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的大学
《中国的大学》,作者梅贻琦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图书。
基本介绍
- 书名:中国的大学
- 作者:梅贻琦
- ISBN:9787564059446
- 开本:16开
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中国的大学
[作者] 梅贻琦 着
[出版日期] 2012-8
[开本] 16开
[页码] 214
[字数] 176000
[书号ISBN] 9787564059446
定 价:28.00元
内容简介
梅贻琦,这位清华大学的“终身校长”,和蔡元培并称,对于中国的大学有开创之功的教育大家,奠定清华大学百年辉煌的导师,《南渡北归》当中反覆见称的学界领袖,他在学术建设上和精神影响上,到底树立了什幺高山仰止的丰碑,至今没有人能够得知端详。
“太上立德,太下立言”,本书即发掘尘微,重刨精光,从浩瀚字纸当中发见梅贻琦的真知卓作——《中国的大学》,以作为中国教育界和文化界的屈指可数的光火,影响读者,进而拯救目前大学教育之危机。
本书从“大学之精神”“清华之为清华”“西南联大的精神家园”“工业化的前途和青年的使命”四个方面,阐述了梅贻琦的精神之道、治学立校和大学生的安身立命的严肃课题。从这本书的着作之初,就受到了朱自清、冯友兰、蒋梦麟、潘光旦、马约翰等大家的一致讚美和推荐,实为当今中国大学生和教授的必读之作。
作者简介:
梅贻琦(1889-1962),自1914年由美国吴士脱大学学成归国,即到清华担任教学和教务长等多种职务。1931年,梅贻琦出任清华校长,自此后一直到他在台湾去世,一直服务于清华,因此被誉为清华的“终身校长”。在他的领导下,清华才得以在十年之间从一所颇有名气但无学术地位的学校一跃而跻身于国内名牌大学之列。他的一生仅仅做成了一件事,就是成功的出掌清华并奠定了清华的校格。一是师资人才的严格遴选和延聘,二是推行一种集体领导的制度。他还被誉为清华百年校史上的四大哲人之一。另外三位是叶企孙、潘光旦、陈寅恪。
目录:
2007年文库版清华的民主制度(代序)………………朱自清
第一编大学之精神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大学一解
大学的意义
教授的责任
做学问的方法
谈学术自由
体魄健康才能救国
关于学生参加救护伤兵事
提倡吃苦耐劳精神
关于校内集会的意义
第二编清华之为清华
“此昔日北大之所以为北大;而将来清华之为清华,正应于此注意也。”
就职演说
清华学校的教育方针
清华发展计画
附:清华学校组织大纲
清华一年来之校务概况
在建校22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在建校24周年纪念典礼上的讲话
致全体校友书
回顾与前瞻——在建校26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在建校29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抗战期中之清华
抗战期中之清华(续)
抗战期中之清华(二续)
抗战期中之清华(三续)
抗战期中之清华(四续)
抗战期中之清华(五续)
复员期中之清华
复员后之清华
复员后之清华(续)
第三编西南联大的精神家园
“这传统就是北京大学的‘自由’,清华大学的‘民主’、和南开大学的‘活泼’”。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要览
…………
第四编工业化的前途和青年的使命
“今日大学生之生活中最感缺乏之一事即为个人之修养。”
工业化的前途与人才问题
…………
梅校长任职25年纪念题名录序(代后序)………………刘文典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