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

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

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

建筑与环境学院是在新四川大学以学科融合为契机新组建成的实体型学院,它的前身是经教育部批准于1988年的城建环保学院。建筑与环境学院现设 建筑系、土木工程系、工程科学与力学系和环境科学及工程系;有固体力学、岩土工程和生物医学工程三个国家重点学科;生物力学工程、环境工程省重点实验室。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建筑与环境学院
  • 成立:1988年
  • 组织机构:院长: 熊峰
  • 学科建设:国家级重点学科(3个)
  • 系部介绍:最早成立于1945年
  • 市政工程:硕士点研究方向

简介

建筑与环境学院是在新四川大学成立之际以学科融合为契机组建而成的实体型学院,它的前身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于1988年的城建环保学院。建筑与环境学院现设建筑系、土木工程系、力学科学与工程系和环境科学及工程系;拥有固体力学、岩土工程和生物医学工程三个国家重点学科;力学、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三个一级学科四川省重点学科;建筑设计及理论、建筑技术科学二个二级科学四川省重点学科;生物力学工程、环境工程、破坏力学与工程防灾减灾四川省重点实验室;能源工程安全与灾害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有力学、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四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以及力学、环境、土木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四个博士后流动站;有力学、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六个一级硕士授权点;有工程力学、环境科学、环境安全工程、资源与环境、结构工程、人居环境等18个博士点,有工程力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筑技术科学、结构工程、市政工程、环境科学、环境工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等27个硕士授权点;承担土木与建筑领域、环境领域工程硕士培养;有建筑学、城市规划、景观建筑设计、土木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工程造价、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工程力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10个本科专业;有国家烟气脱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西部资源与环境网上合作研究中心、四川省力学实验教学示範中心。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人才培养和科研体系。
学院现有教职工208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特聘院士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国家“千人计画”特聘教授1人,国家“外专千人计画”1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19人,博士生导师 27 人,教授40人,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 68 人,四川大学“高端外籍教师”特聘教授3人,此外还聘请了包括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在内的三十余名中外着名学者作为我院的名誉及客座教授。学院现有在站博士后人员10人、博士研究生76人、硕士研究生约460人、本科生约2400人。学院近20年来已为国家培养了博、硕士研究生1550余人,本科生约6000人,专科生5300余人,大部分已经成为相关行业领军人物和企事业单位的骨干力量。

组织机构

院长: 熊峰
副院长: 丁桑兰 、周波 、蒋文涛
院长助理: 牟江 赵春兰
院办 主任: 石静
院办 副主任: 邹学忠 、陈小青
力学系系主任:董世明
力学系副系主任: 胡益平、徐双武
省力学实验教学示範中心主任: 王清远
省力学实验教学示範中心副主任: 陈孟诗
建筑系系主任: 张鲲
建筑系 副系主任: 牟江、陈岚、龙恩深
建筑系实验室主任: 尹健
环境系 系主任: 杨平
环境系 副系主任: 黄成敏、苏仕军
环境系 实验室主任: 王安
土木系 系主任 李碧雄
土木系 副系主任: 谭大璐 、 梁英
土木系 实验室主任: 贾正甫
党委委员:
陈勇、王斌、王晖、兰中仁、牟江、杨平、张永丽、蒋文涛、孙伯雷
纪委委员
兰中仁(书记)、王晓春、付垚、陈泰川、陈岚、邹学忠、彭盈
党委书记:陈勇
党委副书记:张永丽, 兰中仁
党办主任:陈泰川
学院团委书记: 孙伯雷

各党支部书记:

行政支部书记::陈小青
土木工程系支部书记:游翔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支部书记:王斌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支部副书记:楚英豪
套用力学系支部书记:李亚兰
建筑系支部书记:杜超
研究生支部书记:高倩

对外交流

近年来,学院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同美国加州大学、中国九寨沟管理局联合组建“中美九寨沟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国际联合实验室”、与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联合组建“中德能源研究中心”、与日本日立公司联合成立“环境套用技术研究中心”;引进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环境工程双硕士核心课程”、与美国华盛顿大学交流培养本科生创新人才;与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马来西亚林国荣创意大学、澳大利亚克廷大学进行“2+2”本科人才培养,已有首届32位本科生全部按期在德国授位毕业;与美国加州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美国匹兹堡大学、加拿大蒙特娄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法国巴黎东大、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日本德岛大学、德国莱茵公司等开展实质性科研合作。

学科建设

国家级重点学科(3个)
·
固体力学
·
岩土工程
·
生物医学工程
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4个)
·
力学
·
土木工程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生物医学工程
一级科学省级重点学科(3个)
·
力学
·
土木工程
·
环境科学与工程
二级科学省级重点学科(2个)
·
建筑设计及理论
·
建筑技术科学
博士后流动站(4个)
·
力学
·
土木工程
·
生物医学工程
·
环境科学与工程
博士学位授权学科点(8个)
代码学科、专业名称批次080101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10* 080102 固体力学 3 080103 流体力学 10* 080104 工程力学 10 081400 土木工程 10 083001 环境科学 9 083002 环境工程 10* 0831 生物医学工程 4 注:*为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所涵盖的授权点
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点(16个)
代码学科、专业名称批次080101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10* 080102 固体力学 1 080103 流体力学 3 080104 工程力学 9 081302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9 081303 城市规划与设计 9 081304 建筑技术科学 9 081401 岩土工程 3 081402 结构工程 5 081404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10* 081405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10* 081406 桥樑与隧道工程 10* 081403 市政工程 9 083001 环境科学 3 083002 环境工程 4 0831 生物医学工程 3 注:*为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所涵盖的授权点

研究生专业及研究方向

力学一级学科

博士点研究方向:岩土力学与工程、生物固体力学、疲劳断裂力学、工程流体力学、实验力学、计算固体力学、工程结构的最佳化和控制、新型材料的力学问题、複合材料力学。
硕士点研究方向:生物固体力学、工程结构最佳化、计算力学、断裂力学、複合材料力学、材料疲劳损伤、实验力学、流体力学、套用流体力学。

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

博士点研究方向:生物医学信息及仪器、生物力学工程、人工器官、生物医学图象、组织细胞生物力学及工程。
硕士点研究方向:生物材料、生物力学、人工器官、生物医学信息及仪器、生物医学图像。

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

博士点研究方向:环境管理与公共政策、生物多样性与环境、环境生态系统管理、生态系统工程、环境分析与监测、环境监测与仪器、烟气净化工程、水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固体废物处置与资源化。
硕士点研究方向:环境污染化学、环境材料的合成及套用、环境分析与监测、水处理技术、大气污染控制、水污染控制、固体废物及资源化、环境无害化及资源化、人居建设与环境保护、环境信息系统、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环境经济与公共政策。

建筑设计及理论

硕士点研究方向:公共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室内环境设计、居住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设计。

城市规划与设计

硕士点研究方向:城市与区域发展规划、城市人居环境科学、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城市设计 。

建筑技术科学

硕士点研究方向:建筑技术与管理、建筑物理环境技术、建筑防灾安全

市政工程

硕士点研究方向:城市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水处理和资源化理论与技术及环境模拟、城市水工程及其最佳化。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硕士点研究方向:水土保持生态工程、退化土地恢复与山地灾害防治、山区生态系统保护与荒漠化防治。

系部介绍

四川大学土木系最早成立于1945年,经过二十多年的分分合合,1986年恢复成立土木系,开始招收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的本科生,87年增设了城镇建设专业,90年代初增设了给排水专业。1993年服从学校院系调整的需要,从水利系分离出来併入城环学院,随后根据教育部本科专业科学调整,上述三个专业合併成土木系。
土木系下设结构工程教研室、给排水教研室、建筑工程管理教研室、结构工程实验室和市政工程实验室。在岗教师29人,其中教育部土建学科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四川省学术带头人2人、省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教授4人、副教授或高级工程师11人,拥有博士学位或正在共读博士学位的人数占总人数的48.3%,3名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监理工程师、造价工程师若干。教师以中青年为主,45岁以下教师占总人数的62%。
土木系拥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同时招收建筑及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含结构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和建筑工程管理等三个方向)。土木工程系现有土木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工程造价三个本科专业。土木工程专业设三个专业方向:建筑工程方向、道路与桥樑工程方向和工程管理方向。目前全系在校本科生达1000余人。已有数几千名毕业生分布在全国土建工程和市政工程行业的设计、施工、管理、房地产开发部门、监理公司、谘询公司、建设银行以及相应的教学科研院所,就业形势一直很好。在国际合作办学方面,土木系走在全校的前列,与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进行的“2+2”本科人才培养,目前已有2批学生派往德国,真正实现了与世界名牌大学的合作培养。此外,为了顺应社会的需要,土木系还设有不同层次的成人教育和网路教育,土木工程成人专升本、成人本科和成人专科,土木工程管理网路本科、专科和专升本。办学效果良好,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