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不列颠空战
大不列颠空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0年至1941年)纳粹德国对英国发动的大规模空战。而这次战争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空战,除了英、德两国之外,包括同属大英国协的纽西兰、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爱尔兰、牙买加、斯里兰卡、南罗德西亚等国的空勤人员也投入英军;许多被纳粹德国占领的欧洲国家,包括波兰、比利时、捷克斯洛伐克、法国等撤至英国的空军,也加入了保卫英国的行列;当时属于中立的美国,也有志愿者组成了“飞鹰中队”(Eagle Squadrons)与英国并肩作战。同属轴心国的义大利,则派出“空军军团”(Corpo Aereo Italiano)与德国空军一起战斗。战争在1941年10月12日以德国的失败告终,由于损失过多的战机和飞行员,又无法取得英伦海峡的制空权优势,更无法藉由空袭瓦解英国的地面和海军战力,德国不得不放弃入侵英国的作战计画。
基本介绍
- 名称:大不列颠空战
- 地点:英吉利海峡上空
- 时间:1940年7月10日-1940年11月底
- 参战方:英国、德国
- 结果:英国获胜
- 参战方兵力:英国轰炸机500架次,战斗机700架次
德国轰炸机520架次,歼击机570架次 - 伤亡情况:德国空军被击落1818架
英国空军被击落1703架 - 主要指挥官:戈林、休·道丁
战争背景
希特勒打败法国后,便拟定了入侵英国的“海狮计画”。为保障渡海登入作战,德军企图首先夺取制空权,以摧毁英国的防御工事,消灭英国空军,并钳制住英国皇家空军。于是德国空军元帅戈林集结了德国空空军主力3个航空队和2669架飞机,战斗机和轰炸机各占一半,而英国只有700架战斗机和500架轰炸机,德国占有2:1的优势。
领空

早在1940年5月,英国就已预见到德国空军会对英国本土进行大规模轰炸,所以5月19日,英军参谋长联席会议提出了在法国退出战争的情况下的防御报告,要求切实加强各项防御措施,尤其是防空措施,该报告于5月27日获得战时内阁的批准。并立即开始了必要準备:首先战时内阁组建了飞机製造部,由比弗·布鲁克任部长,大力加强飞机製造,使飞机月产量由700架迅速增加到8月份的1600架,其中战斗机为470架;其次在全国範围里统一调整部署防空力量,重点加强伦敦地区的防空;再次空军部成立作战训练部队,建立了多个训练学校,加紧培训空勤、地勤人员,这样每月可以有200名新飞行员补充部队,还动员大英国协成员国代为培训空勤人员,以组建新的作战部队。
1940年7月,法兰西战役结束,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丹麦、挪威等国全都被德国征服,整个西欧只剩下英国还在抵抗。这时,希特勒向英国伸出了橄榄枝。希特勒认为英国在历史上一直是世界强国,殖民地遍布全世界,德国不一定征服得了。况且德国的主要敌人是苏联,对英国敲打敲打就可以了,只要英国表示不再与德国为敌,并且归还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抢走的原德国殖民地,就可以签订和平条约。不料英国新任的首相邱吉尔是个硬骨头,压根没理希特勒那一套。邱吉尔在就职仪式的演讲中明确地说:“我们的政策就是用上帝赋予我们的所有力量,在陆地,海洋和天空,向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的黑暗罪恶势力战斗。”希特勒几次劝诱无效后,不由恼羞成怒,下令制订入侵英国的计画。
战争经过
战争部署
不列颠空战时英国把本土分成了四个空军战区边界: 10战斗机群,负责普利茅斯,艾克塞特,布里斯拖尔,加的夫,斯万斯,伯明罕及其周边地区;11战斗机群,负责巴斯,南安普顿,扑次矛斯,坎特博雷,伦敦,布里斯拖尔,伊普斯维奇及其周边地区;12战斗机群,伯明罕,考文垂,伊普斯维奇,诺里奇,诺丁汉,利物浦,曼彻斯特及其周边地区;13战斗机群,负责利物浦,曼彻斯特,桑德兰,纽卡斯尔,格拉斯哥,贝尔法斯特及其周边地区。
高空雷达站的分布为:普利茅斯,坎特博雷及其周围(3处),伊普斯维奇,诺里奇,诺丁汉,桑德兰,纽卡斯尔,格拉斯哥,纽卡斯尔,格拉斯哥,斯万斯附近。总的看来,高空雷达站的分布是一个向左开口的L形。英国在纽卡斯尔,布里斯拖尔和伦敦有3个集团军司令部,总司令部是在伦敦。(上面的空军战区边界内的城市只写出来了那些防被炸城市的名字,两个区都有的城市是处在边界上的城市)
德国空军的大致分布如下:多引擎轰炸机主要部署在加莱地区和雷恩;JU87则较分散,从勒阿佛尔到巴黎到安特卫普呈一个V形分布;单发战斗机则是主要集中在车尔堡,勒阿拂尔,加莱和安特卫普;多发战斗机除了分布在单发战斗机的地点外,还有一个雷恩地区。
1940年7月15日,英国皇家空军歼击航空兵司令部(司令休·道丁空军上将)下辖4个航空兵群,共55箇中队。北部的第13航空兵群由索尔指挥,有14箇中队;中部的第12航空兵群由帕克指挥,有22箇中队;东南部的第11航空兵群由特拉福德·利马洛里指挥,有14箇中队;西南部的第10航空兵群由布兰德指挥,有4箇中队。以派尔为司令的陆军高射炮兵也接受道丁的作战指挥。到8月初,皇家空军可用于作战的飞机为700架战斗机和500架轰炸机。8月份生产的1600架飞机中有470架飓风式和喷火式战斗机(皇家空军歼击航空兵装备的主要机种)的时速并未超过德军飞机,但机动性和机载武器均优于敌机。英国战斗机每架拥有8挺机枪,射速为每分钟1200发,而德国战斗机每架仅有4-6架机枪。 发动不列颠空战的是德国空军的3个航空队:以阿尔贝特·凯塞林空军元帅为司令的第2航空队,以施佩勒元帅为司令的第2航空队和以施通普夫空军上将为司令的第5航空队,装备的主要机种有单引擎Me109战斗机、双引擎Me109战斗机、高空机和斯图卡俯冲轰炸机,集结的作战飞机共2669架。
第一阶段
不列颠空战始于1940年7月10日。
在空战第一阶段即1940年7月10日至8月23日,德国空军主要攻击英吉利海峡的护航船队、袭击南部港口,企图诱歼大量英国战斗机,为实施“海狮”登入行动作準备。道丁指挥部属综合使用战斗机、雷达和高炮,有控制地集中战斗机(在较远的北部保留部分后备力量以对付德国空军的纵深攻势),採取从各个方向截击的作战方式。战至1940年8月12日,道丁所部以以损失150架飞机的代价,使德国空军损失286架飞机。接着,德国空军在“鹰日”(原为1940年8月13日,因气候不佳而改为1940年8月15日)以第2航空队和第3航空队在大量飞机分4批企图突破东南部防御,另以第5航空队对英国北部实施突袭。道丁预料到德军的行动,指挥北部和南部的战斗机适时迎击,击毁75架德国飞机。德国空军仍不罢休。
1940年8月13日至23日,德国空军损失290架飞机,空中攻势受挫,而英国战斗机则损失114架。
第二阶段
在空战的第二阶段,德国空军企图打开通往伦敦的空中通道,以消灭剩余的的英国战斗机并摧毁其地面设施和飞机製造厂,随后对伦敦实施集中轰炸。道丁命令派遣儘可能多的战斗机去保护南部的飞机製造厂,并对进攻地面设施的敌机实施截击。
从8月24日至9月6日,不列颠之战进入了关键的第二阶段,德军根据戈林的决定,对英军第11大队的主要基地和英格兰南部的飞机製造厂进行了大规模空袭,在这两周时间里,德军每天出动飞机都在1000架次以上,其中8月30日和8月31日两天,更是达到了日均1600架次!轰炸一个波次接着一个波次,空战连着空战,在这决定性的阶段,英军飞行员由于一个多月以来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有时一天就要出动几次,已经非常疲惫。空战开始以来,英军有103名飞行员阵亡,128名重伤,伤亡总数占全部飞行员的四分之一!英国空军开始出现人员紧缺的困境,尤其是富有经验的飞行骨干大量伤亡,连一些年仅二十岁左右的青年就已经算是老手了。就在这样严峻的局面下,深谋远虑的道丁上将依旧没有动用保留在北部纵深地区的280架飞机的后备力量,他的这种战略受到了前线艰苦奋战将士的谴责和后方待命将士的抱怨。儘管如此,英军依然在顽强苦战,有些飞行员一天出动几次,保持着高昂的士气,甚至在9月6日英军的出动架次竟然超过了德军!地勤人员夜以继日地维护保养、抢修受伤的飞机,体力精力都达到了极限,很多在工作中晕倒。8月24日至9月6日两周中,英军有195架飞机被击落,171架被重创,而同一时间里英国生产出的新飞机加上修复的飞机总数只有269架,英国空军已经是元气大伤!更严重的是英国南部最重要的5个机场都遭到严重破坏,英国空军最重要的指挥中枢——地下扇形指挥中心,指挥中心根据雷达站、地面防空观察哨和空中作战的飞行员发回的敌情报告,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再用无线电指挥空中的战斗机作战,德军通过无线电监听截获了指挥中心与飞行员之间的通话,意识到这些指挥中心的重要性,便全力攻击这种指挥中心,在南部地区和伦敦附近的7个指挥中心有6个被摧毁!英国空军的指挥和通信系统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照这样发展下去,英国空军很快就会失去抵抗的力量!而德军在数量上的优势开始逐步发挥出来,在这两周里,德军损失了214架战斗机和138架轰炸机,但还有足够的力量继续发动攻势。
第三阶段
就在英军遭到无法长期承受的巨大损失,即将陷入崩溃的边缘的时候,德军却突然改变了战术,不再攻击英军的机场和指挥中心,转而对伦敦实施大规模空袭,不列颠之战也就进入了第三阶段。
这一改变完全是因为一个偶然事件,8月24日12架迷航的德军轰炸机飞临伦敦,在市中心投下了炸弹。8月25日根据邱吉尔首相的指示,英国空军出动81架轰炸机空袭柏林,作为报复。儘管空袭造成的物质损失微乎其微,但在心理上极大地震撼了德国!8月28日夜和8月31日夜英军又两次空袭柏林,使柏林市民也真切体会到了战争。希特勒被激怒了,叫嚣要彻底毁灭伦敦!9月3日,戈林召开了参谋长会议,决定从9月7日起攻击重点转为伦敦。9月4日,希特勒在演讲中声称将以夜袭来回报夜袭,英国人投下一千千克炸弹,德国空军将要以十倍、百倍甚至千倍的炸弹去回报!
实际上,德军对伦敦的空袭8月底就已经开始。9月6日晚,德军出动68架轰炸机首次有计画地轰炸伦敦。
9月7日,德军对伦敦的大规模空袭终于开始,黄昏时分,戈林和凯塞林站在加莱海岸的山上,目视着第2航空队625架轰炸机和648架战斗机飞越海峡,飞向伦敦。英军没料到德军会空袭伦敦,起飞拦截的战斗机扑了空,德机向伦敦投下了300吨炸弹和燃烧弹。入夜后,又有250架德机来袭,伦敦没有夜航战斗机,夜间防空只能依靠高射炮和探照灯,空袭从晚上八时一直持续到清晨,伦敦有1300多处起火,很多街区成为一片火海,连英国国王居住的白金汉宫也被炸。在当晚的恐怖空袭中,伦敦市民死300余人,伤1500余人。次日天亮后,阳光都无法穿透伦敦上空浓厚的黑烟!戈林告诉妻子:“伦敦烧起来了!”德军对伦敦实施的大规模空袭,企图以摧毁城区的残暴轰炸,使英国屈服。然而,英国人民在如此惨重的损失下,没有屈服,相反更激起了对纳粹暴政的仇恨和战斗的决心!
从9月7日起,一连七天,德军对伦敦不分白天黑夜实施了大规模空袭,使伦敦蒙受了巨大的人员财产损失。但这损失并没有白费!英国空军得到了至为宝贵的喘息之机,迅速恢复战斗力。此外,英国空军指挥序列也有了变动,战斗机司令部司令道丁和第11大队大队长派克主张以中队为单位的小编队逐次投入战斗,而第12大队大队长马洛里则主张以3至7箇中队组成大编队迎战,实战中由于第11大队经常以小编队作战,多次空战出现了德军战斗机竟然是英军的二三十倍这样的众寡悬殊,使英军损失较大。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战检验,英国空军肯定了大编队作战,以空军副参谋长斯坦莫尔上将接替道丁,第12大队大队长马洛里接替派克,分别担任战斗机司令部司令和第11大队大队长。
9月15日经过八天的调整和补充,英国空军先后出动了19箇中队300余架战斗机,迎战前往伦敦的德军200架轰炸机和600架战斗机组成的大机群,激烈的空战持续了整整一天,在英军英勇抗击下,很多德机漫无目的投下炸弹,匆匆返航。全天有56架德机被击落,其中34架轰炸机,另有12架在返航和着陆途中伤重坠毁,还有80架飞机是带着满身的弹痕着陆,英军在空战中损失20架“飓风”和6架“喷火”,还有7架伤重报废。这天是不列颠空战的转折点,德国空军终于意识到,并没有掌握英国南部的制空权,并不能够在白天进行为所欲为的空袭,英国空军不但没有被消灭,而且还很强大!
邱吉尔首相亲临第11大队的指挥中心督战,他将这天称为世界空战史上前所未有的、最为激烈的一天!战后,英国就将9月15日定为不列颠空战日,以纪念这一辉煌胜利!
9月16日和17日,英国空军挟胜利余威出动轰炸机对德军集结在沿海的用于登入的船只和部队进行了猛烈攻击,击沉击伤近百艘船只,并给德军造成了重大的人员和物资损失,迫使希特勒于9月18日下令停止在沿海集结船只。
9月16日至19日,由于天气不佳,德军仅进行小规模空袭,战果很小。
为减少飞机损失,戈林下令从10月1日起对伦敦的空袭从白天改为夜间,并鑒于英军战斗机注重攻击轰炸机,忽视战斗机的特点,白天由梅塞施米特-109加挂炸弹,进行偷袭。一开始果然奏效,加挂炸弹的梅塞施米特-109毫无阻拦,顺利到达目标上空,轰炸连连得手。英军随即吸取教训,对德军任何飞机都进行拦截,由于梅塞施米特-109加挂炸弹后,非常笨重,不堪一击,损失极大,德军只好终止这一战术。
10月份,德军继续对伦敦进行恐怖空袭,企图以巨大的物质损失和死亡来迫使英国屈服,但在猛烈空袭下,伦敦市民依然照常工作、生活和娱乐,并保持着英国人的乐观和幽默,有位裁缝轰炸期间在店门上贴着“营业照常”的纸条,而当他的小店被炸毁后,他在废墟上挂出了“营业更加照常”的纸条!
10月12日,希特勒决定将“海狮计画”推迟到1941年春,实际上放弃了在英国登入的计画,所谓推迟仅仅是遮人耳目的幌子,因为德军统帅部早就决定1941年夏入侵苏联,自然不可能再进攻英国了。
10月25日,义大利空军也派出飞机加入对英国的空袭,但意军飞行员一见到英军兇猛準确的高射炮炮火就吓坏了,扔下炸弹掉头就逃。直到11月10日,英军首次击落了意军飞机,才知道义大利也参加了空战。
第四阶段
德军并不甘心这样的失败,仍继续对伦敦并扩大到考文垂、伯明罕、利物浦、南安普敦等城市实施夜间空袭,不列颠战役进入了第四个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德军空袭的目的不再是消灭英国空军,而是对英国工业城市进行空袭削弱英国的军事工业,并製造进攻英国的假象,一方面可以牵制英军的大量海陆空军于本土,另一方面还可掩护为进攻苏联而进行的準备。
在这一阶段中,最典型的战斗就是11月14日夜间代号为“月光奏鸣曲”的对英国航空工业基地考文垂空袭。
尤其悲壮的是英军通过破译德军的最高机密——埃尼格玛密码机,事先已经确切掌握了德军的空袭计画,但是为了不让德军察觉这一“超级秘密”,英国战时内阁决定一切照常,既不增加考文垂的防空力量,也不提前发出警报疏散平民!当晚,德军共出动449架亨克尔——111轰炸机,由于德军使用了代号为“X-蜡膏”的无线电导航技术,轰炸非常準确,有394吨爆破弹和56吨燃烧弹落在考文垂市中心,德军还投下了127枚延时炸弹,以破坏英国人的救援行动,考文垂有5万多幢建筑被炸毁,死554人,重伤864人,12家生产飞机零部件的工厂遭到严重破坏,致使英国飞机减产20%,考文垂市区的水、电供应中断35天才恢复,损失相当惨重。
英军起飞了120架次夜航战斗机进行拦截,高射炮部队发射1.2万余发炮弹,却只击落击伤德机各1架。从单纯军事角度而言,此次空袭是非常成功的,并且由于其具备了战略轰炸的典型特点,被很多军事家誉为战略轰炸的“雏形”,在军事史上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英军在发现德军使用无线电导航技术以提高夜间轰炸精度后,迅速採取了针对性的措施,建立了一批专用电台,对德军的无线电导航信号有意进行错误转发或强力干扰,通过这些早期的电子对抗,使德军无线电导航的轰炸精度下降了80%,诱使德军将大量炸弹投到了无人地带。
1940年底,由于英军战斗机、高射炮等部队的英勇抗击,德军损失越来越大,为减少飞机损失,德军空袭逐渐由白昼转为夜间,而且规模和强度也逐渐减小,500架次以上的规模屈指可数。因为主要採取夜间面积的战术,除了破坏城市建筑,屠杀平民,製造恐怖气氛外,军事上的作用很小。入冬以后,英伦三岛恶劣的天气也使德军空袭的规模日益下降。
1941年3月起,随着天气的好转,德军的空袭也逐渐加强,这时德军发动空中攻势目的只是为了製造进攻英国的假象,掩盖即将开始对苏联的作战。
5月10日晚,是德国空军主力撤往苏联战场之前对伦敦进行的最后一次大规模空袭,德军发动此次空袭,无非是在放弃进攻英国之前,发泄一下失败的怨气。当晚德军出动500余架次,对伦敦进行狂轰滥炸,所有参战飞行员都得到指示,可以将炸弹仍在任何地方,700吨爆破弹和燃烧弹落在伦敦市区,燃起的大火照亮了大半个夜空,伦敦平民有1436人被炸死,1800余人重伤。
随着6月22日德军进攻苏联的开始,德国空军主力转往苏联战场,对英国的战略空袭也终于停止。人类战争史上最惊心动魄的大空战——不列颠之战终告结束。
英国空军挽救了英国!
1940年9月20日,英国首相邱吉尔在演讲中以后来被广泛引用的名句来讚誉:“在人类战争历史上,从来没有这幺多人从这幺少的人那里得到这幺多!”毫无疑问,这幺少的人当然是指英国空军的飞行员、地勤和指挥通信人员,当时英国空军的全部作战人员,从飞行员、地勤到指挥通信,仅区区3000人,这幺多的人不但是英国人民,而且还包括所有不愿忍受纳粹暴政的人民。
战争结果
大不列颠空战共分为四个阶段。在1940年7月至10月不列颠之战的最关键阶段中,德军出动飞机共约4.6万架次,投弹约6万吨,被击落各型飞机1733架,被击伤943架,损失空勤人员约6000人。
英国空军损失飞机915架,飞行员414人,英德双方飞机损失比0.527:1,飞行员损失比0.069:1。
在空袭中英国被炸毁的房屋超过100万幢,无辜平民死伤达14.7万,占英国在战争中死伤人数的20%。至1941年5月,德军在对英国空袭作战中,损失的飞机更是超过2000架。英军损失飞机共995架。
在这样激烈的空战中,自然涌现出了一批王牌飞行员,英国空军前五位王牌是:并列第一名是第85中队的阿拉德上尉和第501中队的莱西少尉,战绩都是23架;第三名是第32中队的克罗斯利少校,战绩是21架;并列第四名是第41中队的麦凯拉少校和洛克少尉,战绩都是20架。英国海军航空兵借调到空军的68名飞行员中也涌现出了三位王牌,他们是击落敌机7架的波尔中尉、击落6架的布莱克中尉和击落敌机5架的柯克中校。参加不列颠之战的外籍飞行员中,捷克的佛兰切赛克以击落17架的战绩名列第一。
战争人物
![]() | 休·道丁(1882年-1970年),英国空军上将。生于苏格兰,毕业于桑德赫斯特皇家军官学校和坎伯利参谋学院。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曾任约旦、巴基斯坦地区英军空军司令、英国航空委员会委员。1936年任皇家空军歼击航空兵司令,任职期间致力于研製雷达和飓风式战斗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不列颠空战中,他指挥若定,粉碎了德国空军的空中进攻。1943年受封男爵。 |
![]() | 阿尔贝特·凯塞林(德语:Albert Kesselring,1885年11月30日-1960年7月16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位德国空军元帅。在横跨两次世界大战的军事生涯中,凯塞林成为了纳粹德国最具指挥能力的将领之一,并跻身仅有27人的钻石橡叶带剑骑士铁十字勋章获得者之列。凯塞林是二次大战德军将领中最受欢迎的一位,其对手盟军也给他取了个“微笑的阿尔贝特”的绰号。 |
![]() | 赫尔曼·威廉·戈林是纳粹德国的一位政军领袖,与“元首”阿道夫·希特勒的关係极为亲密,在纳粹党内有相当巨大的影响力。他担任过德国空军总司令、“盖世太保”首长、“四年计画”负责人、国会议长、冲锋队总指挥、经济部长、普鲁士邦总理等跨及党政军三部门的诸多重要职务,并曾被希特勒指定为接班人。 1940年德国打败法国后,戈林的权力与声望达到最高峰:希特勒将其晋升为“国家元帅”(或译作“帝国大元帅”),高过传统意义上的德国元帅,隔年还指名戈林为其政治接班人。 |
成败分析
战略
英国早就预见到了英国生死存亡的关键取决于制空权的争夺,所以从1940年5月就开始有计画有目的地採取一切措施来加强防空,在指挥体制、防空兵力部署等方面做好充分的準备。而纳粹德国始终抱有诱使英国媾和的幻想,在外交和政治上展开了诱降活动,军事上的準备明显不足。而且德军统帅部一直都没有一个比较成熟完善的进攻方案,“海狮计画”也是仓促而就,缺乏必要的研究分析。即使在空袭开始后,希特勒也一直梦想通过空袭来迫使英国屈服,并未进行认真周密的登入作战準备。更为严重的错误是德国在7月16日下达“海狮计画”指令,7月31日却又决定进攻苏联,战略上如此三心二意,怎能不败?
武器
德国空军装备的轰炸机绝大部分是俯冲轰炸机和轻、中型轰炸机,载弹量大,航程远的战略重轰炸机数量极少,根本无法承担起战略轰炸的重任。护航的战斗机又只有梅塞施米特——109还能勉强与英军战斗机对抗,但受到航程的限制,作战中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英军虽然飞机数量少,但性能优秀,而且与雷达、高炮和拦阻气球组成了完整的防空体系,又是本土作战,几乎没有航程限制,大大抵消了数量上的劣势。尤其是英军建立了完善的雷达预警系统,可以有效发现来袭敌机的数量和方向等基本情况,避免了战斗机不必要的空中巡逻警戒,使战斗机起飞就是迎战,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
军力
英国空军虽然在飞机数量上有很大的劣势,但英军还有雷达部队,英国是最早将雷达投入实战的国家,至1940年7月全国共建成雷达站51座,其中东南沿海地区有38座,约占总数的75%,形成了严密的雷达警戒体系,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是中高空防空雷达系统,能有效发现飞行高度在4500米以下的飞机,第二层是低空防空雷达系统,能有效发现飞行高度在750米以下的飞机。这样英军就能通过雷达测出德军飞机来袭的大致方位和时间,指挥战斗机在游历方位和时间迎击。而雷达使用之前,通常都是派出战斗机在空中巡逻,由战斗机发现来袭敌机,使用雷达后,英军战斗机的每次起飞,都是有目的的迎战,极大减少了飞机、燃料和人员体力的消耗,很大程度上弥补了飞机数量不足的缺陷。因此雷达无疑是英军取得胜利的最重要的王牌。
战术
德国空军最大的失误就是在8月底,重点攻击英国空军基地和飞机製造厂,使英军损失惨重,精疲力竭,即将崩溃之时,却出于报复柏林遭受空袭的思想,转而空袭伦敦,致使英国空军获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迅速恢复战斗力,从而与不列颠之战的胜利失之交臂!英军在防空作战中,採取了统一指挥,集中使用,全面防御,突出重点的方针,以战斗机为主,结合使用高射炮、探照灯和拦阻气球,并且成纵深梯次配置。并及时改变战术,以5至7箇中队组成大编队作战,空战中多採用尾随攻击、分割攻击、分进合击等战法,取得了胜利。
地理
英国空军是本土作战,飞行员熟悉气候、地形,士气又高,特别是即使被击落,只要飞行员平安落地,还能回到部队继续参战。而德军飞机只要被击落,飞行员即便能够跳伞逃生,还是逃脱不了成为战俘的命运,就是所谓的人机俱失。
当然,英军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虽然空军力量并不强大,但却未将有限的轰炸机攻击德军的前沿机场,这是最大的失策。还有就是在前期空战中,由于道丁和派克主张小编队逐次参战,使英军常常在十倍、甚至二十倍、三十倍的悬殊劣势下与德机作战,蒙受了很多不必要的损失。
可以构想,如果不列颠之战中德军获胜,那很快就会实施登入,只要德国陆军登上英伦三岛,英国就将彻底失败,以后即使美国参战,要想横渡大西洋收复欧洲大陆,简直是梦呓!接下去德军再全力进攻苏联,整个二次大战的历史就将全部改写,因此,不列颠之战绝对是战争的转折,随着德军飞机的纷纷坠地,就已经埋下了日后纳粹德国失败的伏笔。
战争影响
英伦保卫战的胜利,鼓舞了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尤其是使自法国败降后对欧洲战争持“中立”政策的美国政府明确地站在英国一边,促进了英美联盟的建立,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不列颠战役是人类战争史上首次空战战争,证明了战略性的大规模空袭将直接影响战争的进程,显示出制空权在现代化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并证明了防空的战略意义。由于不列颠战役的胜利,英国得以保存下来,而英国的坚持抗战,把德军拖入了致命的长期持久战,而且成为日后英美反攻欧洲大陆的跳板,使德军陷入了两面作战的困境。此战中,除了英、德两国之外,包括同属大英国协的纽西兰、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爱尔兰、牙买加、斯里兰卡、南罗德西亚等国的空勤人员也投入英军;许多被纳粹德国占领的欧洲国家,包括波兰、比利时、捷克斯洛伐克、法国等撤至英国的空军,也加入了保卫英国的行列;当时属于中立的美国,也有志愿者组成了“飞鹰中队”(Eagle Squadrons)与英国并肩作战。同属轴心国的义大利,则派出“空军军团”(Corpo Aereo Italiano)与德国空军一起战斗。由于损失过多的战机和飞行员,又无法取得英伦海峡的制空权优势,更无法藉由空袭瓦解英国的地面和海上战力,德国不得不放弃入侵英国的作战计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