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涛(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朱涛,男,1973年2月8日出生, 四川岳池人,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朱涛
- 国籍:中国
- 出生地:1973年2月8日
- 性别:男
工作经历
2000-2006 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
2004-2006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
2006-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研究领域
地震电磁学,地球动力学
研究方向
地震电磁模拟实验,地幔对流和电阻率层析成像
代表作品
承担的科研项目(课题):
(1)2009.02~2011.12:973项目子课题,环赤道和西太平洋地震带关係研究。负责
(2)2010.07~2012.12:地震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地震电磁辐射的动态实验研究;负责
(3)2011.04~2012.06:地震局地球所院所长基金项目,云南玉溪、江川和通海盆地盆山过渡带结构电阻率层析成像探测。负责
(4) 2011.01~2013.12:中蒙国际合作项目,远东地区地磁场、重力场及深部构造观测与模型研究。参加
(5)2010.06~2012.12:科技部“国家地壳探测工程”子课题,多尺度成像技术实验与中亚/东亚地壳上地幔速度和密度成像研究所;参加
(6)2009.06~2011.05:地震局地球所院所长基金重点项目,华北地区电磁场动态演化特徵研究。参加
负责完成的科研项目(课题):
(1) 2008.01~2010.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大横向粘度变化下地幔对流研究;负责
(2) 2008.01~2010.12:国家科技支撑计画项目专题,LF/MF卫星电场观测频谱特徵研究;负责
(3)2007.10~2008.10:地震局地球所院所长基金面上项目,岩石电阻率各向异性的电成像实验研究。负责
工作和教育经历
2006. 8~至今: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
2004. 9~2006.8: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博士后站,助理研究员、博士后
2000. 7~2006.8: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研实员、助理研究员
2000. 9~2004.7: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学位
1997. 9~2000.7: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硕士学位
1993. 9~1997.7:西安石油学院,学士学位
研究方向
[1] 地震电磁实验:主要研究地震过程中电阻率及其各向异性变化特徵和规律,以及电磁辐射特性,为地震监测预报和数据处理分析提供实验支撑。
[2] 地球动力学:研究地震活动、地表浅部构造运动等的深部地幔动力学过程及其机制。
部分发表文章
[3]朱涛,王兰炜,冯锐,地震波速度约束的大横向粘度变化的地幔对流研究,地球物理学报,2011,54(5):1270-1284
[4]朱涛,王兰炜,DEMETER卫星观测到的与汶川地震有关的LF电场异常,地球物理学报,2011,54(3):717-727
[6]朱涛,王兰炜,陈化然 ,横向粘度变化对球层中热对流的影响 ,地球物理学报,2010,53 (2): 350-361
[7]朱涛,DEMETER卫星观测的LF/MF电场频谱特徵的初步研究 ,地震学报,32,2010,(4): 476-489
[9]朱涛,冯锐,周建国,王华林,王硕卿,利用电成像结果推断隐伏断裂的方法及其典型形式,地震地质,2009,31(1):34-43
[10]朱涛,冯锐,徐苏欣,何福祥,垂直线源电成像理论及套用,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8,43(4):462-466
[11]朱涛,周建国,冯锐,王华林,王硕卿,电成像方法在淄博市活断层探测中的套用,物探与化探,2008,32(1):87-91
[12]朱涛,何正勤,冯锐等,地震-电成像联合探测试验——以淄博市活断层探测为例,地震地质,2007,29(2):373-380
[13]朱涛,马宗晋,冯锐. 2006. 三维地震波速结构约束下的变粘度地幔对流及其动力学意义. 地球物理学报,49(5):1347-1358
[14]朱涛,冯锐, 球层中高阶自由热对流格局及其变化的研究,地震学报,2005,27(1):11-24
[15]朱涛,冯锐,球层中的非线性自由热对流——变粘度模型,地震学报,2005,27(2):194-204
[16]朱涛,赵和云,孕震过程中沖流电位地电异常的理论研究,地震学报,2001,23(4):398-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