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慈善(汉语词语)
慈善,指对人关怀而有同情心,仁慈而善良。 慈善是一项活动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慈善
- 外文名:alms offering
- 定义:对人关怀而有同情心,仁慈而善良
- 近义词:仁慈
基本含义
概念
慈善应是在慈悲的心理驱动下的善举。两层意思,一是慈悲的心理,二是善举.真正意义的慈善行为应是一种不附加要求的施捨。施捨本身就是一种快乐,一种满足。而慈善所帮助的对象不应仅仅是没有钱,也可以是其他方面。
内涵
中国现有的《辞源》、《辞海》、《现代汉语辞典》中都没有“慈善家”的词条。前些年出版的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有相关的“慈善事业”的词条,释义是:“从同情、怜悯或宗教信仰出发对贫弱者以金钱或物品相助,或者提供其他一些实际援助的社会事业……带有浓重的宗教和迷信,其目的是为了做好事求善报;慈善者通常把慈善事业看作是一种施捨……它只是对少数人的一种暂时的、消极的救济……它的社会效果存有争议。” 而《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慈善基金会”条目的释义是:“ 一种民间非营利性组织,由捐赠人提供财产并由它自己的职员进行管理,以其收入服务于对社会有益的目的 。”《大美百科全书》“慈善事业”条目的释义是:“ 最悠久的社会传统之一 ,它藉由金钱的捐助和其他服务,来提升人类的福祉 。” 事实上,我国已有了“中华慈善总会” 之类组织,所以,看来很有必要重新定义“慈善事业”、“慈善家”等词语。
词语概念
基本信息
【词目】慈善
【拼音】cí shàn
【英译】alms offering
【近义词】仁慈
【基本信息】[charitable;philanthropic;benevolent] 对人关怀而有同情心;仁慈而善良。
引证解释
指仁慈;富有同情心。
《魏书·崔光传》:“ 光宽和慈善,不忤于物,进退沉浮,自得而已。”《警世通言·苏知县罗衫再合》:“ 徐继祖 是个慈善的人,也是天性自然感动,心内到可怜这婆婆。” 清 昭连《啸亭杂录·孝亲》:“﹝ 孝圣宪皇后﹞天性慈善,屡劝上减刑罢兵,以免苍生屠戮,上无不顺从,以承欢爱。” 王西彦《古屋》第一部二:“他发议论时,好像是个具有一副慈善心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