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体与社会(第十五辑)
《新媒体与社会》辑刊是上海交通大学新媒体与社会研究中心推出的系列辑刊,是国内第一本以新媒体与社会为基本研究範畴的学术辑刊。本辑“专题策划”聚焦新媒体时代谣言的传播、演变机理及治理策略,展示当前谣言研究的最新进展。“学术沙龙”重点聚焦微观层面的新媒体对个体认知行为的改变,包括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心理机制以及微信用户朋友圈“晒自拍”行为的心理动因进行探究与阐释。“个案研究”关注新媒体语境下的文化消费现象以及网际网路思维在媒介行销中的套用,包括透视鬼畜视频走红现象;以鹿晗、李易峰的冬粉群为例,探究移动互联时代冬粉的行为模式;以《武汉晨报》为例,剖析网际网路思维在捷运报运营中的套用。“圆桌论坛”介绍了第五届新媒体与社会发展全球论坛暨中美双边对话的情况,内容丰富,视角多元。《新媒体与社会》辑刊力求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媒介生态环境中追求学术思想的沉澱与深思。
基本介绍
- 书名:新媒体与社会(第十五辑)
- 作者:谢耘耕
- 译者:无
- ISBN: 9787509786390
- 页数:344
- 定价:78.00元
-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01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内容简介
本书“专题策划”聚焦新媒体时代谣言的传播、演变机理及治理策略,展示当前谣言研究的最新进展;“学术沙龙”重点聚焦微观层面的新媒体对个体认知行为的改变;“个案研究”关注新媒体语境下的文化消费现象以及网际网路思维在媒介行销中的套用,探究移动互联时代冬粉的行为模式,剖析网际网路思维在捷运报运营中的套用;“圆桌论坛”介绍了第五届新媒体与社会发展全球论坛暨中美双边对话的情况。
目录信息
观点荟萃
专题策划
新媒体时代谣言的传播、演变及治理/9
国内谣言研究综述(2011—2015)【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10
海外谣言研究综述【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37
基于内容分析的网路造谣行为研究【袁 会】/58
突发事件中网路谣言的生成、传播与应对机制研究
——以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件为例【闵媛春 生晓云】/78
突发公共事件微博谣言的演化机制研究
——以“马航MH370失联事件”新浪微博谣言为例【杨晓红】/94
网路媒介语境中地震谣言的传播研究
——以2013年“雅安芦山地震”谣言为例【李 萌 张 楠】/113
PX事件谣言传播机制研究
——基于国内历次PX事件的谣言文本分析【宋 雪 包韶睿】/138
致癌谣言的传播渠道与社会渊源【赵蓓红】/148
微博传播中的谣言现象研究
——以新浪微博“转基因大豆致癌”谣言事件为例【张新苗】/158
网路媒体中食品类谣言的传播研究
——以“打针西瓜”及其变异信息为例【陈安繁】/173
风险社会中科技谣言的网路自净与他净
——基于2012—2014年度“十大科技谣言”的内容分析【许瑞仪 王 畅】/191
网路传播中的谣言现象——基于“非洲牛郎门”的个案研究【杨慧芳】/214
圆桌论坛
第五届新媒体与社会发展全球论坛暨中美双边对话/231
主题演讲:新媒体对信息社会的影响/232
新闻媒体与新闻内容的投入感【哈筱盈】/233
新媒体加剧社会的不公平【赵月枝】/237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监管差异
——有关台湾OTT视频服务执照问题的争论【刘幼琍】/240
新媒体使社会进入民有、民治、民享时代【郝晓鸣】/242
圆桌对话:新媒体与社会发展/244
学术沙龙
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马 超】/251
传播心理学视域下微信“晒自拍”行为研究【汪雅倩】/266
新媒体视阈下“声音神话”的建构与消费
——音乐类选秀节目的符号学分析【周 虹】/274
新媒体时代广西媒体对东协国家跨文化传播的最佳化策略研究【王海迪】/284
个案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鬼畜视频的传播现象研究【任晓琴】/299
移动互联时代冬粉行为模式与影响力研究
——以鹿晗、李易峰的冬粉群为例【郭 鸽】/311
新媒体时代网际网路思维在捷运报运营中的套用
——以《武汉晨报》为例【陈媛媛 吴 琴】/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