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拖拉机手
苏联电影《拖拉机手》由莫斯科电影製片厂、基辅电影製片厂于1939年联合出品,由中央电影局东北电影製片厂于1951年译製。该片由依瓦·培利耶夫执导,玛丽亚娜·拉窦尼娜、尼古莱·克留赤阔夫、伯·安得列耶夫、司·卡犹阔夫、彼·阿列伊尼阔夫、弗·郭勒秦等领衔主演。主要剧情是:女拖拉机手玛丽亚娜因为自己的出色劳动赢得农庄中人们的敬爱,同时成为复员的坦克手克里木的追求对象。克里木和那扎勒等人复员后都来到农庄当了拖拉机手,成为农庄生产劳动的主力军,他们和姑娘们之间发生了—系列喜剧性的有趣纠葛。
基本介绍
- 导演:依瓦·培利耶夫
- 编剧:耶·保明司柯夫
- 主演:玛丽亚娜·拉窦尼娜,尼古莱·克留赤阔夫,伯·安得列耶夫,司·卡犹阔夫,彼·阿列伊尼阔夫,弗·郭勒秦
- 出品公司:莫斯科电影製片厂
- 对白语言:俄语
- 中文名:拖拉机手
- 外文名:Трактористы
- 其它译名:Traktoristy
- 出品时间:1939年
- 製片地区:苏联
- 类型:剧情
- 片长:82分钟
- 上映时间:1939年07月03日
- 色彩:黑白
- 译製公司:中央电影局东北电影製片厂
- 译製时间:1951年
演职员表
职员表
导演 | 副导演(助理) | 编剧 | 摄影 | 剪辑 | 美术设计 | 录音 | 剧务 |
---|---|---|---|---|---|---|---|
依瓦·培利耶夫 | 米·维里齐阔 伊·雅扎卡诺夫 克·保支德宁柯夫 | 耶·保明司柯夫 | 嘎里彼林 | 库里嘎涅克 | 卡·布鲁诺夫斯基 | 甫·列舍夫 | 阿·耶洛阳 勒·吉涅勒法尔布 甫·金支布尔德 |
▪ 副摄影:甫·马斯廖尼柯夫
《拖拉机手》DVD封面

▪ 摄影助理:甫·包培宁;伊·安顿诺夫
▪ 照明顾问:甫·库支涅错夫
▪ 作曲:布·保克拉斯
▪ 作词:伯·拉斯金
▪ 音响:耶·嘎司杰维奇
▪ 製片主任:甫·彼牙基
译製职员
▪ 翻译:李玉华
▪ 导演:王岚
▪ 录音:王林;高振寰
▪ 音响:汪大儒
▪ 剪接:高仲伟
▪ 剧务:于鼎
演员表
角色 | 演员 | 配音 | 备注 |
---|---|---|---|
玛丽亚娜·巴杨 | 玛丽亚娜·拉窦尼娜 | 陈新资 | 苏联劳动英雄,集体农庄女拖拉机队的小队 |
克里木·亚尔阔 | 尼古莱·克留赤阔夫 | 车轩 | 复员坦克兵,集体农庄拖拉机队的小队长 |
那扎勒·杜马 | 伯·安得列耶夫 | 荆杰 | 复员坦克兵,集体农庄拖拉机队拖拉机手,后来成为劳动英雄 |
基里·彼得罗维奇 | 司·卡犹阔夫 | 刘群 | 集体农庄拖拉机站负责人 |
沙夫卡 | 彼·阿列伊尼阔夫 | 刘绍唐 | ---- |
哈里晚沙 | 弗·郭勒秦 | 苑航丽 | ---- |
弗拉母亲 | 欧·保洛维阔瓦 | 李景超 | ---- |
玛尔阔夫娜 | 尔·德湼普洛瓦·洽伊卡 | 李铧 | ---- |
大爷 | 彼·瓦列里安诺夫 | 谢遇春 | ---- |
消防员 | 阿·都里宁 | 田种玉 | ---- |
坦克手 | 彼·沙文;阿·基弗齐扬; | ---- | 克里木·亚尔阔的朋友 |
汽车司机 | ---- | 马维光 | ---- |
电影剧情
一列火车穿过外贝加尔湖畔的草原、田野和森林。车厢内坐着三个复员的坦克兵,他们想起了阔别数年的故乡、爱人、亲戚和朋友,心里充满着快乐和兴奋。特别是其中的克里木·亚尔阔想起了他那美丽的故乡——乌克兰,那辽阔的草原、金黄色的麦浪、开着灿烂花朵的果树林和那羡慕已久而未见面的女拖拉机手——玛丽亚娜·巴杨。
《拖拉机手》电影说明书

玛丽亚娜是一位名扬全苏的劳动英雄,是乌克兰集体农庄的女拖拉机队的小队长,她的名字和照片差不多刊遍了全苏联的报纸和杂誌,像克里木这样羡慕她的人不知道有多少,她每天收到好多信,也有人亲自去向她求爱。
玛丽亚娜的事业心很强,性格又天真活泼,为了避免这些麻烦,她便和一个身材魁梧、力气又大的拖拉机手——那扎勒·杜马商量妥当,两人假装为未婚夫妻,以制止那些追求她的人。
那扎勒是一个落后的拖拉机手,这个讯息传出后,好多人都替玛丽亚娜惋惜。
克里木来到了乌克兰。在一天夜里,玛丽亚娜因骑脚踏机车跌伤了腿,正在着急的时候,克里木由这里路过,于是便把她送到了家,当夜又把一辆坏拖拉机给修理好了,保证了明天的工作。那时,技术人员很缺乏,玛丽亚娜和拖拉机站负责人基里·彼得罗维奇要求克里木留在这里工作,克里木欣然答应。
几天以后,克里木知道了那扎勒是玛丽亚娜的未婚夫,便大失所望,为了减轻自己精神上的痛苦,克里木决定离开此地。
基里·彼得罗维奇知道这个讯息后,便亲自开汽车把克里木追回来,并委任他作那扎勒所在小队的小队长。
克里木是久经锻鍊、组织能力很强的人,自从他担任小队长以后,便领导着大家展开劳动竞赛,在休息时间,向队员们讲述当时的国际情况:日本的挑衅,希特勒的準备进攻。克里木号召大家加紧生产,加强锻鍊,保卫自己的祖国。
在克里木的教育和影响下,落后的那扎勒成长成为一名劳动英雄。
虽然经过了这幺长的时间,克里木仍然不知道玛丽亚娜和那扎勒的婚约是假的,仍在苦恼着,更不知道玛丽亚娜对他有了爱意……
一天,这个秘密揭穿了,克里木终于达到了自己的愿望。在秋收后下第一场雪的时候,克里木和玛丽亚娜举行了婚礼。从此,两人的工作热情更高了,他们表示决心竭尽全力投身祖国的建设事业,一旦敌人敢来侵犯,他们将立即参加战斗,去捍卫自己亲爱的祖国。
影片段预告絮
该片出品于伟大的卫国战争爆发前三年——1939年,当时的国际形势已经日趋紧张:德国占领了奥地利,更进一步企图向苏联进攻;日本在远东又接二连三地製造了张鼓峰和哈桑湖事件。该片针对当时一触即发的时局,来唤起苏联人民準备一切力量巩固国防。
影片评价
该片表现了保卫劳动成果、保卫和平劳动环境、对人民进行国防教育的主题,在卫国战争爆发前夕很有现实意义。创作者以生动的构思歌颂了复员的士兵如何把纪律、技能带到集体农庄的田野上,暗示拖拉机手可随时成为坦克手,并通过教育提高人们的社会主义意识。不足之处是对矛盾的处理方式有些简单化,整部影片也有—种更多强调生活中的光明面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