔日首都大城只留下一片焦土,故决定迁都湄南河西岸的吞武里,建立起泰国的第三个王朝一吞武里王朝,并削减了据地称雄的其他势力,收复失地,统一泰国。然而,宫廷内部的争权夺利,很快又再次出现。郑信在执政后期传说因妃嫔争宠而精神错乱,并于1782年一次倒戈事件中被杀。另一说称郑信被乱党困于宫中,后死在囚中,时为四十八岁。吞武里王朝就此覆灭,为时只有十五年。后人为纪念郑王的丰功伟绩,特在吞武里区域内建立郑王庙,并在大罗斗圈广场中央为郑倩塑造了一座纪念碑,碑上耸立着郑信的骑马戎装铜像,策马挥剑,极之英武。每年12月28日即郑王加冕之日,循例在铜像地区举行郑王朝祭大典,并封锁附近公路,举行两昼夜的文娱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