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皇太孙
皇太孙,储君的一种,简称太孙,与皇太子一样,都是皇位继承人的封号。名称的由来与皇太弟、皇太叔等类似。此一继承人通常是太子的嫡子,在太子去世后,改封其为太孙;也有少数在太子尚健在且并未被废黜的情况之下,有被封为太孙的例子,如唐高宗李治的太孙李重润、明成祖朱棣的太孙朱瞻基等。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皇太孙
- 外文名:huang tai sun
- 含义:皇位继承人的封号
- 简称:太孙
简介
就中国历史而言,如果没有经过正式册封的程式,并不能算是皇太孙,如北魏文成帝拓跋浚在其祖父太武帝拓跋焘在位时,就只有保持世嫡皇孙的称号而已;另外,辽道宗耶律洪基去世前遗命其孙,时为燕国王的耶律延禧继位,也没有经过册封的程式。
通常太孙的居住的处所和太子一样也称东宫,不过东宫官属会随之改名,例如太子太傅改称太孙太傅,太子洗马改称太孙洗马。不过有的时候,太孙并不设属官,如唐高宗李治的太孙李重润。
皇帝立太孙,大多数的情况是因为太子去世,并且嫡孙至少已经接近成年,故太孙一般符合封建宗法的传统,其继承人的合法性不若太弟、太叔有较大的争议;然而现实情况下,太孙因年纪尚轻,权力基础不稳,随时可能受到权臣、宗室的挑战。
历代皇太孙
政权 | 姓名 | 在位皇帝 | 受封时间 | 受封原因 | 结果 |
---|---|---|---|---|---|
西晋 | 司马臧 | 惠帝司马衷 | 永康元年(300) | 惠帝皇后贾南风害死太子司马遹,赵王司马伦以此为藉口政变,杀贾后,复以太子之子临淮王司马臧为皇太孙,时尚年幼 | 次年司马伦篡位,司马臧被改封为濮阳王,不久被杀 |
司马尚 | 永宁元年(301) | 赵王司马伦篡位称帝,不久败死,复以太子之子襄阳王司马尚为皇太孙,时尚年幼 | 次年去世,謚沖 | ||
南齐 | 萧昭业 | 武帝萧赜 | 永明十一年(493) | 武帝太子萧长懋去世后,立其子南郡王萧昭业为皇太孙,时年二十一 | 同年即皇帝位,次年被萧鸾所杀 |
唐朝 | 李重照 | 高宗李治 | 开耀二年(682) | 在太子李显仍健在并未被废黜的情况下,被封为皇太孙,太子、太孙并存,时年一岁,不过并不开府设属官 | 嗣圣元年(684),中宗李显被太后武曌所废,改立睿宗李旦,不久,李重照也被废为庶人 |
金朝 | 完颜亶 | 太宗完颜晟 | 天会十年(1132) | 天会八年(1130),谙班勃极烈完颜斜也去世后,储君之位虚悬。经诸臣建议,立太祖之孙完颜亶(完颜宗峻之子)为谙班勃极烈,时年十四。 | 天会十三年(1135)即皇帝位,是为熙宗 |
完颜璟 | 世宗完颜雍 | 大定二十六年(1186) | 大定二十五年(1185年),太子完颜允恭去世,封其子完颜璟为原王。次年立为皇太孙,时年十九 | 大定二十九年(1189)即皇帝位,是为章宗 | |
完颜铿 | 宣宗完颜珣 | 贞佑三年(1215) | 太子完颜守忠去世后被立为皇太孙,时年二岁 | 同年冬去世,谥号沖怀 | |
元朝 | 铁穆耳 | 世祖忽必烈 | 至元三十年(1293) | 至元二十二年(1285),太子真金去世,世祖一直未确定继承人。后授真金之子铁穆耳太子旧玺,时年二十九 | 次年即皇帝位,是为成宗 |
明朝 | 朱允炆 | 太祖朱元璋 | 洪武二十五年(1392) | 太子朱标去世后被立为皇太孙,时年十六 | 洪武三十一年(1398)即皇帝位,是为惠帝 |
朱瞻基 | 成祖朱棣 | 永乐九年(1411) | 在太子朱高炽仍健在并未被废黜的情况下,被封为皇太孙,太子、太孙并存,时年十四 | 永乐二十二年(1424),仁宗即位,被改立为皇太子。次年即皇帝位,是为宣宗 | |
朱由校 | 神宗朱翊钧 | 万曆四十八年(1620) | 在太子朱常洛仍健在并未被废黜的情况下,被封为皇太孙,太子、太孙并存,时年十六 | 同年七月,光宗即位,被改立为皇太子;九月,即皇帝位,是为熹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