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是部金融史(北京出版社出版图书)
《世界是部金融史》是2011年1月1日由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陈雨露、杨栋。本书主要包括神坛上的雅典、乱世生银行等内容。
基本介绍
- 书名:世界是部金融史
- 作者:陈雨露,杨栋
- ISBN: 9787200085303
- 页数:286
- 定价: 39.5
- 出版社: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1年1月1日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 字数:374000
编辑推荐
《世界是部金融史》编辑推荐:一部超好看、超管用的金融读本,追溯金融的进程,解读金融的力量,破解金融的密码,回答金融的走向,金融是个好东西,人人都该补点金融史,要幺懂得金融战略,要幺受困金融阴谋。

媒体推荐
陈雨露教授这本书是—部重要着作,将在全世界範围内对金融历史知识解读和建立共同的金融文化作出贡献,进而使我们一起为我们未来的共同繁荣奠定必要的、全新的和稳定的金融基础。
——罗卡尔(法国前总理)
在金融危机的硝烟中,世界又一次聚焦华尔街,人民又一次探寻金融的本质。雨露博士另闢蹊径,以恢弘的视野、通俗的笔触,上揽千年,纵观五洲,从金币到纸 币,从飞钞到美钞,人文历史,政治经济,娓娓叙来,尽悉数到。本书大大加深了我们对金融的理解,丰富了我们的金融历史知识。
——朱民(IMF总裁特别顾问)
金融制度的形成绝非偶然。儘管关于金融制度的论着很多,但能以如此宽广的视角为大家讲述金融往事的书却很少。超越金融又回归金融,思路大开大阖,笔法诙谐 生动。要想了解世界金融的前世今生,此书值得—读。
——林晨(中国证券报社社长兼总编辑)
我始终以为金融只是我们这代人的逻辑。开卷读陈老师这部新着,方领略金融数千年沧桑史卷之文明渊源。
——曾子墨(凤凰卫视财经主播)
这本书讲的是金融历史,但其中的观点让我耳目—新,特别是书里没有刻板的教科书式的说教,却有故事书的趣味。
——网友
作者简介
陈雨露,金融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公共外交研究中心主任。曾任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财政金融学院院长等职,货币金融战略问题专家。现兼任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副会长,中国金融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美国艾森豪基金高级访问学者、哥伦比亚大学富布赖特高级访问学者。入选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获首届教育部全国高校青年教师奖和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
杨栋,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博士、管理学博士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青年发展研究基金获得者。副研究员,有多年金融从业经验。
作品目录
序
楔子
第一章 钱之初,性本善(希腊-罗马)
神坛上的雅典
乱世生银行
雅典死于金融
罗马的债务奴隶
手中有钱,心中无剑
尼禄的诡计
如何才能抢劫老百姓
物价可以控制吗
第二章 迷失的货币(法兰克帝国)
抢无可抢的君士坦丁
西欧蛮族把货币搞丢了
西欧第一帝:克洛维
西欧是真正的小农经济
天平与剑——海盗的经商之路
第三章 暗黑年代(中世纪)
城镇兴起
谁是封建领主的掘墓人
圣殿骑士的财富
十字架上的金融密码
卿本国王,奈何做贼
西欧强盛之源
英法百年金融战(上):骑士断缨
英法百年金融战(下):谁是真英雄
第四章 邻家金融初长成(西班牙、荷兰)
哥伦布发现了什幺
新大陆金银害了谁
西班牙之殇
第一代世界货币:荷兰的欠条
公司源于强盗
郁金香泡沫
第五章 金融强国术(日不落帝国)
赎罪券功过
资本的第一滴血,上帝哭了
圈地运动新解
英国内战:国王土地抵押术
查理一世之死
南海骗局
最后的王牌:英格兰银行
第六章 金融败家术(英法争霸)
法国是怎幺当上西欧主角的
约翰·劳的金融传奇(上):赌王的裂变
约翰·劳的金融传奇(下):密西西比泡沫
巴士底狱到底有什幺
革命者无钱的后果
西方列强,可惜不是我
第七章 新世界的呼唤(美国的独立)
殖民地的货币
殖民地税收就差钱
独立战争,为谁独立
美国金融之父
央行之死
上帝创造了什幺
纽约1857
南北战争,为谁而战
第八章 黄金世界(美国崛起)
货币是金
白银阴谋
黄金战白银
美联储的秘密
摩根财团初长成
征战托拉斯
第九章 枪炮与金钱I(一战)
战争序言:德意志的由来
一战:钱主沉浮
德国:我是如何“赖账”的
后一战时代:到底谁该赔谁钱
英美才是计画经济
金融三国志
第一届GlO金融峰会
第十章 枪炮与金钱II(二战)
忽悠出来的1929大危机
别了,1929
罗斯福的救赎
谁把希特勒扶上神坛
菊花与
抢劫可以发家吗
租借法案的奥秘
1944,布雷顿森林镇
为了永远的忘记
第十一章 冷战就是金融战(冷战时代)
冷战的葵花宝典
星战谎言
马歇尔计画的阴谋
后二战时代:西欧复兴了吗
谁是滞胀的罪魁祸首
特里芬魔咒
第十二章 问世间,是否此山最高(金融新世界)
里根的计谋
“三白”秘术
樱花之祭
索罗斯的诅咒
英镑狙击战
捍卫泰铢
东南亚奇蹟真相
美国新经济
跨国货币:欧元之梦
并非尾声(危机年代)
何谓次贷
致命谣言:决败贝尔斯登
无解的工程:雷曼之死
华尔街生死劫:最后的投行
重整山河待后生:百年通用
金融支撑世界,谁在支撑金融
并非结局
跋
序言
序 奠定共享的金融文化之基石
法国前总理 中欧社会论坛创始人M.罗卡尔
为陈雨露先生如此重要的着作《世界是部金融史》撰写序言,这是我的荣幸。
西方国家对中国金融活动知之甚少,也不存在关于世界金融史如此志向远大的着作。
于是,此书便承载了被译成多种语言以让世界共享的使命。
我只是读了它的英文摘要,无法验证我的想法是否与全书内容相宜。但我想特别表达的是,我对其总体框架及重要观点的赞同。
尤其应当指出的是,陈雨露教授在书中多处描写到,世界许多地区行政措施不当导致的结果,或是严重的通胀危机,或者是投机泡沫破碎。这已经变成全世界财政平衡的重大难题。
不过,在英文摘要中没有提到一个历史上绝无仅有的重大决定,它造成了我们至今仍未走出的全球金融混乱,并且成为目前危机的部分原因。或许在本书的某个地方被提到过,那就是美国前总统尼克森在1971年独自做出的决定,结束以35美元兑换1盎司的美元一黄金的固定汇率。
在这个决定做出之后,所有的兑换都变成浮动的,而这之于商业是灾难性的,由此而
出现的金融衍生产品——一种号称可以应对汇率过度变化的保险机制,最终泛滥成灾,不
可掌控,造成了巨大而危险的投机泡沫。
今天,全世界都明白了金融唇齿相依的重要性,而我们的新任务是能够一起对这些金融流动进行令人满意的监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将必然成为这些新决策的主要行动者。
陈雨露教授的书是一部重要着作,将在全世界範围内对金融历史知识和建立共同的金融文化作出贡献,进而使我们一起,为我们未来的共同繁荣奠定必要的、全新的和稳定的金融基础。
后记
跋
金融代表着财富。数十年浸淫于金融教学科研,我们时时有一种感觉:所有貌似複杂的金融学模型.根基都是我们每一个普通人的一颦一笑,说到底,这些模型还是要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普通问题。所以,不能以平实语言说明的金融理论,极有可能是伪命题。我们始终有这种愿望,希望能跳出纷繁的数理模型,以平实的语言为大家叙述光怪陆离的金融世界。
人类自诞生起就在追求财富,但人类却又不仅仅为了财富而存在,因为,除了经济学所谓的“需求”,我们还有“智慧”。所以.金融学也就不仅仅是经济学的分支,而是地理环境、技术、宗教甚至经济体制的总汇。今天所说的“金融”也绝不仅仅根源于当代,每一个金融事件的背后都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一代人无论如何不可能有如此积澱。
追寻金融本质,解析历史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视角。每段历史确实都不可能重複,然而,历史背后有着一种不可更移的规律。金融发展最终并不以个人、民族、国家的意志为转移,而是有其内在发展密码,这是规律.也可以理解为“天道”。
2007年年初,我们终于将这种想法付诸实践。最初,我们想以中西并行的视角跟大家讨论金融演化轨迹.探寻金融的文明底蕴。初稿形成后也曾跟罗卡尔前总理、朱民特别顾问、林晨总编、曾子墨女士讨论,较为一致的意见是应分别论述中西金融演变历程,脉络会顿显疏朗,几位也不辞辛苦为两部书稿撰写了统一的推荐语。感谢几位好友精深的点评.三年来数次写作困顿之时也是诸位的鼓励才让我们得以继续。在各方支持下.2009年我们先出版了中国金融史《金钱统治》,一年后终于定稿世界金融史《世界是部金融史》。
我们每日忙于事务性工作,思考和写作书稿多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经常凌晨还在电话讨论。路遥先生曾经自嘲“早晨从中年开始”.我们的每一天却依然要从清晨计读。所幸,书稿终于与读者见面了。
庄子说:“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人类永远不可能忘情金融,有人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金融,也许是人类永远无法退出的江湖。汉唐铁骨、唐宋情怀如何摆脱这种宿命,伟大的民族复兴中我们又该如何引导潮流,等下部书,再跟您细聊吧。
是为跋,愿与读者共襄。
陈雨露
2010年12月于凌晨檯灯下
文摘
第一章 钱之初,性本善(希腊-罗马)
神坛上的雅典
在梭伦翻开木板的前一刻,他未必知道”六一农”的惨境,甚至没有想到自己的法令会缔造古希腊最辉煌的古代民主。梭伦的目的其实只有一个,如果任“六一农”
持续沦为奴隶,雅典要不了多久就不存在了。
有人告诉我们,古雅典很辉煌,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是一个梦幻之城。古雅典的辉煌,正值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古雅典当然比几百万年前的猿猴辉煌很多。
这句话的另外一个意思就是雅典当时生产力仍然很低下,单个人或者单个家庭除了维持生存,剩余产品并不多。一件很小的事情,比如摔断了腿,人们就可能混不下去。
一个人混不下去的时候,就得借债。
于是,雅典城邦出现了亚里士多德笔下的特殊公民——“六一农”:借债者收成的六分之五要给债主作为利息,自己只留下六分之一。如果收成的六分之五还是不够缴纳利息,债主有权一年后把欠债的农民及其妻子变卖为奴。
六分之五高吗?
如果六分之五的收入都不能抵偿利息,那就更别指望另外的六分之一能还本金了。说白了, “六一农”债务根本没有偿还的可能,本来就没积蓄,还要交出六分之五的收穫,还能指望还钱?
唯一的还款方式就是自己。
货币只眷顾有生产能力的人,也只向一个方向集中,那就是最有效率的地方。这也是金融最残酷的地方:你有,给你更多;你没有,把你剩余的也拿走。这就是金融的本质,昨天这样,今天这样,明天也会这样,关于这一点我确定以及肯定。
于是,雅典的很多人——很多公民,变为奴隶。
比“六一农”沦为奴隶更可怕的是,这种债务体制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贫者愈贫而富者愈富,雅典公民丧失了获取财富的公平起点。
这个起点是社会的希望。
儘管标準不同,任何一个社会小康之家的沦落都是社会动荡的开始,贫困固然是不稳定的开始,小康的沦落则会使社会彻底失去自纠能力。这是一个没有支撑的社会,如果就连社会精英(当时的雅典公民)都失去了希望,社会也就真的失去了未来。
问题是,雅典城不能让自由民变为奴隶,他们是雅典公民,没有这些人,雅典就没有军队、没有税收、没有……指望贵族关键时刻出钱出枪,那是相当不靠谱的。
幸好,雅典有梭伦(公元前638年-公元前558年)。
公元前594年的一个清晨,梭伦来到市中心广场上,他将架在木框中的木板翻转过来, 木板上的新法律条文呈现在人们面前,这就是着名的梭伦“解负令”。由十欠债而卖身为奴的公民,一律释放:所有债契全部废除,被抵掉的土地归还原主,因欠债而被卖到外邦做奴隶的公民,由城邦拨款赎回。
在梭伦翻开木板的前一刻,他未必知道“六一农”的惨境,甚至没有想到自己的法令,会缔造古希腊最辉煌的古代民主。梭伦的目的其实只有一个,如果任“六一农”持续沦为奴隶,雅典要不了多久就不存在了。
这就是史书上大书特书的“梭伦改革”。
实际上,梭伦所做的,远比解放“六一农”有意义。
颁布“解负令”后两年,雅典社会趋于平稳,梭伦开始推行币制改革。这一改革的核心是:铸足值货币,货币增重(重量各说不一,各种货币大致增重在10%-12%之间)。足值货币刺激了雅典人本就丰富的经商神经,也使地理位置优越的雅典再次成为希腊地区的商业中心。
接下来,梭伦才推出改革中最有意义的部分:赋予居民公民权、对城邦制度立法。
忽略种种说教式的细节和条文,梭伦的政策可以概括为六个字“抑强、扶贫、强中”,解放“六一农”只是“扶贫”而已。
从梭伦开始,雅典公民按家庭财产被分为四级:五百斗者、骑±、双牛和日佣,按财产不同担任不同官职,氏族贵族不再世袭城邦职位。这种“金权政治”彻底摧毁了氏族贵族对城邦的控制权,由此培养起来的四等公民构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基础。
四个等级的公民维持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三、四等公民则成为雅典的中坚,而且四个等级公民的财产数量差别其实并不大:一等公民的土地仅是四等公民的3-5倍,一般不超过三等公民的2倍。当然,上等公民在城邦事务的话语权要高于下等公民。
虽然富人债权受损,却获得了政治权力。说改革是妥协也好,说梭伦代表新兴奴隶主阶层也罢,梭伦在没有使用暴力的情况下调和了雅典各阶层。
任何一场推进社会进步的改革都会有牺牲,或者说旧势力不会全倒塌。如果既得利益者自身不同意改革,那就是弱势群体带来的革命。最终,“六一农”认为自己不能讨到一个说法,也就会以自己的方式向雅典执政官讨—个说法。