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等教育
初等教育(primary education)是指教育系统中最基础的部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它为第一级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最初始的阶段。具有最大的普及性、广泛性,一般都属义务教育阶段。初等教育是近几百年来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结果,其源头是在 15 世纪的欧洲。而初等教育制度的实施得以建立在法律的基础上,并以全民为对象,则到 19 世纪后期才逐渐实现。在 20 世纪,随着时代的前进,初等教育在制度、结构、课程和方法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但各国实施初等教育的状况各不相同。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初等教育
- 或称:基础教育
- 年龄範围:6—12岁
- 通常:国家学制中的第一个阶段的教育
沿革
在中国,实施初等教育,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西周时代。从那时起,各代官办和私立的国小、书馆、社学和蒙馆等都属于初等教育机构。1904年 1月13日清政府颁发《奏定学堂章程》,中国开始建立近代初等教育制度。先设初等国小堂,收7岁以上儿童入学,修业年限5年。1912年,中华民国政府改初等国小堂为初等国小校,后又改称国民学校。学制迭有变更,先定国民学校修业年限为4年, 高等国小为3年, 后改为“4·2制”(初小4年,高小2年),这一学制实施最久。
在国外,从古希腊的弦琴学校,罗马的初等学校,欧洲中世纪的教区学校、城市学校、拉丁学校,到近代各国所设的国小、初等学校、基础学校、国民学校等等,都属于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各国初等教育年限大多是 4 ~6年,个别的为3年或4年(苏联、民主德国等)、7年(泰国等)或 8年(美国的部分州等)。英国等个别国家还把幼儿教育年限包括在初等教育内。
在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初等教育事业很不发达, 文盲众多, 文化落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规定,初等教育包括儿童和青年、成人两种。对儿童实施初等教育的国小,给儿童以全面的基础教育;对青年和成人实施初等教育的工农速成初等学校、业余国小、识字学校等,给受教育者施以相当于国小程度的教育。人民政府从国家的实际情况出发,採取多种形式办学方针,改革和发展教育事业,使初等教育有了很大发展。据统计,1981年全日制国小校数已从1949年的 34.68万所增加到88.05万所;小学生数从2439.1万人增为13972万人,共为国家培养 3亿多有文化的劳动后备力量。此外,培养了几千万业余国小毕业生,扫除文盲1.37亿人,使农村青壮年文盲比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80%以上下降为30%,职工文盲比例从60~70%下降为8%。学龄儿童入学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20%左右提高到93%左右。
在中国,初等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中国国小现行学制一般5年,部分大中城市的国小在试行6年制。国小的任务是为国家培养新生后代,为他们以后接受中等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曾前后于1952、1955、1963年颁发过国小教学计画,对课程设定、教学要求、教学时间安排及实施步骤等作了规定。1978年教育部又一次修订了《全日制国小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其中对小学生的培养目标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使学生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等品德;拥护社会主义,拥护共产党;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阅读、写作和计算的能力,具有初步的自然常识和社会常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正常的发展,具有健康的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劳动习惯。”为有效地顺利实现这个目标,教育部于1981年颁发了新的国小教学计画,规定全学年教学42周,寒暑假10周,农村国小可利用部分假期放农忙假。该计画规定,全国国小一般设思想品德、语文、数学、自然、历史、地理、体育、音乐、美术、劳动等10门课程,有条件的国小在四、五年级设外语课。国小每周教学时间为24~27课时,另加课外活动,每周在校活动总时间为31~34课时。1981年9月,教育部正式颁布《小学生守则》,要求全国国小立即执行。在中国,为儘快提高国小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总结和积累办好国小教育的经验,以带动一般学校,于1962年开始试办重点国小。1978年1月,教育部再次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切实办好重点中、国小。1980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关于普及国小教育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正确处理普及与提高的关係。各地应当首先集中力量办好一批重点学校,创造经验,典型示範;并应切实办好农村的中心国小,使之成为农村学校的骨干,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初等教育

发展趋势
世界各国初等教育发展趋势主要是:①日益注重加强基础知识的传授,提高学生的基础学力。②适应儿童生理早熟现象,提早儿童入学年龄。如不少国家已把幼儿教育的高班纳入初等教育範围或已準许 5岁儿童提前入学。另外,还为儿童末期到青年初期之间的3~4年的教育建立新型中间学校。③逐步缩小班级编制,增加教师定额,对教师学历水平的要求日趋提高。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日趋灵活多样,既重视统一教学要求,也注意个别施教;特殊教育事业也日益引起重视。
学制课程
根据中国政府颁布的《义务教育法》有关规定,全国各地必须普及初等教育。凡年满六岁的儿童必须接受在校的教育。初等教育的学制为六年,一般为全日制普通国小。开设的课程有:思想品德、语文、数学、自然、历史、地理、图画、音乐、体育等。
初等教育

2002年,全国共有幼稚园11.18万所,在园幼儿(包括学前班)2036.02万人,幼稚园园长和教师共65.93万人。全国共有国小45.69万所,在校生12156.71万人。国小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8.58%,其中女童入学率98.53%。
专业介绍
初等教育专业以培养中国小急需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谘询教师为主,以培养幼儿教师 及妇联、公安、武警、医院等部门的心理谘询与治疗人员和社会上的心理谘询师为辅。
初等教育

21世纪初等教育在大学是一门专业,而针对文理科又有不同的教学目标。例如
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有所长,具备国小教育专业知识,胜任国小教育教学工作,具有现代教育观念,能适应21世纪教育教学改革,能独立进行教学、科研的国小语文教育工作者。要求学生具有扎实、宽厚的文化科学知识;具有较为扎实、系统的学科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为系统的国小教育理论知识。
文科
主要课程:教育学、小学生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艺理论、儿童文学、写作、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教学论与德育论、国小语文教材教法、教师口语与书法、儿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谘询心理学,中 学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工作、亲职教育学、教师口语与书法、现代教育技术等。
理科
主要课程:教育学、小学生心理学、教育心理学、高等数学、初等数论、数学分析、线性代数、机率论与数理统计、物质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数学教学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然科学基础、科学技术史、教学论与德育论、国小数学教材教法、教师口语与书法、现代教育技术、儿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谘询心理学,中国小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工作、亲职教育学等。
初等教育
(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电脑程式设计,信息技术课程教法,图像处理,动画设计与製作,课件设计与製作,网页设计与製作,计算机软硬体维护,现代远程教育,摄影技术,数字摄录技术,数字视频与非线性编辑,计算机网路技术等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