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宁省事业单位录用考试专用教材·全真模拟预测试卷
辽宁省事业单位录用考试专用教材·全真模拟预测试卷,是由中公教育辽宁事业单位考试研究院相关专家,在深入研究辽宁事业单位考试大纲及历年真题的基础上编写而成。本试卷依据考试量身打造,凸显辽宁事业单位考试特点,精选十套模拟预测试卷,分别是3套《职业能力测验》试卷、3套《公共基础知识》试卷、2套《综合知识与能力测试》试卷、2套《申论》试卷,内容全面,详尽解析,真正做到提升解题能力夺取高分。让你真正一书在手,考试无忧。 温馨提示:一个会员账号,就是在书的背面有贴的条码,赠送的账号密码;一张现金支票也说明了是在报班的时候拿着书可以减50元,不是真的是一张支票。
基本介绍
- 书名:中公·事业单位·
- 类型:省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
- 出版日期:2013年12月27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511522092
- 品牌:中公教育
- 作者:中公教育辽宁事业单位考试研究院 李永新
-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 页数:276页
- 开本:16
- 定价:42.00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辽宁省事业单位录用考试专用教材·全真模拟预测试卷,是中公教育辽宁事业单位考试研究院相关专家,在严格依据辽宁事业单位考试大纲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的。本书共十套试卷,内容涵盖职业能力测试、公共基础知识、综合知识与能力测试以及申论考试的重点内容,精心提炼考点,帮您聚焦複习重心;全真习题演练,让您零距离体验考场;深度把握命题趋势,让您在各部分的演练中掌握解题技巧。
作者简介
李永新 中公教育首席研究与辅导专家
毕业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具有深厚的公务员考试核心理论专业背景,具有十多年公务员考试辅导与实战经验,对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各级公务员招考有博大精深的研究,主持研发了引领公考领域行业标準的深度辅导、专项突破等全系列教材和辅导课程,讲课系统、全面、有效,倍受考生欢迎和推崇,是公考辅导领域行业标準的开创者和引领者。
毕业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具有深厚的公务员考试核心理论专业背景,具有十多年公务员考试辅导与实战经验,对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各级公务员招考有博大精深的研究,主持研发了引领公考领域行业标準的深度辅导、专项突破等全系列教材和辅导课程,讲课系统、全面、有效,倍受考生欢迎和推崇,是公考辅导领域行业标準的开创者和引领者。
图书目录
辽宁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职业能力测试》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一)(1)
参考答案及解析(195)
辽宁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职业能力测试》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二)(24)
参考答案及解析(204)
辽宁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职业能力测试》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三)(42)
参考答案及解析(212)
辽宁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全真模拟预测试卷(四)(67)
参考答案及解析(221)
辽宁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五)(94)
参考答案及解析(234)
辽宁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全真模拟预测试卷(六)(120)
参考答案及解析(245)
辽宁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综合知识与能力测试》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七)(146)
参考答案及解析(258)
辽宁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综合知识与能力测试》全真模拟预测试卷(八)(164)
参考答案及解析(265)
辽宁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申论》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九)(182)
参考答案(273)
辽宁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申论》全真模拟预测试卷(十)(189)
参考答案(275)
参考答案及解析(195)
辽宁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职业能力测试》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二)(24)
参考答案及解析(204)
辽宁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职业能力测试》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三)(42)
参考答案及解析(212)
辽宁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全真模拟预测试卷(四)(67)
参考答案及解析(221)
辽宁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五)(94)
参考答案及解析(234)
辽宁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全真模拟预测试卷(六)(120)
参考答案及解析(245)
辽宁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综合知识与能力测试》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七)(146)
参考答案及解析(258)
辽宁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综合知识与能力测试》全真模拟预测试卷(八)(164)
参考答案及解析(265)
辽宁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申论》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九)(182)
参考答案(273)
辽宁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申论》全真模拟预测试卷(十)(189)
参考答案(275)
文摘
着作权页:
1.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不断成为社会焦点,民众的心理预设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从前人们默认食物是安全的,不安全的食物乃异类,非充足证据而不轻信;而现在,很多人默认食物是危险的,任何人说“某物含毒”,都极易引起共鸣。一种“反权威”的立场,使得官方鉴定机构处境尴尬,民众不再信任乃至排斥其履职。但在民间鉴定发育不彰的环境下,那种“高傲的不信任”奢侈且危险。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食品安全问题亟须得到有效解决
B.出台完善的食品安全保障法刻不容缓
C.重新建立民众对食品安全的信心至关重要
C.食品安全保障部门应切实担起保障食品安全的责任
2.通过光谱研究,我们能够发现几亿光年以外的微量元素。观测範围已经很庞大了。因此,在我们可以观测的範围里,应该具备宇宙中最普遍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应该产生宇宙中最普遍的物质。当然,宇宙中肯定还存在一些特殊的环境和物质,但是这种环境一定不是普遍的,一定是非常稀有的。假如这样的环境不稀有,那幺在地球的附近就一定能够观察到在这种环境下产生的特殊物质,而且,在这些特殊环境中产生的特殊物质,一定是不稳定的,存在时间极短或者存在条件极其苛刻。假如这样的物质是稳定的,在100多亿年的宇宙历史中,它们一定会在整个宇宙中弥散开,从而被我们观测到。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特殊的环境是发现新元素的重要线索
B.宇宙中未发现的元素不稳定且不会很多
C.不断扩大观测範围是发现新元素的重要手段
D.光谱研究的局限性使得新元素的发现陷入瓶颈
3.20世纪八九十年代,大多数研究现当代史的文章着述,都没有或很少有引文和注释,凡是带注释的学术着作,出版起来都非常困难,销量很小。但近年来,这种情况发生了很大改变。读者普遍认识到,对历史研究来说,一定要读那些严格遵守学术规範、讲究证据的着述。有大量引文注释的着作现在不仅好销,而且就连过去完全不讲究这一套的报刊,如今也动不动在文中加上几条注释。这说明历史学者对学术规範的坚持是有效的,而且规範的研究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能帮助研究者保持研究的客观性和準确性。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A.规範的历史学研究方法逐渐得到认可
B.出版行业对引文和注释的重视程度愈来愈高
C.历史研究的生命力在于以史料为基础取得证据
D.历史学者的研究方法对当下学术规範起到推动作用
4.当代“艺术批评”遭遇越来越多的质疑,或认为其中充斥吹捧虚夸气息,或讥讽批评言论和艺术实践脱节,无法对艺术创作、艺术市场产生正面引导作用,进而,连艺术批评存在的意义也变得可疑起来。在艺术资本和大众媒体崛起的当今,艺术批评影响力式微。在这样生产繁荣的时代,艺术批评的“质”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有多少文章真正具有批判性和反思精神呢?这值得艺术理论界认真思考。
1.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不断成为社会焦点,民众的心理预设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从前人们默认食物是安全的,不安全的食物乃异类,非充足证据而不轻信;而现在,很多人默认食物是危险的,任何人说“某物含毒”,都极易引起共鸣。一种“反权威”的立场,使得官方鉴定机构处境尴尬,民众不再信任乃至排斥其履职。但在民间鉴定发育不彰的环境下,那种“高傲的不信任”奢侈且危险。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食品安全问题亟须得到有效解决
B.出台完善的食品安全保障法刻不容缓
C.重新建立民众对食品安全的信心至关重要
C.食品安全保障部门应切实担起保障食品安全的责任
2.通过光谱研究,我们能够发现几亿光年以外的微量元素。观测範围已经很庞大了。因此,在我们可以观测的範围里,应该具备宇宙中最普遍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应该产生宇宙中最普遍的物质。当然,宇宙中肯定还存在一些特殊的环境和物质,但是这种环境一定不是普遍的,一定是非常稀有的。假如这样的环境不稀有,那幺在地球的附近就一定能够观察到在这种环境下产生的特殊物质,而且,在这些特殊环境中产生的特殊物质,一定是不稳定的,存在时间极短或者存在条件极其苛刻。假如这样的物质是稳定的,在100多亿年的宇宙历史中,它们一定会在整个宇宙中弥散开,从而被我们观测到。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特殊的环境是发现新元素的重要线索
B.宇宙中未发现的元素不稳定且不会很多
C.不断扩大观测範围是发现新元素的重要手段
D.光谱研究的局限性使得新元素的发现陷入瓶颈
3.20世纪八九十年代,大多数研究现当代史的文章着述,都没有或很少有引文和注释,凡是带注释的学术着作,出版起来都非常困难,销量很小。但近年来,这种情况发生了很大改变。读者普遍认识到,对历史研究来说,一定要读那些严格遵守学术规範、讲究证据的着述。有大量引文注释的着作现在不仅好销,而且就连过去完全不讲究这一套的报刊,如今也动不动在文中加上几条注释。这说明历史学者对学术规範的坚持是有效的,而且规範的研究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能帮助研究者保持研究的客观性和準确性。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A.规範的历史学研究方法逐渐得到认可
B.出版行业对引文和注释的重视程度愈来愈高
C.历史研究的生命力在于以史料为基础取得证据
D.历史学者的研究方法对当下学术规範起到推动作用
4.当代“艺术批评”遭遇越来越多的质疑,或认为其中充斥吹捧虚夸气息,或讥讽批评言论和艺术实践脱节,无法对艺术创作、艺术市场产生正面引导作用,进而,连艺术批评存在的意义也变得可疑起来。在艺术资本和大众媒体崛起的当今,艺术批评影响力式微。在这样生产繁荣的时代,艺术批评的“质”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有多少文章真正具有批判性和反思精神呢?这值得艺术理论界认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