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管子(中国民族吹管乐器之一)

管子(中国民族吹管乐器之一)

管子(中国民族吹管乐器之一)

管子,乐器名称,一种吹管乐器,其历史悠久。起源于古代波斯(今伊朗)。在中国古代称为"筚篥"或"芦管"。在两千多年前(西汉时期),流行于中国新疆一带,后传入中原。其构造由管哨、侵子和圆柱形管身三部分组成。可用来独奏、合奏和伴奏。经过变化发展,管子的演奏技艺得到了不断丰富和发展。而广泛流行于中国民间,成为北方人民喜爱的常用乐器。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管子
  • 管子构造:由管哨、侵子和圆柱形管身三部分
  • 起源:古代波斯(今伊朗)
  • 拼音:guǎn zi

乐器简介

乐器管子一种吹管乐器,历史非常悠久。管子起源于古代波斯,也就是现在的伊朗。在中国古代它曾称 为"筚篥"或"芦管"。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管子已经成为中国新疆一带通用的乐器,后来,管子传入中原,经过变化发展,它的演奏技艺得到了不断丰富和发展。现在,管子广泛地流行于中国民间,成为北方人民喜爱的常用乐器。
管子管子
管子的音量较大,音色高亢明亮、粗犷质朴,富有强烈的乡土气息。管子的构造比较简单,由管哨、侵子和圆柱形管身三部分组成。管子的用途很广,可用来独奏、合奏和伴奏。尤其在中国北方的一些乐种里,管子是非常重要的吹管乐器。管子的演奏技巧非常丰富,除了一般经常运用的颤音、滑音、溜音、吐音和花舌音外,还有特殊的打音、跨音、涮音和齿音等。除手指的技巧外,哨子含在嘴里的深浅也决定着管子发音的高低,吹奏时,利用口形的变化,还能模拟出人声和各种动物的叫声。运用循环换气法可不间歇地奏出长时值音型。

乐器构造

现代管子由哨、侵子和管身组成。小管哨芦苇制,一端用细钢丝扎住,另一端烙扁,直接插入管身上端,发音较高;大管哨芦竹製,插入侵子里。侵子铜製、锥形,插入管身上端。管身用长茎竹或红木製作,呈圆柱形,上开八孔(前七后一)或九孔(后二孔)外表涂漆侵腊,两端套金属圈防裂。
管子管子
管子有大、中、小三种。管身长18—24厘米,内径0.9—1.2厘米。小管又称高音管,是乐队中有特色的领奏乐器。中管比小管低八度。大管又称低音管,比中管低八度,在乐队中担任低音或作节奏型强拍演奏。音域:小管a1—c4,中管a—d3,大管A—d2。
管子用于河北吹歌、冀东吵子会、山西八大套、西安鼓乐等民间器乐合奏、民族乐队、戏曲乐队和宗教音乐中。河北吹歌使用大管和小管,小管音色高亢明亮,宜表现活泼、热烈的旋律;大管音色深沉、浑厚、略带悽怆,长于抒情性描绘。各种管可更换不同的哨子升降音高。

文献记载

管子,古称筚篥、觱篥、笳管。古代曾有一种称为“管”的吹奏乐器。《诗经·周颂·有瞽》:“既备乃奏,箫管备举”。《尔雅·释乐》:“大管谓之簥”。《说文解字》:“管如箎,六孔”。《宋书·乐志》:“……蔡邕章句曰‘管者,形长尺围寸,有孔无底’。其器今亡”。此种管久已失传。现代管子原为古龟兹乐器,西汉时期流行于新疆库车一带,大约公元四世纪传入内地。北魏以来开凿的云岗石窟中有吹管形象。《旧唐书·音乐志》:“筚篥,本名悲篥,出于胡中,其声悲”。隋开皇初年(581年左右)在宫廷乐队中使用,后在隋唐九、十部乐中套用颇广,有大筚篥、小筚篥、双筚篥、桃皮筚篥等形制。管子在宋代教坊大乐中自成一部,有头管之称。早期管为竹製。唐李颀《听安万善吹筚篥歌》:“南山截竹为筚篥”。白居易《小童薛阳陶吹筚篥歌》:“剪削乾芦插寒竹”。宋《乐书》:“觱篥,……以竹为管,以芦为首”。《元史·礼乐志》:“燕乐之器,头管制,以竹为管,卷芦叶为首,七窍”。至明代,管身改用木製,《明会典·大乐制度》:“头管,以木为之……,两末以牙管束,以芦为哨”。木製管的音色更为淳厚。明清两代,管子广泛流行于民间。
管子管子

管子演奏家

胡志厚

胡志厚: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教授、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民族管乐、打击乐教研室主任、兼任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管乐研究会副会长。
管子(中国民族吹管乐器之一)
.1964年,胡志厚作为中国第一位管子专业教师留校以来,通过他的努力,初步建立起完整、科学的教学体系。三十余年来,他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管子演奏人才,成为国内外演奏团体的骨干。
.1982年 国文化部主办的全国民乐调演中,他的三名学生﹝吴晓钟、郭向、徐奇武﹞获得了优秀奖﹝最高奖﹞;
.1995年 中国民族管弦乐会主办的中国民族乐器大赛,他的三名学生﹝包键、韩雷、靳世义﹞获得管子组第一、二、三名。这一成就,显示了胡志厚在管子教学中取得的突出成就;
.胡志厚主编的《中国民族乐器博览──管子曲集》适用于从初学到大学毕业的教学。许多曲目由他亲自採集、整理、加工和创作,现已列入国家重点出版教材,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
. 胡志厚的理论专着《论管子演奏》于1996年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着作是他三十余年演奏和教学经验的总结,是一件从无到有、开创性的工作。从民族器乐理论研究角度来讲,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

郭向

郭向:1964年,郭向进入中国音乐学院附中,成为第一批随胡之厚老师学习吹管子的人。后来,郭向又先后向民间老艺人赵春风、张宗孔学习吹奏管子。从中国音乐学院附中毕业后,郭向参了军,拿着乐器进入了铁道兵文工团。文革之后,他转业到中国电影乐团民乐团。正是靠手里的一根管子,郭向响亮地吹开了一条连线生活与艺术的坦途。
管子(中国民族吹管乐器之一)

着名曲目

国内:《万年欢》、《雁落沙滩》、《茉莉花》、《放风筝》、《柳青娘》、《小放驴》等。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