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平潭国际旅游岛

平潭国际旅游岛

平潭国际旅游岛

2016年08月23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方案的批覆》至此,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正式步入正轨。努力把平潭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独具特色、两岸同胞嚮往的国际旅游岛。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平潭国际旅游岛
  • 外文名称:Pingtan International Tourism Island
  • 别名:海坛岛、岚岛、麒麟岛
  • 行政区类别:省辖管理区
  • 所属地区:福建省
  • 下辖地区:七镇八乡
  • 政府驻地:平潭新区
  • 电话区号:0591
  • 邮政区码:350400
  • 地理位置:福建东部,毗邻福清、莆田、台湾
  • 面积:陆392.92,海6064平方公里
  • 人口:43万(2015年)
  • 方言:平潭话
  •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 着名景点:海渔广场、坛南湾、半洋石帆、东海仙境、海坛天神
  • 机场:福州长乐国际机场
  • 火车站:平潭站
  • 车牌代码:闽K

地理环境

平潭位于福建省东部,与台湾隔海相望,是祖国大陆距离台湾 岛最近的地方。平潭,简称“岚”,俗称海坛,亦称海山,为福建省管辖的综合实验区,由以海坛岛为主的126个岛屿组成,是福建省第一大岛,中国第五大岛,是福建的“马尔地夫”,同时也是着名的渔业基地。平潭历史悠久,但开发较晚,岛上还保留着大片海岛原始建筑,优美典雅,天蓝海更蓝,每年夏天吸引大批游客前来度假。经过国家的开发现在岛上名企云集,台湾宸鸿集团、台达电子 等企业相继落户平潭。现在平潭是中国最特的特区,是个面向全世界的对外开放视窗。
境内地势低平,中部略高,地形以海积平原为主,南北有孤丘,海岸曲折蜿蜒。有天然淡水湖三十六脚湖,是福建省最大的天然淡水湖。年降水量1196.2毫米,年均温19.5℃。主要矿藏资源有花岗岩、石英砂。县道经娘宫渡口和全省公路相连。牛山渔场为全省三大渔场之一。有大小码头35座,主要渔港有澳前、流水。名胜有国家级海岛森林公园、海坛风景名胜区。南垄村的壳丘头新石器时代遗址、田美村的江继芸墓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行政区划

历史沿革:先秦,属于闽越地
秦朝二十六年(前221年),平潭属闽中郡。
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属闽越国; 汉武 帝元鼎五年(前112年),属会稽郡南部都尉。
至汉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福建不设治。始元二年置冶县,境内属之。东汉建安元年(196年)冶县改名侯官县,县内属之 。
东汉建安八年(203年),属会稽郡侯官都尉。
三国吴景帝永安三年(260年),属会稽南部建安郡侯官县。
晋太康三年(282年),析侯官县东部地置原丰县,原丰列为首邑,境内地分隶于原丰、侯官。
晋太康三年(282年),属扬州刺史晋安郡原丰县。元康元年(291年)晋安郡原丰县改隶于江州刺史。
南朝明帝泰始四年(468年),晋安郡改名晋平郡。南齐建元二年(480年)复名,仍隶江州。
南朝梁天监间(502~519年),原丰与侯官合併,称东部侯官,境内属之。
梁武帝普通六年(525年),属东扬州晋安郡原丰县。南陈永定元年(557年)增置闽州,属闽州原丰县;天嘉六年(565年)取消闽州,仍属东扬州晋安郡原丰县;光大二年(568年)改晋安郡为丰州,平潭属丰州原丰县。
隋开皇九年(589年)东部侯官改称原丰县,开皇十二年原丰改称闽县,境内则先后隶于原丰、闽县。
隋朝开皇九年(589年)改丰州名为泉州(今福州),州驻地 原丰县,平潭属泉州原丰县;大业二年(606年)泉州改称闽州,州驻地闽县;大业三年(607年),废闽州,改置建安郡(郡治闽县),平潭属建安郡闽县。
唐朝开创道、州、县三级制。武德元年(618年),改建安郡为建州,平潭属建州闽县。武德六年(623年),建州复称泉州,隶岭南道,析闽县置新宁县,闽县为州驻地。武德八年(625年)置泉州都督府,改新宁县为长乐县,平潭属泉州长乐县,州驻地闽县。
唐朝圣历二年(699年),析长乐县南8乡置万安县,平潭属泉州(今福州)万安县,州驻地闽县;景云二年(711年),泉州复名闽州,设闽州都督府,万安属闽州,州驻地候官县;开元十三年(725年),改闽州为福州都督府(福州名由此始,此后泉州名即指今泉州)隶属江南东道;天宝元年(742年)改福州为长乐郡,万安县更名福唐县,平潭属江南道长乐郡福唐县。
五代后梁太祖开平二年(908年),福唐县改名永昌县。后梁开平三年(909年),王审知称闽王,闽国贞明六年(920年)升福州为大都督府,平潭地属之。闽国同光元年(923年),复名福唐县,均属福州,州驻地候官县;
闽国同光三年(925年)十二月,王审知卒,子延翰立,称威武军留后,属之。
闽国天成四年(929年)十月,延翰自称闽王,十二月被王审知养子延稟所杀,延翰弟延钧继,寻封闽王。属之。
闽国龙启元年(933年),福州改称长乐府,改福唐县为福清县。
闽国天德二年(944年)闽王王延政据建州建殷国,后改闽国,以福州为东都,平潭属东都福清县。后汉乾祐元年(948年),福州改称福州威武军。后周广顺元年(951年),改福州威武军为彰武军,平潭属福州彰武军福清县。
宋朝改唐代的道、州、县制为路、州、县制。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福州彰武军复称福州威武军,属两浙西南路。雍熙二年(985年)置福建路,领12县,平潭属福清县。南宋景炎元年(1276年)升福州为福安府,定为行都,平潭属福安府福清县。
元朝,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领路、州、县。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福安府为福州路,属福建等处行中书省。元贞二年(1296年)升福清县为福清州,平潭属福建行中书省福州路福清州。
明初承袭元制,改路为府。洪武元年(1368年)福州路改福州府。洪武二年(1369年),福清州复为福清县,平潭属福清县。
南明隆武元年(1645年),南明唐王朱聿键(年号隆武)称帝福州,改福州府为天兴府,顺治三年复原名,属天兴府。
清承明制,雍正八年(1730年),福清县丞移设于平潭。以海坛岛及周围屿头岛、小练岛、大练岛、小庠岛、东庠岛、牛山岛、吉钓岛、草屿、塘屿析归福清县丞管辖。嘉庆三年(1798年)二月二十七日,析原福清县丞管辖区域海坛岛及周围9岛置平潭海防厅,直属福建 宁福道福州府。
中华民国初期部分实行省县二级制。
民国元年(1912年),5月5日,闽县、侯官县裁撤归併,称闽侯府
原县一切事务均归福建 闽侯府接收管理。
闽侯府印信于12日启用, 福州府印信于同日作废。民国元年(1912年)10月14日,废平潭海防厅置平潭县,仍属宁福道闽侯府。
同年11月,闽县、侯官县印又重新启用。
民国2年3月废府, 闽县、侯官县再次合併为闽侯县,辖地範围不变,取两县原名首字定名为闽侯县,仍列为全省首邑,与平潭县属东路道(后改名为闽海道)同隶属东路道。
民国3年(1914年)东路道改名闽海道。民国16年(1927年)废道,平潭直属省辖。
民国22年(1933年)11月“福建事变”,在福州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福建划分4省,平潭属闽海省。“福建事变”失败后,民国23年(1934年)7月,国民政府将福建省划分10个行政督察区,平潭属福建省第一行政督察区;民国36年(1947年)至民国38年(1949年)9月平潭改由国民政府福建省政府直辖。
民国38年(1949年)5月6日,平潭游击支队攻克平潭县城,13日再次成立平潭县政府,属中国共产党闽中工作委员会领导。民国38年(1949年)7月3日至9月15日,国民党73军和74军军部及其51师以及天九部队占据平潭。
民国38年(1949年)9月23日,再次成立平潭县政府,属福建省人民政府第四行政专员公署管辖,驻地林森县。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平潭仍属第四专署。1950年4月第四专署改称闽侯专员公署。1956年6月,闽侯专区撤销,平潭属晋江专区。 同年7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将大扁岛(面积4.8平方公里)划归福清县辖。
1959年8月,恢复闽侯专区,平潭属闽侯专区。
1970年2月17日,福建 闽侯专区 机关由闽侯 螺洲迁莆田, 1971年4月,闽侯专区革命委员会改名为莆田专区革命委员会,
1971年4月,改闽侯专区 为 莆田专区 ,同年5月,改莆田专区名为莆田地区,平潭属莆田地区革委会。莆田地区辖平潭、莆田、仙游、长乐、闽侯、永泰、闽清、福清。 1971年4月,平潭县改隶莆田专区, 1983年7月,平潭实际划到福州管辖。 1995年,仍属福州
2009年9月4日 福建福州(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工作委员会成立,管辖平潭县 政府
2012年2月,福州(平潭)综合实验区更名为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 区,
平潭全区全县辖7镇8乡:潭城镇、苏澳镇、流水镇、澳前镇、北厝镇、平原镇、敖东镇、白青乡、屿头乡、大练乡、芦洋乡、中楼乡、东庠乡、岚城乡、南海乡。居委会、行政村总计200个。实验区管委会驻潭城镇新区。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