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技术研究方法
《教育技术研究方法》是2008年01月南京师範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张一春。
基本介绍
- 书名:教育技术研究方法
- 作者:张一春
- ISBN:9787811017908
- 页数:334
- 定价:¥35.00
- 出版社:南京师範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8年01月
- 装帧:平装
- 开本:16
内容提要
张一春教授的全国“十一五”规划教材《教育技术研究方法》是一本学习教育技术、开展教育技术研究的入门指导书。是为开展教育技术研究工作打下理论和方法论基础的,是培养从事科学研究和对教育技术领域中的现象与规律进行研究的教材。
《教育技术研究方法》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教育技术研究方法》主要用于教育技术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教育技术研究方法》课程的学习,以及教师、教育技术工作者进行教育技术研究的训练。 《教育技术研究方法》採用了十个单元、十个研讨专题、三十六项工作、近两百张知识卡片组成的结构。每个单元有“研讨专题”、“工作”、“研究与思考”三部分。在编写过程中力求“融理论于技术,用技术辅助研究”;强调“参与”、“动手”、“合作”;採用了研究性学习、合作化学习、案例学习、行动学习等教学方法,鼓励学习者通过团队合作和採用自主研究来进行学习。
目录
前言
单元一 研究準备
研讨专题:教育技术将如何面对教育信息化?
工作一 观察身边的研究
工作二 评估自我研究能力
工作三 了解教育技术研究
工作四 管理自己的研究
研究与思考
单元二 文献调研
研讨专题:如何高效地找寻信息和有效地利用信息?
工作一 熟悉文献检索方法
工作二 掌握网路检索方法
工作三 分析检索结果,撰写文献研究综述
研究与思考
单元三 课题分析
研讨专题:教育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是什幺?
工作一 了解教育技术的研究课题
工作二 确立自己的研究主题...
单元四 研究设计
单元五 课题调研
单元六 行动研究
单元七 评价研究
单元八 数据分析
单元九 理论分析
单元十 总结套用
文章节选
单元一研究準备研讨专题:教育技术将如何面对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说,从教育产生的那一天起,就有了教育技术。在当今全球教育信息化的浪潮中,教育技术扮演着什幺样的角色又如何在教育信息化浪潮中促进自身学科体系的发展和完善这是广大教育技术工作者和研究者深思的问题。在本研讨专题中,请大家各抒己见,谈谈你对“教育技术将如何面对教育信息化”的看法。工作一观察身边的研究提起“研究”这个词,可能会使你想到科学家、高尖技术等,感觉很深奥、很複杂,似乎它是科学家的专利。其实在**身边处处都有研究。在本部分,我们将一起观察并发现身边的研究,并为以后的教育技术研究实施做好準备工作。如果你不是在班级课堂中使用本教材,可以跳过工作一,直接从工作二开始。步骤一学习者自我介绍研究存在于**身边。认识自我、认识学伴也是一种研究。我们开展教育技术研究工作需要研究者们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因此我们认识自己、认识学伴,找寻研究的合作者非常重要。请大家先分析一下自己,然后到讲台上把你介绍给全体学伴。为了更好地让周围的学伴认识你以及方便以后的学习,建议你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自己。本书主要用于教育技术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教育技术研究方法》课程的学习,以及教师、教育技术工作者进行教育技术研究的训练。该书是为学生开展教育技术研究工作打下理论和方法论基础的,是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和对教育技术领域中的现象与规律进行研究的教材。该书旨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认真细緻的科学作风,培养对教育技术领域中的现象与规律进行研究的能力。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正确理解并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程式与规律,掌握教育技术研究主题确立及研究方案的设计的能力,掌握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开展教育技术研究并获取研究资料的能力,掌握对研究数据处理分析并进行教育技术成果表达的能力等。本书採用了十个单元、十个研讨专题、三十六项工作、近两百张知识卡片组成的结构。每个单元有“研讨专题”、“工作”、“研究与思考”三部分。在编写过程中力求“融理论于技术,用技术辅助研究”;强调“参与”、“动手”、“合作”;採用了研究性学习、合作化学习、案例学习、行动学习等教学方法,鼓励学习者通过团队合作和採用自主研究来进行学习。主要表现在:(1)複杂的研究过程简单化。通过设计研究的工作流程,把複杂的研究变成具体的、简单的、可操作的工作,从而轻鬆完成学习与研究。(2)抽象的理论学习实践化。通过知识卡片、工作流程、相关资源、案例与範例等学习,提炼了知识内容,增加了活动过程,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与实践性。(3)动态的能力变化显现化。通过自我能力测试和专题学习网站的测试系统,进行教育技术能力的实时自测,并可以根据测试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4)海量的资源获取系统化。教育技术的相关研究资源很多,教材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学习系统,提供了大量针对性的国内外研究案例与成果,帮助学习者系统地获取研究资源。(5)自我的学习过程互动化。教学过程中设计了许多互动的环节,提供了开展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的环境,保证了学习质量与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