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重修太学诗
《诏重修太学诗》是宋代诗人欧阳修的作品之一。
基本介绍
- 作品名称:诏重修太学诗
- 创作年代:宋代
- 文学体裁:五言律诗
- 作者:欧阳修
作者
宋欧阳修
诗词正文
汉诏崇儒术,虞庠讲帝猷。
丛楹新宝构,万杵逐欢讴。
照烂云甍丽,迴环壁水流。
冠童仪盛鲁,蒿柱德同周。
舞翟弥文郁,横经盛礼修。
微生听昕鼓,愿齿夏弦游。
丛楹新宝构,万杵逐欢讴。
照烂云甍丽,迴环壁水流。
冠童仪盛鲁,蒿柱德同周。
舞翟弥文郁,横经盛礼修。
微生听昕鼓,愿齿夏弦游。
注释
太学:国学。我国古代设于京城的最高学府。 西周 已有太学之名。 汉武帝 元朔 五年(公元前124年)立五经博士。弟子五十人,为 西汉 置太学之始。 东汉 太学大为发展, 顺帝 时有二百四十房,一千八百五十室。 质帝 时,太学生达三万人。 魏 晋 到 明 清 ,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国子监),或两者同时设立,名称不一,制度亦有变化,但均为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汉书·武帝纪》:“兴太学,修郊祀。”
1.崇儒:尊崇儒学
2.虞庠 (yú xiáng):周代学校名。《礼记·王制》:“ 周 人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庠。虞庠在国之西郊。” 郑玄 注:“虞庠亦国小也。西序在西郊, 周 立国小于西郊…… 周 之国小为 有虞氏 之庠制,是以名庠云。其立乡学亦如之。”
3.帝猷 (dì yóu):帝王治国之道。《后汉书·蔡邕传》:“皇道惟融,帝猷显丕;坻坻庶类,含甘吮滋。”
4.宝构:壮丽的建筑物。 宋王安石《上元从驾集禧观》诗:“宝构中开移玉座,华灯错出映垂绅。”
5.照烂:犹灿烂。 汉司马相如《子虚赋》:“众色炫耀,照烂龙鳞。” 南朝 梁江淹《别赋》:“镜朱尘之照烂,袭青气之烟熅。”
6.云甍(yún méng):高耸入云的屋脊。借指高大的房屋。 南朝 齐谢朓《三日侍华光殿曲水宴代人应诏》诗之七:“雕梁虹拖,云甍鸟跂。”
7.璧水:(1).指太学。 南朝 梁何逊《七召·治化》:“璧水道庠序之风, 石渠 启圭璋之盛。”
(2).泛指读书讲学之处。 宋陈亮《谢留丞相启》:“如 亮 者才不逮于中人,学未臻于上达。十年璧水,一几明窗。”
(3).砚名。以砚圆如璧,外环以水,故名。《清朝野史大观·清宫遗闻·宫砚》:“内府藏砚甚伙, 乾隆 戊戌,命内廷翰林胪为《西清砚谱》,计陶之属五十五种…… 宋 之虎符、石函、黼黻、綯纹、璧水、列钱。”
8.弥文:(1).弥加文饰。多指礼制。《汉书·扬雄传上》:“或称 戏 农 ,岂或帝王之弥文哉?”
(2).谓富于文采。 宋苏辙《乞御製集叙状》:“臣等恭惟 神宗皇帝 天纵弥文,神授英略,词章渊妙,不学而能,筹策纵横,绝人远甚。”
9.横经:横陈经籍。指受业或读书。 南朝 梁何逊《七召·儒学》:“横经者比肩,拥帚者继足。” 唐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常横经籍书,製作不倦,迄于今三十春矣。”
10.脩(xiū):高、长的意思,可引申为遥远、美好之意。
11.微生:.细小的生命;卑微的人生。 唐骆宾王《萤火赋》:“彼翾飞之弱质,尚矫翼而凌空。何微生之多踬,独宛颈以触笼。” 唐李商隐《过楚宫》诗:“微生尽恋人间乐,只有 襄王 忆梦中。”
作品大意
表达了诗人希望重修太学,恢复西周礼乐制度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