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内镜检查
基本介绍
- 名称:鼻腔内镜检查
- 所属分类:内窥镜
正常值
正常鼻黏膜为淡红色,表面光滑湿润而有光泽。鼻腔与鼻咽黏膜无充血、水肿,无乾燥、溃疡,无出血、血管扩张及新生物等;无脓性分泌物。 正常上颌窦:黏膜薄而透明,可看到黏膜下黄色骨壁,细小血管清晰可见,在内侧壁上方可看到自然开口,有时还可看到副口。在自然口的后方有一凹陷,略呈蓝色,是上颌窦与后组筛窦之间的薄壁。
临床意义
适应症: (1) 鼻腔内镜检查术适应证: ① 寻找鼻出血部位,在内镜直视下止血。 ② 寻找脓性分泌物的来源。 ③ 早期鼻腔、鼻咽肿瘤的定位和直视下活检。 ④ 脑脊液鼻漏的瘘口定位。 (2) 上颌窦内镜检查术的适应证 ① X线或CT影像学检查提示上颌窦模糊或怀疑有占位性病变; ② 上颌窦异物; ③ 牙源性上颌窦炎; ④ 上颌窦壁骨折或眶底爆折; ⑤ 面颊部疼痛或面颊部肿胀原因不明; ⑥ 上颌窦手术后仍有症状。 检查结果分析: (1) 急性炎症时黏膜呈鲜红色,有粘性分泌物。 (2) 慢性炎症时黏膜呈暗红色,下鼻甲前端有时呈桑椹状,分泌物为粘脓性。 (3) 变应性鼻炎的黏膜苍白水肿或呈淡紫色,分泌物水样清稀。 (4) 萎缩性鼻炎黏膜萎缩、乾燥,失去正常光泽,被覆脓痂,下鼻甲缩小,中鼻甲偶见肥厚或息肉样变。 (5) 中鼻道有脓性分泌物系前组鼻窦病变所致,嗅沟有脓性分泌物则为后组鼻窦病变所致。
注意事项
(1) 前鼻镜检查法:检查者左手持鼻镜,以拇指及食指捏住前鼻镜的关节,一柄置于掌心,另三指握于另一柄上,将两叶合拢的前鼻镜与鼻底平行伸入鼻前庭并轻轻打开。鼻镜不宜进入过深,以免引起疼痛或损伤鼻中隔黏膜引起出血。 (2) 取出鼻镜时不可完全闭紧双叶,以免夹持鼻毛引起疼痛。 (3) 检查时应注意:黏膜颜色、肿胀、肥厚、萎缩、表面湿润、乾燥;总鼻道增宽、狭窄;鼻道分泌物位置、颜色、性质、量;鼻中隔偏曲、嵴、距状突;有无新生物。 (4) 对疑有鼻窦炎而鼻道未见分泌物者,可作体位引流以助检查,即先用1%麻黄素生理盐水棉片放于中鼻道和嗅沟处,以收缩鼻腔黏膜,使窦口通畅,然后将头部和身体摆放一定位置,约10-15分钟后再检查。若疑为上颌窦积脓,取侧卧低头位,健侧向下,如见中鼻道有脓流出即可证实。检查前组筛窦头稍后仰,后组筛窦则稍前倾,检查额窦则取正坐位。 (5) 检查前均应剪鼻毛。 (6) 严格掌握禁忌症。
相关疾病
小儿变应性鼻炎,慢性单纯性鼻炎,慢性肥厚性鼻炎,慢性乾燥性鼻炎,鼻息肉,鼻中隔血肿,鼻中隔穿孔,鼻出血,副鼻窦炎,鼻腔异物
相关症状
鼻黏膜乾燥发痒,鼻黏膜溃疡,鼻端出火,鼻孔乾疼,鼻窦气压伤,幻味,鼻前庭囊肿,吸气时鼻腔阻塞,胃石形成,歪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