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绵阳师範学院

绵阳师範学院

绵阳师範学院

绵阳师範学院(Mianyang Teachers’ College),地处中国科技城——四川省绵阳市,是四川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四川省免费师範生定向培养计画高校,入选四川省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画。

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40年的四川绵阳学校,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绵阳师範高等专科学校与四川教育学院绵阳分院合併并更为现名。2006年成为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07年以良好成绩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1年,获準成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项目”试点单位,招收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截至2016年底,校园占地面积1560余亩,建筑面积44.53万平方米,建有体育馆、网球场、游泳池等各类现代化服务设施。图书馆藏书154余万册,电子文献360余万册。固定资产总值11余亿元。有16个二级学院,在校研究生、全日制本专科学生、留学生17000余人;覆盖9大学科门类71个全日制本专科专业。

基本介绍

  • 硕士点:1
  • 所属地区:四川省绵阳市
  • 主管部门:四川省人民政府
  • 学校官网:http://www.mnu.cn
  • 中文名:绵阳师範学院
  • 英文名:Mianyang Teachers’ College
  • 简称:绵阳师院
  • 创办时间:1940年
  • 类别:公立大学
  • 学校类型:师範
  • 属性:省属普通本科高校
    四川省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画
  • 现任校长:李树勇 
  • 知名校友:陈华富、李静、刘晓华、卢俊卿、李亿中、孙华
  • 校训:厚德 博学 笃行 弘毅
  • 主要院系:法学与社会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新闻与传媒学院等
  • 学校地址:四川省绵阳市高新区绵兴西路166号
  • 学校代码:10639 

历史沿革

1940年,绵阳联立女子初级中学及省立绵中代办的简易师範合併为四川省绵阳学校(原绵阳师範学校前身)。
绵阳师範学院北校区大门绵阳师範学院北校区大门
1965年,经教育部批准,在今绵阳市石塘镇成立四川省绵阳国中师资训练班(原绵阳师範高等专科学校前身)。
1986年,绵阳市人民政府批覆组建绵阳师资培训中心(原四川教育学院绵阳分院前身)。
1994年,绵阳师範专科学校正式更名为绵阳师範高等专科学校。
2000年,绵阳师範学校整体併入四川教育学院绵阳分院。
2002年3月,国家教育部批准绵阳师範高等专科学校与四川教育学院绵阳分院合併组建绵阳师範学院。
绵阳师範学院磨家校区大门绵阳师範学院磨家校区大门
2006年5月,学校获得学士学位授予资格。
2007年10月,学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取得优良成绩。
2011年10月,获批专业硕士学位授予资格。

办学力量

院系专业

截至2016年底,学校设有17个二级学院,开办71个全日制本专科专业。涵盖教育学、文学、历史学、艺术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经济学9大学科门类。
绵阳师範学院院系及专业设定
序号二级学院专业名称层次
1
文学与对外汉语学院
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秘书学
语文教育
2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数学与套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字媒体艺术、物联网工程
数学教育
3
外国语学院
英语、德语
英语教育
4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5
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化学、套用化学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6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製药
7
法学与社会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工作
8
历史文化与旅游管理学院
历史学、旅游管理
旅游管理、酒店管理
9
资源环境工程学院
地理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测绘与地理信息技术
10
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
音乐学、音乐表演
音乐教育
11
体育与健康教育学院
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体育教育、社会体育
12
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
美术学、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视觉传达设计
美术教育、艺术设计
13
新闻与传媒学院
广播电视学、播音与主持艺术
14
教育科学学院
套用心理学、学前教育、国小教育
学前教育
15
商学院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农村区域发展
会计
16
交通运输与管理学院
物流管理、汽车服务工程、机电技术教育
17
城乡建设与规划学院
风景园林、园林、城乡规划

师资力量

截至2016年底,学校拥有在职教职工1181人,专任教师919人,其中具有正、副高职称教师463人,硕、博士学位教师596人。硕士导师4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2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6人,四川省教学名师1人,绵阳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拔尖人才1人,绵阳市文化艺术专业领军人才1人。
北校区大观北校区大观

教学建设

截至2016年底,学校建设有10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7个省级“卓越计画”项目,2个四川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四川省高校实验教学示範中心,1个四川省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心,18门省级精品课程。
省级特色专业:生态学、中国语言文学、音乐学、化学、药学、心理学、套用经济学等。
北校区湖景北校区湖景
省级优势特色专业:套用心理学。
省级教学团队:生态学教学团队(带头人:苏智先)、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团队(负责人:杨栩生)、历史学教学团队(带头人:周明圣)。
省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教师教育实训中心、生物基础课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精品课程
精品课程
生态学
大学心理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热学
高级英语
素描
保护生物学
气象学与气候学
财务管理
普通逻辑学
世界近代史
现代汉语
无机化学
数学分析
C语言程式设计
声乐
史学概论
高等代数
生物製药工艺学
西方经济学
药用植物学

学科建设

截至2016年底,学校有专业学位硕士点1个、校级重点学科3个。
北校区教学楼北校区教学楼
专业学位硕士点:环境工程。
校级重点学科:套用经济学、教育与心理学、生态学。

对外交流

截至2016年底,学校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与德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纽西兰、新加坡、乌克兰、坦尚尼亚和台湾、香港等国家及地区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展师资培养、合作科研、学术交流、学生交流等活动。

学术科研

科研机构

截至2016年底,学校有省社科高水平研究团队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3个,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研究基地1个,市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5个,校级研究中心14个、校级研究所3个。3
磨家校区教学裙楼磨家校区教学裙楼
省级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四川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融合发展研究团队。
省级重点实验室:生态安全与保护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李白文化研究中心、民间文化研究中心、四川县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研究基地:绵阳师範学院体育与健康教育学院。
市级科研机构:四川绵阳文化产业研究与发展中心、四川绵阳异常心理与行为矫治研究中心、四川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效能建设研究中心、四川绵阳舞蹈文化艺术研究中心、四川绵阳期刊发展研究中心、纪念场馆教育与抗震救灾文化研究中心。
校级科研机构
机构名称负责人依託单位
LED研发中心
郭兴吉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所
何云晓
城乡建设与规划学院
分子诊断与药物研究中心
阮期平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光致功能材料研究中心
孙玉希
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国土资源研究中心
陈朝镇
资源环境工程学院
计算物理研究中心
刘国跃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龙门山地震带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董 鸣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绵阳网路安全与计算技术研究与服务中心
王明生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汽车零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谢 刚
交通运输与管理学院
地方高校大学生职业发展研究中心
王德炎
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
非洲研究中心
吕 京
外国语学院
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
廖 胜
历史文化与旅游管理学院
民间诗学研究中心
王 辉
文学与对外汉语学院
四川县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许小君
商学院
套用心理学研究所
陈 寒
教育科学学院
中德文化与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肖 萍
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
高等教育研究所
唐虎兵

科研成果

根据2014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2010-2014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画项目等各级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科研项目76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4260余篇,出版学术专着、教材93部,获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等奖项115项。
磨家校区教学楼磨家校区教学楼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6年底,绵阳师範学院图书馆图书馆藏书154余万册,电子文献360余万册,各类电子资料库99个,拥有数字资源72463GB。
磨家校区图书馆磨家校区图书馆
学术刊物
《绵阳师範学院学报》创刊于1982年,原名《绵阳师範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更名为《绵阳师範学院学报》,是由四川省教育厅主管、绵阳师範学院主办的省级综合性学术刊物。2007年更改为月刊。是中国期刊全文资料库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统计刊源期刊、万方数据——数位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期刊、《中国科技期刊资料库》原文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资料库收录期刊。

文化传统

校徽

绵阳师範学院校徽
校徽校徽

校训

“厚德 博学 笃行 弘毅”
厚德,心胸宽广不以个人得失为主,重公轻私,谓之厚德。《周易》中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河南程氏粹语·论道篇》中说:“一德立而百善从之。”
博学,《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意为要广泛的学习,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人。
磨家校区图书馆全景磨家校区图书馆全景
笃行,源自《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儒行》:“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
弘毅,出自《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意为:读书人不可以不心胸宽广、意志坚强。“弘”,宽广;“毅”,坚毅、刚毅。“弘毅”,寓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磨励自己的毅力,意志坚强,勇于拼搏,心理素质过硬,能够经得起各种困难和挫折的考验。

学院领导

职位姓名
党委书记
王海滨
党委副书记、院长
李树勇
党委副书记
梁国平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王琪
副院长
费文晓、陈寒、黄永忠
资料来源:

知名校友

教育界
陈华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导
唐年胜: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云南大学教授、博导
汪明义:四川师範大学校长,教授、博导。(数学系84届毕业生)
绵阳师範学院
孙华: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生)
黎加厚:上海师範大学数理信息学院教育技术系主任,教授,教育技术硕士点学科带头人。(毕业生)
邓平: 商学博士,美国马里威尔大学终身教授。
刘云生:广州大学法学院教授(中文系87届毕业)
贾波: 复旦大学光纤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毕业生)
冯志全:济南大学信息学院计算机教工支部书记,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何江明:西南交通大学体育部体育科研所所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任明: 成都市武侯高级中学一级教师,2004年成都市十佳文明教师,2005年四川省十佳文明教师。
刘东: 字天长,笔名流云虹东,世界华人作家协会会员,兼任世界华文书刊编委。
王学义:现为西南财经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人口学博士,企业管理博士后。
杨江源:笔名江兰。现任绵阳市电视艺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江兰工作室主任。
欧阳明:现任南充市教师进修学校校长。中国教育科学学会会员,硕士研究生导师。
政界
李静第十九届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中共十八大代表、十九大代表,现任重庆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
吴光镭:原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实施西部大开发办公室副主任
刘晓华:四川省地方税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原四川省攀枝花市市长
左代富:四川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副主任委员
王元勇:四川省政协副秘书长,民建四川省委副主委
崔兆全:四川省十一届政协文体医卫委员会副主任
刘东: 四川省政府教育督导团总督学、省教育厅党组成员
颜超: 四川省绵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王昭洪:四川绵阳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秘书长、机关党组书记
陈鼎: 绵阳(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
张伟: 四川省攀枝花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市委民族工作委员会书记
宋开慧:四川省雅安市委常委、芦山县委书记
黄黎明:四川省广元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李孝武:四川省教育厅高等学校学生工作处处长
马放之:四川省广元市政府副秘书长、广元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党委书记、局长
赵海清:四川省北川县财金办主任,中国十大杰出青年。
商界
卢俊卿:工商管理博士,天久伟业国际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世界杰出华商协会会长,世界杰出华商大会执行主席、《发现》杂誌社社长,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常委,华人亿万富翁俱乐部主席,北京市优秀企业家,企业家孵化器创始人,高效激励体系创建人,中国美丽经济理论奠基人。曾获得“2005华商影响力100强”、“2005中国最具影响力的100位财富人物”、“2005中国十大管理英才”、“中国文化传媒业新坐标人物”等荣誉。
杨学军:现任四川长虹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务副书记、纪委书记、总经理。
王祥兵:现任四川沱牌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副总经理、工会主席。
李亿中,现任富临集团党委书记兼常务副总经理。
李德超:现任绵阳市物资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兼任北京华青国际投资公司副董事长。
雷文勇:现任四川铁骑力士集团董事长、四川省政协委员、绵阳市工商联名誉会长。
张钧:现任四川兴力达集团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何韬:现任四川兴力达集团实业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侯昌武:中国服装业着名企业经营及品牌战略专家、本土杰出品牌策划代表人物。
马礼文:现任北京瑞和国际演艺总经理。
张恆:现任中国工商银行、工商国际助理总裁。
仲卫东:深圳市东方智慧型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赵方尼:现任绵阳市嘉益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曾韬:德阳玖鹏贸易公司董事长。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