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脾阳虚衰证

脾阳虚衰证

脾阳虚衰证,中医病证名。是指因久病,反覆发作,正气渐衰,或因失治、误治,损伤脾肾所表现出来的身肿日久,纳减便溏,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缓一类病证。本病证见于水肿。

病因

久病,反覆发作,正气渐衰,或因失治、误治。

病机

脾阳不振,运化无权,土不制水,故见身肿,腰以下为甚;脾虚运化无权,故见脘腹胀闷,纳减便溏;脾阳不足,故见面色无华;舌质淡,苔白腻或白滑,脉沉缓为脾阳虚衰之象。

辨证要点

身肿日久,纳减便溏,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缓。

临床表现

身肿日久,脘腹胀闷,纳减便溏,面色无华,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缓。

治法

健脾温阳利水。

常用方剂

实脾饮

常用中药

乾姜、附子、草果、桂枝、白朮、茯苓、炙甘草、生姜。

预防与调护

1. 避免风邪外袭,病人应注意保暖。
2. 感冒流行季节,外出戴口罩,避免去公共场所。
3. 居室宜通风,平时应避免冒雨涩水,或湿衣久穿不脱,以免湿邪外侵。
4. 注意调摄饮食。肿势重者应予无盐饮食,轻者予低盐饮食,若因营养障碍而致水肿者,不必过于忌盐,饮食应富含蛋白质,清淡易消化。
5. 劳逸结合,调畅情志。

转归预后

一般而言,阳水易消,阴水难治。由于疮毒内侵及饮食不足所致水肿,治疗得当,水肿可望治癒。若阴水日久,导致正气大亏,肺、脾、肾三髒功能严重受损,则难向愈,且常易转变为关格、癃闭、胸痹、心悸、眩晕等证。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