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温州大学雷射与光电智慧型製造研究院

温州大学雷射与光电智慧型製造研究院

温州大学雷射与光电智慧型製造研究院

温州大学雷射与光电智慧型製造研究院由浙南科技城管委会和温州大学共同创建。承担雷射与光电、智慧型製造领域技术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推动温州市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温州大学雷射与光电智慧型製造研究院
  • 外文名:INSTITUTE OF LASER AND OPTO ELECTRONICS MANUFACTURING WENZHOU UNIVERSITY
  • 举办单位:浙南科技城管委会、温州大学
  • 管理机制: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 现任理事长:薛伟教授(温州大学副校长)
  • 院长:马光教授
  • 机构地址:温州市海洋科技创业园

机构简介

温州大学雷射与光电智慧型製造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是温州大学为回响科技部建设中国(温州)雷射与光电产业集群和浙江省推进“智造强省”与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战略规划要求,结合温州大学的学科基础、产学研平台、技术与人才培养等优势,按照“产业化导向、企业化运作、专业化服务”的原则由浙南科技城管委会和温州大学共同举办的具有事业单位性质、自收自支的独立法人机构。研究院将充分发挥温州大学的科技与人才优势,承担起雷射与光电、智慧型製造领域技术研究课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推动温州市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
研究院凝聚了包括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高端外国专家、浙江省千人计画、浙江省钱江学者和浙江省151重点培养人才在内的专家学者组成的科技创新团队。现有科研及其管理人员82人,先后有20余人次入选各类人才工程,并柔性引进了新加坡工程院洪明辉院士为研究院驻院共享院士,指导引领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学术梯队。主持承担了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画国际合作专项、NFSC-浙江两化融合重点基金、国家863高技术发展计画、国家国际科技合作计画、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和省重大专项在内的国家省市重点科研项目,获得了包括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科技奖在内的各类科技成果,并广泛服务于地方企业,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
研究院重点围绕雷射与光电智慧型製造技术与装备、製造系统与自动化装备、装备状态监测与可靠性工程等技术领域开展人才引进、技术攻关、新产品开发、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工作,将建成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雷射与光电智慧型製造研发检测平台,使研究院成为省内和国内先进的雷射与光电技术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推广基地。

组织架构

领导体制
研究院实现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同时设立专家委员会对研究院重大技术问题进行指导或领军攻关。
机构领导
理事长:薛伟教授 温州大学副校长
温州大学雷射与光电智慧型製造研究院
院 长: 马光教授 主持全面工作 
理事会
由浙南科技城管委会、温州大学分别派员组成,负责制定研究院章程,审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画,审定年度预决算,研究决定重大事项,聘任或解聘院长等等。
业务部门
综合行政管理部负责研究院行政管理和日常事务。日常行政事务性工作,包括人事、财务、宣传、接待等,负责建立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促进研究院各项工作的规範化管理,负责办公设备管理、维修、购置等后勤保障服务工作。
科技与产业发展部负责科技成果转移化、项目孵化投资、项目申报、专利申请、专项投资基金筹建。科技与产业发展部依託研究院,以科技成果有效转化为目标,重点推动研究院的科技、人才、信息等资源与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结合,开展技术成果推广,促进研究院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以实现技术成果产业化、商品化。
资产运营管理部负责管理研究院各种科研设备的运行、维护和对外服务业务。负责执行对内对外服务功能,最佳化设备使用效率,负责常规技术人员培训,退工服务功能向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率发展,持续拓展服务功能的深度和广度。

科研方向

雷射製造技术与装备
围绕高功率雷射巨观加工製造技术、表面微造型的紫外超短雷射与超快雷射并行的超高精密微细加工技术和雷射元器件技术进行了技术集成和产品研发。形成的研发特色和优势包括:面向重大装备关键零部件需求的切割、焊接、熔覆、再製造、3D列印等高功率雷射巨观加工技术研究;面向航空叶片气模孔、印表机喷墨头微孔、刚柔性电路板布线孔槽、複杂曲面表面微造型等精密製造需求的紫外超短雷射加工与超快雷射并行加工技术研究;工业机器人可用的臂载式高亮度集束雷射器与新型光电器件研发。
研发的基于雷射微纳加工的MEMS零部件批量製造技术主要用于雷射加工设备的运动控制MEMS零部件的设计製造、授权专利9项(发明7项),发表学术论文23篇,2013年该项技术成果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完成的“性能可控的高功率雷射加工关键工艺、装备及产业化”项目实现了装备融合雷射巨观加工与超声强化功能以及风电轴承相变硬化套用和残余压应力调控,授权发明专利14件,发表论文13篇,其中SCI收录9篇,2016年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二等奖。
製造系统与智慧型成套设备
研究院以雷射加工机器人及智慧型装备研发为主旨,着眼于雷射加工工艺的精细化、自动化和智慧型化,将完备的机器人感知系统、执行系统、控制系统与雷射加工工艺完美结合,构成了高精、高效、高可靠性的自动化、智慧型化雷射加工机器人装备和柔性自动化生产线,从而实现雷射加工机器人的设计过程最佳化、加工过程精细化以及装备智慧型化。形成的研发特色和优势包括:雷射加工特种需求下的标準化、模组化、高性能、低成本的机器人执行机构、控制器等核心单元研发;实现多雷射头高精度协同作业、多机器人堆垛、线上废料自动剔除等功能的雷射加工机器人智慧型成套装备研製;大型结构件和各类複杂型面的雷射加工机器人生产线集成技术及其在泵阀製造业和汽车零部件製造业的工程套用问题研究。
开发的面向物联网的断路器机械手雷射焊接/标记与自动装配检测成套装备可广泛用于小型断路器生产现场的自动化改造和数位化装备的套用,成果申请了发明专利10项,授权4项,相关技术成果获2016年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装备状态监测与可靠性工程
研究院以雷射加工机器人为研究对象,以现代动态可靠性设计方法学为指导,研究複杂工况下机器人装备加工过程数值模拟与仿真中的先进计算方法和计算模型、加工零件动态性能线上监测与调控,创新机器人装备状态监测、故障诊断、可靠性保障等方面的原理和方法,最终实现机器人装备全寿命周期智慧型与预知维护,确保装备高效、可靠、安全运行。形成的研发特色和优势包括:通过高功率雷射加工机器人装备线上加工质量反馈控制与保证研究,实现工艺方案最佳化和零废品率;通过监测诊断理论技术研究,实现故障特徵线上提取和智慧型诊断,并完成机载线上仪器系统;进行可靠性倍增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提高雷射加工机器人可靠性运行时间。
开发的机器人成套装备运行状态监测诊断与预知维护系统可实现机电产品的全寿命周期智慧型与预知维护,已授权发明专利4项,发表SCI收录论文38篇,相关技术成果获2016年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相关业务

研发服务
围绕雷射、光电技术、控制技术、智慧型製造等领域,根据市场需求,研究院资助或联合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或为企业解决关键技术问题、改进工艺及设备等。
公共技术服务
为行业内企业提供设计、检测、样件试製等公共技术专业服务。
项目孵化投资
对研究院内部或外部具有市场前景的技术,资助或联合企业投资成立公司进行产业化。
技术培训
为企业提供专业技术培训、技术谘询、专家讲座等服务。
大型仪器共享
温州大学雷射与光电智慧型製造研究院大型仪器共享平台拥有德国罗芬6KW光纤雷射器、机器人加工站、皮秒雷射并行加工系统、355nm紫外雷射精密加工仪、MEMS探针试验台、机器人抛磨光整系统、机器人焊接系统、机器视觉精密测量系统、雷射三维测振仪、X射线应力分析仪和3D形貌分析检测系统等大中型设备仪器105台(套),总值5100余万元。该平台面向全社会开放,可承接相关雷射加工、检测等加工测试业务。

检测中心

公共技术服务中心是以金属表面处理、元器件无损检测、系统工程设计、高性能器件研製加工等公共技术服务为基础,採用市场化机制运作、面向社会开放、服务中小企业、研究开发产业共性与关键性技术、提高温州地区企业创新能力的技术支持平台。
主要服务方向:面向温州机电等相关产业提供高端的公共加工、检测、工业设计等服务,致力于提高温州机电产品基础加工、检测、产品设计水平,全面提高温州地区产业水平。

团队介绍

三年建设期间,研究院将引进至少一名国家级人才。包括两院院士、国家千人、国家青年千人、长江学者、国家杰青、新世纪百千万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外国高端专家等。或引进三名省级人才,包括:省特级专家、省千人、钱江学者特聘教授、“151”人才重点资助和第一层次、省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
研究院现已成功组建智慧雷射、雷射先进制造与检测技术、微纳米元器件及其製造技术 、智慧型製造系统与工业自动化技术 、高端农业装备及机器人研发 、材料成型与强化、机电液系统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下一代车辆智慧型驾驶与感测技术等8支创新创业团队。
智慧雷射创新团队
智慧雷射创新团队是温州大学与新加坡国立大学洪明辉团队共同成立的创新研发团队。该团队核心人员共有10人,在读研究生15人,拥有博士学历人员7人。近年来,团队获授权发明专利60余项,其中24项国际发明授权,实用新型40余项,软体着作权10余项,在Chemical Reviews, Nature, Nature Nanotechnology 等国际学术刊物发表 350 余篇论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化融合重点项目、“一带一路”科技合作专项、科技厅省重大项目等项目20余项。
下一代车辆智慧型驾驶与感测技术创新团队
下一代车辆智慧型驾驶与感测技术创新团队是以温州大学车辆工程研究所牵头,联合浙江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州汽车集团研究院、众泰新能源汽车研究院、浙江三星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汇润机电等众多汽车产业化相关研发单位组合而成的集创新、创业于一体的科研团队。该团队所有研发人员都具有博士学历,其中具有海外研究背景人员5人、国外专家2人。该团队开发项目已套用于日本三菱重工、日本新日铁集团等大型跨国集团。团队首席科学家刘信芳教授具有良好的科研能力以及强有力的实际工程套用背景。团队发表SCI、EI论文50余篇,授权国际、国内发明专利30余项目,主持参与国际、国内重大重点项目10余项。
微纳米元器件及其製造技术
微纳米元器件及其製造技术团队以电子薄膜及微纳米元器件的相关製备方法、最佳化理论和製造技术为着眼点,研发相关微纳米元器件的设计及其装备製造技术,以区域高端电子产品开发为抓手,广泛性开展产业合作,为区域产品升级提供使能技术和人才支撑。
机电液系统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创新团队
团队拥有教授1名、副教授3名、讲师2名。在读研究生12人。瞄準高端装备高效、安全、高可靠性运行要求的发展趋势,以现代检测技术为突破口,运用故障监测诊断原理、模型和技术;突破故障信息提取、混合智慧型诊断方法、基于远程的故障监测诊断、快速检测仪器等一批关键技术;创立高端装备动态性能检测与线上监测的若干新原理和新装置。团队发表SCI收录论文90余篇、申请(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获省部级二等奖2项(排名1),入选中国侨联创新团队。
智慧型製造系统与工业自动化技术
智慧型製造系统与工业自动化技术团队以智慧型製造系统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智慧型製造新模式、智慧工厂和製造企业关键业务智慧型化,实现自动化技术迎接智慧型製造的挑战,为智慧型製造提供更好技术支持。该团队共有成员11人,其中:浙江省千人计画专家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教授4人,博士10人,博士后2人。
高端农业装备及机器人研发团队
高端农业装备及机器人研发团队是以温州大学机械电子工程研究所牵头联合浙江省农科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韩国国立全南大学、韩国国立木浦大学等农业装备与机电一体化相关高校、科研院所组成的创新研发团队,隶属温州大学雷射与光电研究院。该团队具有高级职的人数8人、博士学历人员 11人、海外背景人员5人、国外专家2人。团队负责人具有良好的科研能力以及强有力的实际工程套用背景,发表SCI、EI检索论文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目,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厅省重大项目等项目10余项。
材料成型与强化创新团队
团队由钱江学者特聘教授国际焊接工程师陈希章博士领衔,团队成员由弗劳恩霍夫生产技术研究所(Fraunhofer IPT)、俄罗斯萨马拉大学、温州大学等6名研究人员为核心联合组成,团队成员兼具机器人、材料成型与强化、过程检测等方向成员,研究团队围绕材料成型与强化方向,以智慧型化焊接和3D列印装备为载体,採用电电子束、雷射、电弧和外场辅助等方法和手段对材料进行表面处理与合理化,达到成型和强化目的。团队在材料表面处理与改性方面深入开合作研究,产生了一批较好的成果。
雷射先进制造与检测技术创新团队
本团队由长江学者讲座教授陆永枫教授、石照耀教授,浙江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冯爱新教授以及温州大学雷射製造与特种加工技术研究所的相关老师组成。其围绕长三角经济带和海峡西岸经济区装备製造业的“机器换人”的创新驱动与产业转型升级的研发需求,开展双波长雷射冲击波柔性加工装备与工艺研发、大型风机轴承基础零部件雷射製造技术、电气/新能源汽车领域双金属结构最佳化与雷射焊接工艺研究、光伏雷射制绒、刀具砂轮雷射修正、微孔雷射加工、航空/精密齿轮表界面组织性能雷射调控与检测技术开发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广泛的套用前景与需求,培育重大项目和重大成果。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