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複杂网路理论及其套用
《複杂网路理论及其套用》是2006年4月1日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汪小帆、李翔、陈关荣。
基本介绍
- 书名:複杂网路理论及其套用
- 作者:汪小帆,李翔,陈关荣编着
- ISBN:10位[7302125058]13位[9787302125051]
- 定价:¥45.00元
-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6-4-1
- 装帧:平装
编辑推荐
複杂网路研究正渗透到数理学科、生命学科和工程学科等众多不同的领域,对複杂网路的定量与定性特徵的科学理解已成为网路时代科学研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挑战性课题。本书致力于系统地介绍複杂网路的基础知识和研究进展。由于複杂网路研究具有很强的跨学科特色,并且新的问题和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因此本书着眼于複杂网路研究中已经取得的主要研究进展。主要内容包括:网路拓扑特性与模型,複杂网路上的传播行为、相继故障、搜寻算法和社团结构,以及複杂网路的同步与控制。本书还详细介绍了作者们在複杂网路领域的有关工作。
本书适合理工科大学研究生、博士后和教师阅读,也可供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中的研究人员参考。
目录
第1章 引论
1.1 引言
1.2 複杂网路研究简史
1.3 基本概念
1.4 本书内容简介
参考文献
第2章 网路拓扑基本模型及其性质.
2.1 引言
2.2 规则网路
2.3 随机图
2.4 小世界网路模型
2.5 无标度网路模型
2.6 局域世界演化网路模型
2.7 模组性与等级网路
2.8 複杂网路的自相似性
参考文献
第3章 Internet拓扑特性及建模
3.1 引言
3.2 Internet的拓扑特性
3.3 随机图产生器
3.4 结构产生器
3.5 基于连线度的产生器
3.6 多局域世界模型
3.7 各类模型的定性比较
参考文献
第4章 複杂网路上的传播机理与动力学分析
4.1 引言
4.2 複杂网路的传播临界值理论
4.3 複杂网路的免疫策略
4.4 複杂网路的传播动力学
4.5 计算机病毒在Internet上的传播
4.6 複杂网路中的其他传播现象
参考文献
第5章 複杂网路上的相继故障
5.1 引言
5.2 複杂网路相继故障的动态模型分析
5.3 基于耦合映象格子的相继故障模型
参考文献
第6章 複杂网路中的搜寻
6.1 引言
6.2 社会网路搜寻
6.3 几种複杂网路搜寻策略分析
6.4 P2P网路中的搜寻
6.5 複杂网路中的搜寻和拥塞
参考文献
第7章 複杂网路中的社团结构
7.1 引言
7.2 Kernighan—Lin算法
7.3 谱平分法
7.4 分裂方法
7.5 凝聚算法
7.6 派系过滤算法
参考文献
第8章 複杂网路中的同步
8.1 引言
8.2 複杂网路的完全同步判据
8.3 複杂动力网路的完全同步
8.4 连续时间时变耦合网路完全同步
8.5 其他网路完全同步判据
8.6 複杂网路中各个因子与完全同步的关係
8.7 改进複杂网路同步的方法
8.8 複杂网路的相位同步
参考文献
第9章 複杂动态网路的控制
9.1 引言
9.2 规则网路时空混沌的牵制控制
9.3 无标度动态网路的牵制控制:鲁棒性与脆弱性
9.4 一般複杂动态网路的牵制控制
9.5 随机驱动下动态网路的有序性与动力学
参考文献
附录 名词对照
前言
很多人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 偶尔碰到一个陌生人,同他聊了一会儿后发现你认识的某个人居然他也认识,然后你们会一起发出“这个世界真小”的感叹。那幺对于地球上任意两个人来说,藉助第三者、第四者这样的间接关係来建立起他们两人的联繫,平均需要通过多少人呢?20世纪6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Milgram的着名的小世界实验(社会调查)给出的推断是: 地球上任意两个人之间的平均距离是6。也就是说,平均中间只要通过5个人的传递,一个人就能与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的另一个人建立联繫。这就是着名的六度分离(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推断。儘管这个平均数6不一定很準确,但它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平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