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风行草偃

风行草偃

风行草偃

风行草偃,成语,典出《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偃,倒伏。风一吹草就倒下。后遂以“风行草偃”等比喻道德文教能感化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风行草偃
  • 解释:比喻道德文教能感化人
  • 近义词:风行草从
  • 感情色彩:褒义词
  •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分句;用于书面语
  • 成语结构:紧缩式
  • 产生年代:古代

基本信息

词目:风行草偃
拼音:fēng xíng cǎo yǎn
解释:偃,倒伏。风一吹草就倒下。比喻道德文教能感化人。
近义词:风行草从
英文翻译:Where the wind passes,the grass bends-the inferiors imitate the superiors.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分句;用于书面语
成语结构:紧缩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偃:不能读作“yàn”。
成语辨形:偃:不能写作“晏”。

详细释义

典源

《论语·颜渊》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1),以就有道(2),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3),必偃(4)。”

注释

(1)无道:指无道的人。
(2)有道:指有道的人。
(3)上之风:指风加之于草。
(4)偃:仆,倒。

译文

季康子问孔子如何治理政事,说:“如果杀掉无道的人来成全有道的人,怎幺样?”孔子说:“您治理政事,哪里用得着杀戮的手段呢?您只要想行善,老百姓也会跟着行善。在位者的品德好比风,在下的人的品德好比草,风吹到草上,草就必定跟着倒。”

释义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偃,倒伏。风一吹草就倒下。后遂以“风行草偃”等比喻道德文教能感化人。

同源典故

偃草 草偃 风向草偃 化若偃草

用典示例

宋 陈亮《又癸卯秋书》:“世俗日浅,小小举措已足以震动一世,使秘书得展其所为,于今日断可以风行草偃。”
晋 葛洪 《抱朴子·用刑》:“明后御世,风向草偃,道洽化醇。”
唐 白居易 《册回鹘可汗加号文》:“东渐海夷,西亘山狄,惠宁威制,鳞帖草偃。”
《资治通鉴·魏明帝青龙元年》:“圣化所绥,万里草偃。”
《晋书·潘尼传》:“学犹莳苗,化若偃草。”

相关阅读

孔子反对杀人,主张“德政”。在上位的人只要善理政事,百姓就不会犯上作乱。这里讲的人治,是有仁德者的所为。那些暴虐的统治者滥行无道,必然会引起百姓的反对。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