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玉兹

玉兹

玉兹

玉兹,哈萨克语地区之意,16世纪初哈萨克汗国分大、中、小三个玉兹。清文献中的右、左、西三部。

18世纪中叶,中国清朝统一了準噶尔,解除了哈萨克来自準喝尔的威胁。哈萨克大、中、小玉兹自愿内附清朝,从此哈萨克归属中国。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玉兹
  • 外文名称:juz
  • 行政区类别:古代行政区
  • 所属地区:中亚
  • 地理位置:哈萨克斯坦

历史背景

玉兹,哈萨克语地区之意,16世纪初哈萨克汗国分大、中、小三个玉兹,大玉兹称右部,中玉兹称左部,小玉兹称西部。每个“玉兹”又包括若干部落,三个玉兹有三个小可汗,上面有大可汗。有趣的是,很多人认为哈萨克汗国在头克汗时代才有三玉兹的说法。小玉兹是哈克纳札尔汗时代他的儿子奥谢克所领部落组成(主要是诺盖人与奄蔡)这三个部落基本在历史上是独立发展的,根据中亚史纲研究,中小玉兹联繫比较紧密,历史上关係较好,大玉兹则比较独立。
玉兹玉兹
1723年,大玉兹和中玉兹向準噶尔汗国投降,小玉兹汗阿布勒海尔(他是贾尼别克汗的儿子乌斯克Өсеке之后裔。贾迪克是贾尼别克汗倒数第二个儿子)西逃。1730年9月。阿布海依尔派使者到乌法,向沙俄递交国书,请求併入俄国,获得批准。
1757年,在清朝攻灭準噶尔汗国中,大、中、小玉兹归附清朝。大玉兹部落定居爱唐苏河附近(叉勒布希河东北)。中玉兹人后来迁居伊犁和塔尔巴哈台。

传说

三玉兹由来的传说,大致:从前有个汗叫Kyzil arystan han(红狮汗)新得一子,因身上有斑点,故取名为阿拉什(Alash, 突语斑纹的意思),红狮汗怕流言诽语,便将阿拉什遗弃。阿拉什长大成人,成了远近闻名的英雄。红狮王便唤阿拉什回自己身边,阿拉什不从。红狮王的参谋Kotanbai 便说服红狮王,派kotanbai 的大儿子乌孙Uisun batir带300多名士兵为阿拉什效力,后又派Kotanbai的二子波拉特,三子阿勒深各带300士兵加入阿拉什。阿拉什带领这一千人争战杀场,士兵每次冲锋都大喊:阿拉什!乌孙的军士为大玉慈Uly juz.波拉特为中玉慈Orta juz.阿勒深为小玉慈Kishi juz.加一起称为阿拉什千人Alash min.约九世纪阿拉什一词初次出现。阿拉什为哈萨克人代名词,也是哈萨克人战斗冲锋时的口号

玉兹在我国的分布

哈萨克语“玉兹”是部分或方面之意。大约从16世纪末期以后,哈萨克族及其分布的地区已经分大、中、小三个“玉兹”。每个“玉兹”又包括若干部落。这些部落冬夏转徙的牧场基本就是这个“玉兹”的地域範围。大玉兹分布在楚、塔拉斯、伊犁诸河流域;中玉兹分布在大玉兹之北;小玉兹分布在今哈萨克斯坦×××-。三个玉兹中,以中玉兹人口最多,力量最强,氏族世系保存得最为完整。我国的哈萨克族主要是大玉兹和中玉兹的部落,主要分布于现在的伊犁、塔城、阿勒泰地区。大玉兹的主要部落有乌孙、杜拉特、黑宰、阿尔班、素宛、康里、扎拉亦尔等。中玉兹的主要部落有奇卜察克(钦察)、奈曼(乃蛮)、克烈、阿尔根、弘吉刺、瓦克等。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