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轻时Ⅱ——送给十年后不后悔的自己
《年轻时Ⅱ——送给十年后不后悔的自己》是2016年3月在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张颐武。
基本介绍
- 书名:年轻时Ⅱ——送给十年后不后悔的自己
- 作者:张颐武
- ISBN:9787515815671
- 类别:励志
- 页数:248
- 定价:32.00
- 出版社: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3-1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内容简介
《年轻时Ⅱ――送给十年后不后悔的自己》是关于作者年轻时所遇到的问题的思考,也是对于当下的年轻时的人们的观察和思考的结果。这些文字都是作者认真的探究和思考所得,希望它们能够给年轻时人一些启发,提供一些年轻人不太关注的角度的思考,从而引发年轻人对于自己人生的思考和更多的感悟。这部书比第一部年轻时更丰富,也有了一些角度上的差异。
作者简介
张颐武,着名评论家,文化学者。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生活方式研究院联席院长,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微博冬粉600万。
目录
第一章 宜早思,宜立志
困惑是每一代年轻人的共同考验
奋斗精神仍然是社会前行的动力
生命之罪
青少年的人际交往恐惧症
“幸福”和“成功”不是独木桥
“出名要趁早”的另一面
困惑是每一代年轻人的共同考验
奋斗精神仍然是社会前行的动力
生命之罪
青少年的人际交往恐惧症
“幸福”和“成功”不是独木桥
“出名要趁早”的另一面
第二章 明是非 ,辨真假
“鸡汤”与“鸡血”
“戾气”的超越
揭隐私的限度
第三章 宽于人,严于己
宽待失败应是一种美德
有话还得好好说
第四章 正三观,远媚俗
青年心态与大众文化
超越“道德焦虑”
有爱的人生不会干枯
生活方式的意义
谦和守礼:前辈的风度
第五章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依法行事是社会进步的基础
昨夜星辰
英雄无路
中国在追寻幸福的路上面对挑战
第六章 人不学,不知义
不学诗,无以言
曹雪芹的奇蹟
找回对汉字的热爱
饥饿而疯狂的阅读年代
经典,还需要直接接触
前言
序
2014年1月《年轻时:张颐武解读人生警语》出版。这部收录了我零碎感想的书受到了年轻朋友们的欢迎。他们觉得这部书还有些参考价值,说出了他们的一些特点、痛处和问题,也让他们感受到了一些真切的帮助。这让我觉得欣幸,也让我获得了原来写作所难以获得的迴响和反应,这些都让我受到了一些鼓励,觉得这些写作还是有用处的。于是,在大约两年之后,就有了这部《年轻时Ⅱ》。这部书是那部《年轻时》的续集,里面仍然有我不断续写的对于年轻时的思考,也收录了我关于年轻时的一些随笔散文。这些文字都是关于我的年轻时所遇到的问题的思考,也是对于当下的年轻时的人们的观察和思考的结果。这些文字都是认真的探究和思考所得,我也觉得它们能够给年轻时的我们一些启发,提供一些他们不太关注的角度的思考,从而引发他们对于自己人生的思考和更多的感悟。这部书比第一部年轻时更丰富些,也有了一些角度上的差异,但主旨和思路则是那部书的延续和展开。
当下的年轻时所遇到的很多问题和我们当年其实有一致性,也有差异。今天的年轻人远比我们有更宽阔的视野、更广阔的天地和更多选择的可能。他们的生活状态是我们当年难以比拟的。在当下二十世纪的“80后”和“90后”,已经彰显了自身相对于过去几代人的优势。这一代年轻人生长在现代中国历史上最富裕的一个时期,是独生子女的一代,受到了家庭和社会的更多关爱,也有机会得到更为全面的教育,在开放和全球化的时代中也有机会获得更为开阔的视野和国际观。他们的青春活力和想像力、创造力已经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他们的志愿精神,对于环境、社会的全面发展议题的关切,更重视自我发展的特点和开朗自信的性格都展示了这一代青年的无限潜力。
然而,今天“80后”、“90后”年轻人的物质和精神困扰是诸多新型的问题,如物质问题是对于住房的强烈期待和房价之间的差距、高端消费品的消费渴求和现实收入之间的差距等所造成的苦恼等;精神问题是对于真情的渴望和情感被物质化的苦恼之间的反差,以及对于社会的高度期待和现实给予他们的满足之间的反差等等。同时,他们普遍地对于自己上升的强烈期待和现实“完成不足”的状况之间的反差,也使其困恼具有某种普遍性。而新媒体
的成长又让他们在新的舆论空间中具有前所未有的影响力,放大了他们的不少困惑和问题。这些都构成了一个“问题群”,造成了不少“80后”和“90后”的“幸福感”低迷、社会“认同感”低迷的问题。这些都形成了对于社会的挑战。其实当下全球发展较快国家的年轻人也遇到了相似的问题和困扰。
面对这一切,社会应该更加关爱年轻人,更加积极地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条件和更加公平的环境,这些当然是社会努力的方向。但要真正解决年轻人的苦恼,最终还是取决于自己,取决于个体的奋斗和努力。没有个人自己的努力,社会就不可能进步。今天的青年一代面对的问题确实和过去不同,但现在仍然需要梦想的精神,需要高远的志向和奋斗的精神。社会应该为每一个年轻人提供基本的生存保障,但每个人的幸福生活仍然只能来自于自己对于社会的贡献和坚韧不拔的努力。遥想“五四”时代的青年,正是在中华民族面对历史最严峻的生死存亡的危机时刻,担当起了自己的历史责任。这也意味着今天的年轻人需要回首“五四”那个起点去汲取奋斗的力量。一方面全球竞争异常激烈,仍然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中国的发展还需要实干兴邦的努力。另一方面今天的中国已经在一个更大的平台上,中国的发展还远未到顶,年轻人需要用自己的努力奋斗为自己,也为社会和国家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我们所谈论的“中国梦”当然包括更加美好的生活,但也包括在实现美好生活的道路上的奋斗和努力。
这些其实都需要从自己开始,我的这些古语出发的感悟既是我的思考,其实也是对年轻一代的观察的结果,我希望自己能够通过这些文字对自己的人生做些梳理的同时,对年轻人有所启发,让他们少走弯路,希望这些文字仍然有些微末的用处。人生苦短,生命在写作的过程中流逝,我希望这些消耗了生命写出的文字能够有它的读者,也希望得到你们的指教和批评,让我也获得更多的收穫和启发。
生命在延续,情感在延伸,我们大家一起走过的人生道路旅程还会继续下去。我们还会从人生里获得更多的启发。
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